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子
自由之子協會
自由之子指的是在獨立戰爭中美利堅合眾國在反對殖民主義的戰爭中,最普遍的一個組織即激進民主主義的“自由之子”協會。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北美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謀求解放的革命戰爭。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即在這次戰爭中誕生。
北美獨立戰爭1775—1783年,北美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反對英國殖民統治,謀求解放的革命戰爭。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即在這次戰爭中誕生。這次戰爭是由於英國及其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急速加劇而爆發的。
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與把殖民地視為其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宗主國的政策發生了矛盾。戰爭的直接起因是,英國政府採取了進一步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的措施,諸如:禁止墾殖阿巴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 Mountains)以西的土地(1763年公告,Proclamation of 1763),規定新的稅收和關稅(糖蜜法案和印花稅條例,Sugar Act and Stamps Act)。這就損害了殖民地居民的利益。
各殖民地解放運動的力量不斷壯大,革命形勢逐步形成。解放鬥爭最初採取的形式主要是抵制英貨,拒絕執行英國國會的要求以及舉行群眾性的反殖民主義示威遊行。從1767年開始出現了公開的騷動和零星的起義。各種各樣的反英俱樂部和團體都積極展開活動。其中最普遍的一個組織是激進民主主義的“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協會。這個組織的主要成員是工人、手工業者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1772年,殖民地資產階級最早的一批反對英國統治的機構(稱為“通訊委員會”)成立,這些機構是殖民地新政權的雛型,對組織革命力量發揮了重大作用。參加解放運動的人在思想上並不一致。農民、手工業者、工人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是解放運動中主張民主的一翼(民主派),希望通過反對殖民壓迫的鬥爭獲得墾殖土地的自由及政治民主。
但是,在獨立鬥爭營壘(輝格黨人)中佔據領導地位的卻是那些代表資產階級和種植場主上層的利益,謀求與宗主國妥協的右翼代表人物。托利黨人,又稱效忠派(大土地所有者屬此類人物)及那些同英國資本和行政當局有聯繫的人則反對殖民地的解放運動。1774年9月5日,第一屆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會上,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亨利和阿丹姆斯為首的激進派的影響下通過《人權宣言》,並呼籲抵制英貨,但同時又企圖與宗主國達成妥協。1774至1775年冬,殖民地居民開始建立志願武裝隊伍以保衛居民免遭英國當局和英軍的蹂躪。
1775年4月19日,殖民地居民的隊伍與奉命前來解除其武裝和逮捕其領導人的英國正規軍在科康德和列剋星敦(馬薩諸塞)附近首次發生武裝衝突。得到居民支持的志願軍打敗了英軍。這事件是全民武裝起義的信號。它揭開了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序幕。至4月底,2萬起義軍在波士頓附近建立了一個營地,稱為“自由營”。在革命處於高潮的形勢下,1775年5月10日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會上,資產階級激進派佔了壓倒優勢。會議的代表中,有富蘭克林和傑斐遜,他們在後來都成了美國革命的傑出活動家。會議建議各殖民地建立新的政府以取代殖民當局。1775年6月15日,大會通過了極其重要的軍事決議案,即組建正規軍隊(大陸軍)的決議。根據此項決議,軍隊按志願入伍的原則補充兵員,建成了一支由師、旅、團、營、炮兵和騎兵分隊組成的正規軍。軍隊的總數定為88個步兵營(約6萬人),但在戰爭進程中並未超過1.9萬人。弗吉尼亞的種植場主、原英軍上校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1775年10至12月,會議通過建造13艘巡航艦和輕巡航艦並建立海軍的決議。
1776年7月4日,大會通過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13個殖民地脫離宗主國,建立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從此,7月4日就成為美國的國慶節(獨立日)。這次戰爭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1775至1778)軍事行動主要在北部殖民地(1776年7月4日起為北部各州)境內展開。英軍指揮部計劃鎮壓當時革命運動中心東北部各州的抵抗,不使其向北部發展。英軍約有3萬人。
美軍指揮部計劃加強對已控制領土的防禦,並派兵去加拿大發動當地的反英起義。至1776年夏,華盛頓的軍隊、民軍和志願起義者的隊伍獲得數次重大勝利。在班克高地附近的一次激烈交戰(1775年6月17日)中,他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解放了通往加拿大道路上的蒂康德羅加要塞和克朗波因特要塞,迫使英軍於1776年3月17日放棄波士頓。但是,同年8月,英國W.郝將軍指揮的軍隊在布魯克林附近重創華盛頓的軍隊,並於9月15日佔領紐約。12月,英軍又在特倫頓近郊打敗美軍。雖然隨後不久華盛頓解放了特倫頓,並在普林斯頓附近擊潰英軍一支部隊(1777年1月3日),美軍的處境仍然十分困難。因為美軍當時的組織尚未健全,缺乏訓練,而且武器、彈藥和糧食均感不足。戰略主動權操在英軍手中。1777年9月,英軍佔領了美國首都費城,但W.郝將軍未能發展既得的戰果。10月,從加拿大前去與主力會合的英軍重兵集團(6000人),在薩拉托加附近被華盛頓軍隊(1萬人)合圍,並於17日宣告投降(參見薩拉托加戰役)。
美國軍隊在薩拉托加附近的勝利改善了年輕共和國的國際地位。這次勝利極大地影響了歐洲各大國對交戰雙方的態度。1778年,美國同英國的競爭者法國(它在這之前已在物質上和軍事上援助美國)訂立了軍事同盟,並取得了西班牙和荷蘭的支持。1778年5月,由11艘作戰艦艇和載有4000名官兵的運輸船編成的分艦隊在艾斯堅海軍上將率領下從法國駛抵美國。俄國的政策對美國國際地位的加強起了重大的作用。
還在1775年秋,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已拒絕了英王喬抬三世關於希望俄國派兵鎮壓北美殖民地獨立鬥爭的請求。1780年,俄國宣布“武裝中立”。這在客觀上是對英國不利的。1778年6月,接替W.郝將軍英軍司令職務的柯林頓將軍放棄了費城,把基本兵力集中到紐約附近,以防該城落入法國分艦隊手中。至戰爭第一個時期結束時,美國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大為好轉。在陸上採取軍事行動的同時,雙方在海上也展開了戰鬥。美國方面基本上是使用私掠船(私人武裝船隻)作戰,力圖阻止對方給英軍輸送援兵,並破壞英軍的補給。1776年至1777年期間,私掠船共截獲809艘英國船隻。這種私掠船不僅在北美沿海一帶,而且在。英國海岸附近活動,其中最大的一支私掠船隊曲瓊斯率領。此人後來成了聞名的美國船長。
戰爭期間,私掠船數量達到2千艘之多。美國的正規艦隊由於船艦數量較少,人員配備不全,在戰爭中反而未起多大作用。在戰爭的第二個時期(1779至1783),戰鬥基本上在南部各州展開。柯林頓制定了將華盛頓軍隊各個殲滅的計劃。他仗恃南部貴族種植場主的支持,打算第一步先擊潰南部各州的美軍,然後粉碎北部各州的美軍。1780年5月,英軍(1.4萬人)在查爾斯頓附近重創美軍(約8000人),從而打開了進入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的通路。1780年8月,康華利斯將軍指揮的南方英軍集團在卡姆登附近取勝。由於政。府採取了得到居民擁護的有力措施,由於任命了鐵匠出身的天才將領格林為華盛頓軍南方集團的司令官,才得以扭轉戰局。1781年1月和3月,英軍先後在考盤司附近和吉爾福德附近受挫。
格林將軍十分巧妙地使正規軍同起義隊伍配合作戰。至1781年夏季前,除幾個港口以外,南部各州均獲解放。康華利斯的英軍集團和柯林頓將軍的部隊只得分別龜縮在約克和紐約兩個城市。華盛頓決定消滅康華利斯的軍隊,於是除留下部分兵力在紐約附近外,主要兵力和1780年開抵美國的羅森波將軍的法軍(聯軍總數為1.5萬人)均由他率領開往約克城,並於9月26日包圍該城。
10月19日,康華利斯的軍隊(7000人)投降。法國海軍在贏得這次勝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康華利斯將軍的軍隊投降后,戰鬥實際上已經停止。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於1783年9月3日在凡爾賽簽訂和約。根據這項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獨立戰爭的結果是,推翻了殖民壓迫,建立了獨立的美國。點評:北美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戰爭,馬克思指出:“美國獨立戰爭開創了資產階級取勝的新紀元。”
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主要原因是美國人民和軍隊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列寧稱這次戰爭是“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士兵的高昂士氣及他們在戰鬥中表現的英雄氣概,是華盛頓軍隊得以戰勝兵力上佔優勢的敵軍的決定性因素。人數眾多的游擊隊同華盛頓軍隊並肩作戰,大多數居民(包括驍勇善戰的黑人群眾)都支持華盛頓的軍隊。其他國家也有許多人因支持美國革命解放戰爭而志願來美國參戰。在美軍中作戰的歐洲志願兵就約達7000人,其中有法國人拉斐德和聖西門,波蘭人柯斯丘,德國人馮 ·什托伊邊等。
美利堅合眾國在戰爭中獲勝的另一個因素是,這個年輕的美洲國家實行了靈活的對外政策,巧妙地利用了英國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同法國訂立的軍事同盟以及俄國對美國所持的善意態度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戰爭表明,美軍的軍事學術優越於英軍。針對英軍的線式戰術、橫隊齊射和呆板的步兵橫隊,美軍採用了疏開隊形戰術,單兵瞄準射擊,和發揮軍隊高度機動能力的戰法。
華盛頓軍隊同游擊隊協同作戰,善於利用突然性因素,並各個殲滅敵人。獨立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然而,就在那個時期反動的趨勢已開始露頭,黑人奴隸制的合法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獨立戰爭對於歐洲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鬥爭,對於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自由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