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
高適和岑參的合稱
盛唐詩人高適和岑參的合稱,為盛唐邊塞詩歌代表詩人的專稱。但“高岑”並稱,則始於他們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說他們兩人成名較晚,而才學堪比沈約、鮑照,原非專稱。
高適、岑參的詩以“悲壯為宗”(胡應麟《詩藪》)。他們都積極進取,但長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謀求報國立功,對仕途坎坷和邊塞生活有著深刻體驗。所作主要以邊塞戰爭、塞上風光和仕途艱難為題材,善於運用七言古詩等體裁,表現報國安邊、治國安民的壯志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或抒發懷才不遇、功業無成的悲憤。其詩意氣豪邁,情辭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樣。這是他們共同的地方。
由於生活經歷、個性、文學思想和淵源等差異,高適、岑參的詩又有重要區別。“高悲壯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師友師傳續錄》)。高適善於反映戰士和農民的疾苦,暴露現實,筆調嚴謹,直抒胸臆,以常語感人;岑參擅長謳歌勝利,描繪奇境,抒發豪情,寓情於景,以奇語動人。
高適(700—765) ,漢族。唐代邊塞詩人。字達夫、仲武,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后,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傳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終年64歲,贈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