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寅平
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
張寅平,1962年4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教授,室內空氣質量評價和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
1980年張寅平從南京十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熱物理系講師、副教授;1992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副主任;1994.5-1995.5被公派到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核能和熱系統研究所作為高級訪問學者;1996.9-12赴日本東京大學機械系任客座研究員;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8-2014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所長;2009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2010年主持的項目“建築環境VOC及濕度控制中的傳質機理及過程特性研究”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1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後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熱物理系講師(1991年10月-1993年10月)、副教授(1993年10月-1997年10月)。
1992年,擔任中國科技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副主任(1992年3月-1997年5月)。
張寅平 演講
1997年,從日本回國后,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1997年10月-1999年7月)、教授(1999年7月-)。
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獲得優秀青年教師基金。
1997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副所長(1999年7月-2008年9月)、所長(2008年9月-2014年9月)。
200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同年前往丹麥技術大學國際室內環境和能源中心做Otto Monsted 訪問教授(至2008年)。
2009年,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主任。
• 科研綜述
室內空氣品質研究
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后,張寅平就開始進入建築環境領域,並選擇室內空氣質量作為主攻研究方向。張寅平帶領團隊完成的項目名為“室內空氣揮發性化學污染控制機理研究”,該項目涉及傳質機理、過程特性、材料物性測試和預測等多個關鍵性科學問題。以多孔介質傳質機理和過程特性為突破口,發展系列室內材料污染物散發特性測試和預測方法,被為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與採用。
張寅平為了研究有機揮發物的散發規律,和研究小組的成員們建立了多個干建材揮發模型,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通用性很強的干建材N層雙面有機物揮發模型,得到了散發準則公式和散髮結束無量綱判據,提出了測定建材散發速率的新方法。這些工作均在國際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大氣環境)上發表。
張寅平和他的同仁還在納米光催化處理室內有機揮發物的空氣凈化技術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針對這種技術的應用已經製備出實驗室樣機,同方潔凈公司正在進行產品研發。
室內空氣檢測研究
2007年建立了清華大學室內空氣檢測室,獲得國際和國家檢測資質,承擔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十一個城市包括奧運場館、外交部大樓等近百個大型建築和4000餘戶家庭的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和評價。研究推動了中國室內空氣質量領域的研究,並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關注,應邀成為國際室內空氣學術大會舉辦30年來在境外做大會主旨報告的首位華人,研究成果還對我國室內空氣質量相關的多項國家或行業標準制定起到了關鍵作用。該方面研究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
功能熱流體研究
張寅平及其研究小組還開展了功能熱流體(在傳統的熱輸運介質水裡加進一些微米級相變微膠囊,形成的一種新穎的儲傳熱介質)的研究,這種流體與單純的水相比,比熱更大,換熱能力更強,從而可望顯著降低輸送管道的直徑和功耗。圍繞這種功能熱流體研製、傳熱特性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截至2016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或重點項目課題,國家863課題和多項國內外橫向合作課題。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參考 |
2005年 | 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1 | ||
2010年 | 建築環境VOC及濕度控制中的傳質機理及過程特性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1 | |
2011年 | 青藏高原氣候適應性節能建築關鍵技術研究 |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 |
2015年 | 可再生能源蓄能技術在低能耗建築的應用研究 |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3 | |
2016年 | 太陽能-相變蓄熱結合用於建築節能的關鍵問題研究 | 河北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3 |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5年,張寅平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15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150餘篇。論文SCI他引3000餘次,h因子35。參編10餘項國家或行業標準,主編或參編學術專著/編著8本;獲專利3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10餘項。應邀在第11屆、第13屆國際室內空氣學術大會(2008,丹麥;2014,香港)等國際學術大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十餘次。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 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1996.11 | 《相變貯能 理論和應用》 | 張寅平等編著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1998.01 | 《現代家庭多媒體 》 | 張寅平,徐庶民編著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2006.04 | 《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 | 連之偉,張寅平,等編著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2006.08 | 《建築環境傳質學》 | 張寅平等著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2008.05 | 《高校專業英語系列教材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 張寅平等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2012.01 | 《中國室內環境與健康研究進展報告 2012》 | 張寅平主編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學術論文
[20]Cao JP, Weschler C,Luo JJ, Zhang YP*, A novel method tosimultaneously measure source and sink parameters important for estimatingindoor exposures to SVOCs, Environ. Sci.&Technol., 2016, 50, 825-834
[19]Zhang YP*, Xiong JY, Mo JH, Gong MY, Cao JP,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indoororganic pollutants: mass-transfe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Indoor Air, 2016, 26, 39-60
[18]Zhang YP*, Zhang Y, Shi WX, Shang R, Chen R, Wang X, A new approach, based upon inverse problem and variation method, of solving build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91), 204-218..
[17]Xiong JY, Wei WJ, Huang SD, Zhang YP*,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mission rate and temperature for chemical pollutants in building materials: General Corre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Environ. Sci. & Technol., 47(2013), 8540-8547.
[16]Zhang YP, Mo JH, Wescher CJ*, Reducing health risks from indoor exposures in today’s rapidly developing urban China, Envirion. Health Perspective, 2013 (121), 751-755.
[15]Xiong JY, Yan W, Zhang YP*, Varying volume loading method: a convenient and rapi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nitial emittable concentration and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formaldehyde and other aldehydes in building materials, Environ. Sci. & Techno., 45(2011), 10111-10116.
[14]Xu QJ, Zhang YP*, Mo JH, Li XX, Indoor Formaldehyde Removal by Thermal Catalyst: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Key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 Influence, Environ. Sci. & Techno., 45(2011), 5754-5760.
[13]Xiong JY, Yao Y, Zhang YP*, C-history method, a new and rapid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initial emittable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and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formaldehyde and VOC in building materials, Environ. Sci. & Technol., 45(2011), 3584-3590.
[12]Zhang YP*, Mo JH, Li YG, et al., Can commonly-used fan driven indoor air cleaning techniques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A literature review, Atmos. Environ., 45(2011), 4329-4343.
[11]Zeng RL, Wang X, Di HF, Jiang F, Zhang YP*, New concepts and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Ideal specific heat for building internal thermal mass, Energy and Buildings, 43(2011), 1081-1090.
[10]Mo JH, Zhang YP*, Xu QJ, Zhu YF, Lamson JJ, Zhao RY, Determin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by-products resulting from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toluene,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89(2009), 570-576.
[9]Xiong JY, Zhang YP*, Wang XK, Chang DW, Macro-meso two scal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VOC diffusion coefficients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ous building material, Atmos. Environ,, 42 (2008), 5278-5290.
[8]Hu HP, Zhang YP*, Wang XK, Little JC, An analytical mass transfer model for predicting VOC emission from multi-layered building materials with convective surfaces on both sides. Inter. 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50 (2007), 2069-2077.
[7]Zhang YP*, Luo XX, Wang XK, Qian K,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formaldehyde emission parameters of dry building materials, Atmos. Environ , 41(2007), 3203-3216.
[6]Zhang YP*, Ding JH, Yang R, Wang X, Influence of additive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 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 2006, 90 (11), 1692-1702.
[5]Mo JH, Zhang YP*, Yang R, Novel insight into VOC removal performance of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reactors, Indoor Air, 2005, 15 (4): 291-300.
[4]Zhang YP*, Yang R, Zhao RY, A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photocatalytic air cleaner in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tmos. Environ, 2003, 37(24), 2003, 3395-3399.
[3]Xu Y, Zhang YP*, An improved mass transfer based model for analyzing VOC emissions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Atmos. Environ, 2003, 37(18), 2497-2505.
[2]Hu XX, Zhang YP*, Novel insigh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with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lurries: laminar flow in a circular tube with constant heat flow, Inter. J.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5 (2002), 3163-3172.
[1]Zhang YP*, Jiang Y, Jiang Y, A simple method, T-history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heat of fusion, specific hea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CM,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10(1999), 3, 201-205.
張寅平認為教學和研究生培養非常重要,他在作好科研的同時積極投入教學工作,注意將教學、科研有機結合,獲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秋季學期在對學生教學質量問卷調查中,他所教授的《熱質交換原理和應用》課在16項指標中有15項達標,平均分高達94.07。1993年獲得教育部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
截至2015年,張寅平已經培養10多名博士、20多名碩士,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張寅平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 | 題目 | 作者 | 類型 |
2015 | 鄰苯二甲酸酯皮膚暴露與總暴露的評價及關係研究 | 龔夢艷 | 博士 |
2015 | 北京城區住宅醛酮暴露水平、源及影響因素 | 蒲中南 | 碩士 |
2014 | 環境艙VOCs標準散發樣品研製及應用 | 蔚文娟 | 博士 |
2014 | 室內典型VOCs的被動採樣方法及其暴露風險評價 | 杜正健 | 碩士 |
2014 | 我國室內空氣凈化及新風換氣產品性能評價標準研究 | 李睦 | 碩士 |
2013 | 室內SVOC濃度影響和控制機理研究 | 劉聰 | 博士 |
2013 | 建築牆體理想熱物性的確定方法及其機理詮釋 | 張宇 | 碩士 |
2013 | 傢具VOC散發標識中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 | 劉巍巍 | 博士 |
2011 | 室內VOC凈化材料吸附與反應機理、特性及評價研究 | 徐秋健 | 博士 |
2011 | 傢具化學污染物釋放標識若干關鍵問題研究 | 姚遠 | 博士 |
2011 | 人造板VOC散發控制:原理、方法和效果 | 何中凱 | 博士 |
2010 | 藏西南邊遠地區直接受益式太陽能採暖研究 | 肖偉 | 博士 |
2010 | 建材VOC散發特性研究:測定、微介觀詮釋及模擬 | 熊建銀 | 博士 |
2010 | 光催化室內空氣凈化器綜合性能評價方法研究 | 張一擎 | 碩士 |
2009 | 光催化降解室內有機化學污染物的若干重要機理問題研究 | 莫金漢 | 博士 |
2009 | 建材VOCs散發關鍵參數測定及散發模擬研究 | 嚴偉 | 碩士 |
2007 | 干建材VOC散發預測、測定及控制研究 | 王新軻 | 博士 |
2007 | 空氣凈化領域雙區式電除塵器性能研究 | 楊光 | 碩士 |
2007 | 干建材VOCs散發準則關聯式及關鍵參數研究 | 錢科 | 碩士 |
2006 | 定形相變材料熱性能改進及地板應用研究 | 丁劍紅 | 碩士 |
2006 | 相變蓄能建築構件應用原理和效果研究 | 林坤平 | 博士 |
2005 | 納米材料光催化降解VOCs研究 | 楊瑞 | 博士 |
2004 | 干建材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散發特性及測試方法研究 | 曾海東 | 碩士 |
2004 | 干建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散發特性研究 | 許瑛 | 碩士 |
2004 | 空氣凈化器存在時室內VOC濃度分佈研究 | 郭雲枝 | 碩士 |
2004 | 高溫相變蓄熱電暖器研製及熱性能研究 | 劉靖 | 碩士 |
2003 | 低溫相變蓄冷系統蓄放冷特性實驗研究 | 劉真泉 | 碩士 |
2003 | 定形相變材料的研製、熱物性及應用研究 | 秦鵬華 | 碩士 |
2002 | 潛熱型功能熱流體儲傳熱機理研究及應用初探 | 胡先旭 | 碩士 |
2002 | 含鹽吸水性樹脂調節室內濕度的應用基礎研究 | 黃季宜 | 碩士 |
2001 | 結合夜間通風的相變牆房間熱性能研究 | 鍾志鵬 | 碩士 |
1998 | 相變貯能系統換熱特性的理論研究 | 施偉 | 碩士 |
—— | 相變儲能材料的熱物性測定及板式堆積床相變換熱器的理論研究 | 郭鐵軼 | 碩士 |
時間 | 榮譽/表彰 | 參考資料 |
2011年 | 全國製冷空調行業“夏安世傑出教授獎” | |
2003年 | 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 | |
1995年 | 中國科技大學跨世紀人才獎 |
時間 | 擔任職務 |
2015年07月- | 北京市室內空氣質量控制和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9年-2014年 | 國際室內空氣學會空氣凈化科技委員會主席 |
中國室內環境與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 |
中國環境學會諮詢工作委員會委員 |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 | |
中國建築物理學會理事 | |
國際室內空氣科學院會士(Fellow) | |
《Energy and Buildings》副主編 | |
《Indoor Air》、《Building and Environment》、《PLoS ONE》國際學術期刊編委 | |
《科學通報》(中、英文版) 、《太陽能學報》、《暖通空調》國內學術期刊編委 |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中文版)、《建築節能》國內學術期刊編委 |
張寅平在建築蓄能和節能研究方面廣開思路,在室內空氣品質、營造清潔節能的室內環境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獲得有應用價值的創新成果。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