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縣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縣

烏蘭縣隸屬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達木盆地東部,東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南與都蘭縣相連,西接德令哈市,北與天峻縣交界。

截至2010年,烏蘭縣轄4個鎮,共38個村(牧)民委員會,有漢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7個民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烏蘭縣常住人口為31507人。

2010年,烏蘭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52265萬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9年增長16%。

2018年9月2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複併發布公告,批准2017年度計劃摘帽的烏蘭縣退出貧困縣。

歷史沿革


早在周秦時期,烏蘭地區就是塞外羌人駐牧地。
公元四世紀初,鮮卑族吐谷渾部遷至青海南部地區,隨後向北發展,今烏蘭地區為吐谷渾屬地。
元憲宗三年(1253年)起,屬吐蕃等處宣尉使司都元帥府管轄。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東蒙古俺答汗第三次移牧青海后,不斷有成批蒙古人移居青海,今烏蘭地區蒙古人逐年增加。
清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巴隆部首領從東部牧業區招募漢族農民到今烏蘭地區進行農耕,並教當地牧民農耕技術。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烏蘭地區屬青海省管轄。湟中、湟源、化隆等地的部分回、土、撒拉族農民,為抗拒蔣介石、馬步芳的橫徵暴斂,成批至都蘭,形成了今天的希里溝、賽什克等小塊農業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11月27日,國民政府改都蘭歷時理事公署為都蘭縣,縣政府設於都蘭寺,並於12月遷至希里溝。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希里溝設墾務局,海東各縣農民陸續遷居希里溝、賽什克地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青海省政府在察汗烏蘇設立墾務局,下設5個墾務組,賽什克地區是其中之一,之後,青海東部農業區的漢族人大批進入希里溝、賽什克地區。
1949年9月,烏蘭地區解放,隸都蘭縣人民政府。
1952年年初,成立希里溝鄉,歸一區領導。
1956年,設立都蘭縣茶卡區。
1959年1月1日,都蘭縣一區和茶卡區合併成烏蘭縣,改茶卡工委為中共烏蘭縣委,成立烏蘭縣人民委員會,駐茶卡。縣委、縣人民委員會工作機構隨之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蘭縣位於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達木盆地東部,東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南與都蘭縣相連,西接德令哈市,北與天峻縣交界。政府駐希里溝鎮,東距青海省會西寧市374公里,西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139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97°01′~99°27′,北緯36°19′~37°20′,縣境東西長216.9公里,南北寬112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12858.16平方公里,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土地總面積的3.95%。
地貌
烏蘭縣四周環山,中間平坦,北有祁連山支脈,海拔3692~4701米,南靠崑崙,海拔3132~5031米,由東向西有茶卡契墨格山、柯柯賽山、布依坦山、茶卡南山、哈里哈圖山、希里溝南山、氂牛山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形成波浪形狹長傾斜走向,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南北大山的褶皺將縣境切割成茶卡盆地、希賽盆地和卜浪溝盆地三個閉流性山間盆地。
氣候
烏蘭縣深居內陸腹地,氣候受高壓西風控制和 蒙古一西伯利亞反氣旋影響,氣候極為乾燥,
表現出典型乾旱大陸性氣候特徵,終年偏西風強勁,僅東部地區可受東南季風的影響,氣候稍濕潤。年平均氣溫3.5℃,最高月均溫(七月)14.4℃,年較差26.9~28.2℃,最低月均溫(一月)-12.4℃,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最低氣溫-27.7℃。無霜期90~97天,最大凍土深度166厘米。≥0℃年積溫在1909.1~2249.0℃,≥10℃積溫1480.9~1543.9℃,80%保證率的積溫在1796.4~2000.4℃,是省內僅次於河湟谷地的第二個暖區。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大,分別為16.4℃和27.2℃。縣城平均海拔2960米,年平均氣壓在650mm以上,含氧量為海平面的2/3左右。
全年日照總輻射656.96~696.33千焦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時數長達2869~3113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65~70%,平均每天日照8.4~8.8小時,是青海省太陽輻射富集地區之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烏蘭縣境礦產資源有大、中、小型礦床17處,礦點、礦化點44處,礦種33種。大型規模礦床有池鹽、芒硝、長石、硅石白雲岩;中型規模礦床有鈮鉭礦、雲母礦等。現已探明礦產資源總量:池鹽14.99億噸,芒硝3241.69萬噸,鹼17萬噸,長石5631萬噸,硅石1587萬噸,白雲岩2.8萬噸,鐵礦446.39萬噸,雲母4766噸,鎢1762噸,硅錳246萬噸。
生物資源
烏蘭縣共有牧草(早熟禾沙拐棗野蔥甘草芨芨草、珠芽蓼等)11類、40組、81型;種子植物(大黃、狼毒龍膽等)43科、110屬、197種;中藥材(麻黃、鎖陽、蘆葦、枸杞等)289種。
烏蘭縣境內有野生獸類(雪豹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駱駝白唇鹿野氂牛普氏原羚、藏羚等)103種、鳥類(胡兀鷲、雉鶉、黑頸鶴、丹頂鶴等)294種。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烏蘭縣轄4個鎮(希里溝鎮、茶卡鎮、銅普鎮、柯柯鎮),共38個村(牧)民委員會。
烏蘭縣希里溝鎮
茶卡鎮
銅普鎮
柯柯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烏蘭縣總人口36555人,比2009年下降0.56%。其中,農業人口23376人,非農業人口13179人;少數民族人口15956人,佔總人口的43.65%。全年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1.15%,自然增長率1.61‰。
2021年7月2日,海西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烏蘭縣常住人口為31507人。

民族

烏蘭縣有漢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7個民族。

經濟


綜述
2010年,烏蘭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52265萬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9年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543萬元,較2009年增長6.6%,增長速度比2009年加快4.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18150萬元,較2009年增長17.3%,增速緩慢1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0572萬元,較2009年增長14.1%,加快2.2個百分點。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41537元,按可比價比2009年增長23.1%。
第一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為9%,比2009年降低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78%,降低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13%,上升5個百分點。
2010年,烏蘭縣完成財政總收入50382萬元,比2009年增長3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764萬元,比2009年增長27.9%。完成各項稅收5147萬元,增長32.8%,其中增值稅933萬元,增長14.3%,營業稅1966萬元,增長20.9%,個人所得稅133萬元,下降36.7%,資源稅862萬元,增長52.6%,企業所得稅124萬元,增長117.5%。財政總支出50332萬元,比2009年增長36.6%。
第一產業
2010年,烏蘭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9755萬元,比2009年增長24.9%。其中,種植業產值5650萬元,增長47.4%;畜牧業產值12825萬元,增長19.6%;林業產值680萬元,下降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00萬元,增長11.1%。
2010年,烏蘭縣完成農業增加值13543萬元,比2009年增長6.6%。其中,種植業2864萬元,增長19.3%;畜牧業9896萬元,增長4.2%;林業423萬元,-4.9%;農林牧漁服務業360萬元,增長5.5。
2010年,烏蘭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36公頃,較2009年下降1.8%。
2010年,烏蘭縣完成糧食總產量9622噸,比2009年增長20.1%;油料總產量1587噸,下降24.1%。
2010年,烏蘭縣農用機械總動力為47735千瓦,比2009年增長1.6%,當年機械播種面積2842公頃,比2009年增長23.7%,機械化程度達93.6%,比2009年提高19個百分點。
2010年末,烏蘭縣牲畜存欄總頭數為464622頭(只),比2009年增長6.4%。其中,大牲畜16413頭(只),增長6.8%;綿羊281633隻,增長11.6%;山羊166576頭只,下降1.5%;出欄牲畜頭數196374頭(只),增長5%,出欄率為44.9%,比2009年提高0.2個百分點;商品率39.3%,提高0.5個百分點;育活仔畜220708頭(只),增長7.3%,成活率92.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成畜死亡率2.65%,上升0.44個百分點。
2010年,烏蘭縣完成造林面積1247公頃,比2009年增長16.8%;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為3036公頃,佔總播種面積的100%。
第二產業
2010年,烏蘭縣完成工業增加值113550萬元,按可比價比2009年增長1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10833萬元,增長15.7%,規模以下工業2717萬元,增長43.9%;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718萬元,比2009年下降25.3%,重工業110832萬元,增長16.6%。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45492萬元,比2009年增長24.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6928萬元,比2009年增長23.9%;規模以下8564萬元,增長46.2%。
2010年,烏蘭縣完成工業銷售產值251439萬元,比2009年增長28.4%,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3%,比2009年增長2.2個百分點。
2010年,烏蘭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4600萬元,按可比價比2009年增長48.7%。
2010年,烏蘭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703萬元,比2009年增長31.2%,增幅比2009年回升27.6個百分點。按投資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9289萬元,比2009年下降36.5%;民間投資48414萬元,增長128.3%。
第三產業
2010年,烏蘭縣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住宿業完成增加值2140萬元,比2009年下降3.6%。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52萬元,比2009年增長16%。按行業分,批發業992萬元,增長12.7%;零售貿易業10588萬元,增長18.6%;住宿和餐飲業2372萬元,增長6.7%。
2010年,烏蘭縣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6399萬元,比2009年增長34.6%,增速比2009年加快26個百分點。公路運輸全年完成客運量12萬人次,比2009年增長72.6%,客運周轉量210萬人公里;貨運量70萬噸,下降40.4%,貨運周轉量2400萬噸公里,下降0.7%。
2010年,烏蘭縣完成郵電通信業務總量2363.9萬元,比2009年增長10.8%。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6000戶,與2009年持平,其中城鎮電話用戶3000戶,與2009年持平,鄉村電話用戶3000戶,與2009年持平;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20480戶,比2009年增長23.5%;年末網際網路用戶2300戶,比2009年增長58.6%。
2010年,烏蘭縣金融機構現金總收入160061萬元,比2009年增長47.7%;現金總支出176577萬元,增長45.1%;貨幣凈投放量16516萬元,增長23.9%;各項存款餘額85005萬元,增長32.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4569萬元,增長34.7%;各項貸款餘額46296萬元,增長2.3%,其中,農業貸款4639萬元,增長31.6%。
2010年,烏蘭縣保險機構保費總收入為1232萬元,比2009年增長4.8%;支付各類賠款總額398萬元,下降27.7%,賠付率為32.3%,比2009年下降14.5個百分點。

文化


民風民俗
烏蘭縣的漢族、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風和地域文化,在農耕、游牧、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建築、宗教、信仰等方面構成了一幅幅濃郁而又色彩斑斕的圖畫,與中華民族文化交融輝映,展示著其瑰麗的風采。

交通


烏蘭縣境內青藏鐵路、109國道315國道橫穿縣境,縣內各鄉鎮全部通公路。
青藏鐵路從烏蘭縣縣城北側通過,境內長103公里,設有車站(所)7個,鐵路總路程150公里。國道315、109線穿越境內,公路總路程296公里。形成以希里溝鎮為中心,外通全國各地、內達各鄉鎮的道路交通網。

社會


教育事業
2010年末,烏蘭縣共有各類學校19所。其中,小學13所,中學6所。年末全縣在校學生5150人,比2009年減少287人,其中小學生2864人,減少295人,中學生2286人,增加8人。全年教育經費支出6178萬元,比2009年增長5.9%,占財政總支出的12.3%,比2009年下降3.5個百分點。
科技事業
2010年末,烏蘭縣行政事業、企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61人,與2009年持平,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14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8人。全年科學技術經費支出為58萬元,比2009年下降83.7%。
文化事業
2010年末,烏蘭縣共有廣播電視轉播台、有線電視站5座,有線電視用戶3133戶,與2009年持平,其中,農村用戶1600戶,有線電視線路覆蓋率為85%,與2009年持平。
醫療衛生
2010年末,烏蘭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縣級醫院3個,鄉村衛生院5個;病床床位178張,比2009年增長33.8%;衛生機構從業人員208人(縣屬),增長1.5%,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8人,下降0.5%;全年衛生事業經費支出3236萬元,增長16.9%,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6.4%,比2009年下降1.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2010年末,烏蘭縣有5165個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比2009年增加227人;有9472個城鎮居民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其中,職工和離退休人員574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達21137人,比2009年增加378人;全縣城鄉最低收入標準以下的居民中有2453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比2009年增加128人;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94.23萬元,下降13.5%;年末各類國有單位在崗職工3775人,下降0.3%;各類失業人員就業人數306人,增長0.3%,登記失業人員失業率3.3%,與2009年持平。

旅遊


地方特產
烏蘭縣特產有:烤全羊、酸奶、馬奶酒、氂牛排、手抓羊肉、曲拉、奶茶、大閘蟹、釀皮雜碎湯炕羊排麥仁、熬飯、尕面片、羊腸面、灌血腸、酥油茶等。
茶卡鹽
茶卡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茶卡鹽氯化鈉純度高、可溶性雜質低,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賴氨酸氨基酸,有特殊調味效果,具“味咸而甘”口味獨特,不易結塊等特點。
2009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茶卡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烏蘭茶卡羊
烏蘭茶卡羊,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烏蘭縣地勢高峻,氣候乾燥,冬季漫長,乾燥寒冷,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短暫溫涼,秋季氣溫逐漸變冷,全年降水量少,無霜期短,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晝夜溫差雨熱同季,適宜家畜生活。烏蘭茶卡羊,身軀發育勻稱,頭短寬,額寬廣,鼻平直,嘴短而粗,肩胛和前驅結合良好,胸深而廣,筋骨開張良好,背平直,十字部寬平,臀股部豐滿,肢偏短,蹄堅實,多呈淡黑色。肉質鮮嫩、口味純正、肥而不膩、滑而爽口、口感地道純正,具滋補功效。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烏蘭茶卡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風景名勝
都蘭寺
都蘭寺
都蘭寺
都蘭寺位於烏蘭縣縣城以東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屬清朝遺跡,1988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有僧侶46人,房屋87間,先後有8名活佛在此轉世。現有九十處座禪前均有大量的柏樹遮蔽。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八進津呼圖克圖,座禪前有一株圓柏樹,樹冠極像心臟,微風吹拂似心臟在卜卜跳動,全樹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聖物。
魔鬼城
魔鬼城是青海柴達木盆地南八仙、一里坪一帶的雅丹地貌群,長達近百公里,寬約數十公里,因遍布姿態各異的風蝕殘丘而享有“魔鬼城”之稱。“雅丹”是維吾爾語,意為“風化土堆群”。數千萬年的風沙造就了“魔鬼城”神秘莫測、奇幻萬千的風蝕土林,使之成為柴達木盆地最有魅力的旅遊景點之一。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位於茶卡鎮,“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的意思,也是青鹽的海,高原獨特的地質作用造就了茶卡鹽湖獨特的自然風光,茶卡鹽湖景區已發展成為生態游與工業游並舉的新型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哈里哈圖國家級森林公園
哈里哈圖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烏蘭縣東北20公里的哈里哈圖山,總面積5170.5平方千米,是柴達木盆地中分佈最集中,面積較大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蓋率達37.8%,林草覆蓋率達95%,保持著良好的森林和草原生態環境。
金子海
金子海
金子海
金子海,蒙古語意為金子泉(阿東木拉古湖),相傳成吉思汗領兵經過此地,向北朝氂牛山走了100步后,又走了9步坐下來飲酒,飲酒後金盞化為金子海;經傳氂牛從山上上下來一對金羊,到湖邊飲水,嘗水甘甜,再不願回山而入湖,故成了金子海。金子海既不是海,也不是一潭死湖,是一眼泉水,位於烏蘭縣希里溝鎮西南80km,面積約0.45平方公里,呈梳形,西向為梳背,梳齒向東。
希里溝清真寺
希里溝清真寺位於烏蘭縣希里溝鎮西庄村,是烏蘭縣境內最有影響的伊斯蘭教寺院。該寺院初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後幾經遭劫,幾乎成了廢墟。1980年,由當地伊斯蘭教信徒集資重建,佔地面積1330平方米。大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是信徒集禮的主要場合。坐西朝東,南北長16米,東西寬10米。為磚木結構。殿內可容納200多人聚禮。清真寺正門坐南朝北建有木拿乃(鳴經塔)一座,內為正方形門洞,外觀為六邊形,共6層,高約12米。

獲得榮譽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10月,獲評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1年1月1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