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下旬,黃現璠抽調廣西大學熱心民族工作的黃國安、黎國軸等12人組建了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全稱“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文教局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整個調查工作歷時1個多月,相繼深入到了桂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的南丹、天峨、河池、羅城、忻城等5個縣,先後訪問調查了白褲瑤、背簍瑤、毛難族、苗族、紅苗、壯族、水家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對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生活和風俗習慣有了初步了解,收集到眾多文物和珍貴史料。
桂西僮族自治區成立后,在
覃應機主席的卓越領導下,即開始了著手擬訂發展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的具體計劃。同 時計劃派人到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重點調查,作為發展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事業的參考。1953年6月上旬,黃現璠到
南寧出席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會議時,高秘書長和文教局長找黃現璠商量,希望由黃現璠出面在廣西大學組建一隻調查隊,由黃現璠帶隊負責調查。黃現璠當場同意。返回廣西大學后,他即找
楊東蒓校長商量,楊校長當場表示大力支持。
1953年下旬,黃現璠抽調廣西大學熱心民族工作的黃國安、沈建尊、譚石浙、
王天眷、黃耀坤、李總平、劉永裕、屈治平、王少聊、黃秉榮、韋光前、黎國軸等12人組建了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全稱“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文教局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自治區文教局派梁光選同志參加調查組工作。
一切準備工作完畢后,7月28日,黃現璠帶領調查組一行13人從
桂林出發前往宜山,停留兩日後前往南丹。這時,宜山專署民委會龍鳳亭(苗族)和南丹縣民族工作隊黎老隆(
瑤族)倆同志,先後加入調查組。
黃現璠撰寫的《羅城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封面
抵達南丹后,黃現璠派黃國安、王少聊二人到天峨縣第二區搜集革命史料,然後帶著調查組深入到南丹里湖鄉,再將調查組分成三個小組,分別到南丹四區的龜地、紀后、里化等瑤區進行調查工作。工作結束后,三個小組在南丹大瑤寨集中,進行工作總結。總結完后,三個小組又分別深入大瑤寨、二區的牛攔關小瑤寨和八圩進行調查。8月中旬,黃國安、王少聊結束
天峨縣調查后返回南丹牛攔關,黃現璠將他們組成一個小組,派往七圩鄉去調查。整個
南丹縣的調查工作於8月19日結束,20日全員集中於南丹縣城。21日,黃現璠帶領調查組返回河池金城江;22日,黃現璠即派譚石浙、王少聊、黃秉榮、
韋光前四人到河池下坳瑤區調查當地瑤民生活現狀。然後帶領調查組返回宜山;23日,再派梁光選、沈建尊、李總平、劉永裕、黎國軸等5人前往
羅城縣調查仫佬族歷史和經濟、文化、生活狀況。黃現璠和其它成員留在宜山,進行工作總結。27日,黃現璠又派黃國安、王天眷二人到忻城調查收集農民革命史料。9月4日,各組人員全部回到宜山,集中在宜山專署內進行工作總結。20日,調查工作全部結束,黃現璠帶領調查小組大部分成員返回桂林廣西大學。調查期間,黃現璠還在龍鳳亭同志的陪同下忙中抽閑到了一趟天峨縣城和
東蘭縣城,主要是採訪韋拔群烈士的親屬舊友部下韋武月、黃美倫、
韋國英、牙美元等人,收集韋拔群烈士的革命史料。
調查工作組調查深入地之一 - 南丹里湖鄉
整個調查工作歷時1個多月,相繼深入到了桂西僮族自治區轄地的南丹、天峨、河池、羅城、忻城等5個縣,先後訪問調查了白褲瑤、背簍瑤、毛難族、苗族、紅苗、壯族、水家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對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經濟生活和風俗習慣有了初步了解。同時,我們在整個調查過程的一路上,還
收購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樂器(
銅鼓)、農具等文物40多件,拍得照片30多張。
這次調查針對性較強,例如對羅城縣少數民族,調查組主要針對該縣仫佬族展開調查,大致了解到如下情況:
(一)羅城縣仫佬族人口分布情況
(二)民族來源
(三)民族鬥爭史
(四)生產上之一般情況
(五)解放前生產上的禁忌
南丹里湖白褲瑤自然屯
(六)農產品和土特產
(七)副業
(八)仫佬族地區今年旱災情況(以大新鄉大梧村為例)
(九)目前日常生活各種情況
(十)解放前後的婚姻情況
(十二)喪葬的一般情況
(十三)迷信治病情況
(十四)各種節日情況及轉變
(十五)只有民族語言,沒有民族的文字及歌劇
(十六)歷史上的文化情況
(十七)解放前後的基礎教育
民族服飾
(十八)民族藝術及歌劇
(十九)結婚時的唱歌盛會
(二十)農民劇團等方面情況
調查結束后,黃現璠立即將調查資料分別整理成了《南丹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
河池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
羅城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等3份報告,每份報告最後皆列有“存在問題及改善辦法”小節,相繼呈送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以供政府擬訂發展各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具體計劃的參考。
黎國軸,1933年4月生,廣西上思人,壯族。教授。中共黨員。1950年迎進入廣西大學歷史系學習,“在學生時代,黎還積極參加了由黃現璠教授領導的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區社會歷史調查組,到河池、南丹、羅城、
宜州等地進行社會歷史調查。”從而成為“黃派”六老帥之一。
白褲瑤
1954年7月,黎國軸大學畢業,因成績優異,被分配到
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任教師。1956年,
廣西教師進修學院在南寧成立,黎又被調到該校歷史系任教。1958年冬,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邊遠偏僻的巴馬民族師範進行基層鍛煉,先當教師,后當校長。1960年到1965年,他參加了中央民院政治系學習,取得政治專業本科畢業,為搞好科研積累了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此後幾十年時間,廣西師院、
廣西師大、
廣西教育學院、廣西民族學院等院校多次要調黎去工作,但因河池人才缺乏,黎一直沒有離開
巴馬。直到1988年,組織上才把他調到河池地區教育學院任教。曾任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會員,廣西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百越史研究會會員,廣西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會員,廣西民族研究會理事,廣西河池地區民族研究會副會長。他一生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為培養祖國后一代作出貢獻。經他教育培養的學生有8000多人,遍布廣西,特別是
百色、河池兩地區,可謂桃李滿天下。1981年被評為廣西先進教育工作者,1985年被評為河池地區先進教育工作者。他不但教學工作成績卓越,科研成就也是碩果累累。從1981年以來,他撰寫的公開出版發行的書籍有15本,186萬8千多字,撰寫的在各種報刊發表的論文84篇,67萬多字;一般性文章86篇,共95萬6千我字。所出版的書籍中,影響最大、價值最高的是論文集《論韋拔群》和人物傳記《韋拔群傳》兩本書,受到評論界的好評。現尚有《右江革命歌謠》、《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等書準備出版。此餐,他接受廣西河池地委的聘請,擔任中共河池地區組織史資料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和編審,負責審查、修改、出版了《中共廣西河池地區組織史資料》等11本書,共約500萬字。所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書,有不少獲得"
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勵。多次應邀出席全國性的、國際性的學術討論會,交給大會的論文,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