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衝突
烏克蘭衝突
烏克蘭衝突,是由烏克蘭親美勢力,幕後美國政府支持下演變的示威運動,后通過街頭抗議活動,以及烏克蘭軍方倒戈,由俄羅斯扶植的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
2014年4月,烏克蘭東南多個州地區,當地俄羅斯人和烏克蘭親俄勢力在俄羅斯政府的煽動下爆發示威抗議運動,抗議烏克蘭親美勢力政變推翻亞努科維奇政權。而烏克蘭親美勢力與極端右翼分子則鎮壓示威者,尤其在西南敖德薩地區,製造流血事件,導致50多名俄族示威者死亡。
激起了東南多個州俄族民眾的反抗,在5月初演變為武裝衝突。
烏克蘭當局派出軍事力量鎮壓,演變為大規模戰爭,直到9月初,烏克蘭軍方損失慘重,多個成建制部隊被重創或被打垮,東南地區親俄反對派也傷亡慘重,在俄羅斯與歐盟斡旋下,雙方停火。但是中小規模衝突仍然不斷,至今也未能停止。
截至2014年12月,已致4700多名烏克蘭東南地區平民死亡,烏克蘭軍方與反政府武裝的損失數據,則沒有有效的統計,交戰雙方報道差異很大。
2019年12月29日,烏克蘭政府與烏東部民間武裝在頓涅茨克州的戈爾洛夫卡市附近交換在押人員。這是2017年以來雙方首次大規模交換在押人員。
烏克蘭當局出動大批警力清理示威者的大本營——獨立廣場,稱這是反恐行動。廣場上的示威者用燃燒瓶、鞭炮和石塊同警方展開激烈對抗,警方則動用了高壓水龍頭。到午夜時分,警方已經部分佔領獨立廣場,並清除了一些街壘和帳篷。
2014年1月19日基輔曾發生反政府騷亂,但規模和激烈程度遠不如這一次。在烏克蘭反政府抗議者2月16日撤離他們佔領的基輔市政府大樓以及幾個州政府的辦公樓后,烏克蘭總檢察院宣布議會2014年1月29日通過的大赦法自2014年3月17日起生效,而且不再追究鬧事者的刑事責任。就在國內局勢逐漸好轉的情況下,基輔再次發生更嚴重的騷亂。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明斯克協議簽署以前,烏克蘭武裝部隊和東烏地方武裝在烏克蘭東南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持續交戰,烏軍在早期戰鬥中接連遭受巨大損失並撤退,東烏地方武裝現控制著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州的大部分地區。
2014基輔反政府叛亂
核心提示
烏克蘭示威者與警方2014年2月18日在首都基輔發生激烈衝突。烏克蘭衛生部2014年2月19日說,截至2014年2月18日6時,衝突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其中包括《消息報》的一名記者。法新社評論稱,這是烏克蘭國內示威活動持續近3個月來最血腥的一天。
衝突升級
數以千計的示威者2014年2月18日上午從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出發,向議會大樓方向前進,要求議會恢復2004年憲法。
2004年12月8日,烏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烏政體由總統-議會制過渡為議會-總統制。2010年10月1日,烏憲法法院裁決2004年“政治改革”憲法修正案違憲,國家政體由議會-總統制重回總統-議會制。
烏警方稱,示威者使用了武器,導致衝突升級。
烏克蘭衛生部2014年2月19日發布消息說,截至當日6時,18日的衝突共造成25人死亡,基輔市各家醫院共接收351名在衝突中受傷的人員,包括79名警察和內衛部隊軍人等護法機構人員、5名記者、1名議員和3個未成年人。
另據烏克蘭內務部2014年2月19日上午發布的消息,共有371名護法機構人員在衝突中受傷,大部分傷員在內務部系統的醫院接受治療。受傷軍警中有74人受的是槍傷,已有9人死亡。但烏衛生部的消息並未說明死亡的25人中是否包括這9名軍警。
一些示威者當天還衝擊了執政的地區黨總部辦公樓,向院內投擲燃燒瓶,導致院內起火。隨後示威者闖入院內,點燃一輛轎車,並將20餘名工作人員趕出辦公樓。警方和當局支持者聞訊趕來,將示威者驅離。
俄新社報道稱,在涉及2014年2月18日衝突的網路視頻中,既有示威者攻擊警察的鏡頭,也有警察毆打示威者的畫面。此外,數名參與報道的記者也遭到了警察襲擊。
清理廣場
俄新社稱,2014年2月18日晚間,烏防暴警察將示威者驅趕回他們的大本營――獨立廣場,並開始實施清場行動。
警方拆除了廣場周圍的一些街壘和帳篷,驅散示威者。示威者用燃燒瓶、鞭炮和石塊同警察展開激烈對抗,警察則動用了高壓水龍頭。此外,示威者還在廣場上焚燒輪胎,製造火牆阻止警方行動。
在行動中,警方通過擴音器喊話,讓婦女和兒童離開廣場,因為警方正在進行一場“反恐行動”。
媒體報道稱,獨立廣場聚集了大約2萬名示威者。烏反對派領導人、前拳王維塔利 克利奇科在廣場上呼籲保衛大本營。
克利奇科的發言人說,克利奇科在午夜前趕往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的辦公室,希望解決這場危機。不過,數小時后,克利奇科證實與亞努科維奇的談判失敗。
越過底線
烏克蘭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2014年2月19日凌晨發表講話說,反對派領導人呼籲人們拿起武器的行為“越過了底線”。他指責反對派領導人完全無視民主的基本原則,“政權應該在選舉中獲得,而不是在街頭或廣場上獲得”。
亞努科維奇呼籲反對派領導人立即與挑起流血衝突的激進分子劃清界限,否則就等於承認他們支持激進分子。他同時呼籲反政府示威者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武裝對抗,向執法機關認罪。
亞努科維奇2014年2月19日還簽署命令,宣布20日為全國哀悼日,以悼念18日在首都基輔發生的衝突的遇難者。
多方調停
2013年11月,烏克蘭政府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在國內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
烏克蘭國內緊張局勢已經有所好轉。2014年2月16日,示威者撤離佔領的基輔市政府大樓以及幾個州政府的辦公樓。烏總檢察院隨後宣布議會2014年1月29日通過的大赦法自2014年2月17日起生效,而且不再追究鬧事者的刑事責任。
對於烏克蘭局勢意外逆轉並爆發流血衝突,歐盟、聯合國等國際社會均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停止暴力,通過對話解決。
德國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警告說,歐盟可能對烏克蘭領導人採取制裁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14年2月19日表示,中方希望烏克蘭有關各方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為重,通過協商對話消弭分歧。
克里米亞脫烏入俄
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後,因擔心俄在烏克蘭的黑海軍隊基地以及歷史地域劃分的遺留問題,俄在3月初成為克里米亞半島的實際控制者。
3月16日,在俄羅斯政府的介入下,克里米亞就入俄一事舉行公投。
盧甘斯克俄烏邊境圍殲戰
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7月17日報道,近日,烏東部民兵組織擊退了政府軍的進攻行動,併發起了反擊。17日政府軍放棄了盧甘斯克附近4個居民點,並向西部撤離。民兵組織相信,他們會在短期內恢復對斯拉維揚斯克市的控制。
俄塔社報道稱,烏民兵組織表示,烏克蘭第24摩步旅旅長帕夫留科上校17日拋棄自己的部隊逃跑了。目前部隊已完全失去控制,士兵們都拋棄武器,通過邊境逃往俄羅斯,約100名受傷士兵被送到俄羅斯的醫院治療。
戰局的突變得到烏方證實。據烏克蘭“記者”網站17日援引烏強力部門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近幾天,烏克蘭軍隊在衝突中遭受重大損失,僅第72摩步旅在伊茲瓦利諾市就有200多名軍人被打死。目前處於民兵包圍圈中的不僅有72摩步旅,還有79空中機動旅和24摩步旅。
烏克蘭國防部高級消息人士8月7日向俄新社透露,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下令調查恢復控制烏克蘭和俄羅斯邊境特別武力行動失敗。
調查這個刑事案件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根據總統波羅申科的命令調查所有特別行動失敗的情況。烏克蘭安全局沒收了所有涉及恢復烏克蘭俄羅斯邊境控制行動的策劃文件。正在訊問參謀部行動總局和反恐行動指揮部軍官。這一切都用購買有缺陷的防彈衣的假刑事案件掩蓋。"
他表示,此前被封鎖在頓涅茨克州和俄羅斯的3500名烏克蘭軍人失蹤,他們可能已經犧牲。他說,希望此前落入軍人包圍圈中的某個人倖存的希望幾乎已經沒有。最近兩周只有4個包括7至8人的小組從包圍圈中出來。
烏克蘭國防部消息人士補充說:"讓我國戰備最強軍隊閃電恢復控制與俄羅斯的邊境想法的主要作者--帕魯比已經出局。就像通常一樣,政治家將沒有責任。"
烏克蘭國家安全與防禦委員會秘書安德烈·帕魯比8月7日表示,他已經遞交了辭呈。總統新聞秘書表示,普羅申科已經接受了帕魯比的辭呈,但他仍將留在團隊中。
鳳凰網8月14日報道,烏軍72旅被滅,即便烏克蘭軍方衛星圖都沒有此部隊的痕迹。79旅,24旅,51旅部分人突圍,一部分在中部重新集結。截至目前,有報道稱,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戰爭已有5000多烏軍士兵傷亡。
烏克蘭武裝部隊
根據包括俄羅斯方面提供,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數據,烏軍被圍的79旅,24旅,51旅,72旅以及邊防第三團等部隊,根據俄羅斯方面的統計大概有3500多人陣亡或者失蹤,數百名逃亡俄羅斯境內,還不包括更多的傷病員。
頓涅茨克伊茲伐里內圍殲戰
俄羅斯塔斯社英文版8月24日報道,在兩州交界處戰場,頓涅茨克州東南伊茲伐里內地區,包圍烏軍28旅,95旅殘部,以及從盧甘斯克州東南地區突圍 的30旅殘部,再加上24殘部旅,51旅殘部以及多個獨立國民警衛隊以及雇傭軍,合計7000人被民兵包圍。
8月27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者聚集在總統波羅申科辦公室門口,要求政府援救被東部武裝圍困的四個志願者戰鬥營(大隊)。據稱, “頓巴斯”營、“米洛特沃涅茨”營、“赫爾松”營、“第聶伯-1”營這四個志願者戰鬥營,已被東部民兵武裝包圍在烏俄邊境的伊茲伐里內小鎮達15天之久。
俄羅斯lifenews電視台8月31日報道,在頓涅茨克東南包圍圈,這幾日已有九百多名烏軍交出武器,投降,民兵允許其中28人返回烏克蘭政府控制區。
東烏民間武裝士兵
烏克蘭媒體網站volynpost 8月30日報道,烏軍51旅殘餘的500多人在昨晚試圖突圍,結果只有16人突圍成功,其餘要麼戰死,要麼被俘。
基輔郵報英文版9月1日報道,被圍困在頓涅茨克地區頓巴斯大隊,只有54人突圍成功。
烏軍車隊被東部武裝全殲
俄新社:民兵收復盧甘斯克機場,殲滅烏軍第80空中機動兵團
9月1日報道,經過兩日總攻,民兵收復盧甘斯克機場,烏軍第80空中機動團殘餘113人,被擊斃100人,俘虜13人。
交戰方簽署停火協議
新華網基輔9月5日電(記者張志強)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5日向烏軍總參謀長下達了從當地時間當天18時起在東部地區停火的命令。
烏軍坦克殘骸
波羅申科說,他還責成烏克蘭外長同歐安組織一起確保對雙方遵守停火機制的情況進行有效的國際監督,希望包括停火和釋放人質在內的各項協議都能得到執行。
俄羅斯之聲: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總理伊戈爾·普洛特尼茨基表示,“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願意履行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9月5日15時(莫斯科時間19時)開始生效的停火協議規定的義務。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普洛特尼茨基還說,“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仍然打算脫離烏克蘭。停火是迫不得已採取的措施。“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安德烈·普爾金的新聞秘書表示,停火協議將得到遵守。但是只要基輔開一槍,停火協議就會被宣布無效。
星期五早些時候,烏克蘭、“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代表星期五在明斯克簽署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9月5日15時(莫斯科時間19時)開始停火的協議。協議包括12條內容,包括監督停火的各個環節,交換戰俘等問題。停火協議在明斯克舉行的烏克蘭問題聯絡小組會議上籤署。
頓涅茨克機場戰役
路透社9月15日報道,雖然雙方簽署停火協議,但是仍有零星衝突,在頓涅茨克機場,叛軍向其展開了攻勢。在叛軍控制區頓涅茨克地區,一些居民區遭遇炮擊,六名平民死亡。
俄羅斯lifenews 電視台9月15日報道,民兵向頓涅茨克機場內的敵軍展開了大規模炮擊
俄新社9月30日報道,經過多日戰鬥,民兵攻進頓涅茨克機場地面,擊斃50多名烏克蘭軍人以及外國雇傭軍,民兵有多人陣亡。
頓涅茨克州民兵電視台12月底報道,頓涅茨克機場老航站樓已經被民兵控制
盧甘斯克州巴赫穆特卡圍殲戰
據“俄羅斯之聲”廣播電台10月19日報道,在距盧甘斯克行政中心58公里處的巴赫穆特卡居民點附近,自行宣布成立的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民間武裝將大約200名烏克蘭政府軍士兵包圍。
報道援引“新俄羅斯”消息稱,有部分烏克蘭政府軍士兵被打死或擊傷。
據報道,在盧甘斯克——阿爾喬莫夫斯克公路上的兩個哨卡被民間武裝包圍,駐守在那裡的112名軍人部分被俘,很多人死亡。
雅虎10月20日報道,近日在盧甘斯克州巴赫穆特卡地區,一部烏軍接近兩百人被叛軍包圍,形勢危急,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雷森科則稱沒有被包圍。但是前基輔州州長根那迪莫斯卡爾則稱已有112名士兵陣亡,失蹤或被俘。
12月29日,英國媒體《路透社》報道稱,烏克蘭總統周一表示,他將在1月15日會見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1月15日,並嘗試恢復烏克蘭東部的和平,並承認基輔缺乏進行軍事控制的資源。
烏克蘭政變當局罪行
俄 羅斯之聲10月1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人權、民主和法治問題全權代表多爾戈夫在周三舉行的新聞發 布會上說,俄羅斯要求對歐安組織有關在靠近頓涅茨克的“萬人坑”遇害者屍體進行摘除器官的消息進行調查。據外交官說,援引歐安組織話的消息說,在頓涅茨克 發現的墓坑裡有已被摘除器官的屍體。他強調說,“必須對此事件進行調查。如果確實如此,這應由國際機構進行最嚴肅的調查。”多爾戈夫稱,俄羅斯不會讓5月 2日“數十人,甚至數百人被活活燒死,被興高采烈地在攝影機前示範自己行為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燒死”的敖德薩悲劇被遺忘。他強調說,國際社會絕不允許此類 罪行不受懲罰。俄聯邦對此事件不斷進行監督。
據俄塔社21日報道,人權觀察組織(HRW)發布消息稱,烏克蘭政府軍在頓涅茨克的居民區大量使用集束炸彈。這一武器在100多個國家被禁止使用。
人權觀察組織方面指出,經過1周的調查后發現,烏克蘭政府軍在頓涅茨克地區作戰時大量使用集束炸彈武器,這讓人十分震驚。烏克蘭政府應當做出承諾,今後不再使用這一武器。
人權觀察組織方面還說,10月2日,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工作人員在頓涅茨克遇襲身亡,當時的致命武器也是集束炸彈。
馬來西亞著名英文媒體新海峽時報8月17日出示動畫模擬證據,顯示是戰機擊落了馬航客機,而當時只有烏克蘭政府軍的戰機在馬航客機附近。
西方獨立媒體autistici.org 8月20日報道,
在烏克蘭政府控制區,大批西烏克蘭民眾以及東烏克蘭民眾自開戰起,反戰示威不斷,抗議當局強行徵兵以及增加戰爭稅。在兩州400多萬居民,已有2000多 名平民死於烏克蘭軍隊的炮火和殺戮,6000多人受傷,73萬人逃往俄羅斯避難,11萬人成為難民,但是這些絕大多數西方媒體不報道。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俄媒4日報道,捷克總統澤曼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新納粹主義抬頭趨勢明顯,而這一現象並沒有引發烏克蘭本國和歐盟的譴責,說明有些地方出了問題。
1月1日,為紀念曾與納粹合作的烏民族主義運動組織者斯捷潘 班傑拉誕辰,有數千名民族主義者手持火炬在烏首都舉行遊行。
澤曼評論說,“班傑拉被當成了烏克蘭的英雄,但事實上他是一個大屠殺的兇手。”他強調,烏克蘭和歐盟沒有譴責和抗議這樣的行為,這說明他們出了問題。
另外,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日前在該國“Prima”電視台講話時也強調,“西方與美國,以及我國的一些‘革命者'認為,破壞俄羅斯的穩定和製造混亂對我們有利,這很愚蠢。烏克蘭的動蕩就已足夠了。”
克勞斯稱,當前國際局勢是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地緣政治轉折。他說:“我認為,烏克蘭沒有與俄羅斯作戰,而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在對抗另一部分。”
動亂影響:烏克蘭已下6次徵兵令 僅招募一半
2015年8月26日報道,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表示,該國發布了徵召25000名服役人員的徵兵令,然而僅成功徵募到其中的一半。烏克蘭政府在2015年已經發布了5次徵兵令,正在進行本年度第6次徵兵。
“根據情況的發展,我們年內可能發布第七次、第八次甚至第九次國防動員令。現在我們已經徵召到了一半的士兵了。”該國國防部副部長是這樣對當地媒體“今日烏克蘭”說道。
示威者與警方在議會大樓旁的衝突隨後不斷升級。警方說,示威者中有人不時朝執法人員開槍。據烏克蘭內務部2014年2月18日夜間發布的消息,當天共有298名警察受傷,入院治療的有272人,7名警察死亡。據當地媒體報道,死亡的11位平民中多數是示威者,其中也包括1位執政黨總部工作人員。示威者當天有200多人受傷,100多人入院治療。
國際在線報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2014年10月8日在日內瓦發布的最新一份烏克蘭人權狀況報告顯示,自今年4月以來,烏克蘭東部地區衝突至少已造成3660人死亡,8700多人受傷。其中,從9月5日各方達成停火協議之後,仍有331人死亡。
截至10月29日,在烏克蘭東部,包括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乘坐其MH17航班298名在內的乘客,至少已有4035人喪生,9336人受傷。
2014年11月7日在烏政府軍與東部民間武裝之間的最新摩擦中,至少有22名平民和士兵受傷。
頓涅茨克市市長辦公室稱,在過去的一夜中,臨近該市原國際機場附近的2個街區有炮擊發生。新聞辦公室稱,攻擊導致15人遭受不同程度的彈片傷。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則稱,民間武裝襲擊了盧甘斯克周圍的一些地區,使用了多管火箭系統和迫擊炮。而在附近的一個村莊中,7名傘兵在巡邏被一個簡易爆炸裝置炸傷。
據保守統計,自2014年4月中旬在烏克蘭東部爆發衝突以來,共有至少9115人被死亡,至少17811人受傷,其中烏克蘭武裝部隊2700人死亡,7116人受傷,東烏民間武裝約2300人死亡和不明數量受傷,以及2500平民。據西方媒體報道,還有500名俄羅斯和車臣自願軍人死於烏克蘭戰場。
2014年2月17日俄羅斯許諾烏克蘭2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後幾小時,烏克蘭見證了自2004年動亂以來最慘烈的一天。
本周,烏克蘭議會將根據反對派的要求,對修改憲法和成立新內閣的決定進行投票。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下的烏克蘭局勢表明,這場持續三個多月的無序和混亂已經演化為一場深刻的大規模政治危機,而不僅僅是左顧親歐還是右盼親俄的外交取向問題。”而身份認同缺失、國內經濟惡化、外部勢力介入,又不可避免地複雜了這場危機的走勢。
和解時機正在流失
就在抗議者與警察在基輔獨立廣場爆發最血腥衝突的前一天,其實是抗議運動持續兩個多月來,基輔最為平靜的一天。官方與示威者此前達成赦免協議,示威者撤出大部分抗議場所,甚至有人鬆了口氣,樂觀表示烏克蘭佔領市政府的運動到此結束了。
然而,18日警察驅趕仍然聚集在獨立廣場路障后的抗議者時,車輛受阻,與抗議者發生衝突。防爆警察、催淚瓦斯、槍聲和喧囂是當晚的基輔最真實的寫照。
基輔市政府已發布公告決定於19日當天關閉市內所有地鐵,理由是受到恐怖主義威脅。同時,基輔市內的學校與幼兒園全部停課,政府也呼籲企業家出於安全考慮,暫停一切商業活動。
外部勢力推波助瀾
在烏克蘭局勢的背後,俄羅斯、歐盟和美國角力的陰影不時浮現。楊成指出,以俄羅斯為一方、以歐盟和美國為另一方在台前幕後的角逐博弈已成為烏克蘭局勢動蕩不安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說,西方的推波助瀾,俄羅斯的進退兩難和亞努科維奇的左顧右盼導致了烏克蘭緊張局勢呈現螺旋式上升的表徵。
其實,獨立后的烏克蘭對外政策一直在調整,但始終奉行著融入歐洲為目標,保障國家安全利益和振興民族經濟為極軸、大國關係作為支點的全面外交戰略。但由於蘇聯的歷史聯盟和地緣因素,烏克蘭對俄羅斯仍然存在安全和能源依賴,而俄羅斯非常看重烏克蘭在未來歐亞聯盟地緣格局中的關鍵作用,一直不願放手。
儘管此前德國曾一度拒絕美國政府制裁烏克蘭的要求,但在危機升級后,德外長施泰因邁爾已致電烏克蘭外長表示,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有可能會制裁製造此次流血事件的個人。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還在柏林會見了烏反對派領袖。
加入歐盟遠未成熟
至於此次危機的未來走勢,楊成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問題的處理已經被逼到了戰略底線,在俄羅斯看來, 后蘇聯空間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版圖已日益碎片化, 俄羅斯當下和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首要利益就是維繫歷史形成的俄烏特殊關係, 確保烏克蘭至少不直接被納入西方的勢力範圍,從而阻止西方在歐亞大陸的東進速度,維繫俄羅斯大國的地位。
因此,楊成坦言,俄根本承受不了失去烏的戰略損失,確保烏克蘭留在俄羅斯的利益範圍之內相較於西方具有更重要的戰略意義。“相對而言,烏克蘭加入歐盟還遠未到瓜熟蒂落的時候,西方還有大量的操縱空間。”楊成說道。
此外,烏克蘭這場愈演愈烈的國內政治危機再次深刻地折射出后蘇聯時期國家身份認同的困境,即到底是選擇歐洲認同還是歐亞認同。歷史上受天主教文明和歐洲影響頗深的西烏克蘭地區與作為“小俄羅斯”的傳統俄國影響占絕對優勢的東部地區的認同對立迄今未能解決,2004年以來的一次又一次政治風波進一步刺激了這種對立性。烏克蘭作為夾縫國家無從選擇的悲劇色彩在這一場危機中再一次被放大。
2014年9月5日下午6點烏克蘭政府與民間武裝的官員稱,烏克蘭及兩支分裂勢力的代表與俄羅斯駐烏克蘭大使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一位高級官員召開會議后,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署了停火協議。這是朝著結束長達五個月的衝突邁出的第一步。烏克蘭國內衝突已造成至少2000人喪生,也令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降至冷戰以來的冰點。
歐安組織官員塔利亞維尼在明斯克說,協議包含12個要點,但他沒有提供更多細節。波羅申科說,歐安組織將對停火協議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還達成了一項釋放俘虜的協議。
國際文傳電訊社稱,“盧甘斯克共和國”領袖普羅特尼斯基(Igor Plotnitsky)表示,這是停止流血事件的必要措施。
2014年9月20日電 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安組織、俄羅斯)19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簽署一份文件。文件規定,烏衝突雙方從交火地區各撤退15公里,以便進一步落實本月5日達成的停火協議。
2014年9月21日,歐盟對外行動署21日發表聲明,對烏克蘭衝突有關各方日前簽署文件以落實停火協議表示歡迎。聲明說,各方應該全面落實最新的協議和以前達成的停火協議,持續停火對實現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具有關鍵作用。歐盟方面注意到停火協議簽署一段時間以來的後續發展,如有關地區暴力活動明顯減少、烏克蘭議會通過了東部某些地區特殊地位法等。歐盟將支持落實上述協議的有關努力。
明斯克停火協議簽署
2014年9月3日正在蒙古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為實現烏克蘭東部局勢穩定並制止流血衝突,烏克蘭衝突雙方應立即舉行磋商並切實履行以下七點行動建議。
第一,烏克蘭政府軍和東部民間武裝都應停止進攻性軍事行動;第二,烏克蘭政府軍應撤退至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避免政府軍炮火對烏東部居民點造成破壞;第三,烏克蘭衝突雙方應創造條件以保證國際社會對烏東部停火局勢進行全面和客觀監控;第四,禁止空襲衝突區域內的平民和居民點;第五,衝突雙方不預設任何條件地交換全部戰俘;第六,為難民開闢人道主義通道並向烏東部地區城市和居民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七,向東部地區遭破壞的居民點派遣救援隊,以恢復當地基礎設施,幫助當地民眾準備過冬。
2019年12月9日,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衝突問題的“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俄羅斯、德國、烏克蘭四國領導人參加會議,各方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在烏東地區實現全面停火。峰會期間,烏總統澤連斯基與俄總統普京舉行會見,雙方就烏東地區新一輪的撤軍和在押人員交換問題進行討論。
烏政府和東部民間武裝曾於2017年12月27日大規模交換在押人員,當時民間武裝向烏政府移交74人,烏政府向對方移交238人。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民間武裝向烏政府移交了約80名在押人員,烏政府向民間武裝移交了120人。
俄羅斯
2014年11月11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近期將再次向烏克蘭東南部地區派遣人道主義救援車隊。
俄羅斯緊急情況部近期將再次向烏東南部受武力行動影響的地區派遣人道主義救援車隊。目前,車隊出發的具體日期還未知,但車隊已開始裝載物資。有消息稱,車隊或將於11月12日前往烏克蘭。
此前11月4日,俄羅斯曾向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派遣人道主義救援車隊,為當地民眾帶去藥品和燃料。
北約
2015年9月11日,負責政治問題和安全政策的北約副秘書長表示,北約不打算向烏克蘭東部衝突地區派遣軍隊援助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