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栗

巴西栗

巴西栗又名巴西堅果,是玉蕊科巴西栗屬的植物,巴西栗屬只有巴西栗一個種,屬名Bertholletia是以法國化學家克勞德·貝托萊的名字命名的。原產於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東部。巴西栗的種子中含有百分之十四的蛋白質,百分之十一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六十七的脂肪和豐富的硒、鎂、維生素B1。在堅果類食品中,巴西栗是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堅果,其所含的飽和脂肪甚至比澳洲胡桃更高。種子的脂肪含量高,保存不易,特別是已經去殼的巴西栗,很容易腐壞。

基本信息


【學名】Bertholletia excelsa H.B.K
巴西栗
巴西栗
.
【英文名】Brazil nut
【中文名】巴西栗、巴西堅果、巴西果、鮑魚果
其中“巴西果”之名也常指西番蓮,俗稱“雞蛋果”、“巴西果”、“巴西果百香果”,因其果汁營養豐富,氣味特別芳香,素有“百香果”、“果汁之王”之美稱,與巴西堅果不同。
而叫“鮑魚果”是因為其食用部分(種子)形似鮑魚。
【分類】:玉蕊科,巴西栗屬(或譯巴西堅果屬)

形態特徵


巴西栗
巴西栗
植株為大喬木,樹高可以達到30~45米高,樹榦直徑可達二米。是亞馬遜雨林里最大的樹木之一,樹齡可以達500歲以上。樹皮灰色、平滑,樹榦筆直,木質優良。落葉植物,葉在乾季時會掉落,單葉,互生,葉緣全緣或鈍鋸齒,葉長橢圓形,長20~35厘米,寬10~15厘米,波狀,頂端尖,輪生,柄短。花小,白綠色,花序為圓錐花序,花序長5~10厘米。每朵花有花萼與花冠兩個部份,花萼為落萼,花冠有花瓣六片,花瓣奶油色。雄蕊多數。蒴果圓球形,棕色,直徑10-15cm,具堅硬的木質殼,重約二公斤;每果有種子12-24粒,種子橫切面三角形(形似鮑魚),種仁白色。
種仁含油65-70%,蛋白質13-17%,碳水化合物8%。多用於加工糖果等食品,油可食用。

分佈範圍


原產於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東部。零星的分佈在亞馬遜河、內格羅河奧利諾科河沿岸的森林裡。
生長要求高溫高濕的氣候和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用種子繁殖,10-15年開始結果,果實11月成熟,落地后收集。成年樹每株產果100-300個。種子不耐貯。

主要價值


生態價值

巴西栗只有生長在原始林中才會結果實,不是原始林內通常會缺少一種蘭花,而這種蘭花會間接影響巴西栗的授粉及結果,這種蘭花會發出吸引雄性蜜蜂的味道,而雄蜂會利用這種味道吸引雌蜂來交配。沒有這種蘭花,雌雄蜂不會交配而導致蜂數減少,蜜蜂數量減少會使得巴西栗的花無法完成授粉及結果。如果森林裡蘭花與蜜蜂兩者都有時,巴西栗的花可以順利完成授粉,花授粉後果實需要十四個月的時間才會成熟。
果實的外面有木質化的硬殼,殼的厚度約0.8~1.2厘米,裡面有8~24顆種子,種子三角形,長4~5厘米。果子成熟后便墜落到地上。由於樹很高,果落地速度3秒可達80公里/小時,加上其外殼堅硬,重量較大,落地時足以砸碎動物的頭骨。在果子成熟季節,人們最好不要靠近樹底下。因此,巴西堅果又被戲稱為森林炮彈。
森林中各種生物的關係是相關的,再硬的殼也有動物能咬開。在果實的一端有一個小孔,大型的嚙齒類動物,例如刺豚鼠,會利用這個小孔來咬開果實,食用裡面種子,吃剩下的種子會被埋藏起來,供以後食用,這些被埋藏起來的種子有些會萌芽長出新的樹苗。
巴西栗的種子要發芽,一定要有陽光,而刺豚鼠埋藏種子地方大多是陰暗的地方,當這些種子萌芽生長至幼樹的階段后,由於環境陰暗的關係,幼樹會以休眠的狀態等待適
巴西栗
巴西栗
當的時機出現,當附近的樹木倒下,陽光照得到幼樹生長的地方時,幼樹會立刻恢復生長。由於熱帶雨林內環境鬱閉,大樹經常擋住陽光,種子難以發芽。它們一直在土裡沉睡,有的甚至一睡便是數十年。1532年的時候,森林裡來了一群人(歐洲人-西班牙),帶來了斧頭等工具,他們砍倒了大樹,陽光射到了地面,沉睡的巴西栗迅速發芽,開始生長,一直能長到50米高,成為亞馬遜森林的主人。巴西堅果樹被稱為“雨林巨無霸”、 “雨林巨人”。
巴西堅果樹雖然高大,它也有被克的對象-絞殺榕榕樹的種子先在巴西堅果樹的枝椏上安家,然後一天天的長大,絞殺榕的藤一邊慢慢的纏繞著巴西堅果樹,一邊吸收養分,若干年後,堅果樹只剩下一個空殼。
巴西堅果樹是亞馬孫脆弱生命網路的組成部分,很多動植物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能夠實現可持續利用,這個有價值的資源將有助於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更好保護他們的生活環境。

食用價值

巴西栗種子可食用,外形
巴西栗
巴西栗
特別像鮑魚,所以商品名叫鮑魚果。種仁肥白香潤,有香氣,吃起來酥脆可口,特別香美,回味香濃;營養豐富,含有百分之十四的蛋白質,百分之十一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六十七的脂肪。脂肪中約有百分之二十五是飽和脂肪,百分之四十一是單元不飽和脂肪,百分之三十四是多元不飽和脂肪。在堅果類食品中,巴西栗是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堅果,其所含的飽和脂肪甚至比澳洲胡桃更高。
巴西栗又含有豐富的硒、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鈣、磷、鐵含量也高於其他堅果。巴西堅果是當今已知富含有機硒素最高的植物,能夠促進谷胱甘肽的合成。最新研究表明:巴西堅果對於解酒護肝的作用相當明顯。
由於口味極佳,營養豐富,巴
巴西栗
巴西栗
西栗素有“堅果之王”的稱呼。經常食用可增強大腦記憶能力,是旅遊休閑佳品和饋贈親友之高檔禮品。
種殼堅硬,吃的時候需要藉助堅果鉗子或者取仁小器。
種子的脂肪含量高,保存不易,特別是已經去殼的巴西栗,很容易腐壞。
種子也可以用來榨油,巴西栗的油可以食用,也可以做為鐘錶的潤滑油及繪畫用的顏料。
巴西堅果行銷全球,每年貿易額5000萬美元以上。

種植方法


(一)板栗園地選擇:
板栗園應選擇地下水位較低,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土壤鹽鹼,低濕易澇,風大的地方栽植。在丘陵崗地開闢粟園,應選擇地勢平緩,土層較厚的近山地區,以後逐步向條件較差的地區擴大發展。
(二)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應以當地選育的優良品種為主栽品種,如炮車2號、陳果1號等,適當引進石豐、金豐、海豐、青毛軟刺、處暑紅等品種。根據不同食用要求,應以炒栗品種為主、,適當發展優良的菜栗品種,既要考慮到外貿出口,又要兼顧國內市場需求。同時做到早、中、晚品種合理搭配。
(三)合理配置授粉樹
栗樹主要靠風傳播花粉,但由於栗樹有雌雄花異熟和自花結實現象,單一品種往往因授粉不良而產生空苞。所以新建的栗園必須配製10%授粉樹。實踐證明,信陽市用處暑紅作授粉樹較好。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基本措施。平原栗園以每畝30—40株,山地栗園每畝以40—60株為宜。計劃密植栗園每畝可栽60—111株,以後逐步進行隔行隔株間伐。
(五)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栗園豐產的重要基礎。基肥應以土雜肥為主,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供較全面的營養元素。施用時間以采果后秋施為好,此期氣溫較高,肥料易腐熟;同時此時正值新根發生期,利於吸收,從而促進樹體營養的積累,對來年雌花的分化有良好作用。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追肥時間是早春和夏季,春施一般 初栽果樹每株追施尿素0.3—0.5公斤,盛果期大樹每株追施尿素2公斤。最後要結合澆水,充分發揮肥效。夏季追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進行。這時施速效氮肥和磷肥可以促進果粒增大,果肉飽滿·,提高果實品質。根外追肥一年可進行多次,重點要搞好兩次。第一次是早春枝條基部葉在剛開展由黃變綠時,噴0.3%-0.5%尿素加0.3%一0.5%硼砂,其作用是促進基本葉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進罐花形成;第二次是採收前1個月和半個月間隔lO一15天噴2次O.1%的磷酸二氫鉀,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合效能,促進葉片等12官中營養物質向果實內轉移,有明顯增加單粒重的作用。
(六)灌水:
板栗較喜水。一般發芽前和果實迅速增長期各灌水一次,有利於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提高。
(七)整形修剪:
板栗樹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是從落葉後到翌年春季萌動前進行,它能促進粟樹的長勢和雌花形成。主要方法有短截、疏枝、回縮、緩放、拉枝和刻傷。夏季修剪主要指生長季節內的抹芽、摘心、除雄和疏枝,其作用是促進分枝,增加雌花,提高結實率和單粒重。 1、短截: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短截可促進分枝,增強樹勢,緊湊樹冠,減少雄花,調整營養物質的分配。對旺樹、旺枝可採用延遲修剪,等萌芽後進行短截。 2,回縮:是對多年生枝短截。多用於生長衰弱、結果部位外移,內膛光禿嚴重的多年生枝。 3、疏枝:即對生枝、檔光枝和內膛的纖細枝從基部疏除。 4、戴帽剪:在不同摘心次數的新梢輪痕附近進行冬季短截。在新梢輪痕上留通2-4個小芽短截叫戴活帽修剪,如處理得當,則帽上小芽和輪痕下大芽才能抽生結果枝。在新梢輪痕上不留芽短截叫戴死帽修剪,使輪痕下大芽抽生結果枝。一般情況下,枝勢不強的搞戴死帽剪,枝勢強旺的搞戴活帽剪。 5、緩放:緩放就是不剪。主要作用是分散營養,緩和樹勢。對旺樹多採用緩放修剪。 6、拉枝和刻傷:對樹冠內未採用摘心的強旺輔養枝,於春季樹液流動到芽開綻期間將其拉平,並在需要發芽部位的各芽子上方進行刻傷,使其抽生強旺枝,到冬季修剪時,再將緩放拉平的枝回縮到抽生強枝的部位上。 7、摘心:當新梢生長到30厘米時,將新梢頂端摘除。主要用在旺枝上,目的是促生分枝,提早結果。每年摘心2-3次。初結果樹的結果枝新梢長而旺,當果前梢長出后,留3-5個芽摘心。果前梢摘心后能形成3個左右健壯的分枝,提高結果枝發生比例,同時還能減緩結果部位外移, 8、除雄:在枝上只留幾根雄花序,將其餘的摘除。其作用主要是節制營養,促進雌花形成和提高結實力。
(八)疏花疏果和授粉:
疏花可直接用手摘除後生的小花、劣花,盡量保留先生的大花、好花,一般每個結果枝保留1-3個雌花為宜。疏果最好用疏果剪,每節間上留1個單苞。在疏花疏果時,要掌握樹冠外圍多留,內膛少留的原則。人工輔助授粉,應選擇品質優良、大粒、成熟期早、澀皮易剝的品種作授粉樹。當一個枝上的雄花序或雄花序上大部分花簇的花藥剛剛由青變黃時,在早晨5時前將採下的雄花序攤在玻璃或於凈的白紙上,放於乾燥無風處,每天翻動2次,將落下的花粉和花藥裝進乾淨的棕色瓶中備用。當一個總苞中的3個雌花的多裂性柱頭完全伸出到反卷變黃時,用毛筆或帶橡皮頭的鉛筆,蘸花粉點在反卷的柱頭上。如樹體高大蘸點不便時,可採用紗布袋抖撒法或噴粉法,按1份花粉加5份山芋粉填充物配比而成。
(九)採收與貯藏:
1、採收:板栗採收方法有兩種,即拾栗法和打粟法。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熱,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實。為了便於拾栗子,在栗苞開襲前要清除地面雜草。採收時,先振動一下樹體,然後將落下的栗實、栗苞全部揀拾乾淨。一定要堅持每天早、晚拾一次,隨拾隨貯藏。拾栗法的好處是栗實飽滿充實、產量高、品質好、耐藏性強。打栗法 就是分散分批地將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輕輕打落,然後將栗苞、栗實揀拾乾淨。採用這種方法採收,一般2-3天打一次。打苞時,由樹冠外圍向內敲打小枝振落栗苞,以免損傷樹枝和葉片。嚴禁一次將成熟度不同的栗苞全部打下。打落採收的栗苞應儘快進行“發汗”處理,因為當時氣溫較高,栗實含水量大,呼吸強度高,大量發熱,如處理不及時,栗實易霉爛。處理方法是選擇背陰冷涼通風的地方,將栗苞薄薄攤開,厚度以20-30厘米為宜,每天潑水翻動,降溫”發汗”處理2-3天後,進行人工脫粒。
2、貯藏:栗實有三怕:一是怕熱,二是怕干,三是怕凍。在常溫條件下,栗實腐爛主要發生在採收后一個月時間裡,此時稱之危險期。采后2-3個月,腐爛較少,則屬安全期。因此,做好起運前的暫存或入窯貯藏前的存放,是防止栗實腐爛的關鍵。比較簡便易行的暫存方法是,選擇冷涼潮濕的地方,根據栗實的多少建一個相應大小的貯藏棚。棚頂用竹(木)桿搭粱,其上用葦席覆蓋,四周用樹枝或玉米、高梁秸稈圍住,以防日晒和風乾。棚內地面要整平,鋪墊約l0厘米厚的河沙,然後按l份栗實3-5份沙比例混合,將栗實堆放在上面,堆高30-40厘米,堆的四周覆蓋濕沙10厘米。開始隔3-5天翻動一次,半月後隔5-7天翻動一次,每次翻動要將腐爛變質的栗實揀出。為了防止風乾,還要注意洒水保濕。

其他


衛生標準

2010年3月23日,巴西農業、畜牧和食品供應部(MAPA)發布“巴西栗(Bertholletia excelsa h.b.k)及其產品的衛生標準與衛生控制程序”規範性技術法規,該法規是根據巴西植物產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計劃(PNSQV),以及巴西植物產品農殘與污染物控制計劃(PNCRC / Plant)制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等)對巴西栗的污染。主要內容包括基本定義、巴西栗基本衛生檢查程序、巴西栗黃麴黴素抽樣分析方法、防止黃麴黴素對巴西栗的污染及其衛生管理措施等。該法規將自公報之日60后正式生效。

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巴西栗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683 千卡
蛋白質14.3 g
脂肪68.2 g
飽和脂肪酸17.4 g
多不飽和脂肪酸25.4 g
單不飽和脂肪酸22.4 g
水分3 g
碳水化合物3.1 g
2.4 g
膳食纖維4.3 g
葉酸21 μg
生物素11 μg
3 mg
410 mg
590 mg
660 mg
170 mg
1.2 mg
2.5 mg
1.76 mg
4.2 mg
254 μg
20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0.67 mg
維生素B2(核黃素)0.03 mg
煙酸(煙醯胺)0.3 mg
維生素B60.31 mg
維生素E7.18 mg

供應

巴西堅果的國際貿易貨源完全來自野生而非
巴西栗
巴西栗
人工種植。這種不必破壞就能為熱帶雨林創造收入的交易模式直接間接地保護了熱帶森林。巴西堅果的收成及販售由叫作castanheiros的移民工會處理。
巴西堅果每年收穫量約20,000噸,玻利維亞出口佔50%、巴西40%、秘魯10% (2000年度估計)。1980年時,光是巴西每年出口量就有40,000噸,再往前推至20世紀70年代,巴西堅果的年收穫量超過100,000噸。巴西堅果的年產量逐年減少,也造成供應不穩定的狀況。
專家已經開始進行統計資料分析,以便決定哪些因素造成年輕樹木的不足。大家一致認同的因素就是在特定區域的採收密度控制。因為專家從巴西堅果的樹齡分析顯示,過度密集採收會造成新生種子發育的速度跟不上老化淘汰的數量。在密集採收區幾乎見不到年輕的樹,而輕度採收區則會見到許多年輕的巴西堅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