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洄游

生殖洄游

生殖洄游又稱產卵洄遊。當魚類生殖腺發育成熟后,腦下垂體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會促使魚類集合成群而向產卵場所遷移,稱為生殖洄游。魚類的產卵習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魚為了尋求適宜的產卵條件,保證魚卵和幼魚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發育,常常要進行由越冬場或肥育場向產卵場的集群移動。洄遊距離有長有短,因種類而異。生殖洄游的移動方向依種類而異,有由深海、外海游向淺海或近岸;有由海洋向江河或江河下游游向上游的溯河洄遊;有由江河向海洋的降河洄遊;湖泊中的魚類由開闊的湖中心區游向沿岸產卵,也可以視作是一種產卵洄遊,但洄遊的距離很短。

簡介


魚類的洄遊是魚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它與一般運動截然不同。一般的運動都是條件反射運動,常是由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運動。洄遊則是一些魚類的主動、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種群特點的水平移動。洄遊也是一種周期性運動,隨著魚類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推移,每年重複進行。根據影響魚類洄遊因素可區分不同的洄遊類型:按洄遊的方向,可分為向陸洄遊、離陸洄遊或降河洄遊、溯河洄遊等;按照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可劃分為生殖洄游、索餌洄遊和越冬洄遊。
生殖洄游又稱產卵洄遊。魚類的產卵習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魚為了尋求適宜的產卵條件,保證魚卵和幼魚能在良好的環境中發育,常常要進行由越冬場或肥育場向產卵場的集群移動。洄遊距離有長有短,因種類而異。
生殖洄游的移動方向依種類而異,有由深海、外海游向淺海或近岸;有由海洋向江河或江河下游游向上游的溯河洄遊;有由江河向海洋的降河洄遊;湖泊中的魚類由開闊的湖中心區游向沿岸產卵,也可以視作是一種產卵洄遊,但洄遊的距離很短。
生活在淡水中的鰻鱺,要洄遊數千公里到海洋深處產卵,而生活在大洋中的大馬哈魚要反向遊動數千公里進入江河上游產卵。而有些魚類僅作短距離移動,如大黃魚由福建北部的洞頭洋洄遊至江蘇海域的呂泗洋;我國淡水中的一些鯉科魚類,如青魚、草魚、鰱、鱅等魚類由靜水湖泊洄遊至江河中特定河段的產卵場所產卵,距離長則幾百公里,短則幾十公里。

特徵


生殖洄游的特點是洄遊路線、方向和時間較固定,距離較遠,游速快,分群洄遊現象明顯,魚群密度大,魚群集群性狀固定;洄遊期間魚體性腺發育、生理狀態變化大。有些魚類體型、體色出現變異。有些魚類在生殖洄游過程停止攝食。
越冬后的幼魚和成魚,經過生殖洄游或生殖活動的成魚,需要強烈的攝食以補充營養,集群游向餌料豐富的水域索餌,形成了索餌洄遊,也稱攝食洄遊。有些魚類在越冬后先行強烈攝食,形成由越冬場向肥育場地的洄遊,例如在河流深槽中越冬的鯉魚,在早春氣候轉暖時,就要洄遊到食料豐盛的湖泊中去肥育。攝食洄遊也有伴隨產卵洄遊同時進行的,如金槍魚在由西沙群島進行長距離生殖洄游過程,沿途強烈攝食,實際上金槍魚的生殖洄游也是一種索餌洄遊。
有些魚經過生殖后,在秋季進行一次索餌洄遊,為準備越冬和來年生殖積儲營養。幼魚的攝食洄遊也是十分明顯。如草魚、青魚、鰱、鱅等魚類在江河繁殖后,已經發育到能自由游泳和自由攝食的幼魚,即沿岸逆水上溯,進入通江的湖泊或小支流中進行肥育,因為這些附屬水體中的食物要比江河幹流中豐盛得多。

事件


三文魚生殖洄游

徠鮭魚,英文又叫Salmon,即大馬哈魚。三文魚的叫法,來自港人的洋涇濱英語。三文是一種冷水魚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Fraser河兩岸,上千河汊中三文魚的洄遊以萬頭涌動最為壯觀。鮭魚在北半球高緯度河湖中孵化,成長,然後進入太平洋或大西洋生活,歷經數年,長成性成熟時準確地返回自己的原出身地,完成生殖使命后死亡。SydenhamRiver從安大略省北三文魚主要的育兒床GeorgianBay 出發,由北向南淺薄而湍急地奔向安大略湖。安大略湖另有河道與大西洋連接。十月的多倫多有兩景,觀賞楓葉和三文魚洄遊。

瓦氏雅羅魚洄遊

在連年乾旱水源短缺的北方地區,赤峰市達里湖瓦氏雅羅魚的生殖洄游是十分罕見的自然奇觀,場面尉為壯觀,已經成為赤峰市漁業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達里湖瓦氏雅羅魚(俗稱:華子魚)在分類上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雅羅魚屬,是內蒙古東部十分重要的經濟魚類和生態魚 類,對高鹽鹼度水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為國家級水產種質保護資源。每年4月底至5月初為繁殖期,當冰層剛剛消融,大批的瓦氏雅羅魚便集群溯河而上,至水草豐茂的淡水河道中產卵繁育,粘附在水草上的卵粒經過7-11天的孵化即可出苗,幼苗順河水水流降河游到大湖中棲息、生長。
達里湖瓦氏雅羅魚洄遊就是典型的溯河生殖洄游過程,同時也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可以肉眼看到的魚類洄遊場景之一,眾多親魚溯河而上,時而跳躍,時而簇擁,呈現出十分狀觀的自然景象。為了種群延續,洄遊 數十里,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堪稱生命的奇迹!

洄遊魚類的影響因素


魚類洄遊的起始,既取決於魚自身的狀態,也取決於周圍環境條件的影響。例如魚性腺成熟所分泌的性激素刺激神經系統興奮而產生生殖要求。環境條件的變化則是開始生殖洄游的天然刺激信號。溫帶地區達到一定豐滿度的魚,溫度下降的天然刺激就成為開始越冬洄遊的信號。
多數魚類如果性腺發育不良,即使已經達到生殖年齡,外界環境刺激強烈,仍不會產生生殖洄游的要求。沒有達到一定豐滿度或含脂量的魚,儘管外界水溫下降劇烈,仍繼續索餌或邊洄遊邊索餌。如歐洲鯷魚,當含脂量為14%以下時,即使水溫劇降,越冬季節已經到來也不開始洄遊,而是繼續攝食。當含脂量為14-17%時,才開始洄遊,但行動緩慢。含脂量達到22%時,到了越冬季節,則不論水溫下降幅度的大小,就立即開始越冬洄遊。環境條件中以水溫、水流、水化學等的影響最為顯著。水溫回升快,開始生殖洄游就早。水溫的變化會影響餌料生物的發生和分佈,從而影響魚類的索餌洄遊。秋末水溫下降的遲早與快慢直接影響越冬洄遊的開始時間和洄遊速度。水流是造成被動洄遊和主動洄遊的主導因素。水流把魚卵和仔、稚魚攜帶遠離出生地,形成成魚回歸性洄遊。水的化學成分,特別是鹽度的變化,引起魚體內滲透壓的改變,導致血液成分與性質的變化,進而誘發魚的生理變化,促使降海或溯河洄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