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曲
春愁曲
《春愁曲》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一首閨怨詩。此詩開頭兩句寫破曉時的外景;“遠翠”以下六句寫美人空床獨眠;“蜂喧”兩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襯美人孤獨寂寞;最後兩句以風雨送春之景,寫春光虛度、美人遲暮之感。全詩借閨中環境氣氛之烘托渲染與自然景物之映襯暗示透露女主人公的外貌、心理與行為,表現其傷春之情。
春愁曲
紅絲穿露珠簾冷,百尺啞啞下纖綆。
遠翠愁山入卧屏,兩重雲母空烘影。
涼簪墜發春眠重,玉兔熅香柳如夢。
錦疊空床委墮紅,颸颸掃尾雙金鳳。
蜂喧蝶駐俱悠揚,柳拂赤闌纖草長。
覺后梨花委平綠,春風和雨吹池塘。
⑴“紅絲”句:謂紅絲線穿珠而成的帘子上掛著露珠,給人清泠之感。
⑵啞啞(yā):象聲詞,轆轤汲水時的聲音。下纖綆(gěng):放下簾繩。纖綆,本意是井繩,這裡是指簾繩。綆,汲水的繩索。
⑶“遠翠”句:謂屏風上所繪的翠山起伏如愁眉一般。
⑷雲母:雲母為飾的屏風。空烘影:空自映照著屏風內之人的孤影。
⑸涼簪(zān):以玻璃為飾的簪子。
⑹玉兔:指玉兔為飾的香爐。或指月亮。熅(yùn)香:一作“氤氳”,煙霧瀰漫貌。柳如夢:意謂籠罩在煙幕中的柳樹給人以如夢似幻的感覺。
⑺錦疊:指錦被。委墮紅:錦被一端墜在床下,可見卧床之人輾轉難眠。墮,一作“墜”。
⑻颸(sī)颸:涼風。掃尾:拂動鳳尾。雙金鳳:雙股的金鳳釵,或釵上有一雙金鳳。此釵疑為步搖簪,即簪釵一頭垂懸著吊墜似的飾品,可以邊走邊擺動。
⑼赤闌:赤闌橋,長安城郊橋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會之處。闌,即“欄”。
⑽委:散落。
用紅絲串起露珠一樣的珠子做成的簾幕,晶瑩透亮,漂亮的珠簾像瀑布一樣,“啞啞”地舒放下來。
圍繞著睡床的屏風繪有山水,畫意清遠;地上的熏爐中,雙層的雲母隔火板上朦朧映出炭火的紅光。
在春寒中發簪也帶著涼意,床角的兔形小薰爐里香料暗燃,籠罩在煙幕中的柳樹給人以如夢似幻之感。
皺疊如浪的紅錦被上是拖著長尾、展翅對飛的金鳳紋樣,涼風吹著一頭垂懸如鳳尾的發簪緩緩搖曳。
蜜蜂嚶嚶嗡嗡,蝴蝶飛飛停停,悠揚不斷,楊柳依依,細草茵茵,柳絲輕柔地拂著赤闌橋的欄桿。
一覺醒來,滿樹梨花落在綠色的園地上,春風和雨吹拂著池塘的水面,池塘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
溫庭筠的樂府詩絕大多數是描寫女性的。這首《春愁曲》就是其中之一,是為表現空守閨房的女性的愁思與孤寂而作的。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這是一首閨怨詩。全詩寫女子之愁,雖然是春天,但“珠簾”是冷的,鏡中的人也是孤單的,與“雙金鳳”恰好形成映襯,久睡不醒,夢中的香暖又與現實的寂冷形成鮮明對比,醒來后看著斜風吹著細雨落入池塘,心中的惆悵猶如漣漪一圈一圈散開,久久揮之不去。雖然是主要描摹閨中細節和女子所見所聞,但描摹得非常細膩,全詩的愁情於詞句間蔓延紙外,有耐人尋味之愁。
此詩開頭兩句寫破曉時的外景。“冷”,說明氣候還處於春寒料峭之中,也渲染出深閨冷清的氣氛。“百尺啞啞下纖綆”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說珠簾長達百尺,既寫出了女子住處的豪華,同時也寫出了深閨的孤寂。在寫了啞啞而下的珠簾之後,第三至八句描繪了美人空床獨眠的畫面。先描寫室內環境,再出現了睡夢中的女人的形象,其情景給人一種凄清的感覺。第九、十兩句借旖旎的春光反襯美人孤獨寂寞。末尾兩句描寫女子睡醒后的所見所感,以風雨送春之景,寫春光虛度、美人遲暮之感。“梨花委地”,“春風吹池”,讓她回到的現實。但這“梨花”“春風”並不是給她美的享受,而是心靈上的刺激,只能加重傷春情緒。溫庭筠是質感的大師,是物質世界的敏銳察覺者,華麗但並無生命的日常物品,經他筆觸一點,便魔幻般地有了生氣,一個個都變成了暗夜中的精靈,隨著夜的節奏輕輕呼吸。
此詩寫閨中春愁,在藝術上的重要特徵是用細節描摹閨中的傷春幽怨情緒。詩中對女主人公之外貌、心理、行動均不作正面描繪刻畫,完全藉環境氣氛之烘托渲染與自然景物之映襯暗示透露,寫法細膩婉曲,儼然花間詞境。如“遠翠”二句之與《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玉兔”句之與《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覺后”二句之與《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取象造境,均極相似。但其此類作品由於刻意追摹李賀,不僅意境較為隱晦,語言亦時有生硬拗澀之處,與其詞之圓融自然有別;表現亦稍嫌繁盡,不如其詞之含蓄蘊藉。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溫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