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樹

獼猴桃科毒藥樹屬植物

毒藥樹(學名:Sladenia celastrifolia Kurz)是獼猴桃科毒藥樹屬植物,喬木,高3-14米;小枝疏生短柔毛,后變禿凈。葉薄革質,互生,卵形或狹卵形,頂端短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花序聚傘式,單生於葉腋,長2.5厘米,被短柔毛,後禿凈。果為蒴果,圓錐狀,淡綠色,種子黃褐色,卵狀披針形,扁平,,每個扁平面上有2條縱行折皺;花萼花柱宿存。

分佈於緬甸、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南部及貴州(興義)和廣西(隆林縣)。生長於海拔760-2500米的山地森林、溝谷林、叢林中。

木材白色,結構細緻堅韌,紋理直,心材不顯。干縮小,變形不大。因其木材韌性強,耐磨,無特殊氣味,為製作揉茶機的優良用材,亦為傢具、建築、室內裝修、箱盒等的優良用材。

形態特徵


毒藥樹
毒藥樹
喬木,高3-14米;小枝疏生短柔毛,后變禿凈。葉薄革質,互生,卵形或狹卵形,長5-14厘米,寬2.5-6.8厘米,頂端短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稀楔形,稍下延,葉緣離基以上具小鋸齒,側脈8-12對,腹面暗黃綠色,無毛,背面亮綠色,中脈疏生短柔毛,后變禿凈;葉柄長6-10毫米,初被短柔毛,後禿凈,無托葉。
花序聚傘式,單生於葉腋,長2.5厘米,被短柔毛,後禿凈;花白色,徑約8毫米;萼片5,薄革質,覆瓦狀排列,矩圓形,長5-6毫米,邊緣稀有纖毛,頂端或稍凹缺,果時宿存;花瓣5,覆瓦狀排列,與萼片同形並約與之等長,基部稍合生;雄蕊10-13枚,花絲粗,長約為花藥長的一半,花藥矩圓形,長2.5毫米,基著,基部有短柔毛,上部漸狹,頂端分離呈叉狀,花藥孔裂;子房上位,卵形,無毛,3室,每室具2個懸垂、倒生的胚珠,花柱短,柱頭3淺裂。果為蒴果,圓錐狀,長7-8毫米,淡綠色,具縱棱10條以上,熟時3裂,種子黃褐色,卵狀披針形,扁平,癟瘦,長約2毫米,每個扁平面上有2條縱行折皺;花萼花柱宿存。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60-2500米的山地森林、溝谷林、叢林中。喜光,稍耐蔭,喜肥沃濕潤土壤,耐寒性稍強。在熱帶及南亞熱帶南緣,常見於溝谷與低平丘陵區,所在術分為多樹種復層異齡林,毒藥樹居喬木上層。有時在次生林中也可見其生長。主要伴生樹種為千果檻仁、石果刺桐、油欖仁、多頭水團花等。土鑲為厚層磚紅壤性紅壤,自然肥力較高。在勐海海拔1100-1200米間,毒藥樹常與短刺考、鐵青岡,在低丘及溝谷間組成上層林冠,高度在25-35米,鬱閉度達0.6左右。第二層喬木樹種為湄公栲、紅椎、普文楠等。士壤為在花崗岩母質上發育的厚層黃色磚紅壤性紅壤。

分佈範圍


分佈於緬甸、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南部及貴州(興義)和廣西(隆林縣)。在雲南從西雙版納、滇緬邊境沿瀾滄江紅河等河谷直至滇中高原的南緣(如新平、雙柏)均有分佈。

繁殖方法


播種

毒藥樹的開花結實量很大。采果種子,經自然乾燥后貯於竹籮,布袋失於常溫下干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種,用種子常規育苗並無特殊障礙。但孤立木結實多而種子不飽滿,發芽率很低,採種時應予注意。
採取春播,種子發芽率高,由於種子細小,覆土不能過深,可用少量腐葉土覆蓋,早晚噴水二次,10-15天發芽出苗。

扦插

扦插育苗是毒藥樹育苗的主要手段。用1-2年生枝條剪成長20厘米左右的插穗,經用濃度為500毫克/升的2號生根粉(ABT2)液500毫克/升蘸條后帶葉扦插,1個月後普遍形成愈傷組織,2個月後生根。試驗小區成苗率平均達90%,出現不少100% 生根的小區。 0.5年生扦插苗變平均為50厘米,已可出圃造林。

主要價值


木材色白,紋理直,心邊材無區別,結構甚細,均勻,干縮小至中,乾燥容易,比重小而強度,韌性較高,不劈裂,品質係數高,是文山州紅河州思茅地區民間傳統的上等傢具用材,被形象地稱之為“細松”。而在滇南茶葉產區因毒藥樹木材細微,耐磨且無氣味,則用來製作揉茶機的揉盤和其他零部件以及茶葉色裝箱,名之為“白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