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岩泉

張岩泉

張岩泉,男,1962年3月生,江西省黎川縣人。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一、個人基本情況


1978—1982年,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7—1990年,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4—1997年,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現為教學副院長,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魯迅研究學會、中國新文學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思想文化;新詩流派與知識分子問題。

二、承擔的主要課程


1、本科生課程
①《中國當代文學》
②《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研究》
③《中國當代文學經典研究》
2、碩士生課程
①《研究示範與論文寫作》
②《當代文學研究專題:左翼文化與左翼文學》
③《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研究》
④《中國當代文學與中學語文教育》

三、主要學術成果


(一)論文
1、專業論文
①《“五四”隨感二則》,《書林》1989年第8期。
②《現實主義:在反思中激活與開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年第4期。
③《“九葉”詩人:中國式現代主義詩藝探求》,《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④《<圍城>三題》,《江西師範大學函授學報》1992年第4期。
⑤《<圍城>漫議》,《江淮論壇》,1993年第2期。
⑥《內向發掘與整體考察》,《中國圖書評論》1993年第2期。
⑦《文藝與傳統》,《長江日報》1995年5月17日。
⑧《原型理論批評與語文教學》,《語文教學與研究》1995年5月17日。
⑨《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的媚俗傾向》(合著),《當代作家》1996年第1期。
⑩《迷惘與與希望:新時期以來的女性文學》(合著),《當代作家》1996年第2期。
11《為新詩研究打開一扇新的窗戶》,《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12《評李怡著<中國現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第4期。
13《文學已不是那個文學》,《弄潮》1996年第6期。
14《說不盡的月光:從李白<靜夜思>談起》,《弄潮》1996年第10期。
15《失語的言說》,《當代作家》1996年第5期。
16《“九葉”詩論》,《江淮論壇》1996年第5期。
17《被消費的“歷史”》,《珠江晚報》1996年12月1日。
18《評當前文學創作中的媚俗傾向》,《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
19《社會轉型與文學媚俗》,《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
20《社會梳理、全景觀照:<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讀後》,《文藝報》1997年7月22日。
21《社會分層、文化自治、知識分子職責》,《粵海風》1997年第10期。
22《“20世紀中國文學與理論批評”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藝研究》1997年第5期。
23《為時尚把脈》,《珠江晚報》1997年10月19日。
24《百萬家寫百年事:與黃曼君教授談<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的出版》,《南方文壇》1997年第5期。
25《評<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文化研究》“冬之卷”1997年。
26《知識分子的“啟蒙情結”辨析》,《深圳特區報》1998年1月12日。
27《文化浪子與濟世情懷》,《粵海風》1998年第1—2期。
28《流行語析》,《珠江晚報》1998年2月6日。
29《社會轉型與知識分子主題》,《福建論壇》1998年第1期。
30《世紀文學回眸》,《中專生》1998年第1期。
31《啟蒙:大眾已不是那個大眾》,《粵海風》1999年第5—6期。
32《樸實自然的詩性抒寫》,《文學村》1999年第6期。
33《詩壇的分化與詩人的聚合》,《三峽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34《論“九葉詩派”的意象藝術》,《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1期。
35《再論“九葉詩派”的意象藝術》,《詩探索》2001年第3—4輯。
36《論“九葉詩派”的抒情表達藝術》,《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37《小即美:韋婭散文印象》,《韋婭創作評論集》,二十一世紀人文出版社2001年7月。
38《詩人本色映襯鬥士風姿》,《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9期。
39《“小說的近代史”:論李劼人的“大河小說”》,《高等函授學報》2002年第2期。
40《“人猿相揖別”:試論40年代國統區諷刺詩潮》,《高等函授學報》2002年第5期。
41《<沒有走的路>解讀》,《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1期。
42《后“五四”文學試論》,《湖北經濟學院》2003年第4期。
43《20世紀40年代戰時文學思潮幾個特徵的考察》,《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44《“第二個童年與海”:試論九葉詩人新時期的詩歌創作》,《福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45《承當歷史的獨立姿態》,《三峽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46《知識傳統、日常生活、都市文明》,《創作評譚》2004年第8期。
47《戰爭與20世紀40年代文學思潮》、《紅色經典話語的現代觀照》,《毛澤東文藝思想與中國革命文藝實踐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1月。
48《騷動的城鄉與交錯的時辰》,《長冶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49《堅忍的期待與行動的意義》,《人文雜誌》2005年第5期。
50《肉搏的空虛和破圍之痛》,《創作評譚》2005年第6期。
51《論新感覺派小說的流派特徵與個人風格》,《高等函授學報》2006年第2期。
52《分裂與破碎:穆旦詩歌的自我形象與世界圖案》,《現代中國文學論叢》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6期。
53《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二題》,《福建論壇》2007年第6期。
54《現代中國文學學科觀念與方法》,《文學評論》2007年第6期。
55《促進與促退:論20世紀中國文論與創作的平衡與失衡》,《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3期。
56《激情與苦難:歷史記憶的滄桑》,《福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57《論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的張力結構》,《江漢論壇》2008年第10期。
58《論中國文學現代轉換的面向》,《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
59《論“季節”系列》,《文藝爭鳴》2008年第12期。
60《卡夫卡與殘雪作品怪誕特徵的美學比較》(第二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1、非專業論文
①《巨人魂》,《特區企業文化》1993年第4期。
②《隱性廣告攻心術》,《特區企業文化》1993年第5期。
③《CI與S》,《特區企業文化》1993年第6期。
④《設計企業標誌的心理學原則》,《粵港信息日報》1993年7月27日。
⑤《企業形象的特性》,《粵港信息日報》1993年8月17日。
⑥《冰箱爆炸以後》,《粵港信息日報》1993年9月28日。
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珠海特區報》1993年7月3日。
⑧《滿街都是“天年人”》,《珠海特區報》1993年8月11日。
⑨《發展民營企業經濟與轉換政府職能》,《光明日報》1993年6月9日。
⑩《CI戰略:企業形象新境界》,《江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11《企業形象三題》,《江西企業之家》1995年第2期。
12《“電腦巨人”史玉柱》,《初中生之友》1994年第1期(獲江西教育社優秀論文二等獎)。
13《文化的三級跳》,《初中生之友》1994年第6期。
(二)著作與教材
1、著作
①《20世紀的中國文學》(合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②《20世紀的中國文學現代品格論》(合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③《資本主義文化大博覽》(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
④《世界文學名著導讀叢書·亞洲卷》(主撰),武漢出版社1996年6月
⑤《閱讀·欣賞·習作範文選》(參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9月。
⑥《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參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
⑦《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參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
2、教材
①《中國當代文學(修訂版)》(參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②《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參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月。
③《現代中國文學·網路課程》(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電子版。
④《現代中國文學史》(副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⑤《中國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參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四、承擔的課題


1、縱向課題
①《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黃曼君教授主持教育部“七五”重點項目,參與。
②《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品格論》,黃曼君教授主持教育部“九五”重點項目,參與。
③《現代中國文學·網路課程》,周曉明王又平教授主持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項目,參與。
④《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研究》,校級教研項目,主持,2002—2003年。
⑤《免費師範生背景下的中文專業課程建設》,校級教研項目,主持,2009—2010年。
2、橫向課題
①《20世紀的中國文學》(與王又平平行承擔),2007—2009年。
②《空間視域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9年—2012年。

五、各類獲獎情況


①1989年獲江西省中國現代代文學學會第二屆優秀論文獎。
②1993年獲江西省中國現代代文學學會第三屆優秀論文獎。
③《現代中國文學學科和課程創新體系研究》獲2005年湖北省高效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五。
④《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獲2008年湖北省高效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