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原指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不斷從小商品生產者中產生少數脫離勞動的資本家和大量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這樣兩個極端的 趨勢。

在我徠國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實行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 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像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那樣,把社會財富愈來愈集中到少數 人手中。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共同富裕”,國家可以通過法律和政策的宏觀調控,使公民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合法的範圍,消滅兩極分化。

一般知識


讀音:liǎngjí-fēnhuà
英譯: [polarization;bipolar differentiation] (1)團體、思想、體系或勢力等分成兩個對立面。
(2)原來合在一起的常常發生衝突的團體或勢力向相反的極端集中。
(3) [如社會或勢力]分成兩個集中於相反極端的部分。出處:
鄧小平《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存在根本矛盾》:“一條是公有制經濟始終佔主體地位,一條是發展經濟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終避免兩極分化。”

政治概念


兩極分化是價值規律在私有 制商品經濟中發生作用的必然結果。小生產者的這種兩極分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即在封建社會末期和資本主義社會,導致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和發展,導致貧富懸殊。在我國社會主義初 級階段,實行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 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 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現狀


中國社會兩極分化的現實,不但普通老百姓都看到了,連官方媒體都做了相當充分的報道。財政部的調查指出,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經達到“高度不平等”狀態。什麼是“高度不平等”?就衡量總體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來說,0.4以上叫“高度不平等”,而我國的基尼係數,早就超過了0.4,到2007年已達到0.473。在城市中,10%的富裕家庭佔有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只佔全部居民財產的1.4%。最近發行的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創刊號所公布的、名為“影響當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的、對包括資改派吳敬璉、厲以寧在內的50位知名經濟學家的問卷調查中,“收入差距過大”,位居前十位主要問題的首位。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布的公告中說:“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這說明,中央已經注意到並默認了由收入差距“高度不平等”所帶來的貧富差距過大。總之,貧富差距過大——兩極分化,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人民大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使人民群眾當家做了主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新中國成立后,立即在全國範圍沒收買辦官僚資本,進行土地改革,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剝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這樣做,迅速地消除了舊中國的兩極分化,但不能保證不再產生兩極分化。因為,城市中資本主義還存在,土改后的農村是汪洋大海般的小農個體經濟,而小生產每日每時都在產生資本主義。所以,中共中央、毛主席及時地制定和貫徹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實行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杜絕新的兩極分化。經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基本建立;以後又經過十幾年的調整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逐步鞏固起來。在此基礎上,不但實現了國民經濟的較快發展,而且消除了兩極分化。從國民經濟恢復以後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的工農業生產總值,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著,而標誌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從1978年到1984年穩定在0.16的水平,在此之前更不會高於這一水平(一般說基尼係數0.2之下叫‘高度平等’)。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農村推行包產到戶,把集體經濟重新改變成個體小農經濟,城市企業實行改制,把大部分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重新改成名為民營實為私有制經濟,由此拉開了兩極分化的帷幕。從1984年開始,基尼係數一路攀升,到2007年已達到0.473。至於2007年以後,我國的基尼係數又達到了何種“新高”,所有的媒體和統計部門全都保持沉默。

特點


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表現出非常突出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差距大

上述我國的基尼係數,在世界各國中位於前列,全世界恐怕沒有幾個比我國貧富差距更大的國家了。基尼係數只是一般地說明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的數據。我國作為後起的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更有其獨特之處,即存在著極少數富豪,大多數人處於貧困狀態。據統計,當今中國有億萬富翁三千多個,是真正的一小撮;千萬富翁三十多萬,占不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一。麥肯錫最新的調查表明,2008年中國的富裕家庭數量為160萬個,在中國所有城市家庭中,只有1%的家庭達到富裕的標準;放到全國來說,只能佔到千分之二、三。而大多數人的平均收入,仍在貧困線(日均2美圓)以下,處於買不起房子,看不起病,孩子上學困難的貧困狀態。

速度快

我國的貧富差距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拉大,到本世紀初期形成兩極分化,前後不過二十年的時間,這種速度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官僚特權

構成了大富豪的主要成分。統計數據說明,中國的億萬富豪,高幹子弟和親屬佔了90%以上。這些人都屬於新產生的官僚特權階層。這一數據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高幹子弟和親屬裡邊,這些人也是少數。

多數貧困

權威統計數據說明,2008年全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為人民幣4750元(大約合700美圓),處於國際標準的貧困線以下;依據中國多年來的實際情況,起碼有一半人占不到人均收入的一半,即不到人民幣2400元(大約合350美圓),處於國際標準的絕對貧困線之下。一般工人的狀況也不比農民好,甚至更差。以江蘇為例,2009年月最低工資標準,一類地區850元,二類地區700元,三類地區590元,二、三類地區佔大多數,即大多數的工人年工資收入在8400元以下。如果每個家庭為雙職工,工資收入為16800元,撫養一老一小兩個人,人均收入為4200元,如果是單職工,收入更低;還有大量的下崗工人,情況就更慘了。就是說,大部分工人處於貧困和絕對貧困狀態。而在全國各省和自治區中,不論總產值還是人均產值,江蘇省都位居前列,其他省、自治區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我國自己定的貧困線為人均年收入約1200元人民幣,不知根據是什麼)。

發展中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代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發生在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個極大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是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但目前的中國,卻產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是私有制和剝削制度社會的共同特點。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社會和兩極分化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在當代中國,或者是從根本上消除兩極分化,或者是完全地顛覆社會主義制度,二者必居其一,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根源


我們研究問題,不但要對事情有全面的了解,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了解我國當代社會兩極分化的概況和特點之後,還要進一步找出其原因,揭示其根源。只有把這些都搞清楚了,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談起我國當前社會兩極分化的原因,人們都把它歸結於地區差距、城鄉(工農)差距和分配差距。這是表面地、片面地看問題。
地區差距,歷來都有,但從來都不是兩極分化的原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中期之前,不存在兩極分化;80年代中期之後,雖然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但直到現在也不到兩極分化的程度。兩極分化是存在於各地區內部。
城鄉(工農)差距,只是兩極分化的部分次要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城鄉(工農)差距作為兩極分化的原因,一是絕大部分大富翁都集中在城市,二是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如上所述,目前中國社會,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大多數都處於貧困狀態。極少數人——集中在城市中的絕大部分大富翁——佔有過多的財富,不但是大多農民貧困,而且也是大多數工人貧困的原因。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在私有制企業佔了國內生產總值和工人數量的大多數的情況下,從中獲益的只是財產佔有者,即私營企業主。二十多年來城鄉差距越拉越大,有著深刻的根源,即生產方式的差別。
由社會分配不公所造成的收入差距過大,是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社會分配不公,首先是初次分配不公。二十多年來,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職工工資占企業運營成本,由1980年最高時的17%不斷下降到2007年的11%,資本回報的比重卻節節上揚。而在職工工資中,佔大多數的工人群眾的人均年收入,大體在七、八千元左右,而國企高管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相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大中型私營企業主的收入,現在還無法統計。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如上所述,僅有兩千多元,處在最底層。社會分配的這種極端不公,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這是造成兩極分化的直接原因。第二代領導核心還在世的時候,就承認我國社會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第三代、第四代領導人,也都指出過社會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但到現在非但沒有解決,而且愈演愈烈。這是值得深長思之的。
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剝削,是私有制和生產方式。許多人,包括有的國家領導人,都把當前中國社會的收入差距過大歸咎於分配問題。這隻看到了現象,而沒有深入到問題的本質。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產品分配,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常識。當前我國的大多數普通工人收入過低,根源是所在企業的生產資料私有制所造成的嚴重剝削。許多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甚至殘酷的剝削。上面所說20多年來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資本回報的比重節節上揚,其中重要的一塊,就是私營企業主的收入大幅增加。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絕大多數成了名為民營企業,實際上是私有制企業。這種狀況不改變,兩極分化的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
生產方式中的生產關係,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產品分配等三要素。其中,決定分配的不但有所有制,還有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在的國有企業,完全丟棄了鞍鋼憲法,工人已經不是企業的主人,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是平等的關係;一切都是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說了算。國企高管的年收入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是普通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收入差距這樣巨大,國家國資委主任李容融還說“不高”。
整個農業生產方式落後,是當前我國農民收入過低、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拉大的根源,也是整個“三農”問題的根源。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逐漸從集體經濟,改變成了小農個體經濟,並且是特別細小的那種,大多數農戶,耕種著六、七畝田地。除去法律上土地是集體所有,其他生產資料都是個體所有。這種生產關係,不但是從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倒退,甚至比資本主義大農業還要落後,已經極大地束縛和阻礙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仍然處於國際絕對貧困線以下的根本原因。
除去國內經濟上的原因,我國當前社會的兩極分化,還有國際上的原因。其中國際資本的剝削,是我國當前社會勞動者收入過低的國際根源。
以上是當代中國社會兩極分化的經濟上的原因,還有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原因。在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任何經濟上的重大變化,都離不開政治和思想上層建築的作用。上個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和發展,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層建築的支持和保護之下完成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生產關係方面的倒退,也是在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層建築的支持和保護下實現的。
在政治上,主要是資改路線、政策和權力機構的作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問姓社姓資,不問姓公姓私,都是資改路線的重要內容,對兩極分化全面快速地發展,起了主要的作用。在廣大農村,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面推開的包產到戶,是造成目前仍然佔據統治地位的小農個體生產方式、從而大多數農民仍然處於國際貧困線以下的主要原因;在城市,從“包字進城”到大多數工廠企業從公有制改為私有制,是大多數工人處於貧困狀態的主要原因。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要推行資改路線,當時有一個很典型的口號:不換路線就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山東煙台地區是個典型。當時這個地區在全國是集體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推行包產到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地區、不少縣和公社換了幾茬負責人,才把包產到戶推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官僚特權階層通過政策實現超經濟剝削,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的主體。
在思想上,修正主義、機會主義和剝削階級腐朽沒落思想,是重要根源。修正主義,歸根到底仍然是資產階級思想在共產黨內的影響;它在當代中國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它的特點是,凡是毛主席主張的它就反對。這種思想是資改路線和政策的思想支撐和指導。機會主義,主要表現為兩面派作風。例如,對待農村集體經濟,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央文件都強調要堅持集體道路,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全面地強力推行包產到戶、分田單幹;對於整個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直到最近的中共代表大會政治報告和黨章,都強調堅持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到現在,各種企業中國有經濟僅佔1%,以民營經濟為名義的私有經濟已經佔了99%;高調推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現共同富裕的“大政策”,30年過去了,實現了兩極分化,等等。剝削階級腐朽沒落思想在群眾中的影響,是兩極分化更廣泛的思想基礎,個人發財致富和極端個人主義,是其主要的表現。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帶頭人中的有的人,公開宣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典型的代表。

解決對策


搞清了兩極分化的根源,我們再簡略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總的來說,就是標本結合,治標要快,治本要堅。
社會分配不公是造成收入差距過大,直至兩極分化的直接原因,是首先要解決的。最近,中央和許多地方都把解決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提上了議程。解決社會分配不公,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必須把重點放在大幅度提高普通職工工資收入上。而難點是中小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收入太低,政府又沒有強有力的約束辦法。另一方面,是限制國企高管和民營企業主的過高收入。
但是,社會分配不公不是收入差過大和兩極分化的根源,根源是剝削,是私有制和生產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不平等。要從根本上解決兩極分化問題,必須按照憲法和黨的重要文件的規定,實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再改造,重新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在企業中恢復工人階級的主人公地位,在廣大農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前,為了解決社會分配不公問題,不能一般地提高普通職工收入和限制國企高管和民營企業主的過高收入,要對他們的合理的收入比例做出硬性規定,限制剝削,並有專門機構嚴格監督執行。
要對以前的有關政策規定進行清理,撤消導致兩極分化的政策,制定和推行有利於消除兩極分化的政策,並對各級黨和政府機關執行這些政策提出嚴格要求。
兩極分化和腐敗,已經成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二者互為因果,竟長爭高。因此,要消除兩極分化,必須解決腐敗問題;而要清除和預防腐敗,必須消除兩極分化。要解決一個問題,前提是首先要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如果不承認問題的存在,就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當前,有些人只承認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極力迴避兩極分化問題。這樣是不能解決兩極分化問題的。當然,承認了問題的存在,還要找出其特點,分析其原因進而挖掘其根源,形成恰當有力的對策。兩會在即,本文只是就以上問題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以期拋磚引玉。

紅色預警


作者:陳則義
徠關鍵字:兩極分化 紅色預警
預警信號是氣象學上的術語,表示將要有災害性天氣到來,提請人們提前採取防禦措施,以使災害所受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預警信號的等級多為黃、橙、紅,紅色普遍被用於最高等級。
筆者在這裡借用這一氣象術語來描述中國現在貧富差距之大,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經濟學上經常用一個名詞叫“基尼係數”來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按照國際慣例,係數在0.3以下為最佳狀態,在0.3至0.4之間為正常狀態,超過 0.4為警戒狀態,達到0.6則屬於社會動亂隨時會發生的危險狀態。據有關資料統計,這個係數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是:1978年為0.18,1988年為0.382,1994年為 0.467,而個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分別達到了0.529和0.561,這麼短的時間內,社會公眾的收入達到一種嚴重不均的狀態。這就表明,中國的貧富差別已大大越過了警戒線,達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中國的現象是:富人暴富,窮人日窮。中國的富人已經不遜於世界任何國家的富翁。這些富人的數量雖然很少,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但財富量可觀,約佔全部個人資產的百分之八十。富人集中在文藝、體育明星;個體經營者群體;部分國企經營者;部分不法公務員等等。這些人的收入來源不一,形式各異,有的還算基本合法,老百姓對他們收入的認可程度要高於其他幾個類別。如:文藝、體育明星們,雖然他們獲取的是暴利,但只要他們照章納稅,也還說得過去。個體經營者中如果守法經營,照章納稅就很難獲取暴利,所以肯定地說,有很大一部分有偷漏稅現象,老百姓對他們收入意見很大。其他兩類人如果不靠違法所得根本達不到暴富程度,可以說,他們中的暴富者既是腐敗分子,老百姓對他們的違法所得意見最大,也可以說反腐敗主要是針對這些人。
目前中國最窮的中哪些人?最底層的勞動者肯定是最窮苦的人。首先是農民:農民佔中國國民總數的75%,按照中國社科院的調查,城鄉財富擁有比例是 96: 4;農民財富擁有額僅為城市人口的1/72,用百分比顯示是1.388%。相比城市人,農民構成了我國窮人的主體。
其次是城市中的貧困人口:據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數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對生活狀況不滿者近2億人,占城鎮總人口的45%,非常不滿意者約3200—3600萬人,占城鎮總人口的7%—8%。原因是他們沒有任何生存資源(農民尚有土地),一旦失業下崗必將面臨生存危機。據不完全的統計:中國過去幾年有約4000萬國有及集體企業的職工下崗。他們中年輕一點的下崗職工還有辦法去再就業或自己創業,而那些女四十男五十歲的人一旦下崗,面臨著最艱難的局面。還有一部分放長假和“內退”的職工,生活費用和各種保險也有很大一部分沒有保障。
這些人大都出生於五六十年代,受的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特殊教育,使他們特別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地為祖國奉獻了青春;他們特別能忍耐,總覺得現在生活好多了,和以往比樣樣都好多了。他們要麼憑多年積蓄,要麼上靠有退休金的父母,要麼依靠已工作了的兒女。他們堅信總有一天日子會好起來,麵包會有的……… 。
貧富差距已經大大地超過警戒線了,這是很危險的潛在不安定因素,就象一個巨大的“火藥桶”,一根火柴就可能引起爆炸!這不是危言聳聽,希望當政者重視這個問題,採取必要措施,把基尼係數降到安全線以下,以創造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兩極分化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總體資源的分配不公,百分之八十的資源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的手中,百分之二十的資源掌握在百分之八十人的手中。資源包括:土地,礦產,能源,科技產業資源等。供養政府機構的資源佔有百分之五十,鉅賈顯貴以及地方的勢力團體佔有總體資源的百分之三十,工人以及農民只佔總體資源的百分之二十。按人口來看,我國的工人家庭人口以及農民家庭人口的總和為十億左右,政府機構人員和鉅賈顯貴以及地方勢力團體的家庭人口總和為三億左右。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失業的工人數量會越來越大(除去潛規則統計),失地的農民數量會越來越多,資源也會越來越少,如果政府不加以嚴格的宏觀調控,富人的財富會越來越膨脹,窮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破壞社會和諧的因素會膨脹到難以控制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