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然天氣現象

在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多出些於春季二至四月間。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等。

定義


霧
霧是由懸浮近地面空氣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天氣現象,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

成因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
霧
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春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形成條件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種
霧
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
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如被稱為“霧都”的倫敦(註:倫敦現在已經不再有嚴重的霧霾現象了)。

消散原因


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
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乾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顏色


實驗證明:當白光照射到一個透明的物體上時,它所透
霧
過的光,主要是跟透明物體同一種顏色的光,其他顏色都被透明體吸收掉了。如果一種透明物體能使各種顏色的光都透過,那麼,這種透明體就是無色的,如冰。但是,水變成霧之後,就形成了許多反射面。這時,光線就透不過去,而是被反射出來了,也就是說,各種顏色的光都被反射掉了,所以,霧就變成白茫茫的了。

種類


霧的分類法有許多種。根據霧的天氣條件來分類,可以分為氣團霧和鋒面霧兩大類:

氣團霧

1.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面的熱氣輻射至天空里,冷卻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里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
霧
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后不久或風速加快后便會自然消散。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這種霧常伴隨毛毛雨的天氣。
3.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蒸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4.上坡霧: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5.平流輻射霧:平流輻射霧是由平流及輻射兩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鋒面霧

鋒面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一般霧后便是持續性的降雨。鋒前鋒后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后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佔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其它

1.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2.煙霧: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
3. 谷霧: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4.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在《環境監測》一書中按其形式把它分為分散型氣溶膠和凝聚型氣溶膠。常溫狀態下的液體,由於飛濺、噴射等原因被霧化而形成的微小霧滴分散在大氣中,構成分散型氣溶膠。液體因加熱變成蒸汽逸散到大氣中,遇冷后又凝集成微小液滴形成凝聚型氣溶膠。霧的粒徑一般在10μm以下。

和霾的區別


霾
一是水平能見度不同。霧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米,霾的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
二是相對濕度不同。霧的相對濕度大於90%,霾的相對濕度小於80%。相對濕度80%~90%是霾和霧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三是厚度不同。霧的厚度只有幾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達3000米。
四是邊界特徵不同。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可能就是晴空萬里;而霾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五是顏色不同。霧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黃色、橙灰色。
六是形成條件有差異。雖然霧和霾的形成都需要微風或無風,大氣狀態穩定,即要有逆溫層,但是,霧需要一定的水汽和降溫條件,使得空氣達到飽和而發生凝結現象;而霾的形成並不需要水汽和降溫條件,主要是空氣中(乾性)顆粒物要達到一定濃度,相對濕度不要大。
七是成分不同。霧主要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霧滴尺度一般為3~100微米;霾是由肉眼看不見的複雜微小粒子等組成,霾粒子的直徑僅有0.3~0.6微米。
八是日變化不同。霧一般在午夜至清晨最容易出現,日出後會很快消散;霾的日變化特徵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大氣層結較穩定時,持續時間較長。
九是季節變化不同。我國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霧出現,大多數地區秋冬季節為霧多發期,春、夏季霧較少;霾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
十是指示意義不同。一般來說,霧有天氣預報的指示意義,如諺語“十霧九晴”;霾更屬於環境問題,在大氣污染研究和空氣質量預報中的指示意義顯得更重要。

影響


影響交通

霧是對人類交通活動影響最大的天氣之一。霧天能見度惡化,易引發交通事故,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中,因濃霧等惡劣天氣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不僅阻礙交通,更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原因:由於霧的濃淡不均,會造成視覺錯誤,駕駛員對距離和車速的判斷都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視距變短,容易發生與前車相撞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上車速較高,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經常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形成嚴重交通事故

影響健康

霧
霧天,污染物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將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們經常活動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質與水汽結合,會變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變成硫酸或亞硫化物,氯氣水解為氯化氫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為氟化氫。因此,霧天空氣的污染比平時要嚴重的多。還有一個原因也需要強調一下,那就是組成霧核的顆粒很容易被人吸入,並容易在人體內滯留,而鍛煉身體時吸入空氣的量比平時多很多,霧天鍛煉身體吸入的顆粒會很多,這更加加劇了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程度。
如長時間滯留在這種環境中,人體會吸入有害物質,消耗營養,造成機體內損,極易誘發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對環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會出現正常的血液循環阻礙,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
大霧會使心血管病患者雪上加霜,這是因為一方面濃霧天氣壓比較低,人會產生一種煩躁的感覺,血壓自然會有所增高。另一方面霧天往往氣溫較低,一些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熱脹冷縮,也可使血壓升高,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的發生。霧天空氣污染嚴重,初冬季節霧氣漸濃,空氣質量差,抵抗力較差的糖尿病患者極有可能出現肺部及氣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由於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此外,由於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
專家提醒,大霧天氣人們要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時戴上圍巾、口罩,保護好皮膚、咽喉、關節等部位,中老年、兒童、身體虛弱的人更應重點防護。
總之,霧天鍛煉身體,對身體造成的損傷遠比鍛煉的好處大。因此,霧天不宜鍛煉身體。

典型地區

典型地區中國峨眉山
在1953年至1970年間,峨眉山平均霧日多達323.4天,差不多天天有霧。
中國重慶
因為重慶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匯合處,境內又有多條其它河
霧
流。重慶很美麗,該市每年平均雲霧天氣達170天以上,所以人們就給了重慶這個“霧都”之稱。
英國倫敦
倫敦市區因常常充滿著潮濕的霧氣,因此有個叫“霧城”(或“霧都”)的別名。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城”。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我國的霧季
霧在氣象學中原來並不算是一個很重要問題,只是作為一種天氣現象,而非氣象要素,因而霧季問題較少研究。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特別是海陸空交通事業的迅猛發展,霧的重要性便變得明顯起來,因為大霧往往是引發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我國確實存在氣候學意義上的霧季,如果霧季是指一年中相對多霧時段的話。不過,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因此並沒有全國性的霧季。作者以為,我國區域性霧季的成因,主要有輻射霧(季)、平流霧(季)和高山(雲)霧(季)3種,多發生在大陸、沿海、海島以及高山山峰上部。
有我國最典型的輻射霧季
我國大陸上輻射霧季主要是因為夜間地面輻射冷卻,使地面大氣中水汽凝結所造成,因此多數地區的霧季都出現在夜最長、氣溫最低的冬季及其前後。只是,東北大部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因夏雨季中水汽豐沛且氣溫又較低,因而反以7、8、9月為全年最多霧月份。再有,華南中南部地區,隆冬盛行乾燥北風,全年遂以氣溫尚低而水汽已多的早春2、3月為最多霧季節,所以,從黑龍江到廣東,全年的最多霧時段大體經歷了從夏秋到秋冬,從冬季到晚冬初春的規律性變化。不過,我國東部大部地區霧季中霧日一般並不多,因此霧季也並非特別明顯。
我國輻射霧日最多、最典型的地方出現在雲南南部的許多壩子(盆地)之中。這裡最多霧的年代(1951年-1980年)中勐臘壩子年平均霧日178天。這裡霧季正好發生在當地乾季(冬季及前後,長達三四個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裡緯度低,陽光強熱,晝夜溫差特大。白天高溫使地面茂盛的植被大量蒸發水汽,夜間劇烈降溫時便易凝結成濃霧。這裡不僅霧日特多,霧時特長(一般從午夜到次日北京時10-11時左右),而且月霧凝結總水量可達10毫米以上。
有我國最典型的平流霧季
我國沿海和島嶼有典型的(暖)平流霧季,主要是春季中南方暖氣流進到北方較冷海面上冷卻凝結的大範圍海霧。所以,隨著春季暖氣流逐步北上,我國沿海多霧區也規律性地由南向北推進:南海霧季在1-4月,台灣海峽2-5月,東海3-6月,黃海4-8月,其中霧季最盛期從南海的2-4月逐漸后延到黃海的7-8月。
海上平流霧的特點,不僅面積大,霧氣濃,而且沒有日變化,大霧可以整天不散。山東半島尖上的成山頭,雖然年平均霧日只有83天,但卻因盛夏期間常常數日不散(月平均霧日23天),只是中午時分略略變淡,從而獲得“霧窟”的稱號。其實,我國平流霧日最多的地方是浙江沿海島嶼,每年霧日可多達150天左右。
張學文先生曾在“我國是否存在霧季”一文中說,北疆初冬常常出現十多天連陰霧天氣。由於這種霧基本沒有日變化,且有霧時地面暖於大氣,因而已不屬輻射霧,而是北方冷空氣進入較暖地面形成的(冷)平流霧。這種冷平流霧東部地區秋冬季也有,但不會如此典型和持久。
當然,我國東部地區秋冬霧季中也會有暖平流霧出現。
高山上部的高山霧季
不同於地面霧,高山霧主要是高空雲層(包括氣流沿坡被迫抬升形成)移動經過所產生的(高空雲層一般總在運動),因為一兩千米的高山上部常常已經進入低雲(雲底為2500米以下)的底部。作者曾在夏季登上海拔1164米的廬山,記得當雲層經過時室內必須開燈才能繼續會議。
高山霧季出現的時間,主要決定於本站的多雲季節(所以高山霧季就是高山雲季),因為高山上的多霧季節和多低雲季節是非常一致的。具體來說,大體可以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區。
北方霧季一般都在夏天,因為夏天是雨季,天上雲多;其它季節雲很少。以泰山為例,泰山霧季在7-8月,月平均低雲量的比例佔到5成多,月霧日25天左右;而冬季月平均低雲量僅佔1.1成,月霧日只有10天。
南方地區因為氣候濕潤,全年都會出現比較多的低雲,高山上霧日季節變化不如北方明顯。但還是可以大體分為三個區域:東部,因有伏旱,凡千米左右的較低山峰(如廬山),因受伏旱影響明顯,一年中以春雨季為全年最多霧季,而1500米以上的較高山峰(如黃山)在春夏季都比較多霧;中部川黔地區,以全年天氣最陰沉多低雲的冬季霧最多;西部雲南地區則以夏秋雨季為最多霧季了。
所以,我國有氣候學意義的霧季是客觀事實。張學文先生指出的北疆初冬的陰霧季節,作者認為,確是一個典型的、又是特殊的地方性霧季,是北疆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所造成。即,緯度較高的、西北方有缺口的大型盆地,冷空氣易進難出,所以冷平流霧得以相對持久。而同緯度上的東北地區雖冷空氣更強,氣溫更低,但初冬卻並無類似霧季。

與天氣關係

霧
霧是千變萬化的,紛繁複雜的,但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兩種。現象雖紛紜,本質都是一個:水氣遇冷凝結而成。有時霧出預報晴,有時霧出預報雨,似乎混亂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徵,多方觀察,仔細分析,就能準確地抓住霧與天晴、落雨的規律,以便預測天氣了。這對於農業、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處。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認識這個道理了,並反映在許多民間諺語里。如:“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這是說春夏之交的霧是雨的先兆,故民間又有“夏霧雨”的說法。又如:“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這是說冬霧兆晴,秋霧也如此。
準確的看霧知天,還必須看霧持續的時間。輻射霧是由於天氣受冷,水氣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溫度一升高,就煙消雲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若到白天還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陰雨天了,因此民諺說:“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兆雨兆晴
霧有的兆雨,有的兆晴。
從氣象學的知識里可得到解釋。只要低層空氣的水氣含量較多時,趕上夜間溫度驟降,水氣就會凝結成霧。霧有輻射霧,即在較為晴好、穩定的情況下形成的霧,只要太陽出來,溫度升高,霧就自然消失。對此,民間的說法是:“清晨霧色濃,天氣必久晴。”“霧裡日頭,曬破石頭。”“早上地罩霧,儘管曬稻。”人們見輻射霧,往往“十霧九晴”,便得出這些說法。
秋冬季節,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后,隨著天氣轉晴和太陽的照射,空氣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漸增多,容易形成輻射霧,因此秋冬的霧便往往能預報明天的好天氣。
春夏季節的霧便不同了,它大多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流,碰到較冷的地面,下層空氣也變冷,水氣就凝結成霧了。這種霧叫平流霧。它是海上的暖濕空氣侵入大陸,突然遇冷而形成的。這些暖濕氣流與大陸的乾冷空氣相遇,自然就陰雨綿綿了。所以春夏霧預示著天氣陰雨。
霧與天氣的關係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霧知天氣的變化了。不過,上述的關於輻射霧、平流霧的解釋只是就大體情況而言的。霧與天氣的關係並不如此簡單,還有許多複雜的內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就是說,要準確地看霧知天,還要作多方面觀察、分析,進行綜合判斷。

預警信號


黃色預警

定義: 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0米、大於等於200米的霧並將持續。
防範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準備工作;
2、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駕駛人員注意霧的變化,小心駕駛;
4、戶外活動注意安全。

橙色預警

定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200米、大於等於50米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防範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工作;
2、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單位加強調度指揮;
3、駕駛人員必須嚴格控制車、船的行進速度;
4、減少戶外活動。

紅色預警

定義: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於50米的霧並將持續。
防範指南: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應急工作;
2、有關單位按照行業規定適時採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暫時封閉,輪渡暫時停航等;
3、駕駛人員根據霧天行駛規定,採取霧天預防措施,根據環境條件採取合理行駛方式,並儘快尋找安全停放區域停靠;
4、不要進行戶外活動。

描寫霧的詩句


1、《踏莎行》——宋· 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2、《霧》 ——唐·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3、《詠霧》 ——唐·董思恭
蒼山寂已暮,翠觀黯將沉。終南晨豹隱,巫峽夜猿吟。天寒氣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訪公超市,將予赴華陰。
4、《遠山澄碧霧》 ——唐·李世民
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乍似含龍劍,還疑映蜃樓。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方謝公超步,終從彥輔游。
5、《詠霧》 ——唐·蘇味道
殘雲收翠嶺,夕霧結長空。帶岫凝全碧,障霞隱半紅。彷彿分初月,飄颻度曉風。還因三里處,冠蓋遠相通。
6、《賦得花庭霧》 ——唐·李世民
蘭氣已熏宮,新蕊半妝叢。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7、《水亭夜坐賦得曉霧》 ——唐·李益
月落寒霧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囀木散,山澤一蒼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猶當依遠樹,斷續欲窮天。
8、《凌霧行》 ——唐·韋應物
秋城海霧重,職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才看含鬢白,稍視沾衣密。道騎全不分,郊樹都如失。霏微誤噓吸,膚腠生寒慄。歸當飲一杯,庶用蠲斯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