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寶
清代錢幣
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餘年的錢文風格。是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單的一種制錢,但是由於其規範、精整,直徑較大,做工精美,文字規整統一,故深受收藏者喜愛。
雍正通寶寶泉局雕母
雍正通寶有寶泉、寶源、寶河、寶安、寶昌、寶浙、寶福、寶雲、寶蘇、寶南、寶廣、寶陝、寶桂、寶鞏、寶台、寶晉、寶濟、寶武、寶川、寶黔等二十局,其中寶台局,寶陝局,寶福局,寶廣局和寶桂局尚未發現,故實際只有十五個錢局。在這十五個錢局中,有一部分錢局還一度停鑄,造成了各局鑄錢數量上的失衡,而嚴重的比例不協調在當時也許沒有什麼影響,卻對後來的收藏者形成了許多誘惑和樂趣。
由於雍正在位僅僅十三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十八年也不及,故數目在清代錢幣中是相對最少的,也是價值最大的。
雍正通寶始鑄於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以小平錢面世,不存在大錢。對於錢幣質地而言,雍正皇帝規定錢幣以黃銅鑄造。對於錢幣度量而言,清代一錢相當於3.73克,一兩為37.3克,清斤與兩為十六進位,一斤為十六兩,合596.82克。對於質量而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規定雍正通寶每文重一錢四分(約5.22克),摺合市斤為一錢四厘。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摺合市斤為十斤四兩四錢。與順治通寶,康熙通寶質量相當。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改動錢法,將錢幣減重為一錢二分(約4.48克),摺合市斤為八分九厘。每千文重七斤八兩,摺合市斤為八斤九兩六錢。此後一直沿用一錢二分的新錢法。對於雍正通寶的直徑而言,普遍在26毫米到28毫米之間,集中於26.5毫米至27.5毫米之間,個別錢局集中於28毫米左右。基本沒有小於25.5毫米和大於28.5毫米的雍正通寶。從唐朝以來的小平錢中基本沒有能夠達到這一直徑標準的。(唐朝以來的小平錢直徑普遍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間。)其直徑之大,開創了小平錢幣的先河。
雍正通寶的錢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奠定了清朝此後一百八十餘年的錢文風格。
雍正通寶面文為鑄錢工匠所書,以宋體書寫,帶有一定的楷書成分,字體雖然規範,但缺乏藝術感,顯得很獃滯。面文“雍正通寶”四字端莊規範,其中通大多數為雙點通。相比康熙通寶而言,雍正通寶的筆畫要細一些。
相比規範有餘,缺乏美感的面文而言,背面的滿文則不僅規範,而且十分秀麗。雍正皇帝認為,錢幣是國家之寶,故雍正通寶仿照順治通寶第四式,左面為滿文“寶”字,右面為滿文錢局名稱。雍正年間實現了每省一局的規制,由中央統一主導,故錢文比較統一。
清世宗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對鑄錢格外重視,史載“康熙政尚寬仁,雍正繼以嚴猛”,對自康熙後期起就遺留下來的諸多弊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鑄錢上也不例外。雍正年間,朝廷對鑄錢控制極嚴,民間私鑄極少,在執政初年有民間鑄錢,形體較小、銅中夾鉛。針對這一弊端,雍正皇帝責令將鑄錢者均被處極刑,私鑄遂絕。這也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雍正通寶大多做工精美,整齊劃一,而輕小薄劣錢少見的原因。
雍正通寶羅漢式
雍正通寶由於各省鑄造規範高度統一,故版別相對較少,此外,寶泉局和寶源局出產過仿照康熙通寶羅漢錢的雍正通寶羅漢式錢幣。這類錢幣於雍正初年鑄造,它們比一般的雍正通寶要小一圈,銅料則更精,錢幣外緣比一般的雍正通寶要寬,面文比一般的雍正通寶更為精美。其中寶泉局的面文通字為單點通。
此外,雍正通寶還有合背錢,數量稀少。
由於雍正通寶共十五個錢局,個別錢局還一度停鑄,故錢局不同,存世量也有所不同。按照存世量由小到大為:寶南,寶川,寶武,寶昌,寶河,寶濟,寶晉,寶鞏,寶黔,寶安,寶浙,寶蘇,寶源,寶泉,寶雲。
一:京師(北京)戶部寶泉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二:京師(北京)工部寶源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三:四川成都寶川局,雍正十年(1732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較小。
四:山東濟南寶濟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五:甘肅蘭州寶鞏局,雍正四年(1726年)始鑄,雍正七年(1729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六:貴州貴陽寶黔局(實際於畢節鑄造),雍正八年(1730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七:湖南長沙寶南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年(1732年)停鑄,存世量較小。
八:湖北武昌寶武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一年(1733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九:河南開封寶河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江西南昌寶昌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小。
十一:江蘇江寧(南京)寶安局(實際屬於安徽省鑄造),雍正九年(1731年)始鑄,雍正十二年(1734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二:雲南昆明寶雲局,雍正五年(1727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十三:山西太原寶晉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鑄,雍正九年(1731年)停鑄,存世量相對一般。
十四;江蘇蘇州寶蘇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十五:浙江杭州寶浙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鑄,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鑄,存世量相對較大。
雍正通寶作為清代錢幣中相對數量最少的,價格相對較高,針對它的十五個錢局,可分為四個檔次。
一,寶南、寶川二局錢,尤其美品更為少見;
二,寶武、寶昌、寶濟等局錢,此三局錢幣品上乘者較之前兩品為多,但其數量較少;
三,寶晉、寶河、寶安、寶黔和寶鞏錢,雖然這些泉品的市場價格普遍不高,但其中美品的標價逐漸抬頭;
雍正通寶寶鞏局
但雍正通寶真正為錢幣愛好者重視,市場價格飛速攀升是在幾年以前,那時正是清廷戲熱播,商家乘勢推出‘清錢幣系列’禮品,出版《清十帝錢幣》精裝冊,由於當年發行數量本來就少的雍正通寶最為罕見,商家只能加價狂收,導致雍正錢幣價格狂漲。普通藏友當然無力問津價格昂貴的稀見品乃至孤品,而在極少數泉界名宿手裡的珍品價格已是天價,也沒有任何的升值空間。
雍正通寶相對數量最少,故價格較高
雍正通寶小平寶泉局 28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泉局(羅漢式) 28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源局 28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源局(羅漢式) 280元
雍正通寶合背
雍正通寶小平寶蘇局 24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浙局 24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晉局 6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河局 6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安局 4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黔局 3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鞏局 6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武局 5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昌局 5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濟局 4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南局 8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寶川局 500元
雍正通寶小平雕母 12000元
雍正通寶小平合背 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