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鴻秋·春情》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的小令作品。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全麴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情,通過對事物的細緻描寫來透漏出相思之情至深,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首句先描景渲染蕭條凄楚的氣氛,統領全曲的主色調。“
芙蓉面”用得貼切形象,極言女子嬌好的容顏,含蓄而準確。把女子的容顏喻為
芙蓉,更添
西施般嬌柔之態,極需人之呵護。
第二句藉以典故抒發對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處地表達女子內心深處欲迸發出來的情感。“燕足留紅線”取自宋
曾慥類說引《麗情集·燕女墳》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獨運,反其意而用之,增添無奈、凄楚之感。“惱人鸞影閑閉扇”出自《異苑》中的罽賓國王與鸞的故事,類比見出女主人公抑鬱難耐的心情,比平鋪直敘的哭訴更顯深刻而有力。
后兩句寄紛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煙以相思,草草結束相思之曲,卻很好地把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處。
全麴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情,通過對事物的細緻描寫來透漏出相思之情至深,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著名學者、當代
辭賦作家、中國古代韻文專家
熊篤:“全曲每句均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真切動人,含蓄深遠,是
元曲中體現女子對男子之思的典範。”
作者為了描寫女子對男子的相思之情,故寫下了這首
散曲,具體作年不詳。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小山(《錄鬼簿》);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
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
元朝著名散曲家、劇作家,與
喬吉並稱“雙壁”,與
張養浩合為“二張”。現存
小令800餘首,為
元曲作家最多者,數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詩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記游懷古、贈答唱和。擅長
寫景狀物,刻意於鍊字斷句。講求對仗協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種清麗典雅的風格。可以說,元曲到張可久,已經完成了
文人化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