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

省重點高校

溫州大學(Wenzhou University),簡稱“溫大”,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廳和溫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批“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單位、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浙江省省級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長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創新聯盟發起成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溫州大學由溫州師範學院(創辦於1956年)和原溫州大學(創辦於1984年)於2004年合併組建而成,歷經“兩校合併、七校融合”的沿革變遷,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範學校。

截至2021年3月,學校有茶山和學院路兩個校區,佔地總面積1973.44畝;校舍面積99.6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9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31.57萬冊;設有20個學院,開設在招46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有專任教師1199人。截至2020年11月,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

歷史沿革


1933年,溯初先生將私立鄭樓小學全部校產(估值約三萬一千九百銀元)捐歸省有,浙江省教育廳在此基礎上創辦了溫州師範學校。
1942年,浙江省瑞安師範學校創辦。
1943年,浙江省平陽師範學校創辦。
1956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創辦。
1958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9月,溫州師範學校與溫州師範學院合併。
1959年,溫州師範學校從師院分出,仍獨立辦學。
1964年,溫州師範學院撤銷,成立溫州地區教研函授站。
1971年,在溫州地區教研函授站基礎上,成立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
溫州大學
溫州大學
1971年,溫州師範學校、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合併定名為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
1974年,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改名為溫州地區師範學校。
1974年,溫州教育學院創辦。
1978年,國務院批准教育部報告,決定恢復和增設55所普通高等學校,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名列其中。
1984年,溫州大學、溫州幼兒師範學校創辦。
1987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
1992年,溫州教育學院與溫州師範學院聯合辦學。
2001年,瑞安師範學校、平陽師範學校、溫州幼兒師範學校併入溫州師範學院。
2004年,溫州師範學院、溫州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溫州大學,於2006年正式成立。
2016年,教育部發文批准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獨立學院)轉設為溫州商學院
2019年12月27日,浙江省和溫州市簽署協議,溫州大學成為“省市共建重點高校”。
2020年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2021年7月26日,獲得2020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學校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2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重點專項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4項、國家973計劃課題3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645項(人文社科174項、理工科471項)、省部級項目1168項(人文社科524項、理工科644項)。
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青年成果獎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浙江省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50項、優秀獎1項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4項。
根據2020年最新統計,學校自然指數位居全國第112位;ESI排名全國第150位。學校綜合實力在軟科發布的2020“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位居全國第144位,在U.S.News發布的2020世界大學排行榜位居全國第160位。2019年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教師學術評價位居全國第115位。

科研平台

學校現有國家級科研平台3個,其中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
現有省部級科研平台28個,其中人文社科類包含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個,中美創客交流中心1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1個;科技類包含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浙江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台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6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4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2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1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1個;擁有4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4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
現有市級科研平台34個,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8個、社會科學研究基地5個、協同創新中心2個、重點實驗室13個、產業發展重點公共服務平台6個。
國家級科研平台(3個)
平台名稱依託學院
電氣數字化設計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城鎮水污染生態治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激光加工機器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機電工程學院
人文社科類省部級重點科研平台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
序號基地名稱依託學院
1浙江傳統戲曲研究與傳承中心人文學院
2浙江省溫州人經濟研究中心商學院
其他省部級、廳級科研平台(5個)
序號基地名稱依託學院
1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學院
2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義大利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
3浙江省華僑文化國際交流基地
4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創新創業學院
5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人文學院
科技類重點科研平台
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
序號平台名稱依託學院
1浙江省海塗圍墾及其生態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2浙江省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3浙江省激光與光電智能製造協同創新中心機電工程學院
浙江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2個)
序號平台名稱依託學院
1浙江省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2浙江省溫州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及省級平台(6個)
序號平台名稱依託學院
1浙江省皮革工程重點實驗室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2浙江省低壓電器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3浙江省碳材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4浙江省水環境與海洋生物資源保護重點實驗室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5浙江省軟弱土地基與海塗圍墾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建築工程學院
6浙江省激光加工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機電工程學院
其他省部級科研平台(11個)
序號平台名稱依託學院
1機械製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浙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機電工程學院
2電氣數字化設計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3機械工業激光精細加工與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機電工程學院
4機械工業用戶側光伏微網工程中心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5中國輕工業制筆材料重點實驗室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6城鎮水污染治理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7生長因子藥物開發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8激光與光電智能製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激光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
9亞熱帶水環境生態保護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10微納結構碳材料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溫州大學新材料與產業技術研究院
11溫州大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創新創業學院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溫州大學圖書館由原溫州大學育英圖書館和原溫州師範學院圖書館於2004年9月合併而成的,館舍總計面積4.656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3月,擁有紙質圖書總量200.46萬冊,現刊1175種;電子期刊、學位論文、多媒體、音視頻、圖像、數值等中外文資料庫107個,其中電子圖書總計184.4萬冊,自建資源資料庫3個。建有溫州地方文獻資料庫、民俗學文獻與溫州地域文化特色資源資料庫。圖書館系學校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建成遠程視頻會議室開展遠程會議、遠程教學、遠程學術交流。圖書館常年舉辦“羅山講堂”等各類會議、講座活動,面向全校讀者推出讀書沙龍、藝術體驗、“周末光影”影視欣賞、語言培訓(包括日語、泰語、意大語、韓語、英語等小語種培訓)等“羅山新學習”系列活動。
學術刊物: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溫州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8年,雙月刊,單月25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和前沿學術導向,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法律、社會、管理等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其中,特設研究專題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法與社會治理研究、民俗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東甌學術與文化研究、哲學與文化研究、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漢語史研究、溫州學研究、華人華僑研究等。投稿地址:http://xuebao.wzu.edu.cn/。
《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63年,是溫州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和前沿科技導向,主要刊登理、工、農、林等各學科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學校有專任教師1199人(博士708人,佔59.05%;高級職稱677人,佔56.46%),建有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擁有全職院士、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優青、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等國家級人才32人(其中全職25人),現有各類省級以上高層次入選人才139人(269人次)。

院系概況

截至2021年3月,溫州大學設有19個學院,舉辦甌江學院(獨立學院)。
專業名錄所屬學院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金融工程商學院
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法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應用心理學、小學教育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與健康學院
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歷史學人文學院
英語、翻譯外國語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物理學數理學院
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生物製藥、
環境工程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工業工程、機械工程、汽車服務工程、
車輛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
建築學、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
音樂學、音樂表演音樂學院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美術與設計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教育與管理部)
創新創業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技術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
甌江學院(獨立學院)
溫州大學義大利分校(義大利研究中心)
(三)學科建設
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生態學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學科,化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為浙江省一流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根據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我校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行榜,化學學科省內排名第5(含浙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省內排名第4(含浙大)。
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學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位居全國研究生培養高校的前35%。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序號一級學科名稱學位點代碼
1應用經濟學0202
2法學0301
3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
4教育學0401
5體育學0403
6中國語言文學0501
7中國史0602
8數學0701
9物理學0702
10化學0703
11生物學0710
12機械工程0802
13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14電氣工程0808
1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
16音樂與舞蹈學1302
17設計學1305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專業學位類別名稱學位點代碼
1金融碩士0251
2應用統計碩士0252
3法律碩士0351
4教育碩士0451
5體育碩士0452
6漢語國際教育碩士0453
7新聞與傳播碩士0552
8機械碩士0855
9資源與環境碩士0857
10土木水利碩士0859
11藥學碩士1055
12藝術碩士1351

學科體系

1.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優勢特色學科
學科名稱所屬學院
生態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2.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十三五)
學科名稱所屬學院
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人文學院
3.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十三五)
學科名稱所屬學院
電氣工程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法學法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學院
應用經濟學商學院
機械工程機電工程學院
生態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
4.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十二五)
學科名稱所屬學院
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5.浙江省重點學科(十二五)
學科名稱所屬學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
民俗學人文學院
應用經濟學商學院
文藝學人文學院
應用數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凝聚態物理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生態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電氣工程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人才培養

建設成果
學校著力培養“重實踐、強創新、能創業、善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1個,在招46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師範專業認證3個,省級重點(建設)和優勢、特色(國際化)專業3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個;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11門,省級精品課程71門;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省級重點、優秀教材和新形態教材47部;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建設項目6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5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
專業名稱所屬學院
小學教育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漢語言文學人文學院
化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生物科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機械工程機電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網路工程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
工業工程機電工程學院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
專業名稱所屬學院
法學法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
學前教育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教育技術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學院
服裝與服飾設計美術與設計學院
服裝設計與工程美術與設計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商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理學院
物理學數理學院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化學、物理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網路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網路工程、機械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4個:機械工程 網路工程 土木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通過師範專業認證3個:小學教育 生物科學 化學
省“十三五”優勢專業5個:小學教育、網路工程、機械工程、化學、生物科學
省“十三五”特色專業8個:服裝與服飾設計、土木工程、工業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料科學與工程、法學、學前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
省十二五優勢專業:物理學、化學、網路工程
省十二五特色(國際化)專業9個: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教育技術學、服裝設計與工程、機械工程(國際化)、廣告學、生物科學、工業工程、土木工程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2個:服裝與服飾設計、物理學、生物科學、應用化學、機械工程、教育技術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化學
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大學生創業基礎
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計算機網路技術、服裝立體裁剪、鞋靴結構設計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服裝立體造型、計算機網路基礎、鞋靴結構設計、教師語言技能、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現代通信技術、數據結構(C語言)(第2版)、數據結構(第2版)、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中國民間文學概論(第二版)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網路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溫州大學-合興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溫州大學-合興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溫州大學—浙江風笛服飾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網路工程新工科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野外實踐教育基地、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製造實踐教育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建築與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建設項目6個: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現代製造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實驗教學中心、智能製造工程實驗中心
省級教學團隊4個:數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團隊、立體裁剪教學團隊、教育技術課程教學團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師生成績: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9項(其中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11項,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學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5年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被確立為國家級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國家級眾創空間、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浙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和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
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際級獎項76項、國家級獎項1510項、省級獎項5939項。學校是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獲得單位,蟬聯全國“挑戰杯”發起高校。學校連續四屆在全國大藝展中獲一等獎,近兩屆一等獎數共11項,一等獎數居全省第一(與浙大持平),大藝展總成績排名全國第6。學生創新創業典型不斷湧現,多項學生科技創新作品在央視科技頻道《我愛發明》欄目以專題片形式播出。
(五)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聚焦“一帶一路”,充分挖掘世界溫州人資源,大力實施“留學溫大”工程,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迄今學校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117所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與美國肯恩大學合作創辦溫州肯恩大學,在泰國東方大學開設孔子學院,在義大利錫耶納大學阿雷佐校區開設溫州大學義大利分校,是國務院僑辦首批華文教育基地,是中國僑聯對外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具備招收港澳台僑本科、碩士學生的資格,是首批“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工程”單位。目前,學校與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分別聯合成立國際水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校舉辦國(境)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1個,開設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8個,全英文授課碩士項目12個,與俄羅斯聯邦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加拿大北哥倫比亞大學、韓國全南大學、群山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
國(境)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1個:兩岸合作辦學項目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專業
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8個:應用經濟學、國際法學、土木與水利工程、漢語國際教育、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化學、音樂與舞蹈
全英文授課碩士項目12個:國際經濟與貿易、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漢語言文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美術學(師範)、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與俄羅斯聯邦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機械工程專業
與加拿大北哥倫比亞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自然資源和環境科學研究
與韓國全南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機械工程,教育,化學與材料,生物與環境科學和國際法,歷史學,音樂,計算機科學等
與韓國群山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創業教育
(六)校地合作
學校堅持“學城聯動”,大力推進校地合作,服務地方能力不斷增強。學校在低壓電器、激光光電技術、生態保護等領域的研究已成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器,圍繞智能裝備、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創新優勢。加強咨政建言,在金融綜合改革、社會治理、公共政策等區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與地方政府共建9個實體性研究院,創建3家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學校充分發揮教師教育資源優勢,成立基礎教育發展中心,拓展附屬學校建設,現有附屬中小學、幼兒園共10所,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展。
序號研究院名稱
1
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智能製造研究院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2溫州大學新材料與產業技術研究院
3溫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研究院
4
溫州大學甌海智能鎖具研究院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5溫州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
6溫州大學蒼南研究院
7
溫州大學平陽智能製造研究院
(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8溫州大學-文成文旅研究院/文旅產業學院
9溫州大學樂清工業研究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校旗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內圓主體部分以“溫州大學”的英文首字母“W”和“U”作為圖形創意原型,下方有“1933”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部分上方為蘇步青題寫的校名,下方為校名的英文大寫(WENZHOU UNIVERSITY)。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學校校旗旗面為深藍色,校旗中間區域嵌白色校標及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 校歌
學校校歌沿用溫州師範學校1945年的校歌(王季思作詞,劉質平作曲)。
溫州大學校歌
溫州大學校歌
詞:王季思
曲:劉質平
大哉師道天下尊,承往哲兮啟後人。
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學成致用教化諄。
光大國族兮,造福人群。
東海水,雁盪山,我溫大精神,浩浩宕宕。
● 校訓
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求學”意為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喚起溫大學人以探究學問為畢生事業,以培育人才為無上職責,養成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問是”意為追求真理,把握規律,告誡溫大學人在育人求學時,必須研辨是非、抓住本質,求真務實,嚴格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求學”是“問是”的手段,“問是”是“求學”的目的,“求學問是”體現了手段與目的的統一。
“敢為人先”是溫州精神的精髓。意為開拓進取,銳意創新,要求溫大學人敢想敢為,衝破舊框框,闖出新路子,樹立現代教育新理念,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科研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溫州大學校訓
溫州大學校訓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謝樹華
校長、黨委副書記趙敏
黨委副書記吳金法、王北鉸、庄興忠
副校長、黨委委員薛偉、徐和昆、蔡曙光、錢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省監委駐溫大監察專員楊林書

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陳艾華2006年4月—2008年3月陳福生2006年5月—2008年3月
陳福生2008年3月—2016年6月蔡袁強2008年3月—2015年7月
林娟娟2016年6月—2019年1月李校堃2015年7月—2018年3月

知名校友


1黃溯初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實業家和興學家。1933年,浙江省教育廳當局“感浙南師資缺乏,教育落後,擬在浙南創辦獨立學校,已在計劃中,因省庫支絀,一時未能實現”。是時,溯初先生在上海經商,聞訊后即請將私立鄭樓小學全部校產(估值約三萬一千九百銀元)捐歸省有,浙江省教育廳在此基礎上創辦了溫州師範學校。
2顧西林著名音樂教育家。1937年在溫州師範學校任教。
3金嶸軒溫州著名教育家。曾任溫州市副市長,溫州師範學校教務處主任,溫州師範專科學校首任校長。
4繆天瑞中國音樂教育家、理論家、翻譯家。1938年至1939年在溫州師範學校任教,並為校歌譜曲。
5李鴻梁著名畫家。與豐子愷、劉質平、潘天壽等同為李叔同高足。 1942年至1945年任溫州師範學校美術教師。
6劉質平著名音樂教育家。1943年至1945年在溫州師範學校任教。
7曾聯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20世紀40年代曾任瑞安師範學校教師。
8王季思著名戲曲史家、戲曲評論家。抗戰時期他曾兩度執教溫州師範學校,在平陽鄭樓和泰順莒江都教過書。
9賈祖璋近現代著名科普作家、編輯家,又是科學小品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抗戰期間在溫州師範學校執教。
10唐湜中國20世紀著名的現代詩流派“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1949年在溫州師範學校執教。
11徐朔方著名戲曲學家。1949年至1953年在溫州師範學校任教。
12王伯敏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1950年至1953年在溫州師範學校任教,擔任藝術師範科主任,兼教語文。
13蘇步青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1985年至2003年任原溫州大學名譽校長。
14谷超豪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1999年8月至2006年6月任原溫州大學校長。

獲得榮譽


2020年10月,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483位。
2020年12月,軟科發布《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文科實力排名》榜單,溫州大學排名第128位。
2021年1月,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出爐,溫州大學全國排名第15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