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下屬二級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46年何作霖院士創辦的原國立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1959年創辦我國第一個海洋地質學專業,1971年創辦我國第一個海洋重磁專業,是我國最早開展海洋地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學院現設有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其中勘查技術與工程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學院擁有地質學博士學位授予權與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能源與環保領域的工程博士授予權,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同時在海洋科學一級學科設置有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化學和海洋地球物理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和博士授予權,擁有海洋科學博士后流動站(海洋地質學方向),其中海洋地質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海洋地質學和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為山東省重點學科。

學院擁有完善的教學和科研平台(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地球科學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和海洋地球科學實驗教學(省級)示範中心)。學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1人,泰山學者3人,博士生導師22人、教授(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2人。學院先後培養了以中國科學院士張經、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人才,為支撐國家在地球科學研究、海洋資源能源勘探開發以及海洋管理等領域的需求做出了貢獻。

師資力量


在學院發展歷史上,著名學者何作霖教授(院士)、周明鎮教授(院士)、丘捷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白季楣教授、郝頤壽教授、張保民教授、徐世浙教授(院士)等曾在此執教,他們為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李慶忠院士、張國偉院士現擔任學院名譽院長,並聘任劉光鼎、汪品先、馬在田、陳述彭、戴金星、陳運泰歐陽自遠、金慶煥、顧心懌等院士為兼職教授,聘請外籍客座教授十餘人。

包含專業


學院現設海洋地球科學系、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系、河口海岸帶研究所和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資源與環境工程勘察設計檢測研究中心。擁有地質學(海洋地質方向)、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現有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3個博士點;海洋地質、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球化學、礦物礦床岩石學、礦產普查與勘探5個碩士點以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接收海洋地質博士后流動人員進站。海洋地質學為省級重點學科,海底資源與探測技術實驗室為山東省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辦學特色


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建設與發展,學院形成了以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為中心,以海洋地質和地球信息與探測技術為兩翼的學科發展思路,大陸邊緣構造地質、海洋地球化學、海底礦產資源與成礦作用、海洋沉積與工程環境、地球信息處理與探測技術、深海探測等為主導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群體。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973”和“863”計劃、大洋探測專項、西北太平洋調查專項、中國近海綜合調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及面上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項目,並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教育部、地礦部及其他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等。出版《海洋地球化學》、《海洋沉積學》、《大洋錳結核》、《海洋自生礦物》、《近代海洋地質學》、《海洋地質學》、《海岸工程環境》、《第四紀環境演變》、《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海洋地磁學》等海洋特色鮮明的教材與專著。
學院與美、德、日、韓、英、挪威、丹麥、加拿大等國保持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