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藥物研究所

1962年成立的國有科研機構

江蘇省藥物研究所位於六朝古都南京風景秀麗的玄武湖西側,原南京藥學院(中國藥科大學)藥物研究所,1962年7月獨立成為南京藥物研究所,之後更名為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是專門從事新葯創新與開發研究的國有科研機構,江蘇省新葯臨床前研究基地。

機構簡介


組織結構圖
組織結構圖
江蘇省藥物研究所學科建設和科研設備齊全,下設藥物化學研究室、天然藥物研究室、藥理毒理研究室、藥物製劑及質量研究室等四個專業研究室和一個實驗動物質量檢測站,並依託藥理毒理研究室建立了江蘇省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GLP)。建有圖書信息、數字圖書、所內計算機網路、寬頻接入、實驗動物等科研輔助設施。以江蘇省藥物研究所為依託的“江蘇省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江蘇省動物質量檢測站”是江蘇省“三葯”示範工程的重點配套設施。

人員配備


目前研究所共有職工83人,其中科研人員58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4人,博士和在讀博士生4人。研究所有2名科研人員被列為省“333”人才工程,3名被列為省科技優秀人才儲備。

科研成果


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新葯研製開發能力較強,在新葯產品研究開發取得較好的成績,共獲國家新葯證書139份。新葯成果轉化率達98%以上。70年代研究成功的治療血吸蟲病緩釋製劑銻273是我國藥典收載的第一個緩釋劑型。注射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成為率先在國內上市的脂質體劑型。
近二十年來,研究所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2項、國家攻關項目5項、國家新葯基金8項,世界銀行貸款2項,部、省級重點課題53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廳局級42項,國內橫向協作課題700餘項。50餘項研究成果獲獎(其中國際獎1項,國家級獎5項,部省級獎26項),獲得發明專利34項。在國內外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0餘篇,編寫和參加編寫專著、譯著20餘部。在國際交往中,研究所與美、英、法、日、德、瑞典比利時、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進行了學術交流,接待近50批百餘名專家來所訪問,並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化學科學發展組織(IOCD)、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眼科藥理研究所以及美國博士倫公司、香港福高製藥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25人參加國際性學術交流,3名專家擔任國際性專業機構會員或理事。
在長期的藥學基礎科學和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在一些研究領域,架構了新葯創製的技術平台和技術優勢。我所對天然產物開展了多年的化學成份研究和活性篩選,開發了亮菌甲素、黃芪總甙、蛇床子總香豆素等天然藥物;緩(控)釋製劑技術、脂質體技術的研究達到或基本達到國際同類研究水平。
隨著基礎設施的建成和運行,將有利於充分發揮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新葯創新與開發的科研實力,提高江蘇省“三葯”的創新水平和產業化水平。為適應我國進入WTO及江蘇省“三葯”創製工程以及研究所轉制的需要,江蘇省藥物研究所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外的聯繫與合作,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努力發展成為以新葯研究開發為依託,以科技先導型產業基地為支柱的產、學、研、科、工、貿一體化的新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