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潮州八邑的結果 展開

潮州八邑

廣東潮汕地區代稱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隸屬潮州府,廣東潮汕地區代稱,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縣(今潮州市潮安、湘橋2區)、揭陽縣(今揭陽市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潮南、濠江3區)、澄海縣(今汕頭市澄海、金平、龍湖3區)、普寧縣(今揭陽市普寧市)、惠來縣(今揭陽市惠來縣)、饒平縣(今潮州市饒平縣和汕頭市南澳縣)和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8縣,亦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

潮汕地區自古是一個城市政區,歷代隸屬潮州府,當代原來隸屬汕頭市, 1991年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潮汕三市處於粵東地區的中心區域,粵東的核心地帶,自古經濟發達,商貿繁榮,文教鼎盛,是潮汕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

潮汕人以潮汕八邑為發源地,現遍布五大洲40多個國家,海外潮籍僑胞2000萬,具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在商界、文化 黑科技 成就顯著,又與猶太人一樣遭受類似西方反猶排猶的排華苦難,故在上世紀初便被泰國國王譽為“東方猶太人”。

他徠們遷徙自古代中原,繁衍於廣東潮汕,揚名於海外,以低調務實、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善於經營、誠實信義著稱於世,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泛、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

辭彙釋義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隸屬潮州府,是指潮州府下轄聚居有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饒平、澄海、普寧、惠來、豐順八縣,是現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其中豐順縣,客家人佔多數。

建制沿革

現潮汕地區自古同屬潮州府,是粵東首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
·上古
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新石器時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
夏商屬海陽國(南甌國)境;
商代屬南越地;
西周、春秋屬揚越地;
戰國屬百越地。
·秦漢
秦漢三國屬南海郡揭陽縣,轄今廣東潮汕三市、梅州、陸豐及福建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
·魏晉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古揭陽縣境設置義安郡,析海陽縣北部設置義招縣,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郡治海陽縣(今潮州),義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境設置潮州,隸屬廣州總管府,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州治海陽縣。取“在潮之洲,潮水往複”之意。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隸屬嶺南東道,潮州統領陽、潮陽、程鄉3縣。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州治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
·宋元
宋代仍稱潮州,隸屬廣南東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潮州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潮州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3縣合稱“潮州三陽”。潮商最初出現雛形的時候,只有“潮州三陽”,此三陽包括今潮汕三市、豐順縣、大埔縣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總管府,隸屬廣東道,潮州路仍領4縣,仍轄“潮州三陽”。
·明清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隸屬廣東布政司,統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縣邑擴容,“潮州三陽”析置了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大埔,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禎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平遠、鎮平11縣。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領11縣,隸屬廣東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原潮州府下轄的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與興寧、長樂2縣另設立嘉應州,合稱“嘉應五屬”。析出嘉應州后,潮州府共轄8縣,即:海陽、揭陽、潮陽、蓮陽(澄海)、洪陽(普寧)、葵陽(惠來)、饒陽(饒平)、茶陽(大埔)。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陽縣、揭陽縣、大埔縣三縣地合置豐順縣后,潮州府共轄九縣,大埔縣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轄聚居有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
清咸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府澄海縣鮀浦司沙汕頭為通商口岸。
清咸豐十年(1860年)汕頭港開埠,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地域辨析

·潮汕三市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也稱潮州八陽,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有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8縣。潮州府九縣邑,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作為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得名〖新陽〗。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今潮州市,是現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梅州市嘉應州
今梅州市前身是梅縣地區,轄梅縣、興寧、大埔、豐順、五華、平遠、蕉嶺共7縣。1956年-1965年興梅7縣屬汕頭。
·汕尾市海陸豐
今汕尾市前身是海豐和陸豐2縣,合稱海陸豐,歷代屬惠州十屬,1958年-1983年屬汕頭。

行政區劃


明代

明崇禎六年(1633年)以後,潮州府共轄11縣:海陽、揭陽、潮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程鄉、平遠、鎮平。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領11縣:海陽、揭陽、潮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大埔(別稱茶陽)、程鄉、平遠、鎮平。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蘇州建‘潮州會館’,在會館正門口立碑刻文:‘本館系潮州府屬8縣商民所組織,專謀本幫商業之利益。’。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潮州府海陽縣、揭陽縣、大埔縣三縣地合置豐順縣后,潮州府共轄九縣: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大埔縣聚居客家人,故潮州府下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
潮州府商民聯合經商於海內外各大商埠,並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下轄的聚居潮汕人的海陽縣(今潮州市潮安、湘橋2區)、揭陽縣(今揭陽市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潮陽縣(今汕頭市潮陽、潮南、濠江3區)、澄海縣(今汕頭市澄海、金平、龍湖3區)、普寧縣(今揭陽市普寧市)、惠來縣(今揭陽市惠來縣)、饒平縣(今潮州市饒平縣和汕頭市南澳縣)和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8縣,亦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管轄,地理相連、歷史相承、文化相同,故合稱潮州八邑,非僅指今潮州市,是現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潮州府九縣邑,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作為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得名〖新陽〗。
在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這是含豐順縣的“潮州八邑”能夠名噪四海,並成為潮汕商幫的代名詞的真正原因。至此時,潮汕人也對講閩南語的臨近縣份——雲霄、詔安、平和、海陸豐(汕尾)等地,形成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區分意識。隨著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州八邑即是潮汕地區、潮汕民系和潮汕商幫
潮州八邑隸屬潮州府,同講潮汕方言區,同屬潮汕文化圈,同屬潮汕商幫,同有崇文重商,誠實信義,團結互助的價值觀念,同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感,認為自己是潮汕人。這種認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華僑華人中尤為顯著。
潮州府政區
地級行政區區劃數縣級行政區別稱英文名稱政府駐地境域
潮州府9縣海陽縣海陽Teoann--今潮州市潮安區、湘橋區。
潮陽縣潮陽Kityall棉城鎮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揭陽縣揭陽Teoyall榕城鎮今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澄海縣蓮陽Tenhigh辟望今汕頭市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普寧縣洪陽Poeland洪陽鎮今揭陽市普寧市,除西部客家地區以外。
惠來縣葵陽Hwelie惠城鎮今揭陽市惠來縣、普寧市西、南部山區。
饒平縣饒陽Poeland三饒鎮今潮州市饒平縣、南澳縣。別稱饒陽。
豐順縣新陽Hongsoon豐良鎮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稱新陽。1965年屬梅州
大埔縣茶陽Dabu茶陽鎮因縣治在茶陽鎮,故稱茶陽。1965年屬梅州 

當代

潮州八邑是今潮汕三市和豐順縣,亦是今潮汕三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本地居民的來源地。
潮汕地區當代原來同屬汕頭地區,政區、市治在今汕頭市,1991年原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
潮汕地區主體是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汕頭市下轄澄海(現分澄海、金平、龍湖3區)、潮陽(現分潮陽、潮南、濠江3區)2邑和南澳縣(原屬饒平邑),潮州市下轄饒平(南澳縣以外)和海陽(現分潮安、湘橋2區)2邑,揭陽市下轄揭陽(現分榕城、揭東、揭西2區1縣)、惠來、普寧3邑。豐順邑今屬梅州市。
潮汕三市政區
地級行政區行政區劃數縣級行政區面積(平方公里)政府駐地備註潮州八邑
汕頭市6區1縣金平區109金砂路澄海
龍湖區104龍湖北路
澄海區345文冠路
濠江區135府前路潮陽
潮陽區668文光街道
潮南區596峽山街道
南澳縣108后宅鎮南澳
潮州市2區1縣湘橋區153鳳新街道潮安
潮安區1261庵埠鎮
饒平縣1732黃岡鎮饒平
揭陽市2區2縣1市榕城區182新興街道揭陽
揭東區684曲溪街道
揭西縣1279河婆街道
惠來縣1207惠城鎮惠來
普寧市1620流沙北普寧
總面積10182
註: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整理

範圍說明


關於潮州八邑的表述,即使不強調汕頭、南澳縣、揭西縣、龍湖區、金平區、濠江區、湘橋區、榕城區、揭東區、潮南區等地區,也是包含的,因為歷代均是潮州八邑屬地,1949年解放后從潮州八邑析地而置,隸屬於潮汕,按成立時間先後表述:
汕頭,現為汕頭市,是經濟特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澄海縣屬地。清咸豐九年(1860年)潮州府澄海縣汕頭港開埠。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僅次於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位。1956年設立汕頭專區,駐汕頭市,管轄潮汕(潮州八邑)。1956年-1991年“汕頭”作為潮汕地區的行政名稱。至1991年,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三市。
南澳縣,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屬地。地處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中國海島縣(區)中唯一的國家4A級旅遊區。自隋唐以來,南澳屬潮州海陽縣。1950年2月23日,南澳解放,6月1日,成立南澳縣人民政府,10月1日起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潮汕專員公署管轄。
揭西縣,現為揭陽市轄縣,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屬地。1965年析出揭陽縣西部置縣,因地處揭陽之西,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故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隸汕頭。1975年,又從普寧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劃歸揭西縣,隸汕頭。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汕頭市揭西縣劃歸新建立的地級揭陽市管轄。
龍湖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澄海縣屬地。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汕頭市區龍湖區試辦經濟特區。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面積擴大為52.6平方公里,分龍湖和廣澳兩片區。1991年4月國務院批准汕頭經濟特區的區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同年11月,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
金平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澄海縣屬地。1991年年12月7日,原汕頭市保留地級市建制,金園區、昇平區為汕頭市的市轄區。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區人民政府駐金砂中路(原金園區政府駐地)。
湘橋區,現為潮州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海陽縣(潮安)屬地。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設立潮州市湘橋區和潮安縣,湘橋區轄原潮安縣西湖等8個街道辦事處,意溪鎮楓溪鎮古巷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潮州市太平路。
榕城區,現為揭陽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揭陽縣屬地。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原揭陽縣分設為榕城區和揭東縣,下轄3個街道及漁湖、磐東、仙橋、梅雲4鎮,區人民政府駐榕城區店馬路。
揭東區,現為揭陽市轄區,因地處揭陽之東,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故名揭東。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行政區域調整,分設潮州、揭陽合汕頭市三個地級市,原揭陽縣東部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縣城設在曲溪鎮。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揭東縣改設立揭東區。
濠江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潮陽縣屬地。2003年1月29日,撤銷汕頭市達濠區、河浦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以原達濠區(不含礐石街道的潯洄居委會)和河浦區的行政區域為濠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府前路(原達濠區人民政府駐地)。
潮南區,現為汕頭市轄區,歷代潮州的屬地,是潮州八邑潮陽縣屬地。2003年1月29日,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潮陽區、潮南區,因地理位置位於原潮陽市(縣級)南部而得名,“潮南”一詞為“潮陽南部”的簡稱。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

災難歷史


內地災難

潮汕族群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颱風、地震,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元、清兩個民族的政權都是從北方關外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潮州人信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海外災難

潮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人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之說源於上世紀初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東方猶太人》一書。拉瑪六世在位期間掀起了第一次排華高潮,由於潮人在泰國華人中佔大多數,這就是這一稱號的由來。

潮梅聯繫


古潮州在歷代發展中,析出了潮州八邑和嘉應州(今梅州市),鞏固了潮汕民系,奠定了今梅州市的格局。
南齊永明元年(483年)義安郡析海陽縣地置程鄉縣(今梅縣)。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開始。
徠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在東官郡東部,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郡治在海陽縣(今潮州),同年以海陽縣北部茶陽鎮惡溪上游5個“流民營”為基礎,析置了義招縣(今大埔縣)。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安郡從義招縣析地置程鄉縣,南齊義安郡,下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程鄉5縣。
隋唐屬潮州(曾名潮陽郡)。潮州領潮陽、海陽、程鄉3縣。乾元元年(758),潮陽郡復稱潮州。
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宋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元豐五年(1082),梅州復置,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
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程鄉縣,隸潮州府。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潮州府從海陽縣析地置大埔縣。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調整縣域,歸還閩贛兩省武平、上杭,安遠三縣原析之地,增析程鄉的義化、長田、石窟三都及興寧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組成平遠縣(今蕉嶺縣),改隸廣東潮州府,縣治仍設在豪居都。之後,平遠縣為歷代潮州屬地。
明崇禎六年(1633年)潮州府析地鎮平縣(今蕉嶺縣),至此,潮州府共轄11縣,即:海陽、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平遠、鎮平。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潮州府析出程鄉、平遠和鎮平3縣,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今梅州市),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 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
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
民國三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后改為梅縣地區。
今梅州市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