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椒
一年生茄科植物
風鈴椒即燈籠椒,為一年生茄科植物,原產加拿大,又名乳椒、加拿大椒。
風鈴椒株高1-1.2米,莖幹粗壯,分枝強,冠幅可達1.45米,葉片綠色、卵形,葉柄長3-4.8厘米,葉片長8-9厘米,每葉腋處著生一朵花,花為白色,果實奇特,果長5厘米左右,燈籠型,果四周有不規則凹凸,中間突出如乳頭狀,單果重3.5-6克,幼果綠色,成熟后深紅色,宛如一隻只倒掛金鐘,非常艷麗,株結數百個。可觀賞也可食用,觀賞期達半年之久。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與一般椒類相同,但在生長期要注意枯萎病的防治。
一、整地做畦
![風鈴元寶觀賞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2/m22da01aac470aff93ba4d445dc333512.jpg)
風鈴元寶觀賞椒
二、定植
定植時,要求土壤濕而不粘,如果土壤太干,應在定植前3-5天灌水,冬季和早春定植時灌水應早,以保證足夠的地溫。按株行距挖穴,縱橫均成行,穴深與苗坨高度相同或略深。定植時覆土與苗坨平齊即可,不得深埋,防止立枯及土傳病蟲害的發生,鋪膜須將膜用土封嚴。覆土后及時將滴灌管靠近幼苗根部加以固定,同時澆定植水。
三、管理
定植至第二層開花期間,在每行相鄰兩植株之間畦外側,挖穴或開溝施肥一次,注意穴和溝的深度要達到10厘米,距離植株也要達到15-20厘米。施肥量:每畝用人糞尿1000公斤,此期間可根據土壤狀況、苗情和氣候補水1-2次。在燈籠椒果實發育至採收,果實膨大期間,約每15天隨水施肥一次,可施複合肥每畝25公斤。當燈籠椒緩苗後進行一次除草,此次宜深10厘米,每次澆水后都應中耕一次;每次中耕近根處宜深,目的是為了促根。棚室內雜草隨時除去,減少發病源。
插架應在植株高20厘米以下時進行,竹竿位於植株外側每3-5株就要插架一排,插架少植株易倒伏,插架后每隔15-20厘米進行繞線綁扶,使植株生長有序。燈籠椒在分杈現蕾后,應將分杈下面的側枝去掉;去除主枝上的弱小不結果枝及各大主枝之間的小枝。
四、病蟲害防治
1、立枯、猝倒病
土傳病害,定植后不久易發生,要注意定植前的土壤消毒和定植后的土壤水分控制。常用的方法是定植后一周左右用普力克、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500-700倍液灌根。
2、病毒病
病症表現分幾種煙草花葉病毒、馬鈴薯病毒、蕨葉病毒等,傳播途徑也很多,如接觸傳毒,蚜蟲傳毒、高溫誘發,防治以預防為主,定植一個月後噴病毒A,抗毒劑一號600-800倍,注意對蚜蟲進行防治,對越夏的作物使用遮陽網進行降溫。
3、灰霉病
4、臍腐病和日灼
5、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