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德全

湯德全

湯德全,礦山機電專家和教育家,學科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礦山機電專業,為培養礦山機電人才奠定了基礎;負責創建了北京市第一個液壓件車間和粉末冶金研究所,促進了北京市機電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煤炭工業綜采機械化、電氣化、自動智能化的開拓者之一,把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等技術引用到煤炭工業,為建立先進的試驗檢測裝置做出了貢獻

人物經歷


湯德全
湯德全
湯德全,男,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礦山機電專家、教育家。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1915年12月14日 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鎮海(今寧波市鎮海區)。
1923-1932年 在上海澄衷中學學習。
1933-1936年 在同濟大學附屬高中學習。
1937-1939年 在德國達姆斯德工業大學(T.H.Darmstadt)機械系預科學習。
1939-1942年 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E.T.H.Zurich)動力機械系學習。獲得瑞士聯邦動力機械專業學位工程師學位。
1942-1946年 任瑞士卜郎勃機電廠(Brown Boveri CO.)任研究和設計工程師。
1946-1948年 任同濟大學電機系正教授。
1948-1950年 任香港卜郎勃分公司(B.B.C香港公司)工程師。
1950-1976年 任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礦山機電系主任。
1958-1966年 兼任北京市機電工業局技術副局長。
1959年 兼任人民大會堂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
1977年後 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
1990年,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8月19日在北京煤炭總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湯德全
湯德全
湯德全,原籍浙江鎮海,1915年12月14日出生於上海。父輩均為商人,文化程度不高,決心要送子女上學,培養成為讀書人。他的學生時代,是在日本侵略者不斷擴大侵略中國中渡過的,目睹國家和民族受人欺凌侮辱,在參加遊行、請願、罷課中,大大激發了外御列強,富國強民的思想。“一·二八”、“九一八”后,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更是痛恨萬分。1932年在上海澄衷中學畢業后,抱著強烈的科學救國思想,考入德國人主辦的同濟大學附屬高中,想當一名有用的動力機械工程師。1936年在同濟高中畢業后,家中考慮國內戰事混亂,傾家中積蓄,送他去德國念書,想在那裡學些真正有用的本領,報效祖國。

留學期間

1936年至1937年他先在德國達姆斯德工業大學(T.H.Darmstadf)機械系預科學習。二戰開始后,德國在法西斯統治下,排外嚴重,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中國人更受歧視。有一天,一件突然的事情發生了,他的一位挪威同學來到他的住所,含淚告訴他,他的祖國挪威被德國法西斯佔領了。在極其悲痛的情緒下,湯德全不由想起日本侵略者鐵蹄下苦難的祖國。當時他正血氣方剛,把從畫展上買來的一張拿破崙畫像,狠狠地釘蓋在牆上的希特勒照片上。這一下可闖了大禍,因為房東原來就是納粹,於是以侮辱元首罪被告發到黨衛軍處。接著就遭到德國納粹的搜查、拘留和審訊。在等候最後處理的時候,在中國駐德使館和德國老師的幫助下,逃離了德國去到瑞士,轉學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E.T.H.Zurich)。從師熱電工程學著名教授艾希伯格博士(Prof.Dr.Eichelberg),攻讀動力機械專業。1941年在該校畢業,1942年獲得瑞士聯邦動力機械專業學位工程師稱號。1942年後在瑞士卜郎勃機電廠(原BBC公司,現ABB公司)任設計研究工程師,在動力機械和電力設備方面,進行了不少技術改進和研究工作。1945年二戰結束,國外學子,無不歡欣鼓舞,爭取早日回國,建設富強昌盛的新中國。1946年就和一批留歐同學一起回到闊別十載的上海。回到上海后,被聘任為上海同濟大學電機系教授。為了維持生計,他還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和新通公司電廠設計工程師。當時國民黨政府統治腐敗,通貨膨脹嚴重,他雖身兼三職,還難以維護家庭生活,1947年只好又去香港,為原瑞士卜郎勃機電廠香港分公司任工程師。

回國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湯德全於1950年辭去在香港的工作,抱著赤子之心回到北京。
他原想到清華大學去任教,但當時得知煤炭部正要在北京創建礦業學院,急需人員,於是他就毅然投入礦院的創建工作,擔任了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礦山機電系主任。
1950年至1976年,一直在北京礦業學院任職,他在建院和教學中投入了大量心血。
湯德全
湯德全
為了建設新專業籌建了五大專業實驗室,並親自編寫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在建院初期的幾年裡,幾乎走遍了我國東北的各大煤礦,一方面幫助現場解決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從廠礦搜集第一手資料充實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此期間,他還自1958年起兼任北京市機電工業局技術副局長,直到1966年,在8年的時間裡,他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奔波於北京市各機電廠,為發展北京市的機電工業做了大量工作。
1959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北京開始了聞名世界的十大建築建設。他被聘為人民大會堂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負責完成機電、照明、通訊、供暖等技術工程設備的設計、安裝和運行工作。黨的信任,總理的委託,只能搞好,不許出錯。由於整個工程任務重,時間緊,當年2月動工,9月24日總理要檢查驗收。他從4月份開始,基本吃住在現場,日日夜夜奮戰在大會堂建設工地上。周總理常常聽取工程進度的彙報,總理的殷切期望,激發了大家的智慧和赤誠,解決了一個個技術和安全難題,保證了整個工程按期投入使用,受到總理和國務院的好評。
1977年,湯德會調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主管煤科總院的學術和人才培養工作。在此期間,他還擔任了煤炭部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能源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第二和第三屆中國科協委員兼組織組成員、國家學位委員會第一屆評議組成員。
除上述職務外,湯德全還是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兼科技委委員。
由於湯德全的科技成就和卓越貢獻,1990年首批被評為有突出貢獻專家,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湯德全長期兼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的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主任。他治學嚴謹,非常重視學術工作。積
極開展學術活動,促進科技進步,經常舉辦學術報告會和專題講座,提倡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做好出成果、出人才、創效益的基礎工作。
多年來,他參加過科委、能委、煤炭等各部委組織的國外考察訪問和國際會議10餘次,促使中國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與西歐的英、德、法、比等國的煤炭研究院,建立科技合作協議,與東歐波蘭、俄羅斯加強技術合作。推動了國際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為發展我國能源和煤炭工業的科技起到促進作用。
在他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期間,為建立煤炭系統培養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竭盡全力。煤炭系統已有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
湯德全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勤奮好學,從嚴律己,為煤炭科教師生所愛戴,為國內外人士所稱道。
1994年在他擔任中國礦業大學“211工程”預審副組長時,對學校“211工程”的重點學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的立項論證,提出不少有益的重要意見和建議,為學校在21世紀的振興做出貢獻。

學術兼職


煤炭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煤炭部技術委員會委員;
國家能委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學位委員會第一屆評議組成員;
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兼科技委委員;
中國科協二、三屆委員兼組織組成員。

人物評價


湯德全滿懷報效祖國之心,不計個人得失,改行參加煤炭建設事業,在吳子牧院長領導下,共同創建我國新型礦業學院,並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礦山機電專業。
他作為機電工程專家、教授,對新專業邊學邊教,親自動手,編寫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為了建設新專業,建立了電機、電子、礦山運輸提升、礦井通風、排水、壓氣和水采機械設備等五大專業實驗室,為我國自己培養礦山機電人才奠定基礎。在教育改革中,他非常重視師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在教育計劃中,規定學生每年必須進行下礦實習,他親自背行李帶學生去廠礦實習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治學嚴謹,言傳身教,為全院師生所愛戴。
在理論研究上,他結合水力採煤的需要,對兩相流理論、模化相似理論、高壓水射流理論等開展煤水磨損試驗、煤水泵合理設計參數、水力管道輸送、水射流破碎煤岩等試驗研究,指導培養了一批研究生,提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論文。

學術成果


湯德全
湯德全
1942年,畢業於瑞士聯邦工業大學動力機械專業,獲學位工程師學位(相當技術碩士)學位。
1946年起,歷任上海同濟大學機電系教授、中國礦業大學礦山機電系系主任、二級教授。
1959年,親自領導完成人民大會堂的全部機電工程,保證了開國10周年大慶的召開。任職人民大會堂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
1958-1966年,任北京市機電工業局技術副局長主管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業產值和產品水平提高了一個新台階,他主管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工藝三方面工作。在繁忙的教學工作,同時他奔波於北京市各機電廠,先後組織領導了有關新型電機、單晶提煉、超聲波清洗、激光鑽孔、液壓元部件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創建了北京市第一個液壓件車間和粉末冶金研究所,促進了北京市機電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工業產值和產品檔次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湯德全作為我國礦山機電專業奠基人,煤炭工業綜采機械化、電氣化、自動智能化的開拓者,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已把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等現代技術,引用到煤炭工業生產。
他先後主持完成了以下工程項目。
1.平頂山四礦“一條龍生產系統自動化樣板礦”,減少人員,提高安全性,取得良好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
2.我國第一台“礦井井下機車運輸信號閉塞系統”的研究、設計、組裝和運行,提高了運輸率和安全度。
3.建立北京礦院電機廠,研究、設計、製造新型礦用煤電鑽,減輕重量,提高效率,為礦用煤電鑽的革新改型作出貢獻。
4.“礦井新型多繩提升機及其電力驅動系統的研究設計”,為礦井提升機改型革新,在技術上創建了新方案。
1965年,負責主持煤炭部、一機部兩部合作的國家科委重點攻關項目“礦井新型多繩提升及其電力驅動系統的研究設計”,在技術上創建了新方案。主持完成煤炭部平頂山四礦“一條龍生產系統自動化樣板礦”,起到了示範作用。
1966年,負責完成煤炭部重點科研項目,我國第一台“礦井井下機車運輸信號、集中、閉塞系統”的研究設計,組裝和運行,提高了運輸率和安全度。
1975年至1980年“五五”期間,他在考察西歐先進採煤工藝設備后,建議煤炭部引進一批國外先進綜采、綜掘成套裝備,進行試驗、消化、測繪、改進,開發研製自己的國產設備。在首次引進西方滾筒式和鑽削式採煤機以及配套的新型液壓支架時,他親自到平頂山十礦下井進行試驗測試,取得各項合理設計參數。為了達到煤炭生產機電設備國產化的目的,煤炭部批准了從國外引進850萬美元為發展綜機化所必需的關鍵測試技術裝備,他不辭辛勞,以年邁之軀,親自領導對總體方案的論證和審查,併到國外引進國家進行諮詢和選型。到1981年,陸續建立了人造煤壁採煤機整機試驗,快速載入液壓支柱試驗,掘進機切削整機試驗等十多個水平較高的測試系統設備和實驗室,為我國自行製造先進采、掘、支綜采設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由於井下採掘工作面的生產大型化,採煤機的單機容量已達600kW,引起井下採煤機電機頻繁燒毀的問題。為了解決井下採煤機電機頻繁燒毀,他率領上海分院電工組同志,深入煤礦井下,對採煤機電機工況進行詳細調研,掌握了採煤機電機過負荷和頻繁起動的工作特徵,並對電機結構設計、絕緣材料等進行技術攻關。還親自帶隊到西門子、A.E.G等電器公司進行技術考察,攻克了礦用電機的高絕緣材料難關,改進了真空浸漆等製造工藝,解決了採煤機電機頻繁燒毀問題,並制訂出礦用防爆採煤機電機的特性和工藝標準,以及合理的工作制度。該“礦用防爆採煤機電機攻關”項目,獲得1987年煤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隨著煤礦井下供電容量的不斷增大,井下供電電壓等級的升級勢在必行。他親自主持指導煤炭、一機兩部合作的“礦井千伏級井下供電設備和系統”的研究、設計、試製、配套等攻關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龐大艱巨的供電升壓項目,得到較好完成,提高了井下供電電壓等級,解決了大功率高產工作面的供電問題。1989年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78年起負責主持指導煤炭部、機電部兩部合作的“礦井千伏級井下供電設備和系統”攻關項目,獲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為煤炭工業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礦山機電專業。對兩相流理論、模化相似理論、高壓水射流理論開展了試驗研究,培養研究生多人。著有《礦山通風、排水壓氣設備》《採煤機械化手冊》等和有關礦山機電論文10多篇。

學術論著


1 湯德全。水力採煤機械設備。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61
2 湯德全。煤礦機械化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65
3 MBJ-1型刨煤機組的最有利運行參數和可達日產量。煤炭科學技術,1976,7~8
4 高產工作面通風問題。見:1963年奧地利第3屆國際煤礦安全會議上的報告
5 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和現狀。見:1985年中德學術交流會主題報告
6 中國礦井井下供電和電氣設備。見:1986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第6屆國際採礦機電會議上的報告
7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中的三大問題。見:1989年加拿大第14屆世界能源大會上的報告
8 湯德全。國際採礦技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採煤機械化發展二十年。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英文版)
9 湯德全。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礦山電氣工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0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