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區

江蘇省淮安市轄區

淮陰區,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南瀕洪澤湖(趙集鎮洪湖村擋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東到王興鎮鹽西電站隔鹽河與漣水保灘相鄰,北至徐溜鎮馮庄村隔六塘河沭陽縣錢集相望,西到竹絡壩電站隔大運河與泗陽縣毗鄰。介於北緯33°22′—33°56′,東經118°56′—119°09′之間,總面積1291.48平方千米。

淮陰區因古代縣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為陰)而得名,是有2300餘年歷史的千年古縣,是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故里。

2018年,淮陰區轄4個街道、9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4.5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2.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4.8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4.4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4.07:42.06:43.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8263元。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陰區人口數為748791人。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歷史沿革


夏,淮陰以淮河為界,分屬徐、揚二州之域。商周史籍稱為東夷、淮夷之地。
韓信故里
韓信故里
春秋末,屬吳。吳被滅后屬越。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楚國屢侵泗水流域,淮陰歸屬時越時楚,後來終屬楚。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始設淮陰縣,屬泗水郡(一說屬東海郡,也稱郯郡),淮陰縣治所設在今楚州區。
西漢初,分出淮陰縣西南地域置富陵縣(今洪澤湖內和洪澤、盱眙的部分地區)。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韓信為淮陰侯,淮陰為其封邑。十一年,韓信被殺,淮陰侯國取消,仍稱淮陰縣。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淮郡,淮陰、富陵為其屬縣。
新莽,改淮陰為嘉信,並改臨淮郡為淮平郡。
東漢初並臨淮郡入東海郡,淮陰縣屬之,且撤富陵縣,其地入淮陰縣,永平十五年(72年)分臨淮郡故地立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國名廢除,仍為臨淮郡,淮陰屬之。
三國時屬魏,魏承漢制,沒有變更。
西晉初,仍屬臨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廣陵郡治於淮陰,至晉元帝渡江,廣陵郡移去,其間共三十四年。
東晉以征北、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鎮淮陰,淮陰遂為重鎮。永和八年(352年),荀羨以北中郎將徐州刺史鎮守淮陰。他認為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卻“無地屯兵”,因而在秦漢故城(即甘羅城)之南一里許,營造新的城池(後來的淮陰故城,今碼頭鎮附近),自此淮陰為南朝國防要地。
南朝劉宋泰始三年(467年)淮河之北被北朝佔領,劉宋於淮陰僑置兗州鎮,泰始七年(471年),改稱北兗州。蕭齊建元四年(482年),兗州鎮移去。永明七年(489年)復立東平郡於淮陰,領壽張、淮安二縣。
洪澤湖
洪澤湖
改為淮州,郡治淮陰故城,縣改稱懷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蕭弄璋為北兗州刺史,州民發兵拒之,於是淮陰復稱北兗州。侯景派直閣將軍羊海幫助蕭弄璋,羊海帶著隊伍投降東魏。東魏踞淮陰,仍稱淮州郡懷恩縣。陳太建五年(573年),吳明徹伐齊,十一月,淮陰城降陳。九年(577年初),沒於後周,恢復縣名為壽張。再立東平郡,和蕭齊時一樣。
隋初,復為淮陰郡,不久廢淮陰郡為淮陰縣。大業初(605年),並淮陰于山陽縣(今楚州區)。
唐武德初年,恢復淮陰縣建置。武德七年(624年),淮陰第二次併入山陽縣;乾封二年(667年),淮陰又從山陽劃出恢復縣建置。
五代北宋時,仍稱淮陰縣。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劃出淮陰縣西境置吳城縣,三年後又復歸淮陰縣。紹興五年(1135年),廢縣為鎮;后一年復為縣。金皇統元年(1141年),宋奉表割地與金和,約以淮水中流為界,於是淮陰縣淮河以北的地方(吳城鎮、金城鎮)都割給了金人。金以吳城鎮(沿淮北岸一線)隸臨淮,金城鎮(淮河北岸北部地區)隸漣水。南宋也在嘉定七年(1214年),將淮陰縣治所遷徙到八里庄(《光緒丙子清河縣誌》疑為韓信城)。其後十七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南宋淮陰降金,改為鎮淮府,次年,即為南宋江淮安撫制置使趙善湘收復(淮陰自秦設縣至南宋,縣治均在淮河南岸——今碼頭鎮境內或附近)。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首次設置清河縣,屬清河軍。1274年,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遷縣城於大清口(也稱泗口,約今袁集鄉桂塘村),同時(或前後),劃出原淮陰縣東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縣。清河縣建立3年(遷縣城后僅2年),地入於元。
元初,清河、淮陰、新城三縣並置,撤銷清河軍,以縣屬淮安路錄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淮陰入山陽,淮陰於是四入山陽,而清河因為後成立而獨自存在。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決口,大清口縣城被毀,縣尹耶律不花遷清河縣城於甘羅城,清河始得淮陰故地而縣境及於淮水之南。天歷元年(1328年)縣尹達魯花赤哈麻又因甘羅城地僻水惡,居民甚少,遷縣城於小清口之西北。離淮陰故城十里遠,開始沒有城牆,後來因戰事需要,築有東西北三面城牆(南面臨河),邊長3.5千米(今碼頭舊縣)。
明初,清河縣城仍在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嘉靖年間,大清口淤塞,黃河全經小清口入淮,縣城水患深重。直到崇楨元年(1628年),因水患和戰亂並起,復遷治甘羅城。
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河縣治仍遷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隸屬淮安府。康熙中,縣城屢圮於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蘇巡撫陳宏謀上疏請求移治,獲准後於次年遷至山陽的清江浦,而割山陽靠近清江浦十餘鄉併入清河,清江浦成為清河縣的新縣治,除南界棠涇(今周橋)、青州澗(今氵義河),仍屬山陽外,古淮陰之地全部歸清河縣所有。
民國初,廢淮安府,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年),清河縣復稱淮陰縣(與河北省清河縣同名之故)。仍設治於清江浦。並設淮揚鎮守使衙門、淮揚道伊衙門於此,淮陰為其屬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淮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清江浦,淮陰縣為其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軍入侵江南,江蘇省政府遷避於此。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1日,日軍侵佔清江,江蘇省政府遷至淮東,淮陰縣政府在縣內農村活動至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淮陰抗日民主政府在縣境北鄉花庄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新四軍解放淮陰城,取清江浦簡稱成立清江市,農村仍為淮陰縣。不久,蘇皖邊區政府成立,駐清江。淮陰縣為其所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國民黨軍隊佔領清江,其淮陰縣政府、淮陰專員公署均設於此;中國共產黨政府機關撤出清江市活動於北鄉農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解放淮陰城,淮陰城區與淮安城區合併為兩淮市,市府駐地清江浦。農村為淮陰縣。
1949年10月,官盪區劃入漣水縣。
1951年1月,縣城從淮陰縣劃出,單列為清江市,淮陰縣政府搬遷至王營鎮,因前進街太窄,在西馬路口西北角(現市人民醫院一院北宿舍區內)設署辦公(時為草屋)。
1952年,成立蔣壩區。
1958年8月,淮陰縣與清江市再次合併,成立淮陰市。
1964年10月,市縣再次分置為淮陰縣和清江市,但淮陰縣政府仍駐清江博古路現“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內。
1972年淮陰縣政府遷至王營鎮北京路73號。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淮陰地區專員公署,設立淮陰市,淮陰縣為其所屬。
2001年1月1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轄區不變。7月,淮陰區行政中心從北京路73號搬出分散辦公(區委區政府在人民銀行大樓內辦公,人大政協在勞動局、國土局大樓內辦公),並選址在工業園附近新建淮陰區行政中心。
2020年8月11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授予南京市浦口區等38個縣(市、區)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稱號(名單附后)。截至目前,江蘇共有72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淮陰區位於江蘇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地處北緯33°22′—33°56′,東經118°56′—119°09′,南瀕洪澤湖(趙集鎮洪湖村擋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東到王興鎮鹽西電站隔鹽河與漣水保灘相鄰,北至徐溜鎮馮庄村隔六塘河與沭陽縣錢集相望,西到竹絡壩電站隔大運河與泗陽縣毗鄰。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38.5千米,面積1291.48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034.4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81.83%。水域面積257.0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8.17%。

地形地貌

淮陰區地貌形態為黃泛沖積平原。地形平坦,以廢黃河為分水嶺,向南北兩側逐漸傾斜低洼。運北地區,海拔10—12米,其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呈微波形斜面,而其中有部分窪地(夏家湖地區),海拔僅9—10米。運南地區,海拔在14—16米之間,稱做西南高平原,其地勢由北向洪澤湖邊呈波狀傾斜。

氣候特徵

淮陰區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交界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季風顯著。

自然災害

淮陰區主要災害性有大霧、低溫、寒潮、霜凍、乾旱、高溫、強對流天氣大風、暴雨、颱風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五河口
五河口
淮陰區地表水資源總量年平均值約為6.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約1.58億立方米,降水量年際變化不大(年降水量基本穩定在1000毫米左右)。正常年和中等乾旱年,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水資源的特點是:地表徑流比較豐富,約佔地表水總量的24.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土地資源

淮陰區土地總面積126400公頃,其中耕地6500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1.04%;園地1260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0%;林地146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80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4.3%;交通用地面積27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水域2572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3%,未利用土地815公頃。

礦產資源

淮陰區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岩鹽礦產、無水芒硝、天然鹼、油氣礦、黏土、礦泉水等。截至2016年,淮陰區探明岩鹽芒硝儲量分別高達270億噸、12.8億噸。此外還有碳氫鈉石、粘土礦天然氣、石油、硼礦碘礦等多種資源。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8年7月,淮陰區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一)撤銷王營鎮,設立王家營街道。以原王營鎮的沈渡、越河、淮閘、楊庄、雙和、同興、北橋、營中、東街、西壩、機關、營東、星光13個居委會區域為王家營街道行政區域。王家營街道辦事處駐營東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北京東路75號。
(二)以原王營鎮所轄部分區域和棉花庄鎮所轄部分區域,設立長江路街道。以原王營鎮的左庄、楊井、王莊、果林、崔庄、營西、長安、小營、營北9個居委會和棉花庄鎮的三朱、徐梅2個村委會區域為長江路街道行政區域。長江路街道辦事處駐長安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長江西路223號。
(三)撤銷新渡鄉,設立新渡口街道。以原新渡鄉所轄區域為新渡口街道行政區域,新渡口街道辦事處駐佟窪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淮河東路328號。
(四)撤銷袁集鄉,設立古清口街道。以原袁集鄉所轄區域為古清口街道行政區域,古清口街道辦事處駐袁集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淮三路109號。
(五)撤銷趙集鎮、韓橋鄉,設立高家堰鎮。以原趙集鎮、韓橋鄉所轄區域為高家堰鎮行政區域,高家堰鎮人民政府駐趙集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陽光路13號。
(六)撤銷碼頭鎮、吳城鎮、凌橋鄉,設立馬頭鎮。以原碼頭鎮、吳城鎮、凌橋鄉所轄區域為馬頭鎮行政區域,馬頭鎮人民政府駐舊縣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明遠西路366號。
(七)撤銷漁溝鎮、吳集鎮,設立新的漁溝鎮。以原漁溝鎮、吳集鎮所轄區域為漁溝鎮行政區域,漁溝鎮人民政府駐漁溝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中原街111號。
(八)撤銷老張集鄉、王興鎮、棉花庄鎮,設立淮高鎮。以原老張集鄉、王興鎮所轄區域和原棉花庄鎮的十里、袁庄、大福、顧庄、劉河、大興、軍田、大西、新河、聯旺、團結、三河12個村委會和鑫園居委會區域為淮高鎮行政區域。淮高鎮人民政府駐張集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長青路14號。
(九)撤銷丁集鎮、五里鎮,設立新的丁集鎮。以原丁集鎮、五里鎮所轄區域為丁集鎮行政區域,丁集鎮人民政府駐五里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愛民路31號。
(十)撤銷徐溜鎮、西宋集鎮,設立新的徐溜鎮。以原徐溜鎮、西宋集鎮所轄區域為徐溜鎮行政區域,徐溜鎮人民政府駐徐溜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富徐路99號。
(十一)撤銷劉老莊鄉、古寨鄉,設立劉老莊鎮。以原劉老莊鄉、古寨鄉所轄區域為劉老莊鎮行政區域,劉老莊鎮人民政府駐劉皮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徐張路85號。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淮陰區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開發區。淮陰區人民政府駐長江路街道承德北路60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20804001000長江路街道
320804002000王家營街道
320804003000新渡口街道
320804004000古清口街道
320804103000南陳集鎮
320804107000丁集鎮
320804109000徐溜鎮
320804110000漁溝鎮
320804113000三樹鎮
320804114000高家堰鎮
320804115000馬頭鎮
320804116000劉老莊鎮
320804117000淮高鎮
320804400000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區總人口為911764人,比上年末減少5425人。全年出生人口8671人,出生率為千分之9.51: 死亡人口13319人,死亡率為千分之14. 61;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5.1。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陰區人口數為748791人。

民族

淮陰區有回、苗、壯等34個少數民族,3600多人。少數民族居住相對集中的有一個民族村:碼頭鎮張庄鎮村;三個民族組:分別是碼頭鎮鄭台村4組,吳城鎮淮泗村6組和城南村7組。居住在城區的回民有1100多人,多住在東街和北橋兩個社區,除回族以外的其它少數民族,主要是從雲貴川地區婚嫁入的,人口較少,居住分散,基本都在農村。

政治


區委
書記:董國喜
副書記:陳張
常 委:張愛民、桑紹淮、謝鵬、戈利民、丁鳳珍、葛玉海、蔣安民、倪立峰(掛職)
區政府
區長:陳張
副區長:殷俊、王俊超(掛職)、蔡昀、黃克濤、丁國勝(掛職)、丁銳、祁安、胡娟娟、胡珍(截至2020年4月)

經濟


綜述

2018年,淮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4.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2.25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224.85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34.4億元,增長8.3%。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88:42.13:42.99,調整優化為14.07:42.06:43.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8263元,比上年增加6624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淮陰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3%。其中:固定資產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12.3%;房地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0.3%。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39.9%;第二產業投資比2017年增長15.7%;第三產業比2017年增長0.5%。
財稅收支
2018年,淮陰區地方財政收入38.4001億元,增加6.2589億元,增長19.4%,一般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26.2706億元,增加6976萬元,增長2.7%;公共預算收入中各項稅收收入21.1352億元,增加23474萬元,增長12.5%。
2018年,淮陰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7.5981億元,增長18.33%。全年教育支出10.5695億元,下降0.95%;醫療衛生支出7.1457億元,下降1.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4859億元,下降4.2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3605億元,增長82.29%;環境保護支出8610萬元,增長24.76%;科學技術支出5704萬元,增長81.25%;農林水事務支出9.9371億元,增長1.4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858萬元,下降3.16%;財政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支出2.5848億元,增長38.2%。
人民生活
2018年,淮陰區淮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9.1元,同比增長9.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6.4元,同比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8.4元,同比增長8.6%。全區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29.6%。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淮陰區糧食種植面積146.15萬畝,比上年增加3.1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5.07萬畝,減少0.1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5.96萬畝,比2017年減少0.8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7.94萬噸,比上年增加3.34萬噸。其中,夏糧產量28.49萬噸,增產1.84萬噸;秋糧產量39.45萬噸,增產1.5萬噸。全年油料產量1.21萬噸,減產0.01萬噸。
林業
2018年,淮陰區木材產量8.0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9%。
畜牧業
2018年,淮陰區肉類總產量6.81萬噸,比上年下降2.13%。其中,豬肉產量3.18萬噸,下降3.6%;牛肉產量0.06萬噸,與2017年持平;羊肉產量0.07萬噸,與2017年持平;生豬年末存欄21.34萬頭,比上年下降5.28%;生豬出欄42.06萬頭,比上年下降3.2%;禽蛋產量2.39萬噸,比上年增長3.91%。
漁業
2018年,淮陰區水產品產量3.51萬噸,增長2.03%。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2.12萬噸,增長2.03%。
生產條件
2018年,淮陰區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07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淮陰區工業增加值193.2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4%。規上工業實現利潤25.69億元,比上年下降26.89%。
建築業
2018年,淮陰區建築業完成總產值235.18億元,外出施工產值74.41億元。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3.59億元,增長14.49%。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淮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60億元(調基數),比上年增長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16.15億元,增長10.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45億元,下降16.6%。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的消費品中,汽車類銷售額累計比上年減少13%,糧油類減少11.9%,肉禽蛋類增長8.3%,服裝類減少13.3%,日用品類增長9.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1.6%,通訊器材類增長4.8%,化妝品類減少27.8%,中西藥品類增長3.7%,傢具類減少30.8%。
對外經濟
2018年,淮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6.00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4.7%。其中,出口總額2.3188億美元,增長27.6%。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001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78%。
房地產業
2018年,淮陰區商品住宅投資22.5億元,下降17.7%;商業營業用房投資7.503億元,增長24.6%。
郵電通信
2018年,淮陰區郵政業務總量10856萬元,增長24.6%。
保險業
2018年,淮陰區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5837億元。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2.7093億元,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2.8744億元。
淮安火車站
淮安火車站

文化


方言
淮陰區方言是官話方言區江淮官話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江淮官話內部頗有特色的方言點,在語言學上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風雪浦樓
風雪浦樓
淮陰區方言內部分歧不大,但南北東西之間仍存在一定差異。依照語音上的差別,可以將全區方言劃分成四個小片:
1.運南片:京杭大運河以南的幾個鄉,包括南陳集、南吳集、碼頭、韓橋、高堰、趙集等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簡、講”二字都讀成jiǎng韻,與其他三片都讀成jiǎn韻,而“簡”的標準發音為“jiǎn”,“講”的標準發音為“jiǎng”。
2.東片:包括王營鎮、袁集、王興、新渡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讀成èr韻,而南北兩片讀成[ε]韻,西片讀成[w]韻分開;把“姐”讀成j韻,與“擠”同音,與其他三片分開;把“急”與“接”讀成同音,與其他三片分開。
3.西片:包括凌橋、漁溝、三樹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字讀成[w]韻,與其他三區分開。西宋集、湯集、北吳集沒有這一特點,但從口音上可把他們歸入這個片。
4.北片:包括古寨、徐溜、劉老莊、五里、老張集、丁集、大興、棉花庄等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字讀[ε]韻,與東片、西片分開,與南片同;又把“講、簡”兩字讀成jiǎn韻,與南片分開。
這四片的劃分從當地人的語感上也可以得到印證,南片的人習慣上稱著“運南人”,東片的人常被稱為“毛(陰平)子”,而西片的人又會被東片的人稱為“侉子”,以上所述主要是當地人根據口音來劃分的。

地方特產

中華絨河蟹
中華絨河蟹
中華絨河蟹
韓橋鄉是淮安市水產養殖基地鄉之一,擁有養殖水面10萬畝,從事河蟹養殖面積6萬畝,其中精養面積1.5萬畝。2004年韓橋鄉成功申報無公害河蟹養殖基地2萬畝,年產螃蟹2000噸。為使河蟹生產形成產業化、規模化,韓橋鄉建立了無公害養殖區,在養殖區內苗種的放養,一律按國家無公害生產標準嚴格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對河蟹的飼料來源及藥物防治都嚴格把關,對養殖環境的生活垃圾實行袋裝清理,確保養殖環境無污染。同時定期對養殖環境進行藥物消毒,以減少病害的發生,促進河蟹健康生長。 
淮陰區
淮陰區
三樹鎮雙孢蘑菇
三樹鎮雙孢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糖、維生素、核苷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僅營養豐富,肉質肥厚,味道鮮美,而且熱能低,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可以延年益壽。以三樹鎮德美蘑菇專業合作組織為龍頭,全鎮蘑菇種植面積穩定在1300畝。 
淮陰區
淮陰區
新渡草莓
新渡鄉淮漣村草莓生產基地位於淮陰東側、楚州北側,淮連公路穿村而過,南臨廢黃河,北側鹽河,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沙壤土佔80%,有利於草莓的生長。2006年為了擴大種植規模,新渡鄉成立了草莓協會,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銷售中的難點問題,2007年由原來500畝露地發展到600畝保護地,新增保護地大棚100個,每畝保護地經濟產量在6500元左右,比露地生產高出2—3倍。 
淮陰區
淮陰區
農家豆製品
淮陰人對大豆的吃法頗多,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上幾樣豆製品,每天餐桌上少不了豆腐乾、千張、豆腐等富有農家特色的豆製品。在淮陰的農家中,豆製品的做法很多,有炒豆腐乾、燒千張、燴千張、煎豆腐、油炸豆腐果、涼拌豆腐等。淮陰農家豆製品食之爽口、清香,其主要沿用石磨磨漿的傳統工藝,豆汁的纖維組織基本未被破壞,做出的豆製品嫩白細膩。用鐵鍋、柴火煮漿、鹽滷點制的豆製品最佳。 
淮陰區
淮陰區
興棉西瓜
淮陰區棉花庄鎮的特產。產品優質無污染,在栽培過程中,施用生物有機肥,2003年通過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認定,符合A級綠色產品標準。“興棉”西瓜外型美觀,瓜身圓潤,色澤鮮艷,皮薄音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以及豐富的維生素A、B、C和有機酸、氨基酸,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降壓的作用。富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
淮陰區
淮陰區
丁集黃瓜
丁集鎮1991年就從事日光能大棚蔬菜生產,並逐漸形成了以黃瓜為主產品的規模生產。年種植面積達1500畝,年可產黃瓜30000噸。丁集鎮種植的黃瓜無公害、無污染、瓜形好,色澤碧綠、瓜肉清脆細膩爽口,2006年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 
淮陰區
淮陰區
淮山藥
淮陰區碼頭鎮是淮山藥的原產地,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碼頭鎮地處廢黃河灘塗,土壤沙質適宜種植淮山藥,主要集中在太山、新河、玉壩、舊縣等村,產自這裡的淮山藥,根莖粗短,根毛多,品質好,肉質潔白細嫩,澱粉含量高,甜綿可口等特點,是時令進補佳品。《本草綱目》稱淮山藥為楚地仙物,經常食用,有健脾胃、止瀉痛、化痰涎、潤皮毛、降血壓、血糖、抗腫瘤及延緩衰老等藥用功效,也是蒸煮燒炒的美味佳蔬。 
淮陰區
淮陰區
淮陰黃花菜
傳說很早以前,三庄、丁嘴一帶爆發瘟疫,名醫華佗來此教人們栽種萱草,食其花冠來防病強身。人們感念華佗,便以金針為名,稱為“金針菜”。
在淮陰,民間喜歡把黃花菜與葷性原料搭配,成品油潤爽口。在烹飪行業里,以黃花菜配製的名菜名餚很多,有以金針為主料,蝦仁為輔料的“金針吐玉”,有以葷料為主,金針為輔料的“鳳尾金針”,還有金針製作而成的“金針魚翅”。將上好金針,經漲發、洗滌、梳理、掛糊、油炸等過程,配以適時蔬菜以及蝦仁、雞脯,火腿等料,蒸后淋汁而成,其形如魚翅,色澤鮮明悅目,味醇而脆嫩。 
淮陰區
淮陰區
吳集鎮炒花生
淮陰區吳集鎮以盛產花生聞名,產出的花生具有殼薄、粒飽、色美、味香、含油量高等特點。炒花生是吳集鎮頗具特色的傳統加工業。《地方志》中記載“北吳集炒花生製作技術精細,所炒花生乍看似生,剝開見仁亦無變化,入口方知已熟。具有香脆可口,久置不軟,紅衣易褪,多啖不渴等特點,聲譽已逾200餘年。”吳集炒花生採用地產的小油果花生,經精心篩選,名師精工炒制而成。這種花生通體潔白無糊斑,粒色紫紅且十分飽滿,大小均勻,開頭酷似傳說中的長生果。 
淮陰區
淮陰區
凌橋大米
淮陰區凌橋鄉地處南北氣候交匯地帶,水資源充沛,水質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特別是凌橋及周邊5個鄉鎮優勢更佳,遠離城市,五河環抱,良好的自然環境,科學的生產和加工工藝使“凌優”牌系列大米晶瑩透亮,顆粒整齊,具有入口香、甜、綿的特點。產品為“凌優”牌系列大米以及“蘇凌”牌系列膨化食品,產品遠銷上海、合肥、山東、東、石家莊、昆明、新疆和江蘇省的蘇、錫、常、寧等地,並通過新疆出口吉爾吉斯斯坦。 
淮陰區
淮陰區
趙集粉絲
淮陰區趙集鎮、韓橋鄉緊鄰洪澤湖,屬湖區濕地地貌,水分充足,日照時間長,其地下2800米處為優質礦泉水,水源特好,且無污染,為山芋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質,因而生產的山芋品質優良,出粉率高。趙集粉絲系選用無公害紅薯基地淮陰區趙集鎮、韓橋鄉特產的優質紅薯澱粉為原料,經過高溫熟化、低溫冷凍等工藝精製而成,具有晶瑩碧透、色澤玉潤、細綿爽口、久煮不糊、口感細膩、柔韌爽消等特點。趙集粉絲被譽為“人造魚翅”,先後榮獲“淮陰市知名商標”、“江蘇省消費者協會推薦商品”、“首屆江蘇名牌農產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淮安市名牌產品”等稱號。 

交通


2018年,淮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8.26億元,比上年增長4.1%。交通公路總里程2141.37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906.38千米。

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瀋海高速公路、寧連高速公路、鹽徐高速公路和205國道、305省道穿淮陰區境而過。
2015年,淮陰區交通公路總里程2117.95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882.95千米。

水運

京杭大運河、淮沭河、鹽河、古黃河、張福河在淮陰區內交匯。

鐵路

新長鐵路過境,淮安火車站位於區內,火車站已開行直達南通、北京、哈爾濱、成都、重慶、青島、蘭州、太原、西安等方向列車。

運輸

2018年,淮陰區農公班車客運量630萬人次,客運周轉量9450萬人千米。全年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73.3萬噸,比上年下降26.7%。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93898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85225輛。

社會


科技事業

2018年,淮陰區專利申請總量408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964件;專利授權174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3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學校150所(含幼兒園,除去教學點和看護點為124所)。其中高級中學3所(含民辦學校1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含民辦學校3所);完全小學33所(含市屬淮安市長征小學);小學教學點1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2所(含淮安市淮航技工學校);公辦幼兒園46所(含市屬實驗小學長征分園1所),民辦幼兒園9所,公辦幼兒看護點13所。全區小學招生10699人,在校生61711人,其中女生28547人,畢業生10852人。全區初中招生9789人,在校生26769人,其中女生12880人,畢業生7041人。全區高中招生3488人,在校生9644人,其中女生4781人,畢業生2824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1454人。全區專任教師總數6988人。其中,小學教師3084人,初中教師1564人,九年制學校教師932人,中職教師410人,高中教師998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年圖書總藏量12.65萬冊。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有線電視入戶3萬戶。

體育事業

2018年,淮陰區運動員在市以上各類比賽中共獲得獎牌25枚,其中全國金牌3枚,省級金牌4枚、銀牌6枚、銅牌8枚,市級金牌4枚。全年共向市以上運動隊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37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醫療機構290個(包括保健所一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40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27人,註冊護士2158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4310張。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56‰,嬰兒死亡率2.11‰,新生兒死亡率0.92‰,產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勞動就業

2018年,淮陰區實現新增城鎮就業8218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6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3%。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55萬人,增加0.2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83.4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8.2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6.61萬人,增加0.0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4.65萬人,減少0.57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社會福利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41個,床位4616張。全年482位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5499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466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

環境保護

2018年,淮陰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230天,達標率66.7%;PM2.5濃度為54.8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8%;古黃河飲用水源水質良好,水質達標率100%;COD和SO2凈削減率分別為2.94%、4.78%;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5.15%;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3.84%,城市綠化覆蓋率40.48%。

安全生產

2018年,淮陰區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05起,死亡85人。

文物保護

2020年7月,入選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劃歸淮北片區。

旅遊


韓信故里

韓信故里
韓信故里
漢淮陰侯韓信的故里,位於淮陰故城碼頭鎮,包括淮陰侯廟、韓信釣魚台、胯下橋、漂母岸、千金亭等。園內諸景點按秦漢建築風格在古迹原址上修復,各景點圍繞韓信湖和胭脂塘小河分佈,佔地10萬平方米,其中,水面近4萬平方米。韓信故里景區由中國創達集團投資建設,圍繞“漢文化、水文化、宗教及美食文化”四大特色,深入發掘楚漢文化、寺廟文化、運河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生態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碼頭地理、自然與歷史文化的特色和優勢,強力打造休閑、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景區。景區主要以韓信傳奇的一生為故事主線,通過靜止的景觀小品、建築和動態的舞台表演、戲劇演出等,為遊客創造視覺、聽覺、觸覺、感知等全方位的體驗,呈現一個看得到、摸得著、有景有形的“活”韓信。主要包括韓信文化體驗展示區、宗教文化區、休閑度假區、民俗休閑區。

八十二烈士陵園

八十二烈士陵園座落在淮陰區劉老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淮安市委、淮陰區委教育基地。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華中淮海區劉老莊犧牲的82位烈士而設立的陵園。

代表人物


淮陰區有漢代著名的大軍事家韓信,漢賦鼻祖枚乘枚皋,三國時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東吳丞相步騭,北宋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南宋時著名畫家龔開,清嘉靖年間狀元郎丁士美,清乾隆年間著名天文學家,歷算家汪椿、音樂家孫長源、醫學家吳鞠通,三品內閣中書吳昆田,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家李更生,著名的文史學家張煦侯,淮海革命舉旗人吳覺,全國著名的雕塑大師滑田友,攝影記者郎靜山,著名作家陳白塵,著名導演謝鐵驪,台灣知名作家司馬中原,金馬影后胡慧中,著名的新聞學者、書法家謝冰岩、知名《易經》研究學者程鋮等一批著名人物。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3月26日,入選“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