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新區

工夫茶和潮菜之鄉

潮汕地區,歷代名稱潮州府,名號潮州八邑,當代原稱汕頭市,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是全球潮汕人和潮商的發源地,具有共同的地緣、族群、方言和民俗。潮汕三市涵蓋10區4縣1縣級市普寧,總常住人口1300多萬,總面積10918平方公里,接近溫州面積(11612平方公里),建制2000年均同屬一個城市政區,以近似秦漢的古漢語潮語為母語,是著名的僑鄉,是工夫茶和潮菜之鄉。

潮汕三市1991年拆成三個地級市后,各自為政,大大影響了潮汕人的凝聚力,也間接令汕頭特區發展遠遠滯後於其他經濟特區。潮汕三市各自為政,制約了潮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立“潮汕新區”有利於國家和廣東省統籌考慮潮汕地區未來的發展定位、產業布局、體制創新等長遠規劃。構建廣東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行政區劃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建議陳經緯近日在兩會上提案,建議創建廣東“潮汕新區”,將汕頭特區擴大到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
自從潮汕分開,隨即引起了爭議。知名海外華僑庄世平自從潮汕分開便說“要合起來桃園三結義,不要三足鼎立”。委員連續兩年提案全國兩會誓要潮汕三市合併。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在其2014年兩會提案中指出,潮汕經濟發展的嚴重滯后,與三市分置的行政格局關係重大。潮汕地區不合理的行政區劃設置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一分三的行政區劃設置,激化了當地社會矛盾,不利於潮汕三市整合資源健康發展。尤其嚴重的是,這樣一種惡性競爭環境讓原本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的潮汕地區內部滋生重重矛盾,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而在其他很多產業布局方面,潮汕地區的尷尬情況也是類此。如果能消除三市之間的行政壁壘,則不僅能化解諸多領域現存矛盾,而且可以在不影響現有配套格局的情況下讓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
二、行政壁壘帶來空間的割裂和資源的分散,使得當地區位優勢、特區優勢和僑鄉優勢無法正常發揮。自上世紀90年代初大汕頭市被拆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以來,行政區劃壁壘讓原本一體的資源被割裂,三市“各掃門前雪”、各自為政的三市惡性競爭、重複建設,能量內耗、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使得整個地區產業布局、規劃不合理,且基礎設施配套嚴重落後,難以形成僑鄉優勢和有效對接外來投資的發展平台。
三、行政壁壘將潮汕文化圈人為割裂,造成人心渙散、凝聚力盡失,不利於海內外潮汕籍人士的精誠合作。潮汕“過去在海外,潮汕社團都是一家人。現在一家人變成了三家人,社團也分裂開了。潮汕社團回到家鄉,看到三個平級的市,一個‘主心骨’都找不到。潮汕地區的拆分,不僅是空間的割裂,也在文化心理上對海外潮汕人形成了強烈的衝擊。面對一拆為三的家鄉,潮汕社團在整合資源和力量時,也往往面對尷尬。引借僑力的意願也打了大折扣。
此外,三市並立的壞處還在於,沒有大的規劃布局。潮汕本來是一個整體,拆分后從規劃上沒有辦法做一個大氣的規劃,反而出現了很多重複建設。地方小了,格局就會小,力量也會小,來投資的企業就少;企業少,負擔就會重、成本就會高。比如一個地方需要企業貢獻100萬元,100家企業的話,1人1萬就好了;如果只有10家企業,那就要1人10萬。成本會加大、負擔會加大,企業就會失去競爭的優勢。範圍大了,總體規劃才能大氣,才可以引進大項目、干大事。現在的三個市,因為有行政壁壘,個個都是‘麻雀雖小要五臟俱全’,規劃不出大的發展格局,重複建設又多。
近年來,廣東省委已意識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潮汕三市同城化發展思路。然而,要從根本上改變潮汕地區當前的困境,實現地區資源的深度整合,離不開三市間行政壁壘的徹底打破。否則諸多設想最終都難以落到實處。
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平原,籍貫今潮州市,在2016年5月8日在汕頭市舉辦的“2016潮學年會”上的主旨演說則稱:
潮汕地區本來就不大,三市分立后,說話非常困難。你看我這次演講,標題的圖片包含潮州汕頭與揭陽。講一下始建於宋代的潮州廣濟橋,因其橋樑與浮舟結合的獨特形式,被譽為全國五大古橋之一;回頭敘述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的揭陽學宮,乃嶺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築組群;話鋒一轉,又是汕頭市小公園歷史街區的環形放射狀路網結構、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群十分可貴,值得好好保護等。你從我小心翼翼地兼及三市,可以看出目前潮汕文化研究的困境——每件事都必須兼顧三市,其實很不合理。經濟上的過度競爭,包括港口設置問題(潮州港跟廈門有直接關係,揭陽惠來港跟中石油掛鉤,汕頭廣澳港乃深水碼頭,據說地理位置優越),一時半會解決不了,談文化問題,也都如此步步荊棘,那就很難有大發展了。
作為研究課題,太大把握不住,太小分量不足。放眼全國,要說大小適中且底蘊豐厚,我首推“徽學”與“潮學”。相對而言,“徽學”吸引更多海內外學者,“潮學”則基本上是潮汕學人在做。這與潮汕三市分立,大家都“寧當雞頭不當鳳尾”,每件事都要說出個你先我后,讓外人無所適從,有很大關係。我曾應邀參加安徽省文化戰略規劃,被問及為何安徽好茶那麼多,在全國知名度卻不高。我的回答很乾脆:因為你們十大名茶,宣傳時哪個都不願意拉下。我喝過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霍山黃芽桐城小花等,確實都不錯,可你要我記得這十大名茶各自的特點,而且口味要有“忠誠度”,那是做不到的。潮汕的單叢茶現在走出去了,在國內外都有知名度,那是因為我們共同維護這個品牌。先把牌子打響,做好了,下面再分產地與口味等,利益共享。
盤子本來就不大,若分得太清,說得太細,外界辨識率必定很低。網際網路時代,無效信息鋪天蓋地,這個時候,符號建構很重要。必須刪繁就簡,面目清晰人家才記得住。放在整個國家乃至國際視野中,潮汕三市合力,尚且不一定能站穩腳跟;若各走各的路,必定越發顯得微弱。
潮汕新區
潮汕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