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魚
馬鮁目馬鮁科動物
馬友魚,學名四指馬鮁(Eleutheronematetradactylum (Shaw,1804)),屬鯔形目,馬鮁科,是我國東南沿海具有較高經濟開發價值的魚種之一,因其具有較廣的鹽度適應範圍,較快的生長速度以及鮮美的肉質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中國民間俗稱午筍、祭魚和鯉后,湛江人則一般稱之為“馬五”或“午魚”。
其脂肪含量較高,肉質鮮美口感細膩,民間素有“一白倉,二馬友”之說,是廣東地區很受消費者喜愛的名貴魚類之一。由於馬友的特殊生理結構——鰓蓋骨很小,鰓絲面積小且疏離,氧氣交換能力較差,使得馬友一旦離水即刻死亡,加之捕撈時馬友應激性強、易損傷,難以活魚運輸等原因,造成了食客們在餐桌上難以吃到鮮活馬友,而只能吃到冰鮮或鹽腌制的馬友。
馬友魚
馬友魚喜棲息於沙底海區,每年於5~6月間向港灣作生殖洄游,生殖后游返外海。馬友魚的口大,下位,吻圓鈍、上頜長於下頜,兩頜牙細小成絨毛狀並延伸至頜的外側,只在口角具唇。體被大而薄的櫛鱗,體背部灰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鰭2個,間隔較大;胸鱔位低,下方有4條遊離的絲狀鰭條。其長度約與胸鰭鰭條相等,尾鰭深叉形、背鰭、胸鰭和尾鰭均呈灰色、邊緣淺黑色。
馬友魚育苗從每年三月中旬開始,出苗時間從三月持續至六月底。苗種運輸過程中水體鹽度要達到4‰,放苗入塘時,要保證水體鹽度在2‰左右,以後可逐步淡化到0度進行養殖,只要能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水體就能養殖馬友。
馬友魚是廣鹽性魚類,鹽度從0.3‰~3‰度都可以適應,養殖馬友魚鹽度可在0‰~1%度。無海水來源地區,養殖馬友要注意逐漸淡化養殖,可以按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方法進行淡化養殖,海區養殖則無需淡化。馬友為熱帶及溫帶的海產魚類,較不耐寒,如果低溫的氣候連續超過3~4天,水溫下降到18℃以下就停止攝食,14℃以下會凍死。所以馬友人工養殖要注意控制溫度,過冬養殖一定要搭建冬棚。
近年,“龍勝”在珠海紅旗鎮等地大力推廣馬友魚淡化養殖技術,珠海淡化養殖馬友放苗密度到達4000~5000尾/畝。養殖周期7~12個月,生長速度較快,7個月可達0.6~0.8斤,一年個體大的達到二斤多,平均一斤多至一斤半。
馬友養殖病害較少,主要病害為爛身病。水質變老或變壞后易發爛身病;氣溫較低時容易凍傷爛身;吃料跳躍兇猛,遊動快速時容易撞傷造成爛身。處理方法一般採用殺纖毛蟲的葯進行治療,不過用藥后要注意採用絡合物中和水質,以防止水質變壞。
馬友沒有專門的飼料,一般採用投喂浮水料方式進行人工養殖,但是對浮料的蛋白要求比較高,要達到44個蛋白以上才行。浮料投喂可以分一天早晚兩次,以1小時吃完為宜,還應視水溫、天氣和潮汐情況加、減餌料量。馬友是肉食性魚類,不宜與蝦等混養,有條件的海區,可以採用鮮活小雜魚投喂,養殖成本低而且魚肉質更好。
馬友魚
馬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