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鄉賦
去故鄉賦
去故鄉賦
日色暮兮,隱吳山之丘墟。北風片兮絳花落,流水散兮翠茚疏。愛桂枝而不見,悵浮雲而離丑。乃凌大壑,越滄淵。茫茫積水,陵陵斷山;窮陰幣海,平蕪蒂天。於是泣故關之已盡,傷故國之無際。出汀洲而解冠,入漵浦而捐袂。聽蒹葭之蘭瑟,知霜露之流滯。對江皋而自憂,吊海濱而傷歲。撫尺書而無悅,倚樽酒而不持。去室宇而遠客,遵蘆葦以為期。情嬋娟而未罷,愁爛漫而方滋。切趙瑟以橫涕,金燕笳而坐悲。少歌曰:芳淵之草行欲暮,桂水之波不可渡。絕世獨立兮,報君之之一顧。是時霜翦蕙兮風摧芷,平原晚兮黃雲起。寧歸骨於松柏,不賈名於城市。若濟河無梁兮,沈此心於千里。重曰:江南之杜蘅兮色已陳,願使黃秸兮報佳人。橫羽觴而淹望,撫玉琴兮何親。贍層山而蔽日,流餘涕以沾巾。恐高台之易晏,與螻蟻而為塵。(《本集》,《藝文類聚》三十。)
元徽二年(474年)適逢南東海太守陸澄在家居喪,不能行使政事。當時江淹的職務是鎮軍參軍,兼任南東海郡丞。江淹想以郡丞代理郡守,但是劉景素卻任用了另外一個人司馬柳世隆。江淹多次請求,觸怒劉景素,於是被貶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元徽四年(476年)秋,劉景素在南徐州的京口起兵造反,但不久即被平定。與劉景素一同謀逆的人都被誅殺,然而江淹只是免去了官職。因此,江淹在吳興縣令任職三年後,就去官為民。
江淹的辭賦多屬抒情小賦,這些賦既受《楚辭》的影響,也從鮑照等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了藝術技巧。他擅長寫人的心理活動,其中最有名的是《恨賦》和《別賦》,他的《去故鄉賦》,表現了被貶為建安吳興令時的失意與思鄉之情
江淹(444年-505年),字 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下,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祿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