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祥

彭宏祥

彭宏祥,研究員,廣西玉林市興業縣人,1983年7月廣西農學院園藝系果樹專業畢業后。

基本信息


1996年被評為廣西農科院“十大優秀青年”;1997年中國園藝學會“首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998年入選國家科技部評選的“全國500名中青年農業科技骨幹”;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到國家重點扶貧的都安瑤族自治縣掛職科技副縣長工作兩年,1999年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副職”光榮稱號;2000年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2年被國家科技部和農業部評為全國“星火計劃先進個人”。彭宏祥研究員現任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所長、中國園藝學會理事、廣西園藝學會副理事長、廣西大學客座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同時,兼任《果樹學報》、《中國南方果樹》和《亞熱帶植物科學》等多家專業雜誌編委。

科研成果


“八.五”以來,彭宏祥研究員先後主持完成了廣西科技攻關、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創新計劃、廣西科技廳軟科學研究和廣西農科院科技發展基金項目9項,參加實施7項。目前正在主持實施的在研項目有:(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荔枝優稀種質資源遺傳鑒定及早期選擇研究”;(2)廣西科學基金基礎研究項目:“荔枝優變新株系特有性狀分子標記及早期選擇研究”;(3)廣西科技攻關項目:“野生毛葡萄高產高效技術研究與示範--嫁接換種試驗示範”;(4)廣西區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發展廣西有機農業與對策研究”。獲獎的科技成果有:國家星火四等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廣西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在各類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成為廣西果樹學科研究學術帶頭人。在亞熱帶果樹品種資源及選育種系列研究中,認真總結了前人對果樹品種資源鑒定、分類及育種應用的經驗,在調查、收集優良變異單株資源材料基礎上,應用方差分析估算遺傳力與特有優變性狀遺傳的分子標記相結合的技術方法,開展了荔枝龍眼等南亞熱帶果樹優稀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和早期選擇鑒定,建立了相應果樹品種分子系統學遺傳標記和性狀鑒定的技術體系,為進一步鑒定篩選遺傳型果樹優良單株、服務於果樹品種改良提供應用基礎和技術方法。在針對南方濕熱地區葡萄品種遺傳改良研究中,首先在廣西開展東亞種群葡萄的野生資源調查、分類、優良單株選擇和繁殖技術研究,取得科研成果2項。通過與國內外相關單位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引進美洲種、歐美雜交的釀酒和鮮食葡萄種質資源材料120多份,已篩選出適應南方濕熱地區栽培的V系列釀酒品種(編號)2個、鮮食無核品種(編號)1個。利用引種資源材料與東亞種群的野生葡萄進行遠緣雜交又篩選出抗病、豐產且適應釀酒利用的兩性花雜種後代4個,為廣西葡萄品種遺傳改良和種質創新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