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感統的結果 展開
- 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 感覺統合
感統
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在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每個寶寶生下來,就擁有此能力,但是這種本能必須在嬰幼兒時期和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中身體不斷地順應反應下才能高度健全地發展。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無法發展。人類從嬰幼兒時代到老年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的過程。如果大腦對身體感覺器官輸入信息的統合能力不足,身體感官與大腦的學習便會協調不佳,造成混亂,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現象。
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理論提出
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yresA.J)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
理論研究
1970 年歐美、日本先進國家,問題兒童日趨嚴重,經數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於 1972 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 (J.Ayres) 根據腦功能研究,提出感覺統理論。
愛爾絲博士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愛爾絲博士提出的感覺統合治療方法為這些兒童提供了矯治的機會,也解決了家長和老師為高智商低成績兒童現象的煩惱。
術語運用領域
感覺統合術語廣泛的應用與行為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也就是說感覺統合的理論是由腦神經神經生理學基礎發展而來,目前好媽咪兒童之家正在全力推廣感統訓煉。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我國的有關研究表明,在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常者占 10-30%。感覺統合失常的罪魁禍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
感覺統合不足的影響
造成的行為失常: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腳、嚴重害羞等,一直打擾著老師和家長。
中國感統失調比率
最新研究調查中國大中城市孩子感統失調率達到80%其中30%為重度感統失調。