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淋
膏淋
膏淋是淋證一種,淋證的成因有內、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變化為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與腎。當濕熱等邪蘊結膀胱,或久病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引起腎與膀胱氣化不利,而致淋證。由於濕熱導致病理變化的不同,及累及臟腑器官之差異,臨床上乃有六淋之分。
● 英文名稱:Unctuous Strangury
● 又稱:肉淋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
● 膏淋者,淋而有肥狀似膏,故謂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腎虛不能制於肥液,故與小便俱出也。(《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
● 以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為主要表現的淋證。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淋證是以小便頻數,淋瀝刺痛,欲出未盡,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為主症的病證。其中以尿液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為特徵者為膏淋。
● 臨床上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有時可見尿液上有浮油,放置后可沉澱,有時還可伴有絮狀凝塊物。
● 發病過程中有尿道澀痛,排尿阻塞不暢等尿道刺激癥狀。
● 本病多因腎氣虧虛而致腎失封藏之能,下元不固,不能攝納精微脂液而成;或濕熱蘊久,阻滯經脈,脂液無法循常道而出,出現小便渾濁、色如米泔等癥狀。
● 本病可見於現代醫學中的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若上述疾病出現尿液渾濁者,可以參照膏淋進行辨證施治。
● 尿濁:膏淋與尿濁在小便渾濁的癥狀上相似,但尿濁無尿痛,膏淋伴有尿道澀痛癥狀。
● 本病治療上應遵循分清泄濁,清利濕熱之原則,補虛應以補脾益腎固澀之法。
● 膏淋之實證、初起、病情輕者一般預后良好。
● 若久淋不愈,脾腎兩虛,則發為勞淋;甚者脾腎衰敗,可導致水腫、癃閉、關格。
● 宜保持情緒舒暢,避免縱慾過勞。
● 注意外陰清潔,不憋尿,多飲水。
● 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酒醇之品。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