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明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張耀明,1905年1月19日出生,男,陝西臨潼縣張家莊(現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行者街辦張庄村)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抗日愛國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曾任國民黨員,國民革命軍陸軍旅長、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陸軍第38軍軍長、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等職。

1972年10月11日因病卒於台北。

人物生平


兵役經歷

抗戰前期
1924年春經于右任介紹,與關麟征杜聿明等十數名陝西學生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后在黃埔學生軍中任初級軍官,歷經東征、北伐及國民黨新軍閥混戰
張耀明將軍與同僚合影
張耀明將軍與同僚合影
1930年冬中原大戰結束后,任第11旅第21團上校團長。
1932年6月第4次“圍剿”鄂豫皖蘇區時,任第4師獨立旅第1團團長,率部進攻皖西蘇區,遭受沉重打擊,張亦身負重傷。同年冬第4師獨立旅擴編為陸軍第25師,升任該師步兵第75旅旅長。
張耀明照
張耀明照
抗戰時期
1933年1月日寇進攻山海關、九門口。2月分兵攻我熱河,其時張任陸軍第25師第75旅旅長,換防東北軍第67軍陣地。由於敵佔領古北口一帶有利地形,第25師傷亡很大。張耀明和師長關麟征親臨火線指揮作戰。關師長決定強攻454高地。經反覆爭奪,第75旅奪占該高地,打退敵多次進攻,穩住陣地。通過古北口、南天門作戰,張耀明與關麟征等研究敵情和攻守策略,決定將散兵坑和戰壕挖在攻擊發起線之後,使敵人飛機大炮無法發揮威力,減少傷亡,這一戰術稱之為“反斜面作戰”。
1935年5月2日國民政府任張耀明為陸軍上校,並於1936年1年獲五等寶鼎勳章。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第52軍第25師師長。9月初第52軍在保定和滄州之間海河南岸佔領陣地,構築工事。9月20日日軍向第52軍陣地進攻,第25師和第2師部隊頑強阻敵。經兩晝夜激戰,兩師傷亡過半。在無援兵的境況下,向保定以南唐河南岸撤退,至漳河以南地區補充休整。10月13日日寇佔領漳河以北的邯鄲、磁縣。第52軍由林縣繞至涉縣附近,以涉縣為根據地,由彭城、武安等處向邯鄲、磁縣之敵晝夜襲擊。邯鄲城外日軍野戰飛機場有敵機十多架和汽油庫,周圍架鐵絲網工事,一個中隊守衛。張耀明派梁志偉營長先偵察,然後將全營官兵分為突擊隊、放火隊,乘夜突破機場周圍障礙,包圍攻擊守敵營房,放火隊燒毀全部飛機和油庫。
1937年10月20日敵第14師團土肥原部開至邯鄲磁縣一帶增援。10月底土肥原師團向漳河三線發動進攻,其一部乘夜晚在西保障附近強渡漳河。關麟征指揮第2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河南的部隊,同時命令第25師在河北的一個團,乘夜由西向東對敵河北岸的炮兵陣地和後方部隊猛烈襲擊。敵被前後夾擊,遂向河北岸潰退。
台兒庄大戰
台兒庄大戰時,第52軍奉命向台兒庄東北的白城集中,迎擊敵第10師團瀨谷支隊。
1938年3月28日第25師和第2師向進犯之敵側背攻擊。3月29日佔領台兒庄以北的南北路。北大窖戰鬥極為激烈,敵試圖奪取南北路,都被兩師擊退。3月31日第85軍趕到台兒庄東北河西鄉楊家廟一帶。4月1日兩軍聯合向敵猛攻。時敵第5師團坂本支隊4千餘人由臨忻南下增援瀨谷支隊。張耀明率師堵截,對敵坂本支隊形成包圍。敵乘夜向楊樓、底閣方向逃竄,騎兵支隊被第25師包圍於蘭陵鎮西北之村莊全部殲滅。4月3日第二師配合第25師,將敵坂本支隊包圍於楊樓、底閣附近,敵傷亡累累,殘部向底閣西南之肖旺附近逃竄,被我軍又包圍於肖旺。4月5日坂本支隊向瀨谷支隊求援,敵瀨谷支隊陷於第85軍和孫連仲部包圍。4月7日敵坂本支隊乘夜突圍,瀨谷支隊向峰縣以西潰逃。中國軍隊取得震驚世界的台兒庄大捷。
1938年4月21日敵第5師團由臨忻南下,企圖與第10師團會合。張耀明率第25師和第二師由老縣以東向邳縣以北地區,在艾山至燕子河的大小劉庄一帶阻敵南下。4月23日至4月底敵不斷進攻,張耀明指揮全師利用艾山高地,給敵以痛擊。徐州會戰因功,張耀明升任第52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
1939年8月,第52軍奉命支援江北岸第92軍李仙洲部。在陽新附近,迅速佔領瑞昌以南,黃橋鋪至排沙周之間的高地,阻敵西進。8月14日,敵第9師團發動多次進攻,在第52軍反擊下,傷亡慘重,無法衝破第52軍防線。1939年9月27日,張耀明升任第52軍軍長,轄第2師,師長趙公武;第25師,師長張漢初,第195師,師長梁懼。
1939年11月上旬,張耀明率部向湘北進發,在南新牆河擊敗佔領城陵磯、岳陽後向南進犯之敵。
1940年9月,敵畑俊六部向第52軍陣地發起多次進攻,均被擊潰。中旬,張指揮第52軍向汨羅河新市附近日軍猛烈進攻,日軍抵擋不住,遂向河北岸潰退。此役稱湘北大捷。
豫中會戰
這年,日軍佔領越南,企圖進犯雲南。張耀明奉命率部由湘進滇,擔負滇越鐵路以東的滇越邊境防務,多次打退日軍進犯,保證了滇越邊境安全,為中國遠征軍向滇西一帶日軍發動大規模進攻打通中緬交通線,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1942年6月,張耀明升任第9集團軍副總司令,轄第50軍、第54軍,1943年接替黃維任第54軍軍長,后調任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陸軍第38軍軍長。1943年4月24日,塔山日軍進犯鐵山,張指揮部隊將敵擊退,斃敵百餘。26日,張指揮部隊襲擊龍頭咀、米河鎮、馬駒嶺,給敵重創。同日,張耀明根據報告,虎頭關西十里鋪敵構築工事,即派遣敵後游擊部隊搜索敵情,集中局部兵力,攻取敵之據點。29日,第38軍分別向老龍頭、塔山、馬窖、虎頭關各據點攻襲,斃敵百餘。30日,第17師攻佔米家河、馬駒嶺的一營,中午再攻塔山。5月2日,敵五六百人由廟宇夾魚溝向中國守軍米家寨主陣地猛攻,另一股五六百人竄入柿樹溝。第38軍官兵戰鬥晝夜將敵擊退。5月3日,敵主力六七百人攻取冷溝寨,張耀明聞訊后,即派部隊猛烈反攻,克服冷溝寨。4日1時許,敵千餘人猛撲洪河村新35師師部,該師師長率直屬部隊迎擊,苦戰三個小時斃敵甚多。9時,敵增兵,主力向姜溝、涉村流竄,第38軍預備隊之一營前往堵截,反覆肉搏,戰況十分激烈,雙方死傷慘重。十時許,部隊轉至鐵生溝,友軍第96軍步兵二營增援,激戰竟夜。5日拂曉,敵向西南流竄,張令35師105團追擊,至聖水附近激戰兩小時,敵復竄至張溝、搖嶺附近據險頑抗,此戰役稱豫中會戰,張因此獲4等雲麾勳章
1945年3月,一部日軍進攻西峽官道口,張耀明率第38軍先至龍頭岩,阻敵西進,后在大南嶺、馬家山之線阻敵。日軍投降后,1945年8月22日,張率第38軍由豫西挺進開封附近,擔任開封、鄭州間的接收與警備。張參加在鄭州舉行的接受日軍投降儀式。1945年10月,張獲仲勛獎章。
黃埔第三任校長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實行整編,軍改為整編師,張任整編第38師師長,曾參加進攻豫北解放區。
1948年1月獲二等雲麾勳章,9月晉陞為陸軍中將。11月出任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次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張率殘部撤往台灣。
1949年9月20日繼蔣介石、關麟征之後,成為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也是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最後一任校長。
撤離大陸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被解放軍佔領,蔣介石飛成都,成都黃埔軍校的北較場成了臨時總指揮部。12月在解放軍多方進逼成都之下,黃埔軍校決定南遷。
1949年12月3日軍校陸續從成都出發,總指揮李永中要求軍校官生都佩胸章,上面印有“軍明”二字,後有編號,以便於在戰亂中識別。“軍”是黃埔軍校的“軍”,“明”是張耀明的“明”。軍校本擬撤往雲南,但路被解放軍堵死,只得返回到大邑。12月19日23期三個總隊全體學生接到了畢業通知,是張耀明的口頭宣布。
1949年12月22日因被解放軍圍困,張耀明監督軍校辦公廳人員把該校多年來積存的檔案和歷史資料、文物付之一炬。
1949年12月25日撤走無望后,乘飛機去了台灣。軍校教育長李永中率全體官兵通電起義。至此,黃埔軍校結束了在大陸的歷史。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72年10月11日因肝疾不治,卒於台北。

獲得榮譽


抗戰勳章
時間勳章
1945年10月仲勛獎章
200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表彰簡介
2005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決定向70多萬名國共兩黨抗戰老戰士和老同志、海內外愛國人士和抗日將領以及國際友人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表彰他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突出貢獻。張耀明將軍獲得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