當代詩壇
當代詩壇
香港詩刊《當代詩壇》由從南京移居香港的詩人傅天虹,創辦於1987年9月15日,艾青題字,當代詩學會主辦,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是一份立足於香港,輻射兩岸四地及海外的純粹民間刊物。該刊中期曾由香港政府支助部份經費,但很快停止,經費完全自籌。一般逢三、六、九、十二月出版,至2012年12月止,已出版58期。《當代詩壇》從第35期伊始,開創了華語詩歌刊物中英雙譯之先河,拓荒性的中英雙譯,體現了另一種視野,這便是走出漢語界而朝向多語溝通的另一層意義。華語詩人目前為止並未能熟練地運用雙語,詩刊也組織了專業英譯人員從事翻譯工作,為詩人提供一個更高的平台。這種“溝通”不僅跨越了大中華,更具有了世界性交流的作用。第45期開始先後由北師大珠海分校華文所、台灣亞洲大學文理學院、澳門大學中文系等單位協辦,並對刊物開本做出革新,同時中文排版由繁體字改為簡體字。
1987年9月,由傅天虹主編的《當代詩壇》在香港創刊,該刊基本自籌經費,是純粹的民間刊物。當時是16開本,逢3月、6月、9月、12月的每月15日由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此刊當初得以成功創辦,主要靠台灣詩人洛夫、張默,香港詩人犁青、路羽共同出力並資助;創辦期間,也獲得詩壇泰斗、大陸老詩人艾青先生和台灣老詩人鐘鼎文先生的支持,分別為《當代詩壇》題籤刊名(最後選用了艾老的),艾青先生和鐘鼎文先生這一對分別居住在海峽兩岸的老詩人,早在抗戰時就是同事和摯友;另外,《當代詩壇》還得到傅天虹的恩師,大陸老詩人邵燕祥以及老詩人鄒荻帆、流河沙、李瑛、雁翼、公劉等眾多師友的一路聲援。
第4期起《當代詩壇》聯合香港龍香文學社及其他部分南來詩人共同經營,由當代詩學會主辦,編委也逐步發展到二十餘人,包括詩人傅天虹、張詩劍、路羽、盼耕、王心果、吳正、秦嶺雪、楊賈郎、鄒宗彬、王諧、林子、李剪藕、秀實、春華、夏萍、夏智定、鄞北荻、蔡靈淵、劉一泯、譚帝森、黃德偉、逸靈、鄒宗彬、談耘、曉帆、聶適之等,並由香港本土詩人、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黃德偉教授和本土詩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李天命教授分別擔任顧問和名譽社長。
從1992年開始,部分編務移往澳門。
從2001年第32期開始,刊物採用中英對照形式出版。
從2002年3月第34期開始,刊物由傅天虹和老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聯合主編。
從2006年第45期開始,刊物由當代詩學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華文所、台灣亞洲大學文理學院、澳門大學中文系等單位協辦,並對刊物開本做出革新,同時所有中文排版都由繁體字改為簡體字。
從2010年第53期開始,刊物由當代詩學會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聯合主辦。
《當代詩壇》是立足香港,涉足澳門重要的,也是支撐時間最久的詩歌刊物。《當代詩壇》從創刊之日起就以“溝通”兩岸四地,整合海內外漢語新詩作為宗旨,從“民族詩運”的使命承擔,到“大中華新詩”的概念提出,及至近幾年對“漢語新詩”概念的明確化及於其的視野建構,已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坎坷路程。
詩刊在欄目設置上,固定的有“特別推薦”、“實力方陣”、“八方蹄聲”、“詩評詩論”、“詩路留痕”、“詩壇簡訊”等六種,而每一期又有靈活變動,或以地域變更,或以詩人代際而分流,或以詩風相近而匯合,而有時又因來稿質數而側重於某個欄目。就總體發展流向而言,詩刊在詩學探索的程度上逐期見增,是詩刊切入當前詩學建構的自覺表現。
《當代詩壇》長期處於探索之中,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而今回頭望去,這份民間詩刊彙集了兩岸四地及海外漢語新詩界精英,僅就《當代詩壇》加盟者而言,至2012年6月第58期先後已有分佈全球各地的101位詩人、學者,蔚然形成百年新詩史上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當代詩壇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