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哲學
2008年王霽編著的圖書
《領導哲學》是王霽編著的圖書,於200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
領導哲學是運用一般哲學原理,吸收各門科學的理論成果和方法,在領導科學的基礎上,探索領導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而形成系統的領導觀和領導方*的一門學科。
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目前,領導科學理論界看法很不一致,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兩種基本看法;
一是認為領導哲學是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領導活動中的基本問題或領導的普遍規律;
二是認為領導哲學是研究領導的哲學問題或領導與哲學的關係。上述看法大體反映了領導哲學這一個學科的歷史和現狀。它對於我們進一步思考並確定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上述表述並不能使我們對領導哲學及其研究對象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
領導哲學是關於領導觀和領導方*的理論,這種領導觀和方*不是各種具體的領導理論的原則、原理和方法,而是對之進行哲學的概括和提煉所形成的關於領導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觀點。概括地講,領導哲學所研究的是:“一個主要矛盾,兩個基本問題”。
所謂“一個主要矛盾”就是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領導哲學中所研究的一切問題都是圍繞著這一主要矛盾而展開的,都是這一主要矛盾的各個層次、各個側面的不同表現。領導活動是以人類社會實踐為基礎的。當我們以領導活動作為對象,以哲學的高度進行研究時,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誰在領導?對誰實施領導?這就是領導的主體和領導的客體問題,它們構成了領導活動系統的結構的兩極,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級,都不可能構成領導的結構系統,都不可能產生領導的活動和職能。
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關係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直接的關係,其中有著許多中介和中介環節。在領導活動中,領導主體現實地認識和變革領導客體,從而達到主體預定的目標。領導所產生的各種職能則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和表現。所謂領導預側、領導計劃、領導決策等,都是以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反映為中心的認識活動;領導的指揮、組織、協調、控制等,卻是以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變革為中心的實踐活動;而所有這些活動又貫穿著領導主體對領導客體的價值評價活動,並以決策為中心來解決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可見,沒有領導主體或領導客體,就沒有它們之間的矛盾,而沒有這個矛盾,也就沒有一切領導關係、領導職能及領導活動。但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又是在現實的領導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離開了領導活動及其運動過程,也就無所謂領導主體、領導客體以及它們之間的各種關係。因此,考察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考察這一矛盾通過一定中介而發生的各種相互關係、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過程,考察這一矛盾現實運動中所形成的各種認識、實踐和評價關係,就構成了整個領導哲學研究的構架。
所謂“兩個基本問題”,也就是組織與個人和組織與環境的問題。這兩個基本問題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這一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現和進一步展開。領導活動是人的活動,是對於人的活動;領導的主體是人,領導的客體主要也是人;領導的一切職能都是通過人實現的,人是一切領導問題的中心。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現為領導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特定關係,而這種關係就進一步展開為組織與個人的關係和組織與環境的關係。
1、組織與個人的關係。任何領導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所進行的活動。所謂領導,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的組織內,領導著引導和率領被領導者為實現一定的組織目標而展開的活動。組織是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聯繫起來的唯一紐帶,只有組織,才能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沒有組織,根本就不會有什麼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也就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領導活動。只有在一定的組織中,我們才能將組織成員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編排在一起,形成組織學中所講的“科層結構”。只有在這樣的結構中,才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分,才有圍繞一定的組織目標展開的領導活動。所以,組織是領導活動賴以存在、得以進行的唯一真實的實體。組織是領導的主體,任何領導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去進行的;組織又是領導的客體,任何領導又都是對一定組織的領導。因此,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就集中表現為領導活動中組織與個人的各種關係,以及這些關係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各種領導活動中的具體矛盾,如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領導與群眾、集權與分權、層次與跨度、責任與權力、紀律與自由、民主和集中、協調與衝突等,都是組織與個人這一基本問題的表現。解決這些問題是領導的主要工作,因此,組織與個人的問題就成為領導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
2、組織與環境的關係。領導是一種社會活動。任何組織都存在於一定的環境之中,再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活動。領導主體也是一種社會主體,領導客體來自於環境並必然地復歸於環境,領導主體與領導客體的矛盾既根源於組織與環境的矛盾,又是解決組織與環境矛盾的中介和手段。因而,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在領導活動中就必然要進一步表現為組織與環境的各種關係,例如開放與封閉、穩定與變革、有序與無序、投入與產出等,尤其是作為領導目標的領導價值和領導效益問題,更是組織與環境關係的集中體現。同時,也只有把領導放在人類社會歷史的廣闊背景下,從對組織與環境這一關係的歷史發展趨勢的考察中,才能找到人類領導運動客觀規律的正確答案。正如馬克思主義所認為的那樣,人們創造著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制約著他們的一定環境中,是在現有的現實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客觀環境是領導活動的基礎,它既為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提供了活動的舞台,同時也影響和制約著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思想和行為。領導活動的客觀環境可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微觀環境是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直接接觸的活動環境,如組織、領導、同事等;宏觀環境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歷史傳統等。客觀環境不同,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活動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組織與環境的問題也就成為領導哲學研究的另一個基本問題。
綜上所述,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以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的矛盾為中心,通過對組織與個人、組織與環境這兩個基本問題的考察,揭示出人類領導活動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領導哲學,這一學科名稱,較早見於加拿大著名學者克里斯托弗·霍金森1983年出版的專著《領導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eadership),在這本書中,霍金森把領導哲學作為對領導問題進行價值、倫理、情感分析研究的學科,力圖通過對領導問題進行哲學的分析研究,把領導從技術的層次提高到哲學的層次,使領導規範化、倫理化、哲學化。我們認為,領導哲學是研究領導關係的本質及其一般發展規律的學科,是研究領導理論的方法、原則體系的學科,是領導學與哲學這兩大學科體系的中介環節。在領導學的學科體系中,領導哲學屬於最高的層次。從哲學角度理解,它是哲學在領導領域的應用,從領導學角度理解它是領導理論在哲學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它一方面從大量的事實現象中概括出一般的原則、原理,尋找領導的一般發展規律,一方面從一定的原理、原則出發,演繹推理,描繪領導的發展趨勢,力圖為領導建立規範。
領導哲學是規範性理論,它是關於現存領導生活的一般準則以及未來領導生活的導向性知識,它主要關注領導價值,為領導活動建立規範和評價標準。霍金森指出:“領導哲學要求堅持某種對於組織行為的邏輯與技術的一定理解程度上的把握,甚至更為重要的是相應地掌握作為實踐基礎和管理哲學基礎的價值邏輯。”[2]在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價值更重要的了,
因為它是所有意義之源泉。只有明確了領導的意義之所在,學習研究領導科學才有價值,領導科學的建立也才具有存在的理論基礎和價值依據。領導哲學是探索智慧、尋求普遍性知識和尋求關於整體知識的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人類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部分,是人們對獲得美好生活和健全社會的知識的目的追求。但是,領導哲學不僅僅是純粹的思辯,它必須關注社會所追求的特定目標和以符合這種目標的方式把社會加以組織、調整和建設的問題,也就是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政治秩序的問題,即領導哲學同時也是實踐哲學、行動哲學。它關注領導的情感、動機、態度、信仰、價值、倫理、道德、意志、責任感、偏愛、規範、期待、責任,這些要素都現實地存在於領導過程的始終和各個環節。由於領導活動屬於一種特殊而高級的社會管理活動,因此,領導哲學也關注社會性,由此它還具有濃厚的倫理色彩。如果說領導科學關心的是手段,而領導哲學關心的則是目標或者價值。領導哲學是以關於領導價值的標準及其正當性解釋為內容的,它的核心是道德。領導哲學不僅涉及到事實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準則問題,即涉及到抽象的道德原理或者價值準則問題。總之,領導哲學既涉及到方法,也涉及到目的、價值。
領導是人類社會最早和重要的活動之一,人們對領導的思考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中世紀的馬基雅弗利,到現代的許多著名思想家,都研究過領導哲學。但迄今為止,領導哲學還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這門學科的對象和方法都還在探索之中。研究領導哲學無庸置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領導學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領導學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心理學的指導下進行,通過對領導現象的分析研究,將蒙在領導者身上的那層神秘的面紗剝掉了,它被世俗化、經驗化、民主化和心理化了。但是,一個不容否認的問題是,領導技術逐漸替代了領導哲學,在眾多領導學的教科書中,基本上沒有為領導哲學留下一席之地。人們對領導技術的研究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領導技術的推崇,使許多人忘記了領導價值這一最基礎性的問題[3],貫穿於領導活動之中的價值觀念、倫理觀念和道德觀念逐漸遊離於人們的研究視野之外,甚至它們被視為與領導活動毫不相干的東西,領導價值和領導技術相分離,使我們忽視了領導學的實踐價值,遺忘了領導的本質所在。實際上,在領導學的研究中,領導價值和領導技術是不能互相替代的。領導價值在本質上規定著領導技術的正確使用,領導技術又使領導價值得以充分顯現。單純對領導哲學的研究,往往會使領導學變成毫無實踐價值的空洞說教;而單純對領導技術的研究,往往又會變成缺乏人文關懷的技巧和權術之學。因此,完整的領導學理論應該將領導價值和領導技術統一起來,使領導者在領導學的原理中既能體會到價值的力量,又能汲取富有實踐價值的領導技術。那些單純注重領導價值的領導者,往往對領導過程的複雜性估計不足,從而使其價值追求難以轉化為現實的力量。而那些單純注重領導技術的領導者,不僅難以為一個組織締造一種傳統,而且還會使領導者的影響不能形成一種擴展性的力量,從而使其僅僅作為一個領導職位的短暫的佔據者而存在。技術化領導與價值化領導的統一成為領導學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現代的領導學已經成為獨立的學科,有職業的研究和教學人員,建立了研究機構,在大學里設置了相應的課程,現代領導學是職業化和專業化的,其基本傾向是以實證科學、行為主義的方法來研究領導現象,它主要關注事實、技術,忽視了領導的價值研究。主要是對領導現象和具體的領導行為的描述和分析,以考察經驗事實之間的因果聯繫,關心的是“怎麼樣、怎麼辦”而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在現實的領導活動中,人們往往只注重提高組織的效率,強調領導中的技術方面,忽視了領導中的人文因素,把效率和效用作為組織的元價值,使組織失失卻了價值意義,使領導者淡漠了責任感,喪失了崇高的理想追求,變成了官僚、政客,成了權力、金錢的奴隸。為此,領導學必須注重對領導問題的價值分析和研究,要給領導哲學留有一席之地。
領導哲學啟迪人們哲學地思考領導現象和領導問題。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者康德經常對人說,他不是教哲學,而是教人們哲學地思考。對領導的性質和本質、領導的目標和價值、領導的類型和方法、領導發展的動因等一系列關係到領導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的系統化、理論化,就是領導哲學。個人的哲學信念是認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如果一個領導者沒有學習和掌握領導哲學,並且沒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話,就會茫茫然無所適從,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學習哲學可以解放領導者的想象力,可以指導其理智和情感。領導者通過哲理的思考,致力於系統地解決社會中的各種重大問題。不懂得應用哲學去思考問題的領導者必然是膚淺的。一個膚淺的領導者,決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領導哲學應該是教人們辨證地思考領導問題,領導哲學是哲學的應用學科,開展領導哲學的研究有助於領導者從時代的高度洞察領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握世界領導發展的趨勢和潮流,這將有力推動我國領導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領導哲學不僅是哲學在領導領域的應用,也是在領導領域對哲學的檢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吸取領導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成果,有效地促進哲學理論研究的發展。顯然,加強領導哲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在領導學領域片面強調經驗科學而否定價值判斷既不可能也是有害的。領導哲學具有發人深思的能力,它是為領導者提供概念、模式、遠見、理論、方法的豐富源泉。領導價值是領導活動之意義的源泉。領導者是人類社會中承擔公共責任的特殊角色。領導應該是技術化和價值化的統一。領導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和鍛鍊出來的。領導地位並不意味著頭銜、特權、級別或者金錢,而是義務、責任。領導是存在於所有組織的一種社會現象,領導滲透於各個等級之中,就像人們不可能逃脫管理過程一樣,人們也不可能逃脫領導過程。在現實生活中,領導是構成組織運作和發展的驅動力量,領導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藉助於集體組織行動以顯現一種崇高價值的行動。研究領導哲學既是領導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領導實踐的客觀需要。
一般來說,領導哲學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1.領導哲學主要關注領導的價值性。
霍金森說:“領導是技術能力和道德複合體的連接”克里斯托弗·霍金森.《領導哲學》,第222頁,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8。領導哲學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特徵是其價值性,它主要關注的是人類領導活動的意義和價值的問題,特別是道德價值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人類對於自身的社會生存的方式及其規範、意義的思考,是對於正義、公正、廉潔、勤政的信念和追尋,即對領導的真、善、美的追求。由此,領導哲學經常被看成是哲學、倫理學或者政治倫理學思想體系的一個方面。領導哲學探討的是領導的價值和價值之源的問題,領導哲學是人文性的,它是領導的文化意義,由此,領導哲學主要的不是尋求現實領導規律的實證科學,而是對於領導意義的持久探索。領導哲學的價值性特徵意味著領導哲學有一種反映現實的或者超越現實的性質,它可以是理想主義的反映,包括人類理想的領導模式的設想和論證,也有著不同於經驗科學的真理性的評判標準。領導哲學不僅注重領導的目標,關注目標的價值性,而且還注重領導實踐的價值性,也就是說不僅重視領導目標方向的正確性,而且關注領導方法、領導技術、領導手段的科學性、人文性。可以說,領導哲學就是以領導價值為研究核心的學科。
2.領導哲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領導哲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領導的觀念與精神,這並不意味著領導哲學不關涉經驗事實,但它主要不是描述事實,而是在一定的價值判斷基礎上,對領導事實作出評價。在觀念特性上,領導哲學是較為“純粹”的觀念形態,是觀念、思想的系統化、理論化,它可以是一種導向和規範,可以是一種批判,它具有超越現實的特性。
領導哲學與其他領導觀念、領導思想之不同,在於它的抽象程度最高,它主要討論較高抽象程度的概念和範疇,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哲學只是某種最高的或者具有某種終極性的知識,它主要是價值性的知識,而並非無所不包的知識體系。
3.領導哲學探討的主要是規範性命題。
領導哲學關心的是目標和價值觀念,它是對於人類領導活動的意義和基本價值的評價體系的,它是關於領導活動的一般準則和導向的知識。在對於領導問題的討論中,它採用的是應然的規範性命題,而與實然命題相區別。在研究領導哲學的規範性時,需要指出的是,領導哲學的規範性命題有著與領導事實相區別的意義,換句話說,領導哲學的真理性同領導現實的事實性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它的真理性在規範範圍內具有意義。另一方面,領導哲學的命題又具有社會功能,但此功能的實現具有某種超現實性,也就是說,它的規範意義與法律、道德的規範意義有所不同,主要體現為倡導和引導而不具有強制性。
4.領導哲學特別關注合法性問題。
領導哲學是領導思想的出發點和基礎,是人們對於領導價值、領導活動普遍意義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對政治秩序合理性的論證,因而它的價值和規範的特性,就成為領導哲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合法性問題是領導哲學具有悠久傳統並且歷久彌新的主要問題。合法性的問題是與領導現象伴隨而來的。一般地說,它是關係到領導關係和行為的正當性的取向和信念。在傳統的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它被稱之為正義。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則常常以道、道理、天理、德政、公道等來表現。按照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理論,一定社會的領導合法性就是該政治秩序是否和如何獲得其成員的認同與忠誠的問題,認為政治統治的合法性,也就是政治領導的合法性一般基於三個原因:傳統權威、卡里斯馬權威和法理性權威。合法性不僅來自對制度和程序層面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和程序背後的道德共識的信念。合法性是領導哲學的重要問題,這是由於領導在人類政治行為和政治關係中的中心地位所決定的。領導的合法性必然建基於一定領導哲學基礎上的價值與信仰,另一方面,領導哲學既可以成為領導合法性的依據,也可以成為對現實領導的批判,甚至起到某種顛覆性的作用,領導哲學反映了人們對於領導合法性問題的持續探尋。
5.領導哲學具有意識形態性。
領導哲學由於具有上述特徵,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識形態性。一般地說,意識形態是思想和觀念在人類社會中的支配作用的問題,思想和觀念是人類認識的產物,但是思想和觀念產生后反過來成為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的統治者和認識的支配者,思想和觀念體系對人的統治和支配,就是意識形態現象。意識形態只是觀念性的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文化的辯護的、辯解的方面,是文化上積極關心建立和保衛信仰和價值的模式。從社會功能上說,意識形態又是一個實踐的概念,意識形態從性質上具有社會實踐的功能,它可以是國家和社會統一的思想基礎,也可以作為社會階級和社會集團的思想基礎參與社會的衝突。領導哲學一般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所倡導和宣揚的價值觀念和精神。
領導哲學的理論體系大致應包括以下五個有機聯繫的部分:
(一)領導本質論。
領導哲學首先必須對“領導”這一哲學範疇作出科學的界定,這就需要在領導實踐的基礎上,抽象出關於領導的本質規定。而作為反映領導本質的領導範疇,又必須從現實的領導活動和領導關係中才能得到正確的說明。因此,以人類的社會實踐出發,深入分析各種現實的領導活動和領導關係,在理論上說明它們的特性和普遍的、必然的相互關係,從而總結出領導的本質,這是每個領導哲學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二)領導系統論。
這是對領導本質作出初步的哲學概括的基礎上,對構成現實領導活動的各種要素和關係作進一步的哲學分析。領導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相互聯繫,並與一定環境發生關係,具有特定功能,並能達到一定目標的有機整體,這就是領導系統。領導系統論就是對領導系統進行全面的理論概括,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領導系統的實體結構的哲學分析;二是對領導系統的時空結構和信息結構的哲學分析;三是對領導系統的環境的哲學分析。通過對以上三部分內容的哲學分析,領導系統論從整體上提出和說明領導哲學所要研究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問題,說明領導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客觀前提,這就為進一步揭示領導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供了邏輯基礎。
(三)領導運動論。
這是在領導系統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的對領導系統運動的哲學分析,即從動態的角度來揭示領導的辯證性質。領導運動論通過對領導運動的總體構成、領導運動的運行機制和運行過程的研究,對領導運動的目標、動力機制、制約機制、對領導運動的計劃、組織、決策、控制及實施過程的各種矛盾的聯繫和轉化的規律作出哲學的總結,揭示出領導運動的機制、職能和過程的辯證統一關係。
(四)領導範疇論。這是在領導系統論和領導運動論的基礎上,對領導本質和規律所進行的概括和總結。領導範疇是領導主要矛盾和基本問題的各種表現形式,又是人們對領導的各種矛盾辯證關係的反映,還是對領導各種認識成果的概括和提升。通過對領導中領導與群眾、民主與集中、集權與分權、硬體與軟體、複雜與簡單、確定與隨機、有序與無序等一系列對偶範疇的研究,進一步深入考察領導中各種固有矛盾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揭示出各種範疇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為把握整個領導哲學的邏輯之網提供“紐結”。
(五)領導價值論。
這是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對領導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所作的哲學分析。它把領導放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背景中,通過對領導價值、領導價值觀、領導中真、善、美三種基本價值形態及其現實統一的領導效益、領導價值的歷史運動等問題的研究,說明領導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問題的社會歷史根源,以及領導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不同表現形成和演化進程。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揭示出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自身的歷史過程中,領導運動必然走向社會主義和*主義的客觀規律。這是領導運動邏輯和歷史的統一,也是領導哲學邏輯發展的必然結論。
以上這五個部分,大致構成了領導哲學的基本內容,它以領導主體和領導客體這一主要矛盾,以及組織與個人、組織與環境這兩個基本問題為主線,貫穿於整個理論體系之中。它以從人類社會實踐中所概括和提升出來的領導範疇作為邏輯起點,通過領導中主要矛盾和基本問題的層層展開,逐步揭示出領導的本質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並以人類社會實踐所形成的領導價值及其歷史運動的必然歸宿——社會主義和*主義作為邏輯的終點。這樣,整個領導哲學的理論體系不僅體現了邏輯與歷史的統一,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的統一,而且也體現了領導觀和領導方*的統一。
領導哲學的性質不僅是由其內在的理論結構體系所決定的,而且也是由其在整個科學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即與其他學科的相互關係中確定的。領導哲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相對獨立的、特殊的學科地位。
從學科的縱向關係來看,領導哲學處於一般哲學和領導科學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次。領導哲學與一般哲學的關係是特殊與一般的關係。馬克思主義領導哲學是在馬克思主義一般哲學原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所形成的關於領導觀和領導方*的學科。因此,馬克思主義領導哲學同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組成部門,是馬克思主義部門哲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
領導哲學與領導科學的關係又是另一種一般與特殊的關係。領導哲學屬於哲學範疇,它所研究的是各種領導中最一般的本質和規律,為人們提供關於領導的根本指導思想和方*原則。領導科學則屬於具體科學範疇,它直接研究領導活動中的各種具體問題,為人們提供有關領導的相對具體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它們之間各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內容,不能相互代替。領導哲學與領導科學具有密切的關係,領導哲學植根於領導科學的土壤中,以各種領導理論作為自己的原料,從中概括和提升出領導哲學的範疇和理論。領導科學又必須以領導哲學作為指導,才能以豐富的領導實踐和領導經驗中總結出領導科學的理論。
從領導哲學與一般哲學、領導科學的相互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縱向考察,領導哲學於一般哲學與領導科學之間:對於哲學來說,它是應用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對於領導科學來說,它又可以作為自己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從學科的橫向關係來看,領導哲學與各門科學,諸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系統科學、數學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主要是不斷吸收各門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成果,用以研究領導活動中的各種規律性問題。領導活動是一種最普遍又最複雜的活動,它涉及到人們一切社會活動領域,滲透在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以及改造自身的全部過程中,包含著各種經濟的、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歷史的、心理的等等各種複雜的因素。因而領導哲學所設及的認識範圍包括了現代科學的大部分領域,它們都是領導哲學的科學基礎。離開了現代各門科學的成果,就不可能有現代領導科學,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現代領導哲學。
↑ 1.0 1.1 1.2 《領導科學》第二章 領導理論 第四節 領導哲學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 (加拿大)克里斯托弗·霍金森.《領導哲學》,第195頁,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