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代詞人辛棄疾作的詞

《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勞動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悅;下片通過夏天風雨不定獨特天氣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全詞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初夏農村風光圖。

作品賞析


此詞寫途中所見的農村風光。
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村獨具特色的題材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悅。先寫北隴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嘗新。近看北邊高地上農民正在猛踏水車,灌溉農田。一個“頻”字充分表現出動作的連續不斷,暗傳出農民的辛勤勞作情景。而另一邊河溪兩岸,農作物成熟較早,農民正品嘗著香甜的新收稻米。繼寫沽酒煮魚。既“沽酒”又“煮纖鱗”,洋溢著農家的歡欣,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不為人注意的淳樸的鄉風。
下片寫忽降微雨,清涼宜人,轉眼雲影飄散,藍天當空,賣瓜人在綠竹叢生的村莊推銷產品。換頭景象一變:“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七言對仗,工穩流利,清新俊爽。忽然涼風吹拂,接著飄來幾星細雨;詩人抬頭望天,帶雨的雲一眨眼便無影無蹤了。這兩句寫夏天獨特的天氣變化,內容倒平常無奇,但表達上有不凡之處,形式上少了幾分詞的隨意靈活,多了幾分詩的整飭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忽有”,“更見”,既見筆勢挺峭勁,更覺空靈跳動,生動地表現出夏日多變的山村氣象。但此時,作者的著眼點並不在風雨陰晴上,而是在最後一句“賣瓜人過竹邊村”上。有了這一句,前面的風雨陰晴變化即是過眼煙雲,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至此,詞的境界頓然躍升。
全詞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浙西農村圖。從結構看,此詞上片三句與下片末句一句一景,地點不同,風采各異,先後收入作者的眼帘,構成一幅生動的農民生活畫卷。而“北隴”“西溪”“隔牆”“竹邊”等詞語不僅突出了鄉村氣息,更暗示出空間的開闊廣袤,讀來讓人思維活躍疏宕,毫無局狹之感。與那許許多多慣寫湫隘狹小生活圈子的詞,簡直是另一個天地。歷來人們欣賞稼軒的英氣、豪氣、霸氣,應該說如此詞這樣具有爽氣的作品,在其他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創作背景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詞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紹興(今浙江紹興)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六月中旬到任。這是詞人由鉛山赴紹興途中,經過浙江常山時寫的一首農村詞。

作品評價


近代俞陛雲:“詠鄉村風物,瀟灑出塵。稼軒於榮利之場,能奉身勇退,其高潔本於天性,故其寫野趣彌真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創製飛虎軍。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為知紹興、鎮江二府等職,並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其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