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貽能

清朝“國學生”

周貽能(1874年7月11日——1942年7月10日),字懋臣,后更名周劭綱,周起魁次子,周恩來生父,幼年隨家族移居江蘇淮安

周貽能,是個讀書人,年輕時考過秀才,他是“國學生”、“主事銜”。后因父親去世,家道衰落,出於生計,他多年漂泊在外,做過文書,當過收發。

他秉性耿直,為人忠厚,雖然生活清苦,話語不多,但十分有主見。作為父親的慈祥、寬厚、誠實等性格和人品,對周恩來有著較大的影響。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890年17歲時和兄弟們一起在淮安參加縣試,考過秀才。以後,父親周起魁又送他回紹興向舅舅魯小和學習幕業(師爺)。
1891年18歲時婚於淮陰
1922年在胞兄周貽賡的幫助下,他去齊齊哈爾當了煙酒事務局的辦事員,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後和1931年曾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上海和兒子周恩來在一起,並為革命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7年抗戰爆發了,和鄧穎超的媽媽楊振德先後來到漢口八路軍辦事處。武漢被日軍佔領后,又輾轉抵達重慶。
1942年7月在紅岩辦事處病倒,高燒不退,7月10日就去世了。

家族成員


人物關係人物姓名註記
兒子周恩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後世紀念


墓地

1942年7月14日周恩來、鄧穎超等在紅岩村為老人舉行了簡樸的悼念儀式后,將周貽能老先生的靈柩安葬於重慶小龍坎復元寺後面八路軍辦事處的公墓上,墓前立有一塊不太大的石碑。這塊墓地是紅岩村女主人饒國模太太贈送給重慶“八辦”的專用墳地。7月15日重慶《新華日報》刊登了周恩來、鄧穎超聯名為父親周貽能去世發布的訃告。
1958年11月28日將當年的紅岩墓地平掉還耕,棺木被起出火化,骨灰裝入罐中埋進原墓旁一個深坑中,只在田頭栽了五棵桉樹,立了一塊刻有14位去世者名字的小碑,並將那塊墳地全部交給沙坪壩公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