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玉虛宮
武當山建築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
玉虛宮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道教聖地的武當山徠腳下。在中國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當山。
玉虛宮位於武當山北麓,坐落在5平方公里的盆地之上,從東天門、北天門的位置看,武當山城區都是玉虛宮的範圍,眾山周護,劍河環繞,地勢開闊,目前是武當山旅遊集散地。
相傳玄武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嘉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后,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虛宮”。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玉虛宮又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建。自此,玉虛宮佔地面積525萬平方米,房屋達2200多間。放眼望去,飛金流碧,富麗輝煌,了無邊際。難怪古人游玉虛宮后感慨道:此日閒遊疑夢幻,身從碧落踏虛歸。
當年的玉虛宮是管理武當山的大本營,住在這裡的由皇帝欽選的武當提點都官至正六品。
明天啟七年,即1627年,玉虛宮發生了毀滅性火災,其軸線主要建築均遭火劫。百年後,即清乾隆十年,玉虛宮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屬建築一併化為灰燼。1935年夏,山洪暴發,數十萬方沙泥直泄玉虛宮,大片房屋被吞沒,號稱南方“故宮”的玉虛宮自此變成一片殘垣斷壁。
玉虛宮大殿修復工程於2007年5月啟動,經過5年的保護性修復,玉虛宮宮牆、御碑亭、山門、龍虎殿、玉虛殿、玉帶河、宮內石板地面等工程已經完工。該修復項目完全按照修舊如舊的辦法,嚴格遵循文物維修的方式和原則,由清華大學古建築研究院設計。
2012年9月底,武當山玉虛宮大殿修復落成典禮在玉虛宮隆重舉行,2012年10月16日,武當山大興六百年羅天大醮在這裡舉行。
明永樂年間大修武當山時,這裡為大本營,明朝時,這裡常有軍隊紮營,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修。原為五進三路院落,有龍虎殿、啟聖殿、元君殿、小觀殿及一系列堂、祠、廟、壇、亮等2200餘間。前後崇台迭砌,規制謹嚴,左右院落重重,樓台毗連,其間玉帶河縈迴穿插。四周朱牆高聳,環衛玄宮。其規制之宏偉,與北京太和門太和殿的氣派相似,“玉虛彷彿秦阿房”,由此可見玉虛宮當年何等氣派。清乾隆十年(1745年)大部分建築被毀。現存建築僅剩有渾厚凝重的宮牆和宮門。宮牆壯如月闌繞仙闕,宮門為精雕瓊花須彌石座,券拱三孔,兩翼八字牆鑲嵌琉璃瓊花圖案。門前是飾欄台階,朱碧交輝,壯美富麗。進宮門,是佔地40多畝的大院落,青磚鋪地,開闊素雅;穿過玉帶河,是二宮門,層層高台拱舉龍虎殿、朝拜殿、正殿、父母殿等遺址;宮牆東為東宮,亦名東道院,有磚室、浴堂、神廚、龍井等遺址;宮牆西為西宮,有望仙台、水簾洞、御花園、無染殿等遺址。宮門內外有四座碑亭,巍然對峙。亭內各置巨大的贔屓(傳說為龍王的六子)馱御碑。宮門內的兩座碑亭中的石碑高6米,寬2.35米,厚0.76米。通高9.03米,它們的重量各達100多噸。這兩座碑刻,一是永樂十一年(1413年)為保護武當山道教的一道“聖旨”;一是永樂十六年(1418年)大岳太和山和山道宮碑邙。宮門外的兩座碑亭,一座刻的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修太和山宮殿紀成碑。四座碑文書體雋永圓潤,碑額浮雕蟠龍,矯健騰舞,造型穩重虯勁。甲殼、肌肉部分有明顯不同的質感,腿腳有運動負重之神態,尾卷一盤,呈使力承受高大的御碑之狀。武當山現存巨大馱御碑十二座,為海內外罕見的石雕藝術品,極為珍貴。
在永樂十六年刻的碑文中,永樂皇帝引用道教經典敘述了“真武大帝“和武當山的關係,宣稱他父親朱元璋和他取得天下,都曾得到真武神的陰助默佑,因此在武當山建造宮觀,表彰神功,報答神恩。嘉靖三十二年的碑文,則追述他的祖宗永樂皇帝大建武當山的功績。他在碑文中寫道:“二百年來,民安國阜,媲屬隆三王,雖或一二氣數不齊,邊疆小驚,旋而殄滅。至如庚戊,內生大奸,旋用褫殛。”認為是神保佑。於是不惜耗費億元資財,重修武當。
明永樂年間,國家“北建故宮,南修武當”,在武當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皇家廟觀,而玉虛宮則是整個建築群中最大的廟宇。明朝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為此不禁發出“玉虛彷彿秦阿房”的讚歎。
當年的玉虛宮是城內套城,共有三城,即外樂城,里樂城和紫金城。三城都各有宮牆間隔連圍,形成等級鮮明,規模宏大的宮城。
武當山玉虛宮照片,道教之音拍攝
武當山玉虛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