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霧的結果 展開
霧
巴金創作小說
《霧》,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中的第一部,出版於1931年,出版社為新中國書局。講述了舊社會時期一個留學歸來學子在旅館的一段遭遇,反應了舊社會時期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的相互抗爭,凸顯了當時的社會特性。
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他認為建設鄉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館巧遇從前仰慕過的女子張若蘭,一個美麗溫柔的“小資產階級女性”。雙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卻沒有勇氣表白。他的兩個朋友來看望他,一個是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獻身的陳真,另一個是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吳仁民,兩人都鼓勵他從狹窄的愛情中掙脫出來。
周如水在家鄉有個沒有愛情的丑妻,是他十七歲時父母為他娶的,為此他拒絕了幾次可能的幸福。陳真告訴張若蘭真相,鼓勵她主動向周表白並幫助他擺脫家庭束縛。周如水此時接到父親來信,說其母病想見他,並要求他回去當官,軟弱的周如水拒絕了張若蘭的愛情,但也沒有勇氣回家。
一年後,周如水又回到這個旅館,此時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於兩年前病死,但張若蘭早已離去,只剩下他在海邊獨自悔恨。
周如水:日本海歸學子,認為建設鄉村比城市重要,性格優柔寡斷,家中有父母為其所娶文盲妻子。
張若蘭:周如水故知,從前一直仰慕周如水,在朋友的勸說下勇敢表達愛意,遭到拒絕後離開。
陳真:周如水的朋友,叛離了溫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種苦行式的生活為事業獻身的青年。
吳仁民:有著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一個人。
《愛情的三部曲》是巴金《霧》、《雨》、《電》三個長篇小說的總稱。《霧》的寫作很偶然,那時他住在閘北寶山路寶光里,住處較寬敞,一個從日本回來的朋友曾借住在此,他向巴金講起對一個江蘇小姐的愛情,他一直想念她,對朋友們講了又講,總沒有一個結果。巴金愛這個朋友,卻不能寬恕他的性格。於是想寫一部小說,如實寫出他的面目,讓他照照鏡子。這小說就是《霧》。《雨》是《霧》的續篇。在《雨》中,周如水向李佩珠求愛被拒絕後投水自殺了。《電》在三部曲中內容最豐滿,它是全書的高潮,寫的是一群青年的性格、活動與死亡。巴金在這樣的背景上用血和淚為他的熟人、朋友塑像,留下了他們永久的身影。
“痛苦就是我們的力量,痛苦就是我們的驕傲,我要拿痛苦來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在不能夠這樣地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地殺死自己,,,,”吳仁民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歡的人物,無法避免地被他熱情而浮躁的心情而帶動。這是一顆躁動的靈魂,清晰地看到處於變革浪潮中的社會命運——黑暗未知,定會到來的光明朦朧而遙遠。
愛情和事業,永恆的兩個主題,這裡幻化成為了他日日喝醉時內心痛苦的煎熬。巴金先生妙在把握住了人性深處本能的慾望,吳仁民不滿於知識分子築以精神上的空中樓閣,來拯救水深火熱的社會,卻也不能信服革命能夠帶來光明,於是,他在高志元、方亞舟般地革命熱情前退縮了,放大了對情感的依賴,放縱自己沉溺於敏感到神經末梢的愛情之中,用情感來填補內心對於前途未知的恐懼和空虛。前幾天去重慶看了國民黨官邸,南山幽幽的竹林和低調雅緻的小樓,讓我思緒回到國共年代。良知,教養,自傲,風度,種種“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念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那個年代滾滾的時代潮流。
巴金
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發表在《半月》刊第17號刊載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預科和本科班(英文)肄業。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筆名在《小說月報》發表長篇小說《滅亡》,引起文壇的關注。1932年5月23日,長篇小說《霧》出版。1933年1月,長篇小說《雨》出版;5月,長篇小說《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說《電》出版。1936年4月,《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出版。1938年3月,長篇小說《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1954年9月15日—29日,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0年4月,散文集《讚歌集》出版;同年,當選為全國文聯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1979年12月,雜文集《隨想錄》(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隨想錄》(第三集)出版。1983年起,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90年,獲得蘇聯人民友誼勳章;同年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