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加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轄鎮

宗加鎮位於都蘭縣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60千米。常住人口10702人(2020年),以蒙古族為主,佔總人口的94%。面積0.9萬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宗加鎮
宗加鎮
古代時期,屬西戎地。
漢代時期,屬西羌地。
西漢後期,屬西海郡
元朝時期,屬宣政院所轄吐蕃等處宣慰使司轄。
明朝時期,屬曲先衛。
明末清初時期,屬和碩特蒙古政權,
清朝初期,為衛藏地。
民國時期,屬甘邊寧海鎮守使。
民國二十年(1931年),歸青海省都蘭縣管轄。
1956年,建宗加鄉。
1958年,併入巴隆公社。
1962年,分設宗加公社。
1984年,改為宗加鄉。
2005年9月,撤銷宗加鄉,與諾木洪鄉合併設立宗加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宗加鎮下轄1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中心街社區,鐵奎、托海、阿斯林、那木哈、努日、西西、田格力、哈西娃、艾斯力金、沙日、烏圖、布拉、農業、諾木洪;下設7個居民小組、1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宗加鎮下轄2個社區和14個行政村:諾木洪中心街社區、諾木洪農場生活區,諾木洪村、西西村、阿斯林村、努日村、那木哈村、布拉村、沙日村、托海村、鐵奎村、農業村、哈西娃村、田格力村、艾斯力金村、烏圖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宗加鎮地處都蘭縣西部,東與巴隆鄉香日德鎮和察漢烏蘇鎮相鄰,南與玉樹州曲麻萊縣麻多鄉接壤,西與格爾木市大格勒鄉相連,北與大柴旦行委、德令哈市烏蘭縣毗鄰,東北與香日德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237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宗加鎮地勢東高西低,地貌有荒漠和草原兩種類型。境內最高點位於曹木次山峰,海拔5536米;最低點位於霍魯遜湖海拔2675米;平均海拔2775米。
氣候
宗加鎮年平均氣溫4.3℃,1月平均氣溫-10.4℃,7月平均氣溫17.3℃。農業區無霜期約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37.9—180.5毫米,蒸發量1358—1765毫米。年日照時數2903.9—3252.5小時,太陽年輻射量為173.12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宗加鎮境內主要河流有諾木洪河、洪水河、清水河。諾木洪河發源於南部的布爾汗布達山系的滅格騰山北坡,流域面積3728平方千米,流經諾木洪地區至諾木洪農場地區,至諾木洪農場以北滲入地下,然後直接匯入霍魯遜胡。諾木洪河全長92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1.9‰,集雨面積3728平方千米,年徑流量15.169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81立方米/秒,河水含沙量1.41千克/立方米,每年11月份河水結凍至來年3月份解凍,地下水是該河的主要補給源。
自然災害
宗加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鼠患、病蟲害等。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宗加鎮轄區總人口27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3人,城鎮化率8.8%。另有流動人口12536人。總人口中,男性1387人,佔50.1%;女性1381人,佔49.9%;14歲以下471人,佔17%;15—64歲1548人,佔55.9%;65歲以上749人,佔27%。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達1517人,佔5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087人。
截至2018年末,宗加鎮戶籍人口有487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宗加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103元。
2018年,宗加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宗加鎮有耕地面積3684.2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78.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437.6萬元,比上年增長20.1%。畜牧業以飼養羊、牛為主。2011年,牲畜總數16.8萬頭(只)。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宗加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295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宗加鎮有衛生院2個,病床9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25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人、執業(助理)醫師0.7人、註冊護士0.72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05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宗加鎮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169戶,人數332人,發放資金68.37萬元,月人均171.6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16戶,人數249人,發放資金19.69萬元,月人均65.9元;農村五保戶32人,發放五保供養資金10.24萬元。民政報銷農牧區大病醫療救助人數249人次,城鎮低保戶369人次。

交通


宗加鎮
宗加鎮
宗加鎮境內有G109公路穿過。

文化


● 地名由來
“宗加”系蒙古語,意為“西或左”之意。新中國成立前為蒙古族右翼盟和碩特部西左右後旗的駐牧地,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