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死無葬身之地的結果 展開

死無葬身之地

漢語短語

【成語】:死無葬身之地【拼音】: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簡拼】:swzszd【解釋】: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三折:“雖然道臣事君已忠,君使臣以禮哎,這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雲陽市血染朝衣。”

【示例】:相公堅執如此,夫婦~矣!(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近義詞】:死無葬身之所【語法】:作賓語、狀語;用於詛咒別人

最早記載於《山陽公載記》,因曹操為馬超的計謀而躊躇,有感而發。

釋義


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典故


明.無名氏《鳴鳳記.燈前修本》:“相公堅執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意謂生后無處埋葬,形容結局極度凄涼悲慘。魯迅《而已集.答有恆先生》:“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死無葬身之所

運用

作賓語、狀語;用於詛咒別人

例句

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眾叛親離,死無葬身之地。

基本解釋


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指人由於當地風俗或者是犯了滔天大罪,因而死了之後將其屍體火化或進行其他粉碎性處理,不讓其埋葬在地里入土為安。古代流行入土為安的思想,認為人死後應該埋葬在土地里,所以這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在古時候是罪大惡極的人遭受的最嚴厲和殘酷的懲罰。

引證解釋


《山陽公載記》:馬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元·馬致遠《陳摶高卧》第三折:“雖然道臣事君已忠,君使臣以禮哎,這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雲陽市血染朝衣。”
施耐庵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宋公明只因要來投奔花知寨,險些兒死無葬身之地。”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某雖不才,願施小策,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
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相公堅執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褒姒曰: ‘吾王千秋萬歲之後,少不得太子為君。今王後日夜在宮怨望咒詛,萬一他母子當權,妾與伯服,死無葬身之地矣!’言罷,嗚嗚咽咽,又啼哭起來。”
曹雪芹 《紅樓夢》第九四回:“偷玉的人要叫夫人查出來,明知是死無葬身之地,他著了急,反要毀壞了滅口,那時可怎麼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