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
江西省蘆溪縣玉皇山
玉皇山景區位於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張佳坊鄉雜溪村、瞿田村、三江口村和張佳坊村境內,佔地面積60平方公里。
境內崇山峻岭、河流縱橫、青山碧水、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是贛江、湘江的水源地,最高峰為玉皇山的玉峰,海拔1234米。
玉皇山層岩仙跡,峭壁飛泉,山形為蓮花座,之前稱為蓮花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遺產”,被譽為中國名山中為數不多的“處女山”。
萍鄉玉皇山景區
玉皇山的宗教傳奇玉皇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自漢晉起,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在明朝時香火達到鼎盛,在武功山至玉皇山幾十公里範圍內,建有庵、堂、寺觀達100多處,道、僧達1000多人。
據志載,玉皇山寺殿始建於唐貞觀五年(631),並經歷代營建,發展成上、中、下三殿的群宮建造規模,是盛唐至明朝以來江南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大山門的額題“古今名山”上聯為:“崇山峻岭胡而天也胡而帝”,下聯:“奇峰高嵩有是地自有是神”。
1948年10月,玉皇寺內最後一任常住飯田老和尚坐化於寺內,安葬於蓮台堂墓塔群五位禪師側。碑刻上說,飯田和尚,諱模定,生於光緒壬午年(1882)二月十五日,即玉皇山寺重建前的1882年。其俗家時居于吉安府蓮花縣上西鄉第叄十都老虎堂(今蓮花縣高洲鄉一帶),十餘歲即入玉皇寺參禪禮佛,直到民國末期在寺內逝去,住寺五十餘年,為玉皇山寺最後一任常住持。
就是這樣一處千古名寺名殿,可惜在文革時期被無知的人們毀於一旦。目前修復玉皇古宮的工程,在各界人士的關注參與下,進展順利,正殿基腳、匡梁已出平水,兩廂耳房已封頂。
1927年9月20日-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從文家市,引兵井岡山,途經蘆溪山口岩(盧德銘在此犧牲),直達張佳坊鄉雜溪村(有兵力約1000人),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工農革命軍的師部機關駐在雜溪村。如果說“秋收起義”一打響,經過攻打醴陵城初敗,到山口岩大敗,革命事業處於最低谷的話,那麼夜宿張佳坊鄉雜溪村,在紅軍小學召開行軍會議,找到王佐,部隊開拔到蓮花縣就是走岀低谷的開始,紅軍小學也就是走岀低谷的起點,為以後經歷曲折,逐步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
王家大屋裡的紅軍小學:1930年-1934年,王震、李天柱、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在雜溪村南頭組王家大屋創辦了紅軍學習班,學員是毗鄰蘆溪、蓮花、安福等一帶加入到肖克獨立師中的貧苦農民,紅軍教他們識字、算術,講授革命道理,在王家大屋的大坪操練軍訓,帶領他們去打土豪、分田地,因此當地群眾稱王家大屋為“紅軍小學”。現該屋的牆上還完好的保存有當年刷寫的革命宣傳標語:“白軍兄弟是工農出身不要替軍閥打工農。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擁護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工農兵解放萬歲”。在左右廂房牆壁上還保存有紅軍用來掛放步槍的竹釘50多個。據老紅軍戰士王繼恩回憶:紅軍先後攻打萍鄉大安里、麻山馬鞍嶺、安福縣城、蓮花縣城、茶陵腰背、攸縣風下等十幾次仗,都是從這裡出發。
陳毅題詩
作為玉皇故里的玉皇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自漢晉起,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據歷史記載,玉皇山玉皇殿廟宇群遺址始建於唐貞觀五年(631),分上、中、下三殿,自建以來香火不斷,鐘鼓常鳴,常有百餘僧人在此修身養性,朝客絡繹不絕,也有書生在此挑燈夜讀,以求功名。明萬曆己卯(1579),僧人在中殿之上的山谷里建古教寶塔。萬曆八年(1580),玉皇山寺重修,明末毀於兵火。清初,玉皇山上殿已成為廢墟,下殿重新修復一新,道光己亥年(1839),長豐鄉十甲信士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協力同心重修了中殿,傾頹已久的中殿煥然一新。重修后的玉皇殿得到了信徒們的尊崇,信徒們或捐田捐山給寺里,為香火之田,或捐銀兩積極修繕殿宇。
截止2014年8月,玉皇殿上、中、下三殿遺址尚遺留有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五十三年(1788)、嘉慶丁丑年(1817)、嘉慶二十五年(1820)、道光十三年(1833)、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廿四年(1844)、咸豐癸丑年(1853)、光緒十九年(1893)等二十餘塊碑刻,為整個武功山地區現存碑刻最多的宗教場所。
據記,當時的玉皇殿建有玉皇山門,其門聯為:崇山峻岭,胡而天也胡而帝。奇峰高嵩,有是地自有是神。橫披:今古名山。此副對聯成為萍鄉名楹聯,又有蓮花籍進士王必賢作詩《題玉皇閣》贊曰:“群峰聳翠插天台,此日登臨曙色開,香篆金爐迎曉日,水流石澗響春雷,空中遠見仙花墜,關外遙瞻紫氣來,此地紅塵飛不到,未經東海問蓬萊。”
清初開始至民國末年,臨濟僧人在玉皇山還建有蓮台堂。清初,臨濟宗突空智板禪師下第十六世傳人通感和尚常住寺內。通感老和尚法號曰壽,生於康熙甲申年(1704)。乾隆癸卯年(1783)二月三十日,通感圓寂后,徒孫為老和尚修建了墓塔。通感老和尚徒弟心勝、心旦,徒孫源旭、曾孫廣博等眾多佛子先後常住蓮台堂,歿后,均先後安葬在通感老和尚墓后。至道光年間,已有蓮台堂坐化的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先後安葬於此,形成一個由墓塔、墓聯等組成、面積達一千平方米的清代墓塔群。截止2014年8月發現的安葬於蓮台堂墓塔群的六位禪師中,五位禪師為臨濟宗的“通、心、源、廣”字輩弟子,均為環形石制墓。從清康熙至道光,臨濟宗在玉皇山蓮台堂師承“通、心、源、廣、續、本、覺、昌”八代,前後歷時約二百年。
玉皇山主峰蓮花峰海拔1234米,周邊有4.5萬餘畝竹、杉,覆蓋率達98%的森林資源,竹筍成片,百里竹海,數千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據權威專家考證,其中有一對3000多年樹齡的夫妻紅豆衫),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3萬餘個,是正常值的幾十倍,被譽為天然氧吧。玉皇山低於同期廬山、黃山氣溫,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玉皇山動植物繁多,有動物200多種,植物2000多種,被中科院專家稱之為天然動植物園。玉皇山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雲、松、寺”齊備的山色風光,峰頂神秘的古祭塔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華夏一絕;氣勢恢宏的高山瀑布群、雲海日出、穿雲石筍,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等景觀令遊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