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科學的春天的結果 展開

科學的春天

郭沫若創作演講辭

徠科學的春天是郭沫若的演講辭。

指的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全國上下重新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常軌道上來,改革開放開始起步。

作品原文


科學的春天
1978年3月31日
親愛的同志們!
黨中央領導的重要講話,我表示衷心的擁護和熱烈的歡呼。我們民族歷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我是上一個世紀出生的人,能參加這樣的盛會,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在舊社會
多少從事科學文化事業的人們,嚮往著國家昌盛,民族復興,科學文化繁榮。但是,在那黑暗的歲月里,哪裡有科學的地位,又哪裡有科學家的出路!科學和科學家,在舊社會所受到的,只不過是摧殘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殘它,北洋軍閥摧殘它,國民黨反動派摧殘它。我們這些參加過“五四”運動的人,喊出過發展科學的口號,結果也不過是一場空。大批仁人志士,滿腔悲憤,萬種辛酸,想有所為而不能為,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們不少人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歲月中,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地度過了大半生。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新中國,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學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總理又親自為我國規劃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對科學事業和科學工作者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國的科學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回憶起這些情景,一樁樁、一件件的往事都湧上心頭,好象就在眼前一樣。飲水思源,我們怎能不萬分感激和無限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呢!萬惡的“四人幫”對科學工作百般摧殘,對科學工作者橫加迫害,妄圖重新把我們的祖國拉回到愚昧、落後、黑暗的舊社會去。但是,“蚍蜉撼樹談何易”。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一舉掃除了這伙禍國殃民的害人蟲,使我們得到了第二次解放。
現在
我們可以揚眉吐氣地說,反動派摧殘科學事業的那種情景,確實是一去不復返了!科學的春天到來了!從我一生的經歷,我悟出了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放科學,也只有在科學的基礎上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科學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更需要科學。看到今天這種喜人的情景,真是無比感慨和興奮。“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敬愛的葉副主席的光輝詩篇,完全表達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情。
我們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過傑出的貢獻。現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民族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復興。恩格斯在談到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曾經說過,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革命和建設,更加需要大批社會主義時代的巨人。我們不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們同樣需要有自然科學和其他方面的巨人。我們相信一定會湧現出大批這樣的巨人。
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同時,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科學工作者同志們,請你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佔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通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了現實。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我國人民歷來是勇於探索,勇於創造,勇於革命的。我們一定要打破陳規,披荊斬棘,開拓我國科學發展的道路。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我祝願我們老一代的科學工作者老當益壯,跟隨黨中央進行新的長征,為我國科學事業建立新功,為造就新的科學人才做出貢獻。
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拚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你們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堅,任重而道遠。古人尚能“頭懸樑,錐刺股”,孜孜不倦地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更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趕超,關鍵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趁你們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吧!
我祝願全國的青少年從小立志獻身於雄偉的共產主義事業,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實學好現代科學技術,以勤奮學習為光榮,以不求上進為可恥。你們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革命加科學將使你們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學家點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的這個發言,與其說是一個老科學工作者的心聲,無寧說是對一部巨著的期望。這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正待我們全體科學工作者和全國各族人民來共同努力,繼續創造。它不是寫在有限的紙上,而是寫在無限的宇宙之間。
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摘錄於1978年4月1日《人民日報》)

作者簡介


郭沫若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徠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