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公孫夏的結果 展開

公孫夏

《聊齋志異》的人物

”某終躊躇,疑其不經。都:京城,指北京。小人徑尺:人變小,只一尺長。

基本信息


《聊齋志異》——公孫夏

原文


保定有國學生某,將入都納資,謀得縣尹。方趣裝而病,月余不 起。忽有憧人曰:“客至。”某亦忘其疾,趨出迎客。客畢服類貴者。三揖 入舍,叩所自來,客曰:“仆,公孫夏,十一皇子座客也。聞治裝將 圖縣秩,既有是志,太守不更佳耶?”某遜謝,但言:“資薄,不敢有奢願。”客請效力,伸出半資,約干任所取盈。某喜求策。客日:“督撫皆 某昆季之交,暫得五千緡,其事濟矣。目前真定缺員,便可急圖。”某訝其本省。客笑曰:“君迂矣!但有孔方在,何問吳越、桑摔耶?”某終躊躇,疑其不經。客曰:“無須疑惑。實相告:此冥中城 隍缺也,君壽盡,己注死籍。乘此營辦,尚可以致冥貴。”即起告別,曰:“君且自謀,三日當復會。”遂出門跨馬去。某忽開眸,與妻子永訣。命出藏鏹,市格錠萬提,郡中是物為空。堆積庭中,雜芻靈鬼馬,日夜焚之,灰高如山。三月,客果至。某出資交兌,客即導至部署,見 貴官坐殿上,某便伏拜。貴宮略審姓名,便勉以“清廉謹慎”等語。乃取憑 文,喚至案前與之。
某稽首出署。自念監生卑賤,非車服炫耀,不足震懾曹屬。於 是益市輿馬;又遣鬼役以彩輿迂其美妾。區畫方已,真定鹵簿已至。途中里余,一道相屬,意得甚。忽前導者怔息旗靡。驚疑間,見騎者盡 下,悉伏道周;人小徑尺,馬大如狸,車前者駭曰:“關帝至矣!”某懼,下車亦伏。遙見帝君從四五騎,緩轡而至,須多繞頰,不似世所 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長幾近耳陳。馬上問:“此何官?”從者答:“真 定守。”帝君日,“區區一郡,何直得如此張皇!”某聞之,洒然毛驚;身暴縮,自顧如六七歲兒。帝君命起,使隨馬蹄行。道旁有殿字,帝君人,南向坐,命以筆札授某,俾自書鄉貫姓名。某書已,呈進。帝君視之,怒曰:“字訛誤不成形象!此市儈耳,何足以任民社!”又命稽其德籍。旁一 人跪奏,不知何詞。帝君厲聲曰:“干進罪小,賣爵罪重!”旋見 金甲神縮鎖去。遂有二人捉某,褫去冠服,答五十,臀內幾脫,逐出門外。四顧車馬盡空,痛不能步,偃息草間。
細認其處,離家尚不甚遠。幸身輕如葉,一晝夜始抵家。豁若夢醒,床 上呻吟。家人集問,但言股痛。蓋瞑然若死者,已七日矣,至是始瘤。便問:“阿憐何不來?”——蓋妾小字也。先是,阿憐方坐談,忽曰:“彼 為真定太守,差役來接我矣。”乃入室嚴妝,妝竟而卒,才隔夜耳。家人述 其異。某悔恨爬胸,命停屍勿葬,冀其復還。數日杏然,乃葬之。某病漸廖,但股瘡大劇,半年始起。每曰:“官資盡耗,而橫被冥刑,此尚可忍;但愛 妾不知異向何所,清夜所難堪耳。”
異史氏曰:“嗟夫!市儈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線索,恐夫 子馬跡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勝誅耳。吾鄉郭華野先生傳有一事,與此頗類,亦人中之神也。先生以清鯁受主知,再起總制荊楚。行李蕭然,惟四五人從之,衣履皆敝陋,途中人竟不知為貴官也。適有 新令赴任,道與相值。駝車二十餘乘,前驅數十騎,騶從以百計。先生 亦不知其何官,時先之,時后之,時以數騎雜其缸。彼前馬者怒其擾,輒呵卻之;先生亦不顧瞻。亡何,至一巨鎮,兩俱休止。乃使人潛訪之,則一國學生,迦納赴任湖南者也。乃遣一介召之使來。令聞呼駭疑,反詰宮閥,始知為先生,諫懼無以為地。冠帶匍伏而前。先生問:‘汝即某縣縣尹?’ 答日:‘然。’先生曰:‘蕞爾一邑,何能養如許騶從?履任,則一方 塗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歸,勿前矣。’令叩首曰:‘下官尚有文憑。’ 先生即令取憑,審驗已,曰:‘此亦細事,代若繳之可耳。’令伏拜而出。歸途不知何以為情,而先生行矣。世有未蒞任而已受考成者,實所創聞,先生奇人,故有此快事耳。”

註釋


據《聊齋志異》山東省博物館抄本
保定:明清時府名,府治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國學生:國子監的生員,即監生。清順治七年裁南京國子監,只留北京國子監,稱國學。
都:京城,指北京。納資:即“捐納”,此謂向政府捐納錢財,謀取 官職。按,清在康熙以前,僅捐納應試資格。康熙時捐納官職,據雲因“軍 需孔亟,不得已而暫開。”(《清史稿·陸隴其傳》)
公孫夏: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公孫”。
座客:座上客;受到禮遇的賓客。
[5〕俾出半資:要他先拿出“納資”的半數。
約於任所取盈:約定在到任以後交足金數。取盈,取滿所定之額。
“某喜求策。客曰”: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某喜,答曰”。
昆季:兄弟。長者為昆,幼者為季。
真定:府名,府治在今河北省正定縣。清雍正元年改名正定
某訝其本省:這個官職在本省,使他感到驚訝。按清代規定,本省 人不能在本省做官。某為保定人,保定和真定在請代同屬直隸省
[11〕孔方:指銅錢。銅錢中有方孔,故稱“孔方”。《晉書·魯褒傳》《錢神論》:“親之如兄,字日‘孔方’。”
何問吳越、桑梓:哪管它在外地還是家鄉。吳越,吳地和越地,借 指外省、遠方。桑梓,家鄉,這裡指本省。
[13〕不經:不合常理,近平妄誕。
致冥貴: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治冥貴”。
[15〕與妻子永訣: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缺“與妻”二字。
市楮錠萬提:買紙錢萬串。楮錠,祭祀時焚化的紙制銀錠。提,量 詞,猶言“一掛”、“一串”。
芻靈鬼馬:草扎的假人假馬,均為舊時送葬用的焚化物。
[18〕部署:中央六部的部級衙門。按,捐納由戶部主持。這裡指掌管捐 納享宜的陰間官署。
[19〕憑文:捐得官職的證書。
[20〕車服:車與冠服。本有高低等級的差別,某卻自己購置,以為炫耀。
[21〕曹屬:這裡府衙的屬官。
迂(Yà訝):迎接。
[23〕鹵簿:貴官出行時的儀仗隊。
[24〕鉦(zhēng爭)息旗靡:鑼聲停,旌旗不張。鉦,古代一種帶有 長柄的打擊樂器,形似鍾,口向上!這裡指開道用的銅鑼。靡,倒下。
小人徑尺:人變小,只一尺長。
關帝:即三國時蜀將關羽,明請時代稱他為神,清初封他為“關聖大帝”。
“須多繞頰”二句:滿臉繞腮鬍鬚,不像世間所畫的那種樣子。世 稱關羽為“美髯公”,說他“髯長二尺”。模肖,描摹的肖像。
張皇:誇張炫耀。
任民社:擔任地方官員。
[30〕干進:求得進身之階,營謀官職。
賣爵:賣官。
“有二人捉某??四顧車馬盡空”: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缺。
偃息;仰卧。
[34〕寤:醒。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悟”。
南面:此指做官。古時以坐北朝南為尊。官員坐堂皆南面而坐,故 稱做宮長為“南面”。
線索:事情的端緒;此指買通關節,營私舞弊。
[37〕作威福者作威作福的人,指“干進”、“賣爵”的人們。
[38〕郭華野:《山東通志》卷一七七,謂郭銹字瑞卿,號華野,即墨人。少勵志清苦,讀書深山。康熙九年成進士。初任吳江知縣、江南道御史,二 十八年擢左都御史,彈劾權貴,直聲震朝野。三十八年授湖廣總督,嚴懲貪 墨。四十二年罷歸。五十四年卒。
[39〕以清鯁受主知:因清正鯁直,受到皇帝的賞識。
再盧:再次起用。總制荊楚:總督荊楚地,指為湖廣總督。荊楚,泛指兩湖(湖南、湖北)地區,明清時稱為“湖廣”。
蕭然:稀少。
駝車:運載行李的車輛。駝,通“馱”。
[43〕彼前馬者:據二十四卷抄本,原無此四字。
呵卻之:斥退他們。
[45〕摹(zuì最)爾:微小。
[46〕考成:舊時考核官吏的政事成績,叫“考成”。
[47〕創聞:往昔所無的新聞。

譯文


保定有個監生,打算到京城去花錢買個縣官做。剛整理行裝要出發,就生病了。他一病就是一個多月不能起床。一天,忽然書童來向他稟報:“外面來了一個客人。”他一聽有客,忘記了自己的病就出去迎接。一出門,見來人衣服華貴,像個貴人,就連連拱手請客人進屋。客人坐下后,他便問貴客來意。客人說:“我叫公孫夏,是十一皇子家的座上客。聽說你整理行裝要去活動個縣官做,我認為你既然有志氣,何不活動個太守當,那不更好嗎?”監生謙遜地表示感謝,說:“我的錢太少,不敢有更高的想法。”客人聽了,表示願意幫忙,幫他出一半錢,並約好時間叫人到他住所去拿。監生很高興,要求給以引薦。客人對他說:“總督、撫台都是我的好朋友。只要有五千貫錢,事就能辦成。眼下真定地方缺額,可快一點辦。”監生認為真定是本省內的地方,在當地做官不好。客人說:“你真傻!只要有空子可鑽,管它本省不本省的!”監生心裡不踏實,仍猶猶豫豫,總懷疑這事有點荒唐。客人進一步說:“不用懷疑,我實話告訴你吧!這個官是陰間的一個城隍缺職,你壽限已經盡了,注了死名冊,趁此機會辦理辦理,到陰間還可榮華富貴。”說完就要告別而去,臨走還再囑咐:“你自己先準備著,三日內再見。”騎上馬就走了。
監生忽然睜眼一看,想了想,原來是個夢,但他相信夢裡的一切是真的,就與妻子說了永別的話。並拿出所藏的銀子,買了紙元寶一萬多提,一時郡中的這類東西全被他買光了。把紙元寶堆在院子里,加上紙紮的童男童女、紙馬、紙牛等物。一起點上火,日夜焚燒,燒的灰有小山那麼高。到了第三天,那個客人果然來了,監生便拿出錢交給他兌現。客人收了錢,就領他到了部院。見一個貴官坐在殿上,監生便跪拜在殿下。貴官略問了問他的姓名后,便勉勵他為官要清正等,拿任命書給他,監生便叩頭謝恩而去。
監生當了太守,自認為出身監生,地位卑賤,如果沒有大隊車馬,沒有好的服飾加以炫耀,不足以震服部下。於是他買上很好的車馬,還打發鬼役用彩車接來了美妾,各項準備工作剛剛就緒,真定郡的儀仗隊就來接他。他跟著儀仗隊,一路走著,人們夾道歡呼,他十分自得。大隊人馬正走著,忽然前面領路的鼓樂停住了。旌旗也放倒了。他正驚疑問,又見前面騎馬的人都下了馬,一起跪倒在路旁,並且漸漸縮小,人縮到一尺高,馬縮到如貓大。他車前的人報告說:“關帝神來了!”監生一聽,也害怕了,急忙下車跪在地上。一抬頭,遠遠看見關帝騎著大馬,後面跟著四五匹坐騎,慢慢向他走來。神長的是絡腮鬍子,不大像人世間所畫的肖像那樣。然而種態威嚴,兩隻眼很長,一直長到耳朵邊。關帝走進前來問:“這是什麼官?”隨從回答:“真定太守。”關帝說:“小小的一個太守。怎麼這麼威風!”監生聽了,嚇得毛骨悚然,身子覺得一下縮小了許多。他看了一下自己,像個六七歲的小孩子。關帝叫他起來,一塊跟在馬後走。
走了不多時,道旁有一座宮殿,關帝下馬進了殿,朝南坐下。命人取紙、筆給監生,先叫他自己寫出籍貫、姓名。監生寫完呈上,關帝一看大怒,對他說:“看你寫的錯別字這麼多,字也不成樣子,真是個市儈小人.哪裡能當民官!”又命人查他的德行錄,有一人跪奏,沒有聽到說什麼。關帝嚴厲地說:“你投機鑽營罪還小些,買爵討官罪惡太大!”於是就有兩個金甲神人拿了鎖鏈出去,又有兩個小神捉住監生,脫去官服,摘去官帽,推倒在地打了他五十大板,直打得腚上的肉都幾乎掉了下來。最後把他攆了出去。
監生出門后,四下一看,車馬都沒有了,覺得渾身疼得不能走路,便趴在草叢裡休息。仔細辨認了一下周圍,這地方離家並不遠。幸好覺得身子很輕,輕得走起路來像樹葉一樣。他走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家。忽然覺著像做了個夢一樣,睜眼一看,自己還是躺在床上呻吟。全家人都來問他,他啥也不說,直喊腚疼。在此以前,他一直閉著眼像死了一樣,已有七天了。到現在,他才明白了一切,便問家人:“阿憐為什麼沒來?”——原來阿憐是他愛妾的小名。先是有一天,阿憐正與人說話,忽然說:“我丈夫當了真定太守,派人接我來了。”說罷就進屋梳妝打扮,打扮完后就死了。這事到今天才隔了一夜。家人說完,認為這事很奇怪,監生卻完全明白。只有悔恨而已。他叫人把阿憐的屍體留下,不要埋葬,等她蘇醒過來,可是一直等了幾天仍沒還陽,才埋葬了。
監生的病漸漸好了,可腚瘡卻更厲害了,半年後才能起來走路。自己常對人說:“我官和錢都沒有了,而且還受到陰間的刑罰,這些我都能忍受;但不能忍受的是我的愛妾不知道哪裡去了,一到夜晚便不知如何消磨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作品簡介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另有相關同名電視劇和電影等。
關於聊齋的評價
紀曉嵐:“才子之筆,莫逮萬一。”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准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魯迅評論《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