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學院

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腹地

重慶科技學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始建於1951年,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是重慶科學城的智核所在,也是創建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腹地。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是一所以工為主,以石油與化工、冶金與材料、機械與電子、安全與環保為特色,涵蓋理、工、經、管、法、文、藝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院校。入選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數據中國“百校工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徠學校由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於2004年5月18日合併升格而成。截至2020年10月,學校佔地近200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6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97億元,學校圖書館有紙質圖書191萬餘冊,電子圖書192萬餘冊,並擁有大批數字化信息資源;下設16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4個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專業8個,數量位於重慶市屬高校第一,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有教職工1500餘人,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柔性引進的院士2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05萬餘人,其中研究生1100餘人,留學生330餘人。

歷史沿革


辦學源頭

重慶科技學院由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於2004年5月18日合併而成。原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51年,時名“西南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專修科”;先後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冶金工業學校”、“重慶鋼鐵工業學校”、“重慶鋼鐵專科學校”、“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划轉至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原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創建於1951年,時名“西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先後更名為“重慶石油工業學校”、“石油工業部重慶石油學校”、“重慶石油學校”、“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划轉至重慶市,實行重慶市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建。
● 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1951年7月,籌建“西南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專修科”,選址於原巴縣馬王(九龍坡區)。
1952年4月,改校名為“西南工業部冶金工業學校”。
1952年11月12日,萬里同志簽署命令,將學校名稱改為“重慶鋼鐵工業學校”。
1953年,由中央重工業部撥款,易地復興村(今大渡口區鋼鐵村)興建校舍,翌年春學校遷此辦學。
1959年6月,根據賀龍同志命令,學校搬遷至楊家坪原西南工會幹部學校舊址(即南校區現址)。
1980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專。
1984年,實行冶金部與重慶市雙重領導,以部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
1985年,由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重慶鋼鐵專科學校”。
1992年2月,國家教委又將校名調整為“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7月,學校划轉至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地方管理為主的領導管理體制。
1999年2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並報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 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1951年9月,為培養新中國石油工業急需人才,經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批准,正式建立“西南石油工業專 科學校”,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校址選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現渝中區)化龍橋。當年招收專科生,與重慶大學合作辦學。
1953年,由專科改為中專,更名為“重慶石油工業學校”。
1955年,石油工業部成立后,更名為“石油工業部重慶石油學校”,校址由化龍橋遷到大坪(北校區)。
1978年9月,學校領導體制改為部、省雙重領導,以石油工業部為主,校名為“重慶石油學校”。
1980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專。
1994年3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學校由中專升格為專科,更名為“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遴選為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2003年,學校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划轉重慶市人民政府管理,實行重慶市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共建,以重慶市為主的管理體制。

合併組建

2004年5月18日,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重慶科技學院。
2005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重慶大學城劃撥1500畝土地用於重慶科技學院新(虎溪)校區建設。
2006年1月,重慶科技學院新校區一期工程開工,同年9月入住首批學生,並逐漸發展成為主校區。
2007年,學校被批准成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7年8月,重慶科技學院順利出讓南北(老)校區。
2008年2月,留在老校區的學生完成搬遷,入駐大學城新校區。
2011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簽署共建重慶科技學院的協議。
2011年9月,學校成為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單位,同年10月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獲得石油工程與安全工程兩個領域的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並於次年正式開始招生。
2013年6月,教育部成立了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通過篩選,僅吸收了全國35所院校加入,重慶科技學院成為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2018年5月,學校被教育部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獲得工程碩士專業授予權,可直接開展碩士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工作;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11月,重慶科技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聯合開辦重慶中科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
2019年5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增列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獲得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獲得公共管理與旅遊管理兩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構建了以石油與化工、冶金與材料、機械與電子、安全與環保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共設16個院(部)、65個本科專業。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名稱
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資源勘查工程
海洋油氣工程
地質學
油氣儲運工程
石油工程
勘查技術與工程
地球物理學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材料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冶金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材料物理
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機械類
(含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2個專業)
汽車服務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
智能製造工程
重慶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重慶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類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含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2個專業)
重慶科技學院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類
(含物聯網工程、軟體工程等2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智能科學與技術
重慶科技學院安全工程學院
(應急管理學院、重慶安全工程學院
消防工程
安全工程
重慶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類
(含市場營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3個專業)
物流管理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國際郵輪管理)
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設計藝術類
(含環境設計、藝術與科技、視覺傳達設計等3個專業)
漢語言文學
視覺傳達設計(校企合作班)
重慶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類
(含化學、應用化學等2個專業)
環境工程
能源化學工程
製藥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社會工作
國際經濟與貿易
勞動與社會保障
重慶科技學院數理與大數據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應用統計學
理論與應用力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重慶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
西班牙語
重慶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體育部/
重慶科技學院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自考辦)
(詳情參見繼續教育學院網站)
(以上資料引用自學校招生信息網,排名不分先後)

學科體系

據2020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冶金工程、化學等7個領域專業碩士點和學術碩士點。有65個本科專業。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等1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群。
市級重點(建設)學科:
序號一級學科所在學院
1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2安全科學與技術安全工程學院
3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4機械工程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參考資料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士、安全工程碩士、地質工程碩士、冶金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遊管理碩士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領域:
專業領域研究方向培養學院
085219石油與天然氣工程01 油氣井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02 油氣田開發工程
03 油氣儲運工程
04 油氣裝備技術工程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05 油氣在線分析與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學院
06 油氣資源綜合利用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07 油氣材料工程
085224安全工程01 油氣與化工過程安全安全工程學院
02 應急技術與管理
03 職業危害防護工程
04 化工安全技術與工程化學化工學院
05 建築安全工程建築工程學院
06 智慧安全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
085217地質工程01 油氣勘探地質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02 油氣地球物理工程
03 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6月,有教職工1500餘人,專任教師1200餘人,其中柔性引進的院士3人,高級職稱610人,博士400餘人,碩士及以上比例90%;有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國家技術能手、重慶英才、巴渝學者、學術(產業)技術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等省部級以上人才120餘人。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萬餘人,其中:研究生600餘人,留學生400餘人。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保持100%,本科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雙聘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有為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義腦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獲批年份
石油工程教學團隊范軍2007年
控制工程教學團隊施金良2012年
土木工程教學團隊劉冬燕2012年
油氣儲運工程教學團隊李文華2012年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獲批年份
石油工程教學團隊范軍2007年
控制工程教學團隊施金良2012年
土木工程教學團隊劉冬燕2012年
油氣儲運工程教學團隊李文華2012年

人才培養

學校建築
學校建築
截至2020年6月,學校的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是國家一流專業,油氣儲運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7個專業是重慶市一流專業。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6個市級特色專業。8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 
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4項。建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8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市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有《液壓傳動技術》等國家級課程3門。學生先後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製作、機器人、體育競技舞蹈等競賽中獲得了400餘項國家級獎勵。
國家級特色專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專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自動化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冶金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鋼鐵製造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重慶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冶金材料特色學科專業群、石油與天燃氣工程學科專業群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油氣儲運工程、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精品課程:液壓傳動技術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數據結構與演演算法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打開石油的天窗
重慶市精品課程:油氣集輸工程、冶金傳輸原理、大學物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油層物理、電力電子技術、HSE風險管理、大學英語技能拓展綜合實踐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校級精品課程:電子拖動基礎、財政與金融、工程訓練、應用寫作、石油地質基礎、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及裝置、經濟學、計算機與網路、分析化學、化學原料、機械製圖、高等數學、工程熱力學、並控技術、數據結構與演演算法、現代物流學、拓展訓練及戶外運動、大學英語、金融學及熱處理、理論力學獲得。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100餘項國家級課題,獲授權專利1000餘件,有近1000篇論文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等檢索和收錄。2012年以來,年科研經費均超過億元。學校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70餘項。其中,參與完成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發與應用”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機械爐排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關鍵技術及應用”被授予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等1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專業群,有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重慶市協同創新中心2個,複雜油氣田勘探開發、納微複合材料與器件、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工業發酵微生物、能源工程力學與防災減災、納微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稠油開採等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非常規油氣田開發、工業過程在線分析與控制、複雜金屬礦產資源增值處理與清潔提取等3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個,社科研究中心2個,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平台類別科研平台名稱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複雜油氣田勘探開發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納微複合材料與器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非礦山安全與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
重慶市職業危害檢測與鑒定實驗室
工業發酵微生物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市級非常規油氣田開發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工業過程在線分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重慶高校市級複雜金屬礦產資源增值處理與清潔提取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工程中心重慶市冶金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流體傳動與機電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職業危害防護工程試驗基地
中冶賽迪國家鋼鐵冶鍊技術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業在線分析及大數據運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高校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高校石油天然氣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社科研究中心能源經濟管理研究中心
省部級社科基地重慶科技學院科技探索體驗中心
重慶科技學院科學和技術傳播中心
重慶科技學院垃圾發電科普中心
市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頁岩氣勘探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協同創新中心
在線分析與工業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
冶金資源與節能環保協同創新中心
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學術刊物
重慶科技學院學術刊物有《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和《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學報社科版主要報道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成果,設置哲學·政治、法制·社會、經濟·管理、文學·語言、文化·歷史、教育·教學等欄目。學報自科版主要報道石油、地質、化工、冶金、材料、機械、建築、計算機等行業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研究成果。兩刊自創刊起即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自科版自2012年第1期開始成為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
館藏資源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重慶科技學院圖書館館藏圖書總量達275.2萬餘冊,其中紙質圖書126.1萬餘冊,電子圖書149.1萬餘冊;擁有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視頻教學、在線學習、檢索工具、專題特色等各類資料庫63餘種數字資源,總存儲空間已達114T,已存儲容量60餘TB;館藏文獻以石油、化工、冶金、材料、機械、自動化、計算機、管理、建築、人文學科為主,以石油、冶金專業文獻資源為特色。

學術交流

校際合作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美國伯特利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芬蘭哈格赫利爾應用科技大學、荷蘭格羅寧根漢斯應用科技大學、墨西哥維拉克魯斯大學、韓國國立慶北大學、韓國國立昌原大學、台灣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西安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等60餘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係。
校徠企合作
截至2020年6月,學校與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寶武鋼鐵、西南鋁、重鋼、美國卡萬塔能源公司、美國國際鑽井承包商協會(IADC)等30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的戰略協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外形取材於重慶市市花山茶花、長江滾滾的波濤和重慶連綿起伏的山丘,圍繞中心標誌的108顆小圓點象徵學校的人才源源不斷、桃李滿天下。
校徽的中心主體標誌形象取材於初升太陽映照下挺拔的油井、鋼廠、城市的剪影。
重慶科技學院
重慶科技學院
校徽標誌的圓形底色部分以初升的太陽和經緯線的構成,寓意學校處於新時代、新起點、新校區和新的發展坐標;兩組對稱的、向上生長的碑柱,寓意1951年建立的石油、鋼鐵學科在新的起點上齊頭並進、蓬勃發展、奔向新的高峰。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博學、礪志、篤行
釋義:
厚德,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出自於《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博學,學識廣博,即寬厚的基礎理論、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納,專業領域遊刃有餘,高質量、複合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出自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和《論語》:“君子博學於文”。
礪志,磨礪堅強意志,志向專一,堅忍不拔、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出自於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篤行,實事求是,崇尚實幹,忠貞不渝,執著追求,身體力行,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學問思辨貴在篤行。出自於《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大學精神
創業、創新、創優
釋義:
“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包含石油行業“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內核,也包含了堅韌負重、千錘百鍊的鋼鐵品質,它是一種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是一種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
“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就是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追求卓越的創優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就是工作高標準、業務創佳績。包括始終保持勤奮敬業的精神、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朝氣和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銳氣。
辦學宗旨
立德立人、求是求新、載文載道、為國為民
釋義:
立德立人:“立德”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人”語出《易·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才培養是大學最根本的使命,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立德立人”是對大學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體現,大學既要培養出高質量的建設者,也要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立德立人”將成人與成才相結合,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為學生走向社會提供思想、方法和能力上的準備,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
求是求新:“求是”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求新”語出《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在此意為真理、規律、科學知識。“新”在此意為創新、創造、技術發明。大學承擔著傳播、引領、建設、發展先進科學的歷史使命,其核心準則和實現途徑是求是求新。
載文載道:“道”指道德、科學真理等。高等教育是繼承與創新優秀文化的主陣地,大學肩負著傳承優秀文化、弘揚高尚道德的重要使命。
為國為民:“為國為民”是成語,體現出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即通過大學教育、產教融合、產學合作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作貢獻,體現作為大學的責任擔當。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黎德龍
校長尹華川
黨委副書記干勤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施金良
副校長吳松
副校長肖大志
副校長劉德紹
紀委書記賀吉勝
副校長劉上海
副校長朱永利
參考來源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周壽桓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委主任兼任中國電子學會量子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分會秘書長。
唐代治現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84屆地質26班畢業生。
吳洪奎現任中國石化江漢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鑽34班)。
冷潛現任中國石化中原油田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1983年畢業於重慶石油學校鑽井專業。
楊秀東曾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長。
張培平現任中國石油青海石油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安全總監。
周榮學現任現任中石油華北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安全總監。
焦向民現任中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副總經理。
馮京海現任中石油冀東油田公司副總工程師。
顏明友現任中國石油遼河油田遼興油氣開發公司黨委書記。
肖仁斌現任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東北氣礦黨委書記。
李衛東現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重慶氣礦黨委書記。
毛箭現任中國石油川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川東鑽探公司黨委書記。
殷百壽現任中國石油吐哈分公司勘探設計院副院長。
張恩慧現任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採油廠副廠長。
楊志倫現任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採氣四廠廠長。
史建剛現任中國石化勝利油田鑽井工程技術公司經理。
曾洪圖現任中國石化河南油田鑽井工程公司副經理。
金鑫現任中國石化華東石油局團委書記。
謝銀球現任中海油服務公司綜合事業部部長。
唐登平現任陝西延長油田生產計劃部部長。
范永洪現任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李懂章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畢業於重慶石油學校86屆地質專業。
趙世慶現任重慶市長壽區委副書記、區長。1982年7月畢業於原重慶鋼鐵工業學校自動化專業。
潘向宇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1982年畢業於重慶鋼校數師大專班。
鄒繼新高級工程師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鋼鐵8601班學生。
陳琳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軋鋼26班。
張利明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張六喜南京鋼鐵聯合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鐵15班)。
王丁子河南安鋼集團信陽鋼鐵公司黨委書記(鐵1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