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徐村

孟徐村

孟徐村位於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漯河舞陽縣的一個自然村,有“中華第一村”的美譽。

村莊因庄內統一姓“徐”“孟”而得名—孟徐村;當地人俗稱—徐庄—孟庄。自然條件惡劣是個窮村;解放后,在黨領導下,孟徐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村莊落後的面貌。可是,1975年,村莊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災,地沖、房倒、屋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在有關領導的帶領下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重建家園的熱潮。1998年又一場洪災把孟徐人的心血衝到了谷底。自強不息的孟徐人又一次掀起了重建家園的熱潮;2012年在村民徐立的主動努力下村莊走向了網路。

鄉村介紹


孟徐村是河南省舞陽縣的一個自然村。村莊因庄內統一姓“徐”“孟”而得名—孟徐村;當地人俗稱—徐庄—孟庄。孟徐村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自然條件惡劣是個窮村;是全國有名的泥河窪地帶,老人們常說我們住在鍋底—既全國的最底的地方,麥旱秋澇;解放后,在黨領導下,孟徐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村莊落後的面貌。可是,1975年,村莊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災,地沖、房倒、屋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在有關領導的帶領下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重建家園的熱潮。1998年又一場洪災把孟徐人的心血衝到了谷底。自強不息的孟徐人又一次掀起了重建家園的熱潮;2012年在村民徐立的主動努力下村莊走向了網路;

村情簡介


中華第一村——孟徐村,是河南省漯河舞陽陽縣的一個自然村。孟徐村地處河南省西南部,屬平原地帶。全村
有220多戶人家,1008口人,6個小組。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是全國有名的泥河窪地帶,老人們常說我們住在鍋底—既全國的最底的地方,麥旱秋澇,靠天吃飯。村中至今為止沒有一家企業,甚至沒有一家小型加工廠,由於孟徐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只能以種地為生,父輩種地為子輩;輩輩種地就是孟徐村人的主要經濟來源;老人們常說—村中沒能人,還想有錢;因此村中的經濟一至處於低水平;孟徐人去趕集,費的油錢夠買條魚,反映了孟徐村的地理位置偏僻;隨著改革開放,年輕人外出打工,村中只留老人、兒童、婦女;村民的生活平平淡淡,勞力不足更談不上興
辦經濟;村中65歲左右老人在建築工地當小工的人占村民的6分之一;建築,打工是村民的經濟來源;建房、家用、結婚等都以打工收入為主;

歷史傳說


狄青湖

狄青湖詩:溯湖碧榮色猶鮮,使明將軍置水田。
曾記聞雞頻舞劍,誰憐汗馬獨沖邊。森森戈戟三冬雪,閃閃旌旗六月蓮。比地豈無豪傑出,只將名字垂前賢。狄青湖。又叫飲馬湖。在舞陽縣城東北三十里。姜店鄉孟徐村、湖東蔡與馬村鄉湖西蔡之間。相傳。狄青湖原為一無名湖泊。北宋仁宗寶元年間,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建立大夏國,屢屢侵犯宋朝。於是,宋仁宗就派韓琦范仲淹領兵討伐,並從京師衛士中挑選一些人充實隊伍,當時身為皇室侍衛的狄青也被挑中。狄青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很快被升為樞密副使,回京入朝。狄青帶領一隊人馬自西北邊城,經河南府回東京,路過舞陽境內中部偏西北的一座白馬寺旁。狄青眼見這裡台地高近丈,四通八達,尤其是東去不遠,有一蔡湖,長十里,寬百步。湖中碧水清澈,浮萍菱葉,水藻連片;岸邊水草叢生,綠樹茂長,怪不得聽說這裡自古是屯兵要地,加上一路疲於奔走,人困馬乏,狄青便讓大家在此休整幾日,再進京不遲。於是,一行人馬便在白馬寺住下。狄青每天都要東去湖中飲馬。然後騎馬順著湖向北遛馬。這樣,休息數日,方才進京。後來,人們便把這個大湖稱為狄青湖,又叫飲馬湖。

發展歷程


自孟徐村建村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