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脊
水平氣壓場高壓向外伸出的部分
高壓脊,是水平氣壓場上等壓線向氣壓較低一方突出的脊狀部分。三面氣壓較低而一面氣壓較高的天氣系統,簡稱脊,高壓脊內氣候較弱。常伴有輻散和下沉運動,天氣晴好。
高壓脊是高壓向外伸出的狹長部分,或一組未閉合的等壓線向氣壓較低的方突出的部分。在脊中,各等壓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脊線。氣壓沿脊線最高,向兩邊遞減。脊附近的空間等壓面,類似山脊。
天氣圖上高壓向某個方向伸出去的一部分,略呈“U”型或“n”型的高壓區域就叫作高壓脊。
從高氣壓延伸出來的部分叫作高壓脊。
高壓脊
插入兩低壓區或兩低壓槽之間時,圖面又稱之為高壓楔。高壓脊內氣流輻散下沉,故天空少雲,風力微弱,天氣晴好。
在高壓脊中,等高線或等壓線上反氣旋性曲率最大的各點聯線即為脊線。當高壓脊顯著向外突出,象棋子一樣插入兩低壓區或兩低壓槽之間時,圖面又稱之為高壓楔。
在高壓脊控制的地區,空氣由於受地球自轉的作用,不斷沿順時針方向向外流散,在它的上空,就會有空氣下沉補充流走的空氣。高空空氣在向低空流動的過程中,溫度逐漸升高,空氣中的水汽會雲滴就會不斷蒸發,同時也使地面的水汽和塵埃不宜上升凝結,所以,在高壓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雲天氣。
高壓脊區等壓(高)線上反氣旋曲率最大的點。脊點的連線稱為脊線,脊線所在地區氣流有明顯輻散和下沉運動,天氣晴朗。脊點可作為系統活動的特徵量值,如我國預報業務中常分析500hpa或700hpa圖上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外圍特徵等高線西脊點位置的經度值隨時間變化,用以判斷副熱帶高壓脊的未來變化趨勢。
高空高壓脊線可以分成三類:南北幅度甚大的脊線(尖脊),中等幅度的脊線(中等脊),和淺脊,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個例。根據雲系的寬度以及雲區前部邊界的特徵,可以判斷高空高壓脊線振幅大小和脊區寬狹程度。在陸地上由於水汽分佈的差異,使得在陸面和水面雲的分佈不同。高空高壓脊線位置確定后,就可以確定高空的風向。
南北幅度甚大的脊繞(尖脊)
與尖脊相聯的雲帶比較狹,這是由於槽線到脊線間的距離甚短,因而上升運動區域出現在甚狹的地帶。在脊線位置上,垂直運動的符號突然從上升變成下沉。所以脊線所在,也是雲區邊界所在。
中等幅度的脊線
與中等幅度脊線相聯的雲區,一般比窄脊裡面的雲區要寬一些,而且雲區前部邊界;也不象在尖脊中一樣在脊線上突然終止。這類脊線的位置,大致定在雲區前部邊界到前部邊界西面雲區中幾個經度處。在脊線上垂直速度的符號改變並不急驟,而是逐漸過渡的。因此,在有些情形中,雲區會伸到脊線前面,伸過脊線的雲一般是捲雲。脊線的位置大概就在中雲區的前部邊界上,而這種中雲區常常可以透過捲雲看到。如果並沒有捲雲伸(平流)到脊線上,脊線位置定在中雲區前部邊界稍後面一些地方。
淺脊
在寬的淺脊上,雲區範圍是三類脊線中最廣的。這是由於從槽線到脊線的範圍甚廣,上升運動區的範圍也很廣。雲區前部邊界上的雲在進入逐漸增加的下沉運動區后是緩慢消失的。
在淺脊上,由於垂直運動的符號改變是逐漸過渡的,雲可以伸過脊線到下游相當長距離處。因此,淺脊的位置定在雲區前部邊界以西的雲區內。在這片寬廣的雲區中,有時見到一些反氣旋性紋線。脊線北部的位置大體上就是由這些紋線所定出的脊線位置。
小脊是Q型阻塞高壓。在Q型阻塞形勢的大高壓脊裡面,常常有一些小脊。這些小脊大體上成東西走向,而不象Q型阻高的大高壓脊成南北走向的。這些小脊的位置定在雲帶的前部邊界處。這類小脊的雲區與前面所講的尖脊雲區相似。平直西風中的小脊。在平直西風氣流中,常常迭加有一些小脊。在這些小脊的所在,常常是雲帶裡面雲變稀薄的地方。
高壓脊
1、利用NCEP 1°×1°再分析資料、常規觀測資料和加密觀測資料,對2007年12月17-28日冀中南地區連續性大霧過程的天氣背景和霧長時間維持的原因及熱力、動力結構特徵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大霧期間我國中高緯地區冷空氣活動偏弱,500hPa受穩定的暖性寬廣高壓脊控制,為維持數日不散的大霧天氣提供了有利的環流背景;850hPa及以下多以偏東風和偏南風為主,偏東風不僅使霧區近地層溫度降低,而且還將海域水汽送至霧區;同時偏南風也為霧區源源不斷地輸送水汽,特別是東北風的維持有利於強濃霧的形成,這是大霧持久不消散的主要原因;低層弱輻合、正渦度區、弱水汽輻合和900hPa以上的暖脊有利於霧的穩定維持和發展;由於強冷空氣的到來導致大霧消散,破壞了穩定的逆溫層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