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7條詞條名為海的結果 展開
海
漢語漢字
海屬於漢語常用字(一級字)之一,讀作hǎi,屬於形聲字,最早發現於西周金文,最初指大海(本指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即靠近大陸與大洋連接的水域,《爾雅·釋地》中記載道:“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后引申為”西洋的、外來的“含義,還可引申為“極多、沒有節制”等含義。
海屬於形聲字。從水,每聲。指百川匯聚處,初指地球上最大的水,后指小於洋的水域。《說文解字》記載:“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尚書·夏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又,海水。《漢書·晁錯傳》則記載:“煮海為鹽。”由此引申為大和凡大之物。例如以海名大的湖水、池水,大碗稱“海碗”,海量大稱“海量”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235下云:“而仁腹(覆)四海。”四海,也稱四方、天下。喻地域廣大。海所從聲符“每”或者從“母”作。“每”、“母”同部,故可通。
海字源演變
金文“海”字(圖1、2)左邊為水的象形字,表示河流,右邊為“每”字的象形,“每”字原是指帶有頭飾的婦女。因此,有的學者將“海”字的字形理解為“水的母親”。現代漢語的“海”字與篆文的寫法類似,但是比金文中的“海”字多一撇。
1.百川會聚之處,后指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
《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於海。”
唐代韓愈《南海神廟碑》:“海於天地間為物最鉅。”
曹禺《日出》第四幕:“她等於掉在海里了。我找,達生找,都沒有一點影子。”
例詞:近海;沿海;海岳;海藏
2.指海水
《漢書·晁錯傳》:“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之豪桀。”
《舊唐書·穆宗紀》:“青州奏海凍二百里。”
例詞:海老;海望
3.指大湖或大池。
《漢書·蘇武傳》:“(匈奴)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
《說郛》卷五二引宋程大昌《北邊備對·四海》:“若夫西北二虜,有西海、柏海、青海、蒲類海、蒲菖海、居延海、白亭海、鮮水海,皆嘗並海立稱矣;然要其實致則眾水鍾為大澤如洞庭、彭蠡之類,故借海以名之,非真海也。”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瑤光寺》:“釣台南有宣光殿,北有嘉福殿,西有九龍殿。殿前九龍吐水成一海。”
例詞:洱海;裏海;鹹海;北海
4.比喻眾多同類事物的積聚面。
唐代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鯨鯨人海涸,魑魅棘林高。”
《海上花列傳》第一回:“舉首一望,已不在本原之地了,前後左右,尋不出一條道路,竟是一大片浩森蒼茫,無邊無際的花海。”
5.古人認為陸地四周皆為海,故用以指僻遠之地。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楊伯峻註:“則此所謂北海、南海者,猶言極北、極南,不必以實地證之。”
《荀子·王制》:“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楊倞註:“海,謂荒晦絕遠之地,不必至海水也。”
海北;海夷;海土;海方
6.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種相當大的暗區。
7.指來自海外的(物品)。
魯迅《墳·看鏡有感》:“古時,於外來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紅花、海棠之類。這裡海即現在之所謂洋。”
例詞:海棠;海外
8.渤海的略稱。
《韓非子·十過》:“昔者田成子游於海而樂之。”
9.上海的略稱。
魯迅《花邊文學·“京派”與“海派”》:“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國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沒海者近商。”
10.指大的器皿或容量等。
《紅樓夢》第二八回:“寶玉拿起海來,一氣飲盡。”海量;海碗
11.姓。
12.形容詞,比喻極多、極大。
克非《春潮急》七:“莫看不起人,我氣力可大哩!你沒見我扛這麼海的一捆竹子嗎?”
例詞:海量、誇下海口、海燈
13.沒有節制,漫無邊際。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在過日子方面,李春三是有個毛病,錢到手就光了,海來海去,沒個計算。”
14.助詞,對人的昵稱,猶言好孩子。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一》:“功父問其所以,山谷云:‘羞殺人也爺娘海。’自是功父不復論文于山谷矣。”
海
海
海
【卷十一】【水部】海
天池也。以納百川者。從水每聲。呼改切。
《說文解字》影印
天池也。
見《莊子·逍遙遊》。
㠯納百川者。
《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此引伸之義也。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謂之海。
從水。每聲。
呼改切,一部。按,海篆當與澥相屬,各本誤廁漠篆后,今正。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
又環九州為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為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康熙字典》影印
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為薛郡,漢為東海郡,後魏為海州。
又《韻補》葉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葉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海 | 廣韻 | 蟹 | 上 | 海 | 曉 | 開 | 一 | 次清 | 呼改切 | xAi | |
集韻 | 蟹 | 上 | 海 | 曉 | 開 | 一 | 次清 | 許亥切 | Xɒi | ||
韻略 | 上 | 海 | 呼改切 | ||||||||
增韻 | 上 | 海 | 呼改切 | ||||||||
中原 | 上聲 | 皆來 | 曉 | 全清 | xai | ||||||
中州 | 上聲 | 皆來 | 呵改切 | ||||||||
洪武 | 上 | 解 | 曉 | 呼 | 全清 | 呼改切 | xiai |
(參考資料:)
方言音韻
◎ 贛語:hai3
◎ 客家話:[陸豐腔] hoi3 [梅縣腔] hoi3 [沙頭角腔] hoi3 [寶安腔] hoi3 [海陸腔] hoi3 [東莞腔] hoi3 [台灣四縣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語拼音字彙] hoi3
◎ 粵語:hoi2
◎ 潮州話:hai2
◎ 韓語:HAY 해
◎ 越南語:hả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