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克朗凱特
美國主持人、記者
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1916年11月4日-2009年7月17日),在密蘇里出生,在得克薩斯長大,在合眾通訊社(即後來的合眾國際社)接受了職業記者訓練。到CBS從業之前,他先在一些小報社和廣播電台謀職。但合眾社是他的精神家園,並且在他以後的生涯中留下了巨大影響。在合眾社,他學會了準確報道、精練寫作,並且快速發稿。
克朗凱特1950年加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並從1962年起,以一把沉穩的聲音主持新聞節目,開始報道並評論美國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他在1981年退休后還是活躍於新聞界,並且撰寫書籍和到各地演講。在職期間,克朗凱特報道過世界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前總統肯尼迪被殺、國內動蕩、越戰、冷戰、太空人登上月球等事件。
1962年至1981年間,克朗凱特 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一度是CBS的新聞台柱。而他主持的黃金時段節目《晚間新聞》始終在美國電視新聞收視率中首屈一指。在那段動蕩的年代,美國經歷了越戰、肯尼迪總統遇刺,也完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他報道過戰爭、自然災害、核爆炸、社會巨變和太空飛行,並評論過美國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他主持的新聞播報,讓千千萬萬美國觀眾跟著他時而振奮、時而低盪,觀眾昵稱他為沃爾特叔叔。這成就了他“全美最受信任的人”(the most trusted man in America)的美譽。克朗凱特的經典名言“事實就是如此”也在此時出現在每期節目的最後,成為一種公信力的象徵——寧可不相信總統,也要相信克朗凱特。克朗凱特的努力不僅使CBS《晚間新聞》在收視大戰中獲勝,也給電視新聞業樹立了“黃金標準”。
2006年7月26日,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名牌欄目“美國大師”播出了新的一期節目,再一次把公眾的目光投向享譽全美的知名主持人、記者沃爾特·克朗凱特。在美國新聞史上,克朗凱特是一個忠實履行新聞職業精神的傳奇人物。重溫其風雲變幻的一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領略這位傳媒大師的人格魅力和獨特風範。
沃爾特·克朗凱特
克朗凱特的生活和他的工作遵循著一條簡單的直線。12歲時,他讀到一個關於駐外記者的故事,於是認定那就是他想過的生活。這是一個普通的抱負,也是他惟一的職業目標,而他最終坐上了美國電視史上最重要的新聞主持人的頭把交椅。這一成就和他每天的工作使其精神愉快,而他有著並不為之傲慢自大的天賦。事實上,他的謙遜和執著是他備受觀眾喜歡和信任的原因。
根據1972年的一個民意調查,稱克朗凱特是“全美最受信任的人”還遠遠不夠。事實上,在許多問卷調查中,他都超過了美國總統和副總統,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和所有的其他記者。這一榮譽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風雲變幻的時代來臨。在那些憤怒和分歧的歲月里,美國人堅信,沃爾特·克朗凱特絕不會欺騙他們。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后,克朗凱特報名成為戰地記者,穿上了軍裝,登上美國得克薩斯號戰艦前往歐洲。他從英格蘭發回抗擊德國的空戰報道,從一艘轟炸摩洛哥海岸的軍艦上發回盟軍攻入北非的消息。此後克朗凱特回到紐約,派拉蒙讓他拍攝關於北非戰役的新聞影片。即使在那時,他也保持著幹練的報道風格:虔誠,直接,不花哨。
愛德華·默羅一直關注著這個年輕的通訊社記者:他能夠去任何地方從事任何報道,即使需要搭乘一架轟炸機或者滑翔機進入戰地。但克朗凱特拒絕了CBS這位傳奇新聞人的邀請和輝煌的廣播業的誘惑,繼續他在合眾社的工作。直到幾年後戰爭結束,克朗凱特報道了紐倫堡審判並從莫斯科報道了冷戰的開始之後,默羅再次邀請他加盟,這次是在電視業,克朗凱特接受了。
歷史學家大衛·霍伯斯坦認為,“一切順理成章。恰當的人選,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媒體。”那時,電視還不為人知,但正在成長。它需要吸引力,一種語調,一個聲音。克朗凱特三者兼具。因為一開始誰都不知道電視可以做什麼,克朗凱特開始建立起這個媒體嚴格的新聞標準,他站到了提升電視新聞的位置上。1952年他對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全國代表大會的報道成了分析、懸念和講故事的電視新聞報道傑作。
克朗凱特具有從事電視報道的天賦。他不需要任何文本和提示,就可以進行直播,並報道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他還能在不同事件的間隙增添一些信息,以填補空白時間,他能與兩黨大會現場的巡迴記者配合得天衣無縫。到1956年兩黨全國代表大會時,克朗凱特已經和他報道的那些人物一樣有名。
克朗凱特的早期名聲從電視業初期的大眾化節目“你就在那兒”得到了極大的張揚。每周都有CBS的一個報道組——由克朗凱特領頭——報道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凱撒之死,購買路易斯安那,伽利略審判等等。記者們會“採訪”正在診治病人的弗洛伊德,或者走向刑柱的聖女貞德。每一次“採訪”都有相同的結尾,一個來自克朗凱特、大家很快就習以為常的尾聲:“這是怎樣的一天啊?這一天和所有的日子一樣,充斥著改變和照亮我們時代的那些事件。而你就在那兒。”
沃爾特·克朗凱特
到1963年,克朗凱特得到了這個頭銜,節目播出時間也延長了。1963年9月,他用一個關於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專題報道開始了這個嶄新的、時間更長的“晚間新聞”報道。兩個月後,克朗凱特打斷正在播出的肥皂劇《世界在轉變》,報道了總統在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遇刺的消息。之後,他戴著眼鏡,穿著襯衣,坐在新聞台後不斷更新這一報道。在一段這一歷史性報道的錄像帶中,我們能看到一隻手不時伸過來,把一篇通訊社的報道、一張照片或者一個記者的報道遞到克朗凱特手中。
整個早上,他鎮定地補充著這個報道,壓下任何沒有得到證實的信息,直到他得到確切的消息——美國總統身亡。在他繼續報道之前,克朗凱特摘下眼鏡,看著鍾,重複念著時間,似乎在壓制心中突然掀起的情感巨浪。
暗殺發生在星期五。整個美國都在觀看這一報道。不管是在加利福尼亞、內布拉斯加,還是在密西西比,整個國家都看著同樣的一幕——整整三天:周六,周日和周一……三大新聞網沒有報道其它任何消息,只有總統身故、總統遺體返回華盛頓、送葬隊列向國會山行進,以及肯尼迪總統向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為他舉行的葬禮的最後之旅的報道。整整三天沒有任何商業廣告。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那次報道簡單平靜。除了失去總統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創傷之外,報道沒有增加額外的情感,也沒有這個必要。
這是美國無法忘記的一幕——關於尊嚴的一幕。自此以後,美國人授予克朗凱特一種榮譽——接受他播報的任何新聞,無論好壞。當他報道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歷史需要改變時,這位信使沒有受到指責;當他前往越南報道說他看到的是謊言、腐敗和戰爭陷入僵局以及呼籲是美國人撤離的時候了時,他沒有受到懲罰。
林登·約翰遜總統沮喪而悲傷地聽著克朗凱特的判斷。他曾對助手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凱特,我就會失去美國。”畢竟,這不是像默雷·舍費爾或傑克·勞倫斯那樣的年輕魯莽的記者,刺痛的僅僅是總統的權力。這是克朗凱特,一個二戰的資深記者,一個無可否認的愛國者。當他陳述一個明顯的事實——越共不會放棄,而美國人沒有想在越南再呆上一代人時間的意圖后,這一常識性的事實震動了整個社會。
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約翰遜因為那場他既無法贏取又不能終結的戰爭逐漸失去了公眾支持。當他聲明不會參加總統競選謀求連任時,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是克朗凱特的影響和威力所致。不論是在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之間,不論是在保守派還是自由派之間,他的正直和清晰的判斷使他擁有了巨大的威信。他超越了所有的隔閡。正如美國公共廣播公司資深記者羅伯特·麥克內爾所言:“克朗凱特成了他那個時代的某種典型,他那個時代的某種媒體形象。除了政治和軍事領袖,歷史上很少有人能成為時代的化身,而克朗凱特似乎做到了這點。”
《時代》封面人物沃爾特·克朗凱特
惱羞成怒的白宮威脅要取消CBS的執照以作懲罰,但CBS堅持了他的報道,並且目睹了尼克松在隨後兩年的自毀行為。克朗凱特懷著平靜而讚賞的心情報道了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啟動總統彈劾程序的消息,他還報道了尼克松悲痛地宣布辭職的消息。他的報道里沒有幸災樂禍的情緒,也沒有冷冰冰的感情。他非常職業地從事他的工作,他從未懷疑過只有這樣才能為公眾服務。
據說,從來沒有克朗凱特無法採訪到的人。1977年,他設法使新當選的埃及總統薩達特同意接受一次專訪。克朗凱特在自傳中描述了那個在尼羅河岸邊度過的炎熱下午:“那天下午很熱,但採訪進行得不溫不火。薩達特單調地陳述著他的願望和為埃及未來設計的各項計劃,而我則掙扎著使自己保持清醒。突然,他讓我為之一震。我確信聽到他說他準備前往耶路撒冷。是的,他向我確認,他要去耶路撒冷。”薩達特是第一個做出追求和平姿態的中東領導人。克朗凱特隨即架設起開羅和耶路撒冷之間的電話通訊,並與薩達特同機飛往以色列參加他與以色列總理貝京的歷史性會晤。
1981年克朗凱特辭職時,觀眾們難以置信,或者說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新共和國》雜誌的一個評論員寫道,這就“像把喬治·華盛頓的頭像從一美元的鈔票上撤下來”。在他的最後一次播報中,克朗凱特向他的觀眾保證,他們將逐漸越來越少見到他,但他絕不會銷聲匿跡。
但是,克朗凱特在電視上露面的時間越來越少。
儘管他離開了熒屏,但他卻沒有沉寂下來。他關心禁毒行動,批評90年代初期,針對毒品的戰爭只是成功地把年輕人投進了監獄。他重視全球變暖的危機,呼籲全世界都應該支持京都協定,不管代價多高。他批評戰爭,他說戰爭中不僅僅殺死一個人是不道德的,“甚至就連國防開支都是不道德的。花那麼多錢……去建造更多精良的殺人系統就不是文明的考慮。”他認為“9·11”恐怖襲擊之後,針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復仇慾望一方面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也很危險。不經意間,美國已經在中東的衝突中陷入泥沼數十年。
他總是為公民了解世界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權利和責任呼號。他為讀者,同時也為記者堅守著一種單純的道德準則。記者關心的不是權力的自高自大。克朗凱特的職業生涯證明了一點:一個優秀的記者只有一件事要做——講述真相。
克朗凱特在電視這個媒介還很稚嫩易變的時候為電視新聞設定了標準。他忠誠地執行著這些標準,而他大量的觀眾又忠誠於他。導演西德尼·魯梅特說:“對我而言,他是在一個最容易墮落的行業里最不同流合污的人。”這就是克朗凱特期望的一切,而他做到了。
被譽為“美國最受信任的人”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前任新聞播音員沃爾特·克朗凱特與世長辭,享年92歲。CBS副總裁梅森證實,克朗凱特在當地時間星期五(7月17日)19時42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3時42分)在紐約家中病逝。他的家人陪伴在側。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說,美國失去了一個象徵符號和一位好朋友。奧巴馬在聲明中說,克朗凱特的聲音能在不穩定的世界中安穩人心,他讓美國人民信任他,而且從不讓人失望。
奧巴馬讚揚克朗凱特“像家人一樣,讓我們相信他,而且他從未讓我們失望。”
在已故CBS總裁弗雷德·弗倫德眼中,克朗凱特簡直與他所播報的新聞合為一體。“碰到壞消息,沃爾特會受傷;碰到讓美國尷尬的消息,沃爾特會感到尷尬;如果消息非常有趣,沃爾特會意微笑。”
克朗凱特以自己在新聞實踐中的巨大影響,促使電視新聞播報者的名稱從“播音員”轉變為“主持人”。
1972年的一次民意調查中,克朗凱特獲評“美國最值得信任的人”。克朗凱特成為美國“最值得信賴的人”,不是因為他經歷了上述所有,畢竟一代媒體人士都經歷了同樣的歷史過程。他經歷大新聞,報道大新聞,拿出自己獨到的立場和見解,客觀,真實,負責。觀眾認為他誠實,他也全力維護誠實的形象。他每天節目的結束語“事實就是如此”(andthat's the way it is)成為美國流行語。克朗凱特為美國新聞行業制訂了真實性的標準。
克朗凱特開創了新聞報道的新形式,由傳聲筒式的播音員變成調配力量的主持者,“主持人”這一角色由他開創。經他的雙手,無數“專題”產生,專題這一新聞形式成為今天的媒體常態。他主持的《晚間新聞》,在許多年裡成為美國人慣常觀看的節目,萬萬千千美國人每晚隨克朗凱特振奮、思考。在克朗凱特率領下,哥倫比亞公司居全美電視新聞收視率榜首長達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