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學

南京市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Jinling High School)(南京大學金陵中學),簡稱“金中”,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是南京市教育局直屬公辦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江蘇省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創新拔尖人才培養試點學校、江蘇省首批高品質示範高中,全國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學校、江蘇省模範學校。

金陵中學創建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當時為匯文書院,是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在華創建的教會學校,1910年(清宣統二年)與宏育書院合併為金陵大學,改中學堂為附屬中學,簡稱金大附中、金陵中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部分教員西遷四川辦學,學校分設寧蜀兩地。1946年,遷回南京辦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併為南京市第十中學。1988年,改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在橫跨三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為社會培養了5萬多名優秀學子,在12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走出了26位兩院院士、6位國際奧賽獎牌得主(金牌3枚、銀牌3枚),陶行知、吳仲華、吳敬璉、厲以寧、田剛、傅新元、高行健、柯象峰、宗白華、程千帆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學校概述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位於南京市中山路169號,佔地5萬平方米,環境優美,師資優良,設施齊全,設備先進,是地處南京市中心的花園式學校。設有初中、高中共58個班,學生3100餘人。金陵中學名師輩出,新秀迭起。現有教職工262人,其中特級教師1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士18名,市級優秀青年教31名,高級教師124名。許多著名高校教師和高級科研機構的院士在校擔任兼職教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土和馮達旋博士先後被聘方金陵中學校長顧問。
百年來,金陵中學培養了4萬多名畢業生,陶行知呂彥直吳仲華厲以寧等著名校友和他們創造的不朽的業績為金陵中學的歷史增添了無限的光彩。因此,該校被譽為“英才搖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籃”。金陵中學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自1996年開始實施《以學分製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1998年開始開設高中、初中實驗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學校女子籃球隊曾獲亞洲冠軍、全國冠軍,女子排球隊曾獲全國季軍。金陵中學是“全國體育紅旗學校”、“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南京大學實驗中學”。
金陵中學是一座面向國際的名校。金陵中學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的知名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並經常組織師生間的互訪和交流活動。

歷史沿革


匯文書院時期
1888年(清朝光緒十四年)10月2日,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在清朝江蘇省江寧府幹河沿創建匯文書院。書院內設博物院(文理科)、醫學館(醫科)、聖道館(神學),並設有附屬中學、附屬醫院等。
1890年,匯文書院創辦成美館,正式設立中學部。
1892年,書院授課分為大學堂、高等學堂、中學堂、小學堂四級,每級學制均為四年。
1888年-1898年間,匯文書院先後建造了鐘樓、圖書館(青年會所在地,亦作琥珀廳)、口子樓(亦作考吟堂)、東課樓、西課樓等建築。
匯文書院設立之時,中國的科舉制度尚未完結。書院的創辦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產生髮展、培養新興高級人才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0世紀初,由於中國社會風氣的轉變,教會學校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匯文書院開始與地方官員有所接觸。學校舉行畢業典禮時,許多地方官員曾應邀出席,這而其中包括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張人駿等。
金大附中初創時期
1910年,匯文書院與宏育書院合併為金陵大學堂(1952年合併於南京大學),中學堂更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金大附中)。
1921年,金陵大學遷入鼓樓新校區,原匯文書院和金陵大學建築群交由金陵中學使用至今。
1924年,因收回教育權運動,劉鏡澄任金陵中學代理校長。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提出“收回教育主權”,規定大中小學校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金陵中學由劉靖夫出任第一位華人校長。
1929年,耶魯大學碩士張坊先生擔任金陵中學校長,直至1951年金陵中學易名。
金陵中學早期按照教會的辦學宗旨,推行基督化教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寧蜀兩地辦學時期
1937年12月,因抗日戰爭爆發,金陵中學張坊校長帶領部分教員西遷至四川萬縣沙河子鎮辦學。
1941年9月,萬縣金陵中學在四川成都開設駐蓉分班。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時期,德國友人約翰·拉貝將金陵中學做為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安全區(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前後收留了約二十五萬難民,其詳情可見《拉貝日記》)。
金陵大學、金陵大學附屬中學西遷前,美籍教授貝德士、史邁士、林查理及中國籍教師陳嶸、齊兆昌組成“留京護校委員會”,支持金大校友開辦“金陵補習學校”。
1939年冬,南京留守人員恢復辦學,金陵補習學校定名為鼓樓中學,由陳嶸先生任校長。
1942年,鼓樓中學改名為同倫中學,由金陵大學原址遷回金大附中原址。
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同倫中學改名為南京金陵中學。
1946年,萬縣金中及其駐蓉分班遷回南京,與南京金陵中學合併,恢復校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長仍為張坊博士。
南京市第十中學時期
1951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屬中學合併,改名為南京市第十中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海外華僑將子女送回國內培養,學校成立了華僑學生生活委員會,專司華僑學生的生活管理工作。1952年-1966年學校共培養華僑學生400餘名。
1956年,南京市教育局確立南京市第十中學為南京市重點中學。
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學被確立為實行五年制教改試點學校之一。
1961年, 南京市教育局繼續確立南京市第十中學為南京市重點中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行政機構和黨組織基本癱瘓,教學完全停止,連續兩年未招新生。
1968年10月和1969年9月,初中、高中先後恢復招生開始上課。
20世紀60年代,學校畢業生不斷上山下鄉。1966年-1968年的老三屆學生,幾乎全部上山下鄉。
1970年5月,學校高中學生在南京東郊參加青龍山礦校。
南京市金陵中學時期
1988年5月,經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學校由南京市第十中學更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楊祖恆校長邀請著名書法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了校牌,同時聘請了陳裕光先生為名譽校長。
20世紀80年代,金陵中學建立了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勞動技術課、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的探索和實踐。
20世紀90年代,學校新建了曹隱雲科學館、行健樓、匯賢樓、匯智樓等建築。
1996年10月,金陵中學在初步建立起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制訂了《以學分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探索一條高中素質教育全面探索的改革之路。
1997年,金陵中學開始開設高中、初中實驗班。
2000年1月,金陵中學率先於全國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
2002年11月,金陵中學與南京河西新城國資集團在奧體中心旁征地230畝,共同建設了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南京市建鄴區夢都大街60號);2003年9月正式開學。
2006年,學校取消初中部。
2008年9月,金陵中學與鼓樓區教育局、拉薩路小學投資1億,聯合創辦的金陵匯文學校(南京市鼓樓區清江路19號)正式開學。該校擁有優秀先進的設備,幽雅的環境,盡職盡責的老師,是鼓樓區最大的初級中學。
金陵中學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創辦了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南京市建鄴區松花江西街6號)。
2008年,金陵中學與南京實驗國際學校(南京市高新區高新路10號)聯合創辦了“金陵中學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學校”。
2008年9月30日,金陵中學舉行了南京市金陵中學建校120周年慶典活動。國家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委書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根同源的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校長等發來了賀信,江蘇省副省長何權出席並代表省政府向金陵中學表示熱烈祝賀。
2012年3月,金陵中學與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學聯合創辦的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小學部)(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88號)正式招生開學。
2014年9月,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初中部)、金陵中學岱山分校、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正式招生開學。
2020年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聯合召開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會議,雙方共同成立南京大學金陵教育集團,共建南京大學金陵中學。9月28日,"南京大學金陵中學"舉行授牌儀式。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歌
《金陵中學校歌》
詞:胡小石曲:H.S.Thompson所作《安妮·萊爾》(《Annie Lisle》)
大江滔滔東入海,我居江東。
石城虎踞山蟠龍,我當其中。
鐘樓嵯峨,教育之宮,桃李坐春風,
思如潮,氣如虹,永為南國雄。
《安妮·萊爾》為19世紀美國詩人H.S.Thompson所作。19世紀30年代,金陵大學採用 《安妮·萊爾》作為校歌,並由國學大師胡小石填詞。金陵大學和附屬中學採用同一首校歌。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復用“金陵中學”校名和校歌,並將第三句歌詞“三院嵯峨,藝術之宮,文理與林農”改為“鐘樓嵯峨,教育之宮,桃李坐春風”,更切金陵中學實際。
2012年1月,學校的上下課鈴聲採用此曲。
此歌多被用於學校的大型活動上,如校慶、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
● 校訓
金陵中學校訓是“誠、真、勤、仁”。
學校以“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為辦學理念,恪守“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校園煥發綠色的生機,讓環境放射人文的光芒”的教育主張。
“誠真勤仁”是20世紀30年代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先生倡導的金大、金中校訓。
2008年8月18日,金陵中學1947屆校友、國學家、書法家常國武為金陵中學書寫了“誠真勤仁”四字。8月23日,校園內建立了一座鐫刻著“誠真勤仁”的校訓碑。

學校刊物

● 金陵光
金陵大學學報《金陵光》
《金陵光》是金陵大學學報,由匯文書院1909年創辦。初為雙月刊,次為季刊。由於是教會書院所辦,《金陵光》創刊的最初幾年,只出版英文版。后成為校內的學術刊物。1930年停刊。2013年,金陵中學的學術刊物復用“金陵光”之名。
● 精靈
《精靈》是金陵中學精靈文學社發行的文學期刊。金陵中學文學社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精靈”命名。30年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努力下,文學社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金陵中學第一大社團和南京市十佳文學社團。文學社聘請了黃蓓佳、蘇童、葉兆言、畢飛宇、費振中等作家、評論家為文學導師。

學生社團

金陵中學學生社團名錄(2006年)
心理協會合唱隊金中廣播電台靈風跆拳道社
英語社民樂隊金中記者組象棋社
民族舞蹈隊話劇社Blue Air動漫社電腦俱樂部
街舞社戲曲社書畫社精靈文學社

金中精神

● 愛國主義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爆發,匯文書院學生參加“拒俄運動”,反對沙俄侵略東北。1919年“五四”運動中,金大附中學生與南京各校學生一道,義憤填膺地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演說和張貼標語,抵制和禁燒日貨。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金大附中和金大等單位立即成立了“滬案後援會”,捐款支援上海工人罷工,拍發聲援電報。
● 人文精神
金中的第二任中國校長張坊(1929年—1950年任校長),還專門在《金中校刊》寫了一篇《學做人》的文章。體育館是張坊校長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募捐和校友集資興建的,1934年動工,1935年建成,在當時的中國中學中,這樣的體育館是十分罕見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體育館題寫了館名。
金中校長丁強(2002年—2007年任校長),提倡“把創新教育根植於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培養人格完善的人”;校長鄒正則提出“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校園煥發綠色生機,讓環境放射人文光芒”。戰爭期間,勇赴國難,建設期間,堅定執著。在金陵中學的廣大校友身上,這樣的人文精神已經成為共性。如1956年金中畢業的華僑校友石慶輝,30年紮根騰格里大沙漠,築起一條綠色長城,創造了世界治沙史的奇迹。

教學設施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設施先進,所有教室均已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並擁有6130平方米的科學館,以及一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學樓已正式投入使用。
金陵中學投入百萬巨資建立創新實驗室,配有太陽能汽車、40級雙翼飛機、尖端放電演示器等百餘種實驗及演示設備,此舉在普通中學中具有開創性。

辦學特色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具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增設了漢字書寫、普通話、計算機、英語四項等級考試,開設了30餘門學科類及體藝類選修課,並常年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合作,每周舉辦專家學者講座,學生每學期均能選聽10餘場專家講座,從而建立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校增設了研究性學習課程,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和創造。在2000年“中國航天之星”評選活動中,南京市入選的5個設計方案均出版金中學生之手。王同暉同學設計製作的速變角鋸弓,獲得江蘇省青少年科技發明一等獎;王珂同學曾設計出價值百萬的電腦軟體,1998年被美國微軟公司認定為當時全球最年輕的電腦專家。2000年10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博士訪問該校,參觀了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后,熱情讚揚學生的創造力,並留言說:“參觀金陵中學有了極好的印象”。
1996年開始,金陵中學先後實施了《以學分製為制約和激勵機制的高中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方案》,舉辦了高、初中實驗班,增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在提高全面素質發展個性特長方面成績顯著。辦有文學期刊《精靈》,學生月報《金鐘報》等,並聘請黃蓓佳、蘇童、葉兆言畢飛宇、費振中等著名作家、評論家為文學導師。體育、藝術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可利用五台山體育場館、設備根據興趣選修各類體育科目,如田徑、游泳、保齡球、高爾夫球等,同時學校的管樂團、民樂團等各藝術團體和攝影、書法、素描等各興趣小組也為學生展示才華提供了舞台。金陵中學女子籃球隊曾獲全國亞軍,並多次獲得省、市比賽冠軍及亞洲中學生女子籃球冠軍。2000年,金陵中學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課題研究


金陵中學
金陵中學
十五期間承擔的五項課題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拓展和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進一步激活學塵潛能的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完善學分制,構建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體系的研究”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德心兩育有機結合的研究”
電教課題:“運用多樣化的網路資源,拓展學生髮展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監護系統的構建與動作”的子課題“心理活動課課程研究”

教學成果


為了擴大優質資源,金陵中學在南京新城區中心——奧體中心旁征地230畝,建設“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分校的籌建,特別是優越的地理位置,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已經吸引了大批優秀的教師和學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育部陳至立部長、韋鈺副部長等領導都曾視察和訪問過金陵中學,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金陵中學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工作,在學校教科研室的領導下,九五期間,學校開展了“高中素質教育中的考核評價及學分制研究”等十多項國際、國家、和省市級課題研究活動。十五期間,金陵中學又開展了“完善學分制,構建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體系的研究”等五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科研經驗。
金陵中學教學成果豐碩,學生成績突出。在2000年的高考中,金陵中學256名畢業生,達本科以上錄取分數線者佔99。2%,其中文科為100%,有102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學府。自1996年至2000年,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的學科競賽,獲一等獎或特等獎達83人次;參加省級以上科技競賽,獲前6名達52人次。學生獲得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1枚、金牌3枚,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牌1枚。在教育部“AFS”項目的選拔中,李一鳴同學脫穎而出,獲得全額獎學金,成為江蘇省派出的首位中學生“文化交流大使”赴德國留學一年。

知名校友


一百多年以來,金陵中學培養了五萬餘名畢業生,其中出類拔萃的校友數以百計。其中,成就卓著者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建築大師、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工程熱物理學科創始人吳仲華, 文史學家程千帆,經濟學家厲以寧、吳敬璉,生物學家傅新元,世界微分幾何學界青年領袖田剛等,還有齊康等二十多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名錄

陳楨, 1911年-1916年就讀,生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家楫,生物學家,1917年畢業,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諸福棠,1918年入讀,兒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安邦,20世紀20-30年代任教,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侯學煜,1929年-1931年就讀,植物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槱,1930年-1932年就讀初中,船舶設計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仲華,1933年-1935年就讀,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夢熊,1930年-1936年就讀,水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同驥,1933年-1937年就讀,流體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學俊,1931年就讀,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禧,1937年-1938年就讀萬縣金陵中學,高分子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寧,1936年入讀,水利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旻,1936年就讀,細胞生物學家,醫學遺傳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經福謙,1946年-1947年就讀,凝聚體物理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呂敏,1943年就讀成都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齊康,1949年高中畢業,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正邦,1949年畢業,特種冶金學家,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戴克戎,1946年-1949年就讀,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定昌,1955年高中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
祝世寧,196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高中畢業,功能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剛,1974年南京市第十中學畢業,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孝宗,1938年畢業,火箭航天專家,航天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科技界

韓安,1895年-1904年就讀於匯文書院中學部、大學部,林學家
陳嶸,1939年-1945年任金陵補習學校、鼓樓中學、同倫中學、南京金陵中學負責人,林學家
呂彥直,畢業於匯文書院,建築學家,中山陵設計者
任延桂,1921年畢業,醫學博士
陳封懷,1919年-1922年就讀,植物分類學家
陳鴻逵,1922年畢業,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黃瑞綸,1923年畢業,農業化學家
趙敏學,1924年畢業,解剖學家
吳友三,畢業於金大附中,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陳恩鳳,1929年畢業,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
湯於翰,19世紀30年代畢業,醫學家
蕭家捷,1933年畢業,中國食品營養領域專家
方中達,1932年-1936年就讀,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王金陵,1936年畢業,中國大豆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享有“北豆之父”的美譽
吳中英,防空導彈及自動駕駛儀技術專家
何康,1936年畢業,農業部原部長,1993年第七屆世界食物獎得主
錢宗珏,1946年就讀,通信科技專家
李明耀,1949年畢業,醫學專家
刁錦寰,1946年—1947年就讀,統計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傅新元,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高中畢業,生物學家
鮑哲南,1989屆高中校友,影響世界華人華裔女科學家,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人造電子皮膚髮明人
孫仲逸,作物栽培育種專家
余永年,微生物學家
傅新元,生物學家,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系教授
石慶輝,1956年畢業,中國科學院沙頭坡治沙站副研究員
趙洛生,1940年就讀,記者,耶魯大學教授
張寅平,1980年畢業,清華大學教授
劉愷,1989年畢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
遲晶,1987年-1993年就讀,紐西蘭梅西大學研究生和博士生導師

社科界

黃榮良,畢業於匯文書院,中華民國外交家
劉伯明,畢業於匯文書院,哲學家,教育家
陶行知,1909年-1910年就讀匯文書院成美館,教育家
陳裕光,1905年入匯文書院,教育家、化學家
許傳音,1897年-1905年就讀,經濟學博士
許養秋,1910年畢業,教育學家,歷史學家
李小緣,1909年-1915年就讀,圖書館專家、目錄學家
宗白華,1914年入讀,美學家
盛成,1910年入匯文書院,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學者
魏學仁,1914年入讀,教育家
柯象峰,1912年入讀,社會學家
吳景超,1914年入讀,社會學家
杭立武,1916年入讀,政治學家
王繩祖,1918年入讀,歷史學家
黃瑞采,1923年畢業,土壤學家,農業教育家
曾紹燏,1935年任教,博物館家,考古學家
朱凡,畢業於金大附中,作家,文藝評論家,人民教育家
程千帆,1928年入讀、1930年代任教,文史學家
徐國懋,1923年畢業,中國多家銀行董事
吳茂蓀,1922年-1928年就讀,民盟發起人之一
陳邃衡,1927年-1931年就讀,曾任南京市副市長
何錫麟,1921年-1931年就讀,政治學家
孫明經,1929年-1936年任教,電影攝影家,電影教育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時首批中國委員會委員
陳舜禮,1931年-1935年就讀,社會活動學家
韓南鵬,全國人民政協常務委員
夏道生,1949年畢業,外交家
周珉,1968年畢業,曾任江蘇省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沈君山,1946年-1948年就讀,“國民黨四公子”之一,曾任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朱啟平,1933年畢業,記者
周伯塤,1933年-1937年就讀,數論和代數學家
厲以寧,1946年入讀,經濟學家
吳敬璉,1946年入讀,經濟學家
高行健,1952年-1957年就讀南京市第十中學,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周小陸,1968年畢業,考古學家
葉繼元,1973年畢業,社會科學家
胡敏,1948年畢業,土木工程學家
安迪偉,1937年畢業,社會活動家
萬典武,1941年畢業,商業經濟學家
鐵竹偉,1966年畢業,記者,作家
汪文斌,1989年畢業,外交家
徐紹武,1927年畢業,足球裁判,田徑裁判
林遵,1922年-1924年就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
端木正,1934年-1937年就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彭時雄,1946年-1950年就讀,從事電測計量與儀錶技術的研究
李前煦,1956年畢業,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唐勇,1987年畢業,金陵中學首位通過競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南航集團財務公司董事長
韓元佐,國防、經濟建設的功臣
張彥,《今日中國》副總編輯
孫玥,1984年-1985年就讀,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隊員
陳良琨,1982年-1988年工作,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曾任南京市第一中學校長
姜澄宇,1960年-1963年就讀,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王洪光,1968年畢業,中將軍銜
史安斌,1988年畢業,清華大學教授,培訓了8000餘名新聞發言人

文藝界

惲宗瀛,1952年入南京市第十中學任教,畫家
秦嶺雲,19世紀50年代任教,畫家,教育家
傅二石,1956年畢業,美術家
洛辛,1936年-1939年就讀,作曲家
高博,1934年畢業,表演藝術家
田聯韜,1941年-1944年就讀,民族音樂學家
姜克安,1946年-1949年就讀,漫畫家,漫畫評論家
何琦,1962年-1968年就讀,藝術家
陳世光,1959年畢業,畫家,書法家
馬肇立,1967年畢業,美術家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2015年5月顯示,學校有特級教師14人、教授級高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109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此外,還有南京市學科帶頭人25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32人。同時,外聘在寧教授、博導、院士擔任兼職教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土和馮達旋博士曾被聘為金陵中學校長顧問。
● 特級教師
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喻旭初、陳柏華
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笪希文、尤小平、宋輝、張松年
江蘇省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朱建廉、陳連余、徐銳
江蘇省中學化學特級教師:李惠娟、鄒正、江敏
江蘇省中學政治特級教師:王鼎宏
江蘇省中學心理特級教師:蘇華
● 教授級高級教師
江蘇省教授級高級教師:王蘇豫、陳益、鄒正、李惠娟、朱建廉、孫夕禮、丁強、薑桂林
●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
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陶兆龍、田國生、宋亞南、張銘等
● 學科帶頭人
南京市中學語文科學帶頭人:朱德勇、鄧重文
南京市中學數學學科帶頭人:丁萍、季斌、張松年、張愛平
南京市中學英語學科帶頭人:邢文駿、王余健、王向東
南京市中學物理學科帶頭人:黃皓燕、陳立其
南京市中學化學學科帶頭人:陳益、江敏
南京市中學地理學科帶頭人:楊偉大、李剛
全國優秀教師,宿遷市首屆中學物理學科帶頭人:徐沂
如皋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如皋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王奎禮
江蘇省勞動模範,淮陰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周家寬
● 其他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一級教練員:馬志鋼
全國中學籃球優秀教練員:李志忠
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指導教師:滕建國
江蘇省化學競賽高級教練員:徐守兵
江蘇省體育舞蹈優秀教練員:劉挺
江蘇省優秀英語教師:程從兵
江蘇省優秀機器人教練員:陳界山
江蘇省中學生田徑優秀教練員:於世濤

硬體設施

截至2007年,金陵中學所有教室均已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並擁有6130平方米的科學館,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新建的6600平方米的高中教學樓已投入使用。學校建成了校園網,計算機通過光纖進入國際網際網路。電教中心設有閉路電視系統、電視演播廳、學生電視台。學校投入百萬巨資建立創新實驗室,配有太陽能汽車、40級雙翼飛機、尖端放電演示器等百餘種實驗及演示設備。
體育樓室內乒乓館,擁有三十張乒乓桌的室內球館;二樓籃球館主要作為課堂教學和校女籃高水平運動隊的使用,同時也能承辦籃球比賽(曾承辦了全國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女籃比賽和全國中學生女籃錦標賽)。學生公寓共四層,有66間寢室、366個床位。
金陵中學圖書館歷史悠久,館藏基礎是匯文書院的舊藏。1951年,匯文書院收歸國有,館藏逐年增加,至1981年館藏達10萬冊(其中古籍線書一萬餘冊),可利用館藏圖書過5萬冊,期刊約200種。使用江蘇省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並提供CNKI檢索系統查詢全館工作人員5人,分管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師生共享書庫,教師參考書庫,采編室和外文閱覽室,為江蘇省普通中學一級圖書館。

辦學規模

截至2011年,金陵中學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有普通高中49個班,2000多名學生。
金陵中學開設的直屬分校或合作辦學的學校如下:
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位於南京市建鄴區夢都大街60號,金陵中學與南京河西新城國資集團於2003年共同創辦,由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主管,是金陵中學直屬分校、優質生源基地。
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江路19號,與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拉薩路小學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仙林分校(南京大學仙林實驗學校),位於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88號,與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政府、南京市仙林大學城管委會、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大學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龍湖分校,位於南京市六合經濟開發區,與南京市六合區教育局合作辦學;
南京實驗國際學校,位於南京市區高新路10號,與南京實驗國際學校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岱山分校,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梅山村路1號,與南京市雨花台區教育局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西善分校,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金家莊18號,與南京市雨花台區教育局合作辦學;
南京市人民中學,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178號,與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政府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實驗小學,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松花江西街6號,與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合作辦學。
金陵中學浦口分校。

對外交流

2008年,學校通過英國劍橋大學過級考試委員會嚴格的檢查和審批程序,成為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為的國際考試中心,並引進英國A-Level(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國際高中課程體系。同年學校和美國大學合作開設中美班,中美班系金陵中學和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全球課堂項目直接合作,為有意留學美國的高中生提供高品質的課程。
學校被江蘇省數學學會確定為“江蘇省數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2004年與南京大學合作,共建“金陵中學理科創新教育基地”。2006年與東南大學合作,舉辦“東南大學、金陵中學理工科基地班”。2007年與南京大學合作,舉辦“南京大學、金陵中學理科基地班”及“金陵中學數學實驗班”。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04年江蘇省高考,學校翟冠獲得南京市高考狀元。
2006年江蘇省高考,學校本科上線人數居南京市城區學校第一,四名同學分別獲得高考四個單科第一的成績。
2007年江蘇省高考,金陵中學本科上線人數達到歷史新高,上線率(出國學生不參加統計)成功超越90%。葉枝同學以662分的高分,摘取江蘇省高考文科狀元桂冠;王哲同學以672分的高分,摘取江蘇省高考物生科目組合狀元桂冠。成為全省在本屆高考中同時擁有兩位江蘇省高考狀元的學校(南京市僅有兩名省狀元)。在2007年省級學業水平測試(俗稱“小高考”)四個科目均達A等級的人數為300人,全優率居南京市同類四星級學校榜首。2007年,張翰欽以中國考區第一名考上英國劍橋大學。
2008年江蘇省高考,金陵中學高三學生中有75位同學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保送或提前錄取。其中,高三(12)班王冉同學獲第十屆“全國小小科學家”稱號,被清華大學提前免試保送,高三(13)班胡越同學以特徵分400分、總分434分、選測科目雙A+的好成績成為南京市理科狀元,步入清華大學深造。在2008年的高考中,高三(13)班的30名同學參加高考,100%達本一分數線,其中投檔分400分以上有15人,有23人獲得雙A及以上的等級,有18人得到6A的政策性加分10分。班級特徵分均分達365分,投檔分均分高達396分。
2009年江蘇省高考,學校特徵分400分以上同學32人(全省共143人),“選二”等級符合要求,本二同時達線672人;取得6A加10分資格的有169人。
2010年江蘇省高考,136人被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提前錄取。達本一線總人數達497人;達本二線總人數達691人。
2011年江蘇省高考中,金陵中學高三共770人,有704人達二本線以上,本二以上達線率91.4%。6門選修課達B率均超90%,平均超過96%。6門選修課有近50%的學生達到A+,進入全省高考總人數的前5%。有四個班級本科率達100%。
2012年江蘇省高考,一本上線率近70%,二本上線率達90%。參加高考學生人數為568人,雙達標達二本以上人數527人,全部達1B1C。本部出國留學53人。保送重點高校13人,高水平特保送4人,錄取清華北大4人。宋玥同學以總分439分、“選二”科目雙A+的成績,摘取2012年高考南京市理科狀元桂冠。2012年學校高校自主選拔入圍人數位列全省第一。國際部高三100%被國外大學錄取。
2012年江蘇省高考,費欣意以418分和選科雙A+奪南京市理科狀元;參加高考的學生中有539人(不含體藝類及分校省招班學生)達本二線以上,人數位居南京市第一;另有171人已被清華、復旦、交大、南大、東大、帝國理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萊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提前錄取。
2014年江蘇省高考,二本上線人數556人(不含體藝生和出國學生),加上保送生合計二本上線人數566人,二本上線人數穩居南京市區第一。其中有5個班級的本科率達100%。
在教育部調整保送生政策后,金中2014屆共有7名保送生,位居全省前列。據不完全統計,近30人通過自主招生,獲得“C9”高校優錄資格。
2015年3月,金陵中學中美班的6名學生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簡稱為UCLA)同時錄取。
學科競賽
2002年5月,華演作為江蘇唯一入選國家代表隊的學生,參加了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城舉行的第53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ISEF)。他參賽的創新項目《記憶合金自動保護安全煤氣灶》在大獎賽上獲了專項獎(SpecialAwards)方面的一等獎,並獲得4000美元獎金。一顆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編號為11730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華演星”。
2000年至2009年,僅獲全國中學生理科競賽一等獎的就有112名,省級競賽一等獎434名。金中學生李申傑、章准平、林希德先後在國際數學和信息學奧賽中獲金牌3枚,銀牌1枚,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專項一等獎1名。
2007年-2009年,金中學生獲得數學競賽省一等獎67人次,獲得物理省一等獎55人次,獲得化學省一等獎30人次,獲得生物省一等獎14人次,獲得信息學競賽省一等獎40人次,僅信息學競賽獲得保送資格就達20人次。
2008年獲得首屆丘成桐數學獎華東賽區第一名。
2010屆嚴夢媛同學先後獲得第7屆和第8屆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並獲得第2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
2013年7月,吳佩堯代表中國出征第45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奪得銀牌。
2013年5月,姚志浩同學利用計算機自身免疫系統獨自開發的防病毒USB安全衛士,代表中國參加了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
2014年,在第27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中,陳思聰、孫善韜、張子凡代表江蘇(全省共13人)參賽,最終獲得一金、一銀、一銅的成績。陳思聰以江蘇代表隊第一名的成績獲得金牌,順利入選國家集訓隊並保送清華大學,這也是南京唯一獲得化學保送資格的同學。
信息學奧賽獲獎列表(1995-2013年)
年份姓名獲獎名次
1995年李申傑IOI(國際)金牌
1998年李申傑、章准平IOI(國際)金牌
2003年林希德IOI(國際)銀牌
2004年劉昕NOI(全國)銀牌(保送)
2004年蘇展NOI(全國)銅牌(保送)
2004年徐瑞文、王凈晶、楊易清、蔣炎岩、王心遠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5年程宇、徐瑞文、蔣炎岩、黃心銳、楊易清、王心遠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6年周一帆、程 宇、黃心銳、徐瑞文、王 晨、王明苑、王心遠、張世界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7年王晨、王明苑、黃心銳、王楊摶風、毛俊驊、張璇、嚴欣辰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7年王晨、王明苑、黃心銳、李朝暉、王楊摶風、毛俊驊、張璇、嚴夢媛、嚴欣辰、朱研天、祝其越、張即放江蘇省一等獎
2008年黃霏凌、姜懷盼、李朝暉、陶文博、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8年曹鵬程、笪 篁、黃霏凌、姜懷盼、李朝暉、毛俊驊、蘇華罡、陶文博、王愷鵬、王明苑、王楊摶風、嚴夢媛、嚴欣辰、楊 晟、朱研天、張羽兮江蘇省一等獎
2009年陶文博、王愷鵬、李朝暉、嚴欣辰、姜懷盼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09年李朝暉、嚴欣辰、曹鵬程、姜懷盼、陶文博、王愷鵬、張羽兮、黃霏凌、王立成、周默江蘇省一等獎
2010年陶文博、陶文博、張羽兮、陳莘莘、王立力NOI(全國)金牌(保送)
2010年陶文博APIO(亞太地區)金牌
2010年曹鵬程、黃霏凌、姜懷盼、陶文博、張羽兮、周 默、陳莘莘、王立成、崔文韜、王 凡、王立力江蘇省一等獎
2011年王 凡、王立力NOIP全國一等獎(保送)
2011年李仞珏、王旭康、陳莘莘、徐秋靈、徐康為NOIP全國一等獎
2012年王立力、李仞珏APIO(亞太地區)銅獎
2012年王立力CTSC(全國信息學)銅獎
2012年王 凡、王立力全國夏令營銀牌
2012年王 凡、王立力、李仞珏、王旭康、張愷晨、蔣心造、張正昊、王兆明、張昊、汪潤川、徐秋靈、徐杜飛揚NOIP全國一等獎
2013年張愷晨、張少昂、劉業揚NOIP全國一等獎
2013年王兆明、張正昊、鄒子昕、裴恆志、張逸偉、劉睿哲、王啟星NOIP省一等獎
素質教育
金陵中學女子籃球隊自1987年創辦以來,多次獲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和錦標賽冠軍,2007年代表中國中學生獲亞洲中學生錦標賽冠軍,從1993年至2015年連續獲江蘇省中學生比賽冠軍,保持中國高中女子籃球聯賽前3名。2013年再次獲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聯賽冠軍,隊員高考升學率幾乎100%。球隊集中了全國近10多個省市的優秀苗子,也是中國大學生女籃聯賽CUBA的人才搖籃,百餘名隊員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0多所高校錄取,20多名隊員獲碩士學位。學校先後有8名隊員進入國家青年女子籃球隊,李珊珊、陳曉佳、許諾等多次入選國家女子籃球隊,分別參加了倫敦奧運會、世錦賽、亞洲錦標賽。楊月、周君珊代表山西女籃2014年獲WCBA總冠軍戒指,龔園和周雨婷、陳纖雨、方悅分別代表北師大、北大多次獲中國大學CUBA女籃聯賽總冠軍。為國家培養了百餘名健將級、一級和二級運動員,全部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錄取,有16名獲健將級運動員稱號,也是全國中學女籃輸送最多的籃球傳統學校。
費瀅瀅和葉子兩位女生參加全球華人美文大賽獲一等獎,並在自己的高三教材中讀到自己的文章。
國際象棋棋手林晨在國內和國際棋壇屢獲佳績,17歲就獲得國際大師桂冠。
科技創新
年份姓名作品獲獎情況
2008王冉雙區域液晶顯示第七屆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一等獎
2008王少馳熱水器直供水系統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09席澤生網球場遙控拾球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09韓婧汽車防撞擊設計和試驗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09任震寧、陳馳、翁禹來用系統動力學和系統思考研究火箭的多級發射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09劉任翔《模擬實驗室·化學》的開發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0張欣禹、鮑毅非拉杆箱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0嚴欣辰複雜背景條件下的圖像文本提取技術研究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0吳為超網球場遙控拾球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0劉紫天、李加昕垃圾撿拾及分類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0劉秉誠一種新型便攜微型電動車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1陳雨豪、馬慎獨探索者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1錢曉宇、吳鳴奇拉杆箱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1張梓琦、孔嘉偉家庭酒店辦公用滅火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1薛智昊垃圾撿拾及分類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1水一方以白氏新內溪蟹為例探究淡水蟹遺傳多樣性的檢測手段“明天小小科學家”二等獎
2012楊弋公共汽車災難救護系統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2吳未名、何榮輝小巧的電腦守護者ComputerProtector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2陳博洋南京霧霾天氣的研究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3姚志浩Usb埠衛士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2013年入選“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家隊
2013王一塵家庭酒店辦公用滅火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3徐狄明無電機平板風扇第七屆國際發明展示會金獎,“寶鋼青少年發明獎”\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英特爾英才獎;
2014卞遠哲一種新的解魔方機器人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茅以升科技獎;培元獎
機器人成績獲獎列表(2008-2015年)
時間項目名稱地點成績
2008年3月份亞洲錦標賽華東直選賽暨華南邀請賽上海FVC二等獎
2008年4月江蘇省”常青藤杯”機器人大賽蘇州FVC項目:一等獎
FLL項目:二等獎
2008年7月全國機器人大賽長沙全國fvc亞軍
2008年11月份亞洲亞太地區VEX機器人工程挑戰賽新加坡單項(程式控制)金獎(冠軍)和團體銅獎
2008年12月美國夏威夷州VEX青少年機器人工程技術挑戰賽公開賽美國夏威夷季軍、團體金獎
2009年4月20日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蘇州VEX一等獎、類人一等獎
擂台二等獎、足球三等獎
滅火三等獎
2009年5月1日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美國達拉斯“一分鐘全手動”單項世界排名第四名
2009年8月15日全國機器人競賽青海VEX項目獲全國三等獎
2009年9月20日華東青少年機器人聯賽蘇州VEX冠軍
BDS亞軍
2009年11月16日亞洲機器人錦標賽澳大利亞悉尼團體賽金獎、最佳設計金獎
一分鐘手動技能挑戰賽與一分鐘自動技能挑戰賽兩個項目中分別獲第二名。
2009年11月15第十屆全國“廣茂達”杯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上海足球二等獎,滅火三等獎
2009年12月27江蘇省首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普及機器人大賽南京包攬前三,四個一等獎,三個二等獎
2010年4月23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蘇州VEX一等獎、籃球一等獎(冠)
足球一等獎、滅火一等獎
2010年4月23日2010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美國達拉斯全場Math區亞軍,世界排名第五
2010年8月82010年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大賽機器人大賽武漢全國籃球機器人大賽第五名(前四保送具有保送資格),全國三等獎
2010年11月6第四屆亞洲機器人聯盟華東地區青少年聯賽暨泛太平洋機器人錦標賽選拔賽蘇州兩個代表取得高中組一等獎和二等獎成績
2010年11月14“未來夥伴杯”第十一屆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廈門奪得籃球機器人項目的全國冠軍。
足球項目獲二等獎
2010年11月18日第四屆香港數碼港杯VEX亞太機器人錦標賽香港獲得了最佳思考獎,並獲得了2011年世錦賽的參賽資格。
2010年12月19日江蘇省第二屆青少年普及機器人競賽江陰高一年級沈奕、張鴻超和潘成笙三位同學分別獲省級一等獎,其中沈奕同學以19秒的突出成績衛冕省賽冠軍。
2011年4月23日“花季杯”江蘇省機器人大賽蘇州足球二等獎、籃球一等獎(冠)、滅火二等獎、VEX三等獎
2011年4月23日2011VEX世界錦標賽美國VEX二等獎
2011年8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競賽山東籃球三等獎
2011年8月19日VEX亞洲機器人錦標賽中國區選拔賽青海VEX一等獎
2011年10月25日Vex華東區選拔賽蘇州VEX一等獎
2011年11月10日亞洲機器人錦標賽台灣VEX一等獎(亞)
2011年11月19日第十二屆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上海足球一等獎、籃球一等獎、滅火一等獎
2012年4月VEX機器人世界錦標賽美國Vex金獎
2012年5月19日第十二屆江蘇省機器人大賽蘇州足球二等獎、籃球一等獎(冠)、VEX一等獎(亞)、二等獎
團體一等獎
2012年8月第二屆全國教育機器人大賽成都足球二等獎
2012年8月VEX華東區錦標賽蘇州Vex一等獎(冠)
2012年12月亞洲機器人錦標賽紐西蘭Vex金獎
2013年4月2013VEX世界錦標賽美國洛杉磯2013年VEX世界錦標賽金獎、2013年VEX世界錦標賽區域第八、2013年VEX世界錦標賽創新獎
2013年4月江蘇省中小學機器人比賽南京綜合技能一等獎(冠)、籃球一等獎(亞),省團體一等獎
2013年7月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長春綜合技能二等獎(銀)、VEX(銅)
2013年11月江蘇省普及機器人大賽南京江蘇省一等獎4個,包攬前三,二等獎6個
2014年2月華東FTC機器人錦標賽蘇州省一等獎4個、最高榮譽獎—啟迪獎、排名第一。
2015年5月第十五屆江蘇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南京綜合技能江蘇省一等獎(包攬冠亞軍),WER江蘇省一等獎,VEX江蘇省二等獎。

教師成績

全國優秀教師:肖立榮、徐沂、沈方曉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敏
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田國生
江蘇省課餘訓練優秀教練員:王峰、於世濤
2013-2014學年度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學先進個人:朱德勇、陶兆龍、程從兵、邱會明、陳益、王梅霞
2013-2014學年度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先進個人:陳飛斐、劉其群
南京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彭雙
南京市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展評活動一等獎:李剛
南京市生物優質課評比一等獎:蔣英子
2012年2月,獲南京市首屆中小學教師學科技能競賽二等獎、南京市五一創新能手稱號
2012年4月,獲江蘇省體育教學能手一等獎
陳益老師主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試題命制原則、策略和案例的研究),獲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比一等獎。
朱德勇老師主持[高中語文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的實施]獲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比一等獎。

學校榮譽

2000年,金陵中學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2004年,金陵中學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
2007年,金陵中學被授予江蘇省青少年發明搖籃獎。
2010年10月,金陵中學研究性學習系列研究獲首屆“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2011年8月,金陵中學“以感測器為載體的物化課程基地”被批准為江蘇省教育廳“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項目”。
據學校官網2015年5月信息顯示,學校還先後獲得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國家級示範高中、全國體育紅旗學校、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蘇省科技創新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基地”、“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物理教學實驗基地”、“江蘇省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江蘇省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時間職務
福開森(J.C.Furguson)1888年-1897年匯文書院院長
師圖爾(G.A.Seuart)1897年-1907年匯文書院院長
包文(A.J.Bowen)1907年-1910年匯文書院院長
酶在中(F.E.Meigs)1891年-1910年基督書院、宏育書院院長
1910年-1917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威爾遜(W.F.Wilson)1917年-1924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劉鏡澄1924-1926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代理校長
劉靖夫1926年-1929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張坊1929年-1951年金陵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貝得士1941年-1942年鼓樓中學校長
陳嶸1942年-1946年同倫中學、南京金陵中學校長
劉開榮1951年-1952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
李震1952年-1954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周家瑞1954年-1956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黨支部書記
李治中1956年-1975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
李執1957年-195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賈其銳1959年-1960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林敏1960年-1966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
王民1969年-1971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
李治中1975年-1977年南京市第十中學革命委員會主任
楊運清1977年-1982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
王凡1982年-1987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
陳正祥1987年-1988年南京市第十中學校長、總支書記
1988年-1991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總支書記
黃重國1991年-1995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楊祖恆1995年-2000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岳燕寧2000年-2002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丁強2002年-2007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鄒正2007年-2014年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孫夕禮2014年起南京市金陵中學校長

現任領導

校長:孫夕禮
黨委書記:沈方曉
副校長:叢一冰、田國生、肖立榮、夏廣平、朱焱、周靖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丁萍

校園環境


匯文書院鐘樓

金陵中學主校區內的匯文書院鐘樓於1888年春季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的傅羅創辦匯文書院時建立,是南京市19世紀末的最高層建築,也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現存最早的學校建築,佔地約330平方米。匯文書院鐘樓是金陵中學的標誌性建築。鐘樓的圖案被金陵中學校徽所使用。
匯文書院鐘樓原為五層,重建時改為四層並保留至今。主體改為二層,原第三層改為閣樓。大鐘在最高層,通高1.3米,寬1.4米,是由美國貝爾鑄造公司鑄造的“博爾登教堂大鐘”。
鐘樓屬於美國殖民期的建築風格。平面圖是“申”字形,整體對稱。牆面為青磚,勒腳、檐口等處有精細的裝飾線腳。每層樓的窗戶上沿及水平繞牆體一周還有外凸的橘紅色裝飾線。門窗為半拱形木質結構,樓梯為木質結果,室內鋪有木質地板。屋頂為四坡形,由水泥方瓦鋪設,東西兩間房設有壁爐和煙囪。

金中校圖書館

金陵中學圖書館建於1892年,館藏基礎是匯文書院的舊藏。1951年,匯文書院收歸國有,館藏逐年增加,至1981年館藏達10萬餘冊(其中古籍線書一萬餘冊),電子圖書館有12萬餘冊圖書,報刊種類有一百餘種。1999年圖書館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中學優秀圖書館。2000年圖書館被南京市教育局評為南京市中學示範圖書館。2003年圖書館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江蘇省普通中學一級圖書館。
圖書館分前後樓,前樓民國建築風格部分為師生共享書庫和教師書庫和圖書借閱處,后樓為學生期刊閱覽室和教師期刊及參考工具書閱覽室、古籍書庫。
1987年原址重建的圖書館前樓與原圖書館樣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