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2條詞條名為菊花的結果 展開
菊花
唐代元稹的詩作
菊花
秋叢 繞舍 似陶家,遍繞 籬 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 更 無花。
⑴秋叢:指叢叢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⑷遍繞:環繞一遍。
⑸籬(lí):籬笆。
⑹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⑺盡:完。
⑻更(gèng):再。
叢叢秋菊圍繞房舍,好似到了陶潛的故居。圍繞籬笆觀賞菊花,不知感覺太陽西斜。並非我特別偏愛菊花,只是秋菊謝后,再也無花可賞。
此詩於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於長安。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徵。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麼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註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緻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裡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鍾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讚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一詩讚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六:“李和文公作詠菊《望漢月》詞,一時稱美。云:‘黃菊一叢臨砌。顆顆珠露妝綴。獨教冷落向秋天,恨東君不曾留意。雕欄新雨霹。綠蘚上,亂鋪金蕊。此花開后更無花,願愛惜、莫同桃李。’時公鎮澶淵,寄劉子儀書云:‘澶淵營妓,有一二擅喉囀之技者,唯以“此花開后更無花”為酒鄉之資耳。‘不是花中惟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乃元徽之詩,和文述之爾。”
清馮班《鈍吟雜錄》卷四:“奪胎換骨,宋人謬說,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賊耳。冷齋稱王荊公《菊花》詩‘千花萬卉凋零后,始見閑人把一枝’,以為勝鄭都官《十日菊》,謬也。荊公詩多滲漏,上句‘凋零’二字不妥,下句雲‘一枝’,似梅花,‘閑人’二字牽湊。何如微之雲‘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語意俱足。鄭詩亦渾成,非荊公所及。”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