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白溪村的結果 展開
白溪村
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下轄村
白溪村位於浙江省長興縣,距縣城3公里。南與雉城鎮相接,東和下箬寺鄉交界,北與陸家、南北庄為鄰,西與新湖村隔河相望。村前有一條小溪,分城北箬溪之水入太湖(長興港、合溪新港未開通前),因流水清澈,碧波常年,名白溪,村名由此而得。
白溪村[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下轄村]
白溪村[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下轄村]
在最近幾年長興縣政府的改革下,白溪村由農改居,逐步的轉向工業建設,白溪村部分村拆遷,分別建立工廠,企業,寫字樓,酒店等等。白溪村在2010年集體資產達到1.26億人民幣,全村平均收入達到8萬人民幣。
改革開放使白溪人價值觀念發生變化,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出現了象朱紀 根、陸阿文、臧滿英等村民,闖商場,走經商辦企業的路子。朱紀根,當上了縣民政工業公司的經理。他獨具慧眼,有企業家的膽略,填平楊家塘,興建學校;招商接線,引進資金、人才,搞活了長興與白溪的經濟網路。陸阿文原是白溪皮件廠的一名普通工人,現任后漾鄉製革廠廠長。製革廠生產的皮件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並在深圳有了自已的"窗口"。他和妻子臧滿英,都成了辦企業的能人。臧滿英在浙江工學院讀了二年書,在鄉村工業中掌握加工技術,她設計的皮件產品銷往日本、香港,和丈夫陸阿文在深圳開了一家40多人的皮件加工廠,自己經銷,並站穩了腳跟。《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日報》報道了臧滿英"農村婦女闖特區"的事迹。還有朱紀昌的沙發,高復生的皮包,在長興也小有名氣。1990年,白溪村工農業總產值達25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1000元,60%以上的戶住進新樓房。村級經濟不斷鞏固,現有固定資產36萬元。村辦企業有蓄電池廠、紙袋廠、葡萄場、魚業場、104國道停車場、飯店。
白溪村的名勝古迹有聖旨廟、聖旨橋、朱家祠堂(原名白溪畫庄)。聖旨廟、聖旨橋在毛家浜,現為村文化中心,學校、村辦公室駐地。據傳,長興下箬人南朝陳武帝(霸先),未做官時,一天在此幹完農活后休息,夢見一老人走來,對他說,你當大貴。當陳霸先當了陳朝皇帝后,回憶起夢裡老人的話,便下聖旨,在此建廟、造橋,以紀念這位老人。現聖旨廟已圮,遺址尚存;聖旨橋為三孔石橋,現保存良好。聖旨廟原地名為陳家浜,系陳氏所居。清咸豐年間,太平軍佔領陳家浜,並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因當地人稱太平軍為"長毛",故後來把陳家浜改名為"毛家浜"。朱家祠堂為明末隱士朱升所建,名白溪畫庄,系歇山頂磚木結構,形似北京大和殿。內有木柱4根。大殿與兩面廊屋基本完好。祠堂前面,原有一對大石獅,高圍2*1.5米,為縣內罕見之物,毀於"文化大革命"之中。朱升世居白溪,8歲能文,9歲補諸生,時明懷宗(崇禎)需才,亟命大司成合,較國學12000人,只拔朱升等6人。後有人阻撓而放歸鄉里,過隱居生活.朱升論古有獨到見解,尤工書法,鐘王筆意,築白溪畫庄,隱居教授,卒年66歲。善謀略,多遠見,博學多才。且是研究茶葉的專家,著有《茶譜》四卷、《最樂堂》詩文三集等。
白溪人勤勞儉樸,在歷任黨支部書記朱阿清、朱景榮、陳粉林等帶領下,村貌日益改變。1992年,村裡投入10萬多元,改造了2000米長的低壓線路。是年冬投入5萬多元,拆建村辦小學,建造8間240多平方米。又投資5000多元,改造了從白溪到殷家南頭浜道路3000米,可通麵包車和工具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種植巨峰葡萄39畝,水面放養珍珠蚌20多萬隻。在104國道旁新建飯店、停車場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