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季家莊
東季家莊
1978年,糧食畝產310公斤,總產15萬公斤。 1978年,人均糧食480公斤,全村總收入15萬元。 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
東季家莊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4′,北緯37°08′。東與矮槐樹村相連,西與棲霞市安東村相望,南與東蘆頭村相鄰,北與棲霞市東柳子頭村接壤。原屬山西頭鄉,2000年12月,隨山西頭鄉撤銷而隸屬徐家店鎮。西距鎮政府駐地11公里。全村轄區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5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150戶,420人。有季、周、鄧、盛、尹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季姓人口較多。
1941年本村解放。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藍煙鐵路在本村通過,佔用本村土地15.4公頃。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同年集體投資11萬元,用上電網供電。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38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10公斤,總產15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13公斤,總產23.1萬公斤。 1965年,村黨支部帶領群眾開荒整地,擴大耕地4.3公頃。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果業生產,先後栽植蘋果1.7公頃,葡萄2.7公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178.1萬元,其中農業91.1萬元,畜牧養殖業79.8萬元,林業2.9萬元,其它4.3萬元。
第二、三產業建國前,本村沒有工商業項目。1956年後,辦起了粉坊、油坊、麵粉廠,收入僅夠自給。1970年,集體建起磚瓦窯,從業人員9人。1985年,集體投資3萬元辦塗料廠,從業人員6人,后又引進石材加工項目。2002年,第二產業總收入218萬元,其中工業202.5萬元,建築業15.5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10.2萬元,其中運輸業4.8萬元,商飲業4.2萬元,服務業1.2萬元。
文教科技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6名。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20公斤左右。建國后,村民溫飽問題得到解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人均糧食480公斤,全村總收入15萬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99輛,摩托車64輛,電話56部,彩電98台,電冰箱31台,洗衣機1台。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平,村民多住草房,人均住房面積僅7平方米。1984年,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5平方米。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季忠太在長沙堡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2月,成立黨支部,季忠太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成立互助組,先後開展了反特、反奸、反惡霸鬥爭,組織支前隊參加討伐趙保原戰鬥。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9人。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31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季忠太、周洪喜、季德利、周洪言、周長江、周洪國、鄧玉春、季善林、季善利、季善亭、季善樹。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3月,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周長壽、季忠太、周洪言、季德愛、季德利、季善林、季善永、季善亭、季善忠、季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