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工業學校

公辦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

重慶市工業學校創建於1956年,是直屬於重慶市經濟信息委並由市財政全額撥款的公辦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老牌中職學校的優良傳統,以教學質量彰顯辦學實力,以文化建設引領優良校風,堅持“嚴謹治學、人本管理、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傾力打造“誠信、和諧、奮進、創新”的校風、“尚文明禮、知行合一”的學風,為國家培養了6萬多名實用型技術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因辦學成果顯著,學校先後被教育部、市政府授予“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全國依法治校示範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等稱號,被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三部委批准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被人社部批准為“國家級示範職業鑒定所”。目前是重慶市唯一的“雙示範”學校。

學校坐落於重慶市渝中區,毗鄰紅岩村革命紀念館,交通十分方便,佔地131畝,校舍面積109700多平方米,在校學生7800餘名,校園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市級園林式單位”。

發展歷史


1、1956年5月,按照重慶市人民委員會指示,由市城建委籌辦成立“重慶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由市城建委林彥淙、姚江屏、潘海濤、潘淑琴4位同志組成學校籌建小組,負責選擇校址、調配師資等籌建工作。
2、1960年朱德總司令到紅岩村參觀,在學校與學校校教職工張春密、曾祥友、何興國、夏丕傑、王素芳,袁正敏、蒙國安、范其瑩等合影。
3、1961年8月,國家繼續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經重慶市委批准,由建立於56年-60年的重慶市城建學校、重慶市化工學校、重慶市機電學校、重慶市科技學校和重慶市煤礦學校合併,成立“重慶市工業學校”。選址華龍橋交農村360號,1962年完成合併工作。
4、1962年6月中共重慶市工業學校委員會成立,由郭傑、劉雅清、李致中、胡大澤、林彥宗、翁孝文等6同志組成的黨委會,由郭傑任黨委副書記。
5、1966年,由於“文化大革命”學校被迫停課,直到1973年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開始招生複課。
6、1998年11月,學校通過市教委組織的評估,並經市政府批准為“省部級重點中專”。
7、2001年,全校師生期盼已久的投資500多萬元田徑運動場建成和同年投資500多萬元,建築面積7392平方米的集辦公、教學和實驗為一體的綜合大樓——“世紀樓”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學校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8、2003年11月,學校通過市教委組織的“國重”評估,2004年3月成為經教育部批准並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
9、2004年9月,學校教師邱國聲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07年2月,邱國聲老師受國務院邀請,作為全國職教戰線上的唯一代表 參加了徵求《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座談會。邱國聲老師代表職教發言,對加快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4點建議。其中,二、四兩條關於辦學模式和體制問題的建議寫進了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是:“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能夠為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建言獻策,這是重慶市工業學校人的榮幸、驕傲和自豪。
10、2011年學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三部委批准為“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項目學校,2012年被人社部批准為“國家級示範職業技能鑒定所”,是重慶市唯一的“雙示範”學校。
11、學校投資1600餘萬元,新建10360平方米的教學實訓綜合大樓,於2013年6月開工,2014年7月峻工。投入使用后,能基本滿足在學生(除建工專業)實驗、實訓的需要,學校實驗、實訓在上新台階。

辦學條件


學校地處重慶市渝中區紅岩村,佔地面積131畝,固定資產上億元(不含土地),各類建築近9萬平方米。目前學校教職工547人,在校生總數7159人,開 設有機械、化工、工電、建工、經管、計算機六大類26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為國家級示範專業,化學工藝專業為市級示範專業。校內實訓基地達15 個,其中國家級實訓基地2個,市級實訓基地3個,基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擁有設備精良的實訓室88個,各類教學儀器設備3951台(套),設備總值 3551萬元。學校教室均配有多媒體設施,基本實現數字化教學,圖書館藏書達9.61萬冊。由於辦學條件優良,學校成為全國製造業緊缺型人才培養基地、重 慶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國家環保從業人員資質培訓與鑒定基地。每年開展各類社會培 訓達26000人天。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高級職稱102人,研究生學歷55人,本科學歷比例90.57%,雙師比例達95.2%,擁有專業帶頭人24人、骨幹教師35人、教學名師21人、雙師型教師199人、行業企業兼職教師123人,湧現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西部之光”訪 問學者1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裁判4人。作為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近2年承擔國家、省級規劃課題7項,公開發表論文214篇,申請發明專利1項。
近年來,學校緊貼區域經濟發展,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構建和實施校企融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改革,開創了“現代 信息產業校企融合促進中心”集團化辦學新模式,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多元立體”評價模式改革,全面探索和實踐“5+1”課堂職業素養教育模式和基於7S標準 的企業預備員工培養模式,建立傳承“紅岩精神”德育實踐活動基地,打造獨具紅岩特色的“工校”文化,使紅岩精神得以傳承與弘揚,創出“紅岩基地品牌”。一 系列的改革舉措成效凸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大幅提升。近三年,學生參加國家級技能大賽獲獎10項,省級技能大賽獲獎33項,全 國中職文明風采競賽獲一等獎50項、二等獎88項、三等獎52項,學校連續三屆榮獲優秀組織獎和卓越組織獎,與此同時,學校為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5205 人,“雙證”合格率98.6%,初次就業率99.8%,專業對口率89%,畢業生供不應求,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技能高手、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層出不窮。學 校辦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用人單位滿意率達92.3%,學生家長滿意率達90.5%,在校生人數年年增長,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和社會美譽度。

學校概況


學校辦學條件一流,固定資產上億元(不含土地)。建有三棟教學大樓、機電實訓大樓、綜合實驗室,數控技術培訓中間及99個設備精良的實驗室,各類教學、實訓設備4300多台(套),設備總值4705萬元;圖書館藏書及電子讀物11萬冊;教室配有多媒體設施,公寓宿舍設施齊全。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多彩,學生電視台、藝術團、各類社團組織、運動隊,為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建有計算機校園網和閉路電視網,教室配有空調、彩電;公寓化學生宿舍配有電話、電扇、衣櫃。為了保證學生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學校實行了封閉管理。
近年來,畢業生持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學校熱忱歡迎有志于振興中華民族工業的同學報考。並向學生和家長鄭重承諾:學生在校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身體健康,學校將全部推薦就業。報考工業校,就業有保障。

辦學特色


學校各類文化體育設施齊全,有學生電視台、文學社、藝術團、運動隊。金秋藝術節及運動會為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兼職教師170餘人。其中研究生10餘人,高級講師50餘人,講師100餘人。學校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站”、為學生提供各類技能資格培訓和證書認證,畢業生雙證合格率達96%以上。學校與重慶工學院重慶科技學院聯合舉辦了大專班,學生畢業時,可通過高考和保送的方式進入高校學習。
學校非常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在全國各地開闢了一百多個穩定的就業基地,畢業生年就業率均在98%以上。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如重慶慶鈴汽車集團公司、重慶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日本珠海佳能公司、富士康集團、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浦東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常年來校選用畢業生。

招生規則


學校2005年招收初中畢業生1500人,學制3年,高中畢業生300人,學制一年半。對新生的基本要求是:男生身高1.58米以上,女生身高1.50米以上,畢業成績合格,身體健康。
學校實行獎學金、困難補助金和勤工助學金制度,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一等獎學金1000元/年,二等獎學金600元年,三等獎學金300元/年。

校園環境


重慶市工業學校
重慶市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